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近代化即工業化經濟上:瓦解了自然經濟,抵制外侵;
2、政治上:產生了民族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思想;
3、文化上:衝擊封建主義,宣揚資產階級思想文化。
近代中國社會是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這就是近代中國的最基本的國情。
1、 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形成經歷了一個歷史過程,1840年鴉片戰爭和其後的《南京條約》等第一批不平等條約的簽訂,成為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起點。 1856年開始的第二次鴉片戰爭和隨後簽訂的《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等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加快了中國社會向半殖民地半封建化演進的歷史程序。 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和隨後的《馬關條約》的簽訂,使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進一步加深。 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和次年簽訂的《辛丑條約》,使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控制中國的工具,標誌著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基本形成;
2、 隨著外國列強侵略和外國資本主義的侵入,中國由一個本來領土完整、主權獨立的封建國家,變成一個受帝國主義列強共同支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
3、近代中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是一個特殊的社會形態。
舊民主主義革命的特點是由封建士大夫階級和資產階級領導,革命不徹底且具有妥協性。新民主主義革命特點就是無產階級開始成為主導,建立新中國,革命徹底且符合我國國情。
從1840年鴉片戰爭6月開始到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建立是中國民主革命時期。其間,以1919年五四運動為界標,分為前後兩個時期,前80年為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後30年為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舊民主主義革命包含了農民階級的反抗革命,以及資產階級領導的、以建立資本主義社會和資產階級專政的國家為目的的資產階級革命,這些都是反對外國侵略和本國封建統治的革命。
1、地主階級:由軍閥、資本家、地主組成。
2、農民階級:由自耕農、貧、僱農組成。
3、無產階級:通商口岸的碼頭工人;外國輪船僱用的中國海員,外面資本家在中國設廠,興建各種建築工程的僱傭工人;洋務派興辦的軍事工業、民用企業中的工人;中國民族資產階級開辦的近代企業中的工人。
4、民族資產階級:由投 ...
1、教會學校的教育:1892年,在西方傳教士所辦的各種學校中學習的學生已達一萬六千餘名;
2、報刊的宣傳、新聞的傳播、譯著的介紹:從1815年至1891年間,中國先後創辦的各種華文報刊達64種,加上香港地區的6種,共達70種之多,努力介紹西方的科學技術成就、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方面的狀況以及近日新聞,為 ...
近代中國思想發展演變的基本特徵:學習由淺入深,層層遞進。學習西方器物層次,學習政治制度層次,學習思想文化層次。
1、林則徐、魏源開眼看世界,邁出了向西方學習的第一步;
2、洋務運動提出“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口號,在後期設立京師同文館,標誌著中國教育近代化的開始,同時也傳播了西方先進思想,為中國培 ...
中國氣候的主要特徵有三大特點:顯著的季風特色,明顯的大陸性氣候和多樣的氣候型別。
中國的氣候型別有:
熱帶季風氣候特點:全年高溫,分旱雨兩季。
亞熱帶季風氣候特點: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
溫帶季風氣候特點: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
溫帶大陸性氣候特點:乾旱少雨,冬季嚴寒,夏季 ...
旅遊文化其特徵是旅遊行為的綜合性、時間空間的延展性、景觀意態的趣味性、旅遊內容的豐富性,以及滿足遊客文化需求多樣化的客觀規定性,促使旅遊業必須具有適合自身發展需要的文化形態。
1、集合性(形態的多樣性與消費的廣泛性);
2、繼承性(歷史繼承性和演進性);
3、民族性(旅遊文化的民族特徵);
...
中國的節日有哪些 中國的主要傳統節日
中國傳統節日有:除夕(臘月最後一天)、春節(正月初一)、元宵節(正月十五)、寒食節(清明節前一天)、清明節(陽曆:4月5日前後)、上巳節(農曆:三月初三)、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七夕節(農曆:七月初七)、中秋節(農曆:八月十五)、重陽節(農曆:九月九)、寒衣節 ...
節肢動物門兩側對稱,異律分節,身體以及足分節,可分為頭、胸、腹3部,或頭部與胸部癒合為頭胸部,或胸部與腹部癒合為軀幹部,每一體節上有一對附肢。體外覆蓋幾丁質外骨骼,又稱表皮或角質層。附肢的關節可活動。生長過程中要定期蛻皮。迴圈系統為開管式。水生種類的呼吸器官為鰓或書鰓,陸生的為氣管或書肺或兼有。神經系統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