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歷史意義重大的國殤墓園

歷史意義重大的國殤墓園

  曾經在抗戰“焦土抗戰”後,騰衝——這座南方絲綢之路上有近五百年曆史的石頭古城從地球上消逝了。後來騰衝百姓為這次戰役中為國捐軀的抗日英烈修建了這座國殤墓園,讓我們一起來緬懷下抗戰中壯烈犧牲的革命先烈們。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下保山文化中,這座國殤墓園的重大歷史意義。

  國殤墓園位於中國雲南省西部的騰衝縣城西南1公里處的疊水河畔、來鳳山北麓,是為紀念抗戰時期中國遠征軍第二十集團軍攻克騰衝戰鬥中陣亡將士而建的墓園,目前是中國規模最大、儲存也最完整的抗戰時期正面戰場陣亡將士紀念陵園。1996年,國殤墓園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公佈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1997年,被雲南省委公佈為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殤墓園空地遍植松、柏、竹,林下綠草如,階沿多置盆花,今又在每一臺階兩側新建民族風格濃郁的展廳,展出了珍貴的騰衝抗戰照片百幅及實物數十件。

  1942年5月,日軍侵犯滇西邊境,怒江以西的大片國土落入敵手,中國抗戰後方唯一的一條國際通道——滇緬公路被徹底截斷。

  1944年5月,為了收復滇西失土,打通西南國際運輸大動脈——滇緬公路,使盟國的援華物資順利進入中國,最終取得抗戰的勝利,中國遠征軍發起了滇西反攻。遠征軍右翼軍第二十集團軍以6個師的兵力(含遠征軍直屬部隊)強渡怒江,仰攻高黎貢山,血戰南、北齋公房。接著又在盟軍配合下,圍攻騰衝城,與敵人展開殊死巷戰,經過43天的浴血奮戰,於1944年9月14日將日寇全部殲滅,收復了抗戰以來的第一座城池——騰衝。此次戰役共殲滅日軍6000餘名,遠征軍官兵陣亡9168名,盟軍(美)官兵陣亡19名。

  騰衝光復後,為了紀念陣亡烈士及死難民眾,在雲貴監察史李根源先生的倡導下,政府撥出專款,海外華僑慷慨解囊,工程於1945年1月初動工,同年7月7日(瀘溝橋事變8週年)落成。全園佔地面積53,300平方米(1999年國殤墓園東南角被騰衝縣人民政府以國有資產的形式劃撥出土地15415平方米,用於給旅遊局建設民族表演中心至今,墓園現在土地證面積為37884平方米),主體建築由大門、忠烈祠、烈士墓塚、紀念塔、東西展覽廳等組成,園內遍佈蒼松翠柏,環境幽靜,莊嚴肅穆。

  國殤墓園於1984年6月被公佈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6年成立“騰衝縣國殤墓園管理所”管理機構,1987年2月被公佈為雲南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1年被中宣部命名為“滇西抗戰紀念館”,1995年騰衝國殤墓園被評為全國文物系統優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96年11月被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11月,國殤墓園被宣傳部公佈為全國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國殤墓園2008年9月14日實行了對外免費開放,目前展廳面積為650平方米,展出抗戰實物141件,陳列採用現代博物館的布展理念,聲、光、電相結合。展出的內容分為“驛路商旅翡翠誠”、“救亡的吶喊”、“859個日日夜夜——騰衝抗戰”、“炮火中誕生的大動脈”、“歷史的豐碑”五個部分。共展出版面31版,照片168張,戰鬥序列圖2張,抗戰示意圖9張,被日軍殘酷殺害的民眾統計表1份,浮雕3幅,紀念物3件,抗戰實物139件。第二展廳的功勳柱上分別列有李頤、葉佩高、顧葆裕等12人的生平事蹟。第三展廳展出抗戰書畫作品42件。此外園內還新建有長60米高4米的大型浮雕石牆一座、銅雕像10組。現在正在和即將建設多功能影視廳、辦公區、VIP接待中心、碑廊及附屬設施,以全面提升國殤墓園(滇西抗戰紀念館)的文化內涵,充分發揮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的教育功能。

  你可能會喜歡:

