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歷史故事之紙上談兵的典故

歷史故事之紙上談兵的典故

  《人間正道是滄桑》這劇中曾有個一句話:“年輕人,不要取笑紙上談兵。這紙上之功,大有深淺!”紙上談兵是褒義還是貶義的呢?有人說受不了你的愛只是紙上談兵。本期民間故事就為你介紹紙上談兵的典故。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戰國時趙國名將趙奢的兒子趙括,年輕時學兵法,談起兵事來父親也難不倒他。後來他接替廉頗成為趙將,在長平之戰中,只知道根據兵書辦,不知道變通,貿然進攻,結果被秦軍打敗。

  趙括從年輕的時候起就學習兵法,談論用兵打仗的事,認為天下沒有人能夠抵擋他。(趙括)曾經跟他的父親趙奢議論過用兵打仗的事,趙奢不能駁倒(他),但是(趙奢)不承認他有軍事才能。趙括的母親問趙奢其中的原因,趙奢說:“打仗是要以命相搏的事,但是趙括把它說得輕而易舉。

  假使趙國不讓趙括做將軍也就算了,如果一定要他擔任將軍,那麼毀掉趙國軍隊的一定是趙括。”等到趙括將要起程的時候,他母親上書給趙王說:“趙括不可以做將軍。”等到趙括(被拜為大將)即將出兵的時候,他的母親上書告訴趙王說:“趙括(這個人)不可以讓他當大將。”趙王說:“為什麼?”(趙括的母親)回答說:“當初我開始侍奉他的父親時,(他)當時做大將,親自捧著飯把食物送給(別人)的有幾十次,所交的朋友有幾百個;大王和宗室賞賜給他的東西全都把它送給軍中將士和士大夫,從(他)接受任命的那一天起,就不再過問家裡的事。

  現在趙括剛當上大將,就面朝東方接受朝拜,軍中將士沒有敢抬起頭來看他的,大王所賞賜的金銀財寶,(他)都拿回來藏在家裡,而且每天看到有便宜的田地住宅可以買下來的就買下來。大王認為(趙括)跟他的父親相比如何呢?他們父子的心地不同,希望大王不要派他出兵。”趙王說:“老太太你的意見還是先放在一邊吧,我已經打定主意了。”趙括的母親於是說:“大王最終決定要派他出兵,那麼如果有不順利的情況發生,我能夠不受到連累嗎?”趙王答應了她。

  趙括代替了廉頗(擔任抗秦大將)後,全部更改(原有的)紀律和規定,並撤換重新安排軍官。秦將白起聽說了這件事後,便派出引誘趙括做出錯誤判斷的小股部隊,佯裝失敗,卻斷絕他的糧道,分段兩軍,士卒計程車氣大亂。四十多天後,軍隊士兵飢餓,趙括帶領精銳的兵士親自上陣戰鬥。秦軍射死了趙括。趙括的軍隊大敗,於是幾十萬兵士投降於秦軍,秦軍把他們全部活埋了。

歷史故事之破釜沉舟的典故

  現在很多人在做事前總是猶豫不決,都還沒開始做就信心不足了,這樣怎麼可能成得了事呢?只有破釜沉舟才能闖出一條路來。說到“破釜沉舟”在民間故事裡可有他的流傳,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印象呢?沒有的話下面就讓小編給你們科普科普一下吧。

  秦朝末年,各地人民紛紛舉行起義,反抗秦朝的暴虐統治。農民起義軍的領袖,最著名的是陳勝、吳廣,接著有項羽和劉邦。

  公元前208年,秦將章邯鎮壓陳勝、吳廣起義之後,又攻破邯鄲,反秦武裝趙王歇及張耳被迫退守在鉅鹿(今河北平鄉西南),被秦將王離率20萬人圍困。章邯率軍20萬屯於鉅鹿南數里的棘原,並修築兩側有土牆的通道直達王離營,以供糧草。趙將陳餘率軍數萬屯於鉅鹿北,因兵少不敢去救。

