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毛豆與黃豆同屬豆科,只是收穫季節不同。
大豆5月份種植,在8月份左右,豆莢形成裡面的豆子開始飽滿。此時豆子含水分最多的時候,從地裡採下的豆子為綠色,我們把這個時候的豆子稱為毛豆。
在豆子逐漸失去水分,豆莢變幹變脆,有的甚至出現豆莢炸