search

歷史悠久的蒙古族喪葬文化

歷史悠久的蒙古族喪葬文化

  不管是哪個國家,哪個民族。在人死後都要舉行葬禮,但是因為各個地方的習俗的不同,所以每個地方葬禮的方式也不一樣。其中蒙古族的葬禮卻有很多種類。

  那麼,下面隨小編一起來看一下蒙古族文化吧!

  喪葬

  舊時蒙古民族的平民百姓,特別是牧區的貧苦人民,其葬禮是比較簡單的。人死前,全家人以至諸親好友都守在其邊。死後,全家舉哀,通常不設靈堂,不擺供獻,不穿孝服,不燒紙,不用音樂,不給親友通訃聞。但是差不多都請喇嘛唸經。死者沒有文字遺囑,僅口頭囑咐牲畜等遺給某人,遺骨送至何處。倘若死於暴病而沒有遺言,其子向呼圖克圖(活佛)求問死之遺志,以便遵守,按照蒙古民族的傳統習慣,家中如長輩死了,忌諱說“死了”,應說“老了”,以示尊敬。

  《蒙古秘史》中說:訶額侖知道成吉思汗揹著她奪了胞弟哈撒兒的百姓是,很不高興,在憂悶中“老了”,也就是說“死了”。可見蒙古人使用“老了”這個字眼的歷史是很長了。喇嘛死了,也不準說“死”,而稱“圓寂”。蒙古族的喪葬禮儀,經過元、北元(明)、清各朝代,七百多年中,有許多變化,加之各地自然、經濟、文化條件不同,喪葬禮儀也不一樣。一般分深葬、野葬、火葬、土葬等幾種,其中石葬、深葬、風葬屬於宮廷葬法。

  石葬

  馬長壽著《北狄與匈奴》一書根據出土文物認定:“蒙古草原牧民早期埋葬死屍的方式就是墓葬。到部落和部落聯盟時期約公元前七至二世紀之際,蒙古各地廣泛地採用了石墓的形式。

  所謂石墓,就是把石板側埋於地上,成一四方形的圍垣,然後把死者和殉葬物安置其中,最後再掩埋起來成為墳墓。並且書中還提及從出土文物看,“蒙古各地石墓裡發掘出來的殉葬品,並未發現數值上有很大差異”,它說明當時社會內部還未發生顯著的財產分配不平衡的現象。這種葬法是匈奴和其他北方民族在公元前的喪葬方式。

  在喀喇沁發現的古墓,也曾見過十六至十八世紀的石墓。清末乃至解放前,科爾沁右翼前旗(烏蘭浩特)一帶仍保留著少數的石墓葬俗

  風葬

  《魏書·失韋傳》說:“父母死……屍則置樹林之上。”這種“風葬”或稱“樹葬”大概就是《蒙古秘史》裡記述的“林中百姓”所特有的一種古老的喪葬習俗。這種習俗在我國北方少數民族中也延續時間較久,鄂倫春、鄂溫克族中,還有流行,但在蒙古民族從九世紀以後,已經基本不存在了。

  您可能還喜歡:

  淺談瑤族金鑼舞的傳承與保護

  瑤族獨特的風俗文化“瑤族砍牛”

  淺談漢族有哪些民族融合

  詳解瑤族傳統服飾文化:瑤族馬尾帽

歷史悠久的金華酥餅文化

  若說起中國有什麼美味的小吃,那麼一定少不了的就是金華酥餅,金華酥餅是中國有名的漢族傳統小吃,其在浙江省金華地區是十分的有名的,你知道金華酥餅的由來以及知識嗎?本期跟小編一起去小吃文化大全瞭解一下吧!

  金華酥餅,色澤金黃,香脆可口,是浙江省金華地區漢族名點,也是聞名遐邇的饋贈親朋好友傳統特產。其餡心用乾菜為主料,故又名乾菜酥餅。明代已聞名於世、民間更有李白“聞香下馬”的傳說。

  據記載:金華酥餅始見於南宋婺州浦江吳氏所著的《中饋錄》,他所說的酥餅是用蜜糖作餡的,與今之乾菜肉餡稍有區別。金華酥餅發展到20世紀80年代,技藝上經過不斷改進,成功研製出火腿酥餅、牛肉酥餅、甜酥餅、辣酥餅、雙麻酥餅、姜堰酥餅、滷肉豆沙酥餅、紅廟酥餅等品種。

  並且改木炭烘烤為遠紅外線烤箱烘烤,包裝上由無毒聚乙烯型袋代替紙包裝。早在1989年,金華酥餅就榮獲了“省優產品”稱號。如今,金華酥餅店在金華市區遍地開花,香飄四方,為各地來金客人增添了口福。目前,整個金華市區規模較大的生產廠家有四十餘家,日產量6萬隻,與全國20多個城市建立了產銷聯絡。

  金華酥餅歷史悠久,有趣的是首創者竟是“混世魔王”程咬金。位列唐朝二十四位開國元勳之一的程咬金,早年在金華賣燒餅為生。有一次,他的燒餅做得太多了,一整天也沒賣完。他便將餅儲存起來,準備明天繼續賣。可是,如果燒餅變壞,就不能賣了。於是,為了防止燒餅變壞,程咬金將燒餅統統放在爐邊上。

  他想:讓火一個勁地烘烤著,燒餅一定壞不了啦!第二天,程咬金起床一看,燒餅裡的肉油都給烤出來了,餅皮更加油潤酥脆,全成了酥餅。這餅一上市,立刻吸引了不少人。大家見程咬金做的餅和以前大不一樣,都爭先恐後地品嚐。程咬金很高興,便扯著嗓子喊:“快來買呀!又香又脆的酥餅!”