  楚懷王派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次將,帶領二十萬人馬去救趙國。宋義引兵至安陽(今山東曹縣東南)後,接連46天按兵不動。對此項羽十分不満,去跟宋義說:“秦軍包圍了鉅鹿,形勢這樣緊急,咱們趕快渡河過去,跟趙軍裡外夾擊,一定能夠打敗秦軍。”

  宋義說:“我們還是等秦軍和趙軍決戰以後再說。”他又對項羽說:“上陣跟敵人交鋒,我比不上你;要說坐在帳篷裡出個計策,你就比不上我了。”

  項羽說:“現在軍營裡沒有糧食,但是上將軍卻按兵不動,這樣不顧國家,不體諒兵士,哪裡像個大將的樣子。”

  第二天,項羽趁朝會的時候,拔出劍來把宋義殺了。他提了宋義的頭,對將士說:“宋義背叛大王(指楚懷王),我奉大王的命令,已經把他處死了。”於是將士們則擁項羽為上將軍。項羽殺宋義的事,威震楚國,名聞諸侯。

  隨後,他率所有軍隊悉數渡黃河前去營救趙國以解鉅鹿之圍。楚軍全部渡過漳河以後,項羽讓士兵們飽飽地吃了一頓飯,每人再帶三天干糧,然後傳下命令:“皆沉船,破釜甑”,意思是說把渡河的船(古代稱舟)鑿穿沉入河裡,把做飯用的鍋(古代稱釜)砸個粉碎,把附近的房屋放把火統統燒燬。這就叫破釜沉舟。項羽用這辦法來表示他有進無退、一定要奪取勝利的決心。

  就這樣,沒有退路的楚軍戰士以一當十,殺伐聲驚天動地。經過九次的激戰,楚軍最終大破秦軍。秦軍的幾個主將,有的被殺,有的當了俘虜,有的投了降。這一仗不但解了鉅鹿之圍,而且把秦軍打得再也振作不起來,過兩年,秦朝就滅亡了。

  楚軍的驍勇善戰大大提高了項羽的聲威。以至戰勝後,項羽於轅門接見各路諸侯時,各諸侯皆不敢正眼眼看項羽。後來,“皆沉船,破釜甑”演化為成語“破釜沉舟”,以比喻拚死一戰,決心很大。

歷史故事之高山流水的典故

  《雲中歌》中有一段話:“雲哥,高山流水的故事固然值得人稱羨,但是伯牙為子期裂琴絕弦並不值得為人稱道。琴音是心音,我想伯牙第一次彈琴只是由心而奏。如果子期真是伯牙的知音一定希望他的心一直在高山流水間。”那麼這個高山流水是怎麼來的呢?本期民間故事告訴你。

  春秋時代,有個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藝高超,是當時著名的琴師。俞伯牙年輕的時候聰穎好學,曾拜高人為師,琴技達到水平,但他總覺得自己還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現對各種事物的感受。伯牙的老師知道他的想法後,就帶他乘船到東海的蓬萊島上,讓他欣賞大自然的景色,傾聽大海的波濤聲。

  伯牙舉目眺望,只見波浪洶湧,浪花激濺;海鳥翻飛,鳴聲入耳;山林樹木,鬱鬱蔥蔥,如入仙境一般。一種奇妙的感覺油然而生,耳邊彷彿咯起了大自然那和諧動聽的音樂。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彈奏,音隨意轉,把大自然的美妙融進了琴聲,伯牙體驗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境界。老師告訴他:“你已經學了。”

  一夜伯牙乘船遊覽。面對清風明月,他思緒萬千,於是又彈起琴來,琴聲悠揚,漸入佳境。忽聽岸上有人叫絕。伯牙聞聲走出船來,只見一個樵夫站在岸邊,他知道此人是知音當即請樵夫上船,興致勃勃地為他演奏。