  那些得不吃的河北特色小吃

  帶你瞭解蘭州歷史上的名人

  烏魯木齊標誌性景點:紅山

  風景絕美的納木錯

西昌解放的重大歷史意義是什麼

  西昌解放的重大歷史意義:

  西昌戰役的勝利,宣告了蔣介石以西昌為大陸反攻復國基地計劃的徹底破產,徹底粉碎了蔣介石在大陸負隅掙扎的迷夢。

  大小涼山解放,千百年來的奴隸制度開始動搖,無論是政治,經濟,社會還是文化思想等領域,都發生了重大的變化。

  西昌戰役自1950年3月12日至4月7日,經過25天的追擊阻截,堅決圍殲,徹底消滅了國民黨在大陸的最後一批正規軍。

八一建軍節的意義是什麼 中國建軍的歷史意義

  八一建軍節的意義是什麼 中國建軍的歷史意義

  八一建軍節的意義是什麼

  建軍節是為了紀念人民軍隊的誕生和艱辛歷程,激發將士們扞衛國家的鬥志,節期在每年的8月1日,通常這天中國各地都要集中開展“擁軍優屬、擁政愛民”的活動,紀念人民軍隊的誕生,建軍節的習俗一般是機關部門和社會團體開展形式各樣的擁軍活動。每年建軍節,部隊都組織盛大的紀念活動,慶祝自己的節日。

  各級政府,也組織隆重的軍民聯歡晚會或座誡會,邀請老紅軍、軍隊離退休幹部復員退伍軍人、革命傷殘軍人及烈軍屬代表參加。同時,還要組織擁軍優屬活動,宣傳人民軍隊的光榮傳統,檢查優撫工作的落實情況,發現問題和困難及時給予解決。各級政府、廣大人民群眾歷來把開展擁軍優屬活動作為紀念建軍節的“保留節日”。

  中學團組織可以在建軍節前後積極組織各種形式的擁軍優屬活動,透過“軍營一日”體驗人民軍隊嚴明的紀律,嚴格的要求,嚴謹的作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透過帶領中學生為軍烈屬上門服務,感受軍人和軍人家庭為祖國和人民安寧作出的犧牲和奉獻,培養中學生的國防意識和長大保衛祖國的公民責任感。

  首個節日的慶祝1933年8月1日,第一個“八一”建軍節慶祝活動在瑞金城南舉行。傍晚,蘇區軍民打著火把,從四面八方朝這裡湧來,工農劇社組成的歡迎表演團站在入口處,邊舞邊唱。慶祝活動分閱兵式和分列式,為防敵機轟炸,決定閱兵式在十七點到十九點半進行完。

  十七時,閱兵式開始,軍樂奏起,禮炮齊鳴,毛澤東、朱德、項英三位領導策馬而行,檢閱長達六百餘米的紅軍佇列,紅軍指戰員以注目禮相迎,歡呼聲、口號聲響徹雲霄。第二項是宣誓。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向新成立的紅軍工人師和少共國際師授軍旗,向兩個師發出奔赴前線英勇殺敵的戰鬥命令,工人師和少共國際師組成兩塊方陣,指戰員高舉拳頭進行宣誓。

  第三項是授旗授獎。中革軍委領導分別給各紅軍學校授校旗,給紅軍各團隊授戰旗,向功勳卓著的紅軍指揮員頒發紅星獎章。中央政府和各黨、群團體代表致祝辭,分列式隨之開始。紅軍第二團第五團第三十七團第四十團等方隊在一面面戰旗引領下闊步透過檢閱臺,戰士們一面高呼著口號、一面向檢閱臺上的首長行注目禮。長長的受閱隊伍從檢閱臺前整整走了一個多小時。堅定的步伐踏破夜幕,踏碎塵土,踹動著這個令人難忘的夜晚,把“81”兩個大字嵌入史冊。

  中國建軍的歷史意義

  從深一層的角度去看, 八一南昌起義不僅僅是打響了第一槍, 而且還有很多直接影響到中國革命程序的重要因素。

  (一) 人才方面

  很多人在瞭解南昌起義時候會關心中國開國將帥中有相當比例的人曾經參加過南昌起義, 據統計八位元帥, 六名大將曾經直接和間接參與南昌起義。 但更加值得注意的是南昌起義之後的發展。