  這一叫,買的人更多了。人們爭誇程咬金的手藝越來越高超了。有的燒餅鋪主人還煞有介事地向程咬金請教“秘方”。程咬金哈哈大笑起來,說:“我哪有什麼‘秘方’呀!只不過在爐邊烤一夜而已。”

歷史悠久的牛街小吃文化

  北京作為中國的首都是中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全國各地的人才都往這裡彙集,帶來不同地區的文化,在北京這裡相互融合,這些現象在小吃文化大全裡最為醒目,牛街小吃就是這麼一個民族特色的街區,是北京最大的回民聚集區。

  牛街民族特色街區,是北京市最大的回民聚集區,牛街歷史源遠流長,這裡聚居著以回族為主的20多個少數民族。北京規模最大、歷史最久的國家重點文物之一牛街禮拜寺便坐落其中。

  以伊斯蘭教文化為主,隨著吐魯番餐廳、東來順飯莊等清真品牌店的相繼入駐,北京市第一家經營清真食品的牛街清真超市的建成,加之回民小學、小吃一條街等,此處形成了具有濃郁穆斯林特色的民族風貌。

  原本是一片石榴園,石榴園的居民區簡稱為榴街。因為榴街的住戶多為回民,做出的牛肉出了名的好吃,再加上“牛”、“榴”諧音,於是人們乾脆改稱“榴街”為“牛街”了。

  牛街小吃兩大方流是牛羊肉料理和各式糕餅小吃。這裡的炸焦圈、麻花、豆餡火燒、螺絲轉兒、墩餑餑、開口笑、蜂糕、年糕等小吃,不只卓有特色,其中更包含眾多中國傳統小吃的“工藝絕活”

  特色小吃:麵茶、豆汁、豆腐腦、豆麵丸子湯、滷炸豆腐、雜碎湯、漏魚、糖耳朵、糖火燒、焦圈、麻花、炸糕、奶油炸糕、螺絲轉、墩餑餑、豆餡火燒、豆餡酥、蜂糕、碗糕、驢打滾、艾窩窩、豌豆黃、江米涼糕、蜜三刀、開口笑、薑汁排叉、卷果、爆肚。


歷史悠久的河北飲食文化

  河北省地處華北平原北部,是個地域廣袤的省份,而飲食文化歷史悠久,內蘊豐厚,歷代都有所發明以及創新,同時兼收國內其他地區的飲食文化,形成了豐富多彩、獨具特色的飲食風格,深受人們的喜愛。   那麼,下面就隨小編一起從河北文化的角度去看看其飲食文化吧!   一、萌芽期   在7800多年以前的武安磁山遺址,挖掘 ...

歷史悠久的四川酒文化

  中國傳承了許多古老的文化,其中酒文化也是其中之一,而四川的酒更是具有一定歷史價值,四川特有的地理位置和民族風情更是將酒文化發揚光大。下面的四川文化為您帶來更多四川酒文化的內容,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四川是中國水資源最為豐富的地區之一,而且因其靠近青藏高原等中國大多數河流的發源地,其水質之優更是毋庸置疑。 ...

歷史悠久的沙縣小吃文化

  如果單單提及沙縣這個詞,你可能一時間會反應不過來。但是如果加上小吃二字我想應該沒有不會不知道了。沙縣是個地名位於福建三明,最為世人所熟知的就是他們的小吃了,究竟沙縣小吃是如何走到今天的,小吃文化大全就要為大家解解惑。   沙縣小吃源遠流長,歷史悠久,起源自古代夏商周、晉、宋中原黃河流域華夏民族-漢族食文化 ...

歷史悠久的北京酒文化

  眾所周知,北京是我國首都,是我國社會發展的中心,有許多的特色文化。是擁有最多歷史文化名城的的地方,還被譽為“美食之城”。那麼,在人才匯聚的北京文化中,北京的酒文化歷史悠久,始於戰國時期,經歷了歷史的變遷和改革,形成了今天具有當地特色的文化之一。我們一起來看看北京酒文化吧。   北京別名燕都,自與戰國七雄之 ...

悠久歷史的津菜文化發展史

  天津位於華北平原海河五大支流匯流處,東臨渤海,北依燕山,海河在城中蜿蜒而過,天津菜得勢於地利,獨具特色。相比其它菜系,津菜文化的發展史顯得比較短,但是它的精彩卻不遜於任何一個菜系,不信的話就往下看吧。   天津菜起源於民間,得勢於地利,發展於兼取,憑藉於天津地區富饒的物產,特別是質優量大的河海兩鮮、飛禽野 ...

歷史悠久的獨龍族飲食文化

  主要居住在我國西南地區的獨龍族,因為以種植、狩獵以及採集為主,所以飲食習俗一般都受到居住地自然環境的重要影響。獨龍族亦得名於他們的居住地——獨龍河谷。   那麼在獨龍河谷的獨龍族文化裡有什麼樣的飲食文化呢?一起去看看吧!   飲食習慣   獨龍族的主食多以玉米、小米、稗、蕎、青稞、馬鈴薯、芋頭和黃豆為主, ...

戲曲文化歷史悠久的山西地方戲曲大全

  山西戲曲藝術歷史悠久、種類繁多,在我國戲曲舞臺上佔有重要地位。山西戲曲代表著漢族戲曲藝術的歷史文化價值,也反映出流傳區域的漢族民風民俗。那麼,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了解關於山西的地方戲曲吧。   晉劇   中國地方戲曲,山西四大梆子劇種之一,又名山西梆子,中國傳統戲曲。因產生於山西中部,故又稱中路梆子,也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