  伯牙彈起讚美高山的曲調,樵夫說道:“真好!雄偉而莊重,好像高聳入雲的泰山一樣!”當他彈奏表現奔騰澎湃的波濤時,樵夫又說:“真好!寬廣浩蕩,好像看見滾滾的流水,無邊的大海一般!”伯牙興奮色了,激動地說:“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這個樵夫就是鍾子期。從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故事出自《列子·湯問》。成語“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樂優美。


歷史故事打草驚蛇的典故

  有人說:“心中有愛、有力量的人,就會沉靜、內斂、不張揚,因為他分分秒秒都在體味豐富潤澤的生之美;心底荒蕪、脆弱的人,就會喧譁、浮躁、四處打草驚蛇,因為他在滿世界尋找自己匱乏的東西。”本期民間故事將為你講訴打草驚蛇的典故。   【成語】:打草驚蛇   【解釋】:打草驚了草裡的蛇。原比喻懲罰了甲而使乙有所警覺 ...

漢朝歷史故事城破兵敗王莽分屍

  王莽是我國古代史上一個備受爭議的人物,他的性格複雜,一方面謙恭儉讓,禮賢下士;一方面又剛愎自用,性情狂躁。他長期以來被認為是符命篡位的“鉅奸”,但後世也有人認為他是具有遠見的社會改革家,只是不能根據實際,導致了失敗。今天的古代故事,就為你重現王莽兵敗而死的悲劇結局。   王莽任命將軍九人,都用“虎”作為名 ...

漢朝歷史故事周亞夫不輕言出戰

  周亞夫是西漢時期的名將,擁有卓越的軍事才華,他屯兵細柳,治軍嚴明的故事,相信很多人都聽過,而今天的古代故事則要為你講述周亞夫在平定七國之亂時用兵有道,不輕言出戰,戰則勝之的故事。   吳、楚七國謀反,漢景帝任命周亞夫(周勃之子)為太尉率軍平叛。大軍出發到了霸上,部將趙涉攔住周亞夫對他說:“吳王招納敢死之士 ...

漢朝歷史故事虞詡增鍋灶的故事

  虞詡是東漢時期的一位名將,他頗具智謀,在羌人犯境之時以增灶之計大破敵軍;他為政有方,治理武都政績卓然,深受愛戴。他為人正直,剛正不阿,不畏權貴,一生九次遭斥,三次被懲,依然不改剛烈。今天的古代故事就為你講述,虞詡增鍋灶退羌兵的故事。   東漢時期,羌人進犯武都,朝廷提升虞詡任武都郡太守。羌人就率領數千人馬 ...

漢朝歷史故事王先生令鄒陽向西走

  西漢梁孝王劉武是漢景帝的弟弟,在歷史上有慈孝和愛才的名聲,他曾在七國之亂時領兵拱衛國都長安,立下大功,但後來因為皇位繼承之事刺殺了朝中大臣袁盎等多人,受到揭發,今天的古代故事就為你講述,梁孝王最終是怎樣化解這一劫難的。   漢朝時,漢景帝的弟弟梁孝王刺殺了大臣袁盎(愛盎),事情被人揭發出來,他害怕被殺,便 ...

講述歷史故事天道酬勤的故事

  人生世事無常,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會遇到挫折。聰明的人把挫折當做墊腳石,助他們邁上成功的階梯,而笨的人把挫折當成萬丈深淵,最後退回到了原點。本期民間故事為你講述天道酬勤的故事,別錯過咯!   “天道酬勤”這個成語的意思是:上天偏愛於勤奮的人們,付出的努力一定會有所回報,也說明了機遇和靈感往往只光顧有準備的頭腦 ...

歷史故事蘇武牧羊的故事

  我國有悠久的歷史,也有非常豐富的歷史故事,有很多歷史上發生的事情,都被記錄了下來,可以說是傳承幾千年的文化,一點也不為過,你上學的時候一定讀過蘇武牧羊的故事吧?你知道多少隱秘呢?本期民間故事為你解析。   漢武帝派衛青、霍去病打敗了匈奴,又派張騫通西域,都還順利。匈奴逃到漠北,休息了好幾年,表面上又要跟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