  南昌起義大部隊在轉移中被擊潰, 朱德和陳毅帶領劫後餘生的八百壯士輾轉作戰, 最在井岡山和毛澤東的部隊匯合。 而之前毛澤東的秋收起義的總指揮是盧德銘,黃埔二期學生,時任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警衛團團長。率全團未能趕上南昌起義,隨後參加了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任起義軍總指揮。 鄧小平組織領導的百色起義的主要負責人是張雲逸, 也和南昌起義有關, 時任第11軍25師參謀長。

  土地革命時期紅軍的三大主力的主要領導人都和南昌起義有關。 中央紅軍就不用說了, 二方面軍是賀龍本身就是南昌起義的主角, 四方面軍早期領導蔡申熙曾是黃埔軍校第一期,在鄂豫皖是地位僅次於徐向前的軍事將領。 時任第11軍第24師參謀長。

  在抗日戰爭中, 新四軍軍長葉挺也是南昌起義的主角。 115師師長林彪、副師長兼政委聶榮臻, 120師師長賀龍, 參謀長周士第, 129師師長劉伯承、副師長徐向前, 等也是南昌起義的重要參與者。 在解放戰爭中的四大野戰軍中同樣如此。 這從另一個側面說明了為什麼南昌起義會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建軍節。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幾個重要的軍事家, 比如林彪和粟裕也都是南昌起義的參與者。

  (二) 戰術方面

  共產黨部隊的勝利得益於游擊戰術, 不論是日後大規模的運動戰也脫胎於此。 至於誰發明了游擊戰術, 很多人都認為是毛澤東主席發明的, 但歷史的證據很明顯地表示, 游擊戰之父應該就是紅軍之父朱德。 而且在南昌起義失敗後朱德帶領的部隊就是利用游擊戰術, 不但保留了南昌起義的火種, 而且還在游擊戰中不斷地擴大。 在之後解放戰爭中聲名鵲起的兩名戰將, 林彪和粟裕就在朱德領導的隊伍中, 不難看出這些將士的指揮藝術源自於朱德的游擊戰術。

  (三) 戰略意義

  南昌起義的另一個重要意義就是武裝割據, 建立自己的根據地, 擴大自身的武裝。 南昌起義後建立的各個根據地, 直到解放戰爭的初期, 基本都是這個路子。

  從上面幾點可以看到, 南昌起義之所以成為解放軍的建軍節, 絕不僅僅是南昌起義, 而是由於起義成為中國革命的一個分水嶺。 同時也開啟了一段新的傳奇。

  1927年4月12日和7月15日,蔣介石、汪精衛先後在南京和武漢發動“清共”行動後,中共中央在漢口召開了臨時政治局會議,決定利用共產黨掌握和影響下的國民革命軍在南昌舉行起義,並指派周恩來為起義領導機關前敵委員會書記。

  7月27日,周恩來在南昌召開了有朱德、劉伯承、惲代英、彭湃、葉挺、聶榮臻以及江西黨組織負責人參加的重要會議,成立了以劉伯承為參謀團長,周恩來、葉挺、賀龍為委員的參謀團,下設起義軍總指揮部,由賀龍任總指揮,葉挺任前敵總指揮。

  8月1日凌晨2時,周恩來、朱德、賀龍、葉挺、劉伯承等指揮各路起義軍向駐守南昌的國民黨軍隊發動進攻,經過四個多小時的激戰,殲敵3000餘人,繳獲槍支5000餘支,子彈100萬餘發,大炮數門,佔領了南昌城。當天上午,在南昌舉行了國民黨中央委員、各省區特別市和海外各黨部代表聯席會議,通過了《中央委員宣言》,成立了由宋慶齡、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等25人組成的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通過了《八一起義宣言》等檔案,提出了“打倒帝國主義”、“打倒新舊軍閥”、“實行耕者有其田”等革命口號和政綱。同時對起義部隊進行了整編,仍沿用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番號,以賀龍兼代總指揮。因敵以重兵進攻南昌,中共前委決定根據中共中央的預定計劃,起義部隊於8月3日至6日先後撤離南昌,揮師南下,取道臨川、宜黃、廣昌,直奔廣東潮汕地區。

  起義部隊在江西瑞金、會昌打垮了國民黨反動軍隊的堵截,然後經過福建的長汀、上杭和廣東的大浦,於9月下旬佔領了潮州、汕頭,主力部隊經揭陽向湯坑西進。10月初,西進部隊和留守潮汕的部隊遭到優勢敵軍的圍攻,起義部隊大部分被打散,一部分突圍到了海陸豐,與當地的農民武裝會合;另一部分由朱德、陳毅率領經贛南、粵北轉入湘南,開展游擊戰爭。1928年1月在湘南地方黨組織和農民武裝的配合下,在宜章舉行了“年關起義”。由於遭到優勢敵軍的“協剿”,起義部隊和農民武裝撤出湘南,於同年4月到達井岡山與毛澤東率領的部隊勝利會師,組成中國工農革命軍第四軍,後改稱工農紅軍第四軍。

  1933年7月11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根據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6月30日的建議,決定8月1日為中國工農紅軍成立紀念日。1949年6月15日,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發布命令,規定以“八一”兩字作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旗和軍徽的主要標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將此紀念日改稱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節。


五四運動爆發的直接原因是 五四運動爆發的原因影響歷史意義

  五四運動爆發的直接原因是 五四運動爆發的原因影響歷史意義   五四運動爆發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會的失敗。   中國人民與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矛盾的加深是五四運動爆發根本原因。   辛亥革命沒有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在中國的統治,中國仍然外受帝國主義的蹂躪,內有北洋軍閥的黑暗統治,經濟落後,主權不能獨立,中國 ...

建黨的歷史意義 建黨有哪些意義

  建黨的歷史意義   1、它標誌著中國革命有一個先進的愛國政黨作為凝聚自己力量的領導核心;   2、為中國人民指明瞭鬥爭目標和走向革命勝利的道路,使其有了科學的指導思想;   3、將中國革命和世界革命聯絡起來,使中國革命有了新的前途。   所以,中國共產黨是一個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為指導思想的黨,是一個區別 ...

辛亥革命的意義 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有哪些

   辛亥革命的意義 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有哪些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勢力清王朝的統治,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中歷史上第一個資產階級共和國政府。   辛亥革命是人民獲得了一些自由和民主的權利,在政治和思想上獲得了一些解放,使民主共和的觀念開始深入人心。   辛亥革命也為資本主義的發展 ...

平型關大捷的歷史意義

  1、平型關大捷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粉碎了國內一些人的“恐日病”和抗日“亡國論”,極大地振奮了人心,增強了全國人民和各愛國武裝力量堅持抗戰的信心和決心。同時,提高了中國共產黨和八路軍的威望,為八路軍在華北建立抗日根據地,開展敵後游擊戰爭創造了有利條件,奠定了廣泛的群眾基礎。   2、平型關大捷後八 ...

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

  1、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勢力清王朝的統治,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資產階級共和國政府。   2、辛亥革命是人民獲得了一些自由和民主的權利,在政治和思想上獲得了一些解放,使民主共和的觀念開始深入人心。   3、辛亥革命也為資本主義的發展創造了條件,國內紛紛成立了很多實業集團 ...

歷史意義的古裝電視劇

  1、《走向共和》   《走向共和》自播放以來引起世人廣泛注目,不可否認的是,這部作品最成功之處就在於,它大膽地突破了五十年來,甚至近百年來歷史學界已經形成的刻板的臉譜化的形象,並大體上使眾多歷史人物更接近於其歷史真實的面目。除此之外,本劇最大的貢獻在於它在恢復歷史人物的真實性方面作出了可貴的努力。這一突破 ...

鄭和遠航有什麼歷史意義

  1、從國內角度看:鄭和下西洋調解矛盾,平息衝突,消除隔閡,有利於周邊的穩定,維護了東南亞、南亞地區穩定和海上安全,提高了明朝的聲望;   2、從國外角度看:震懾倭寇,牽制蒙元勢力,維護國家安全,加強了中國與世界的交往倡導的不欺寡不凌弱友好相處,對亞非交往影響很大,比歐洲早半個世紀成為航海先驅;   3、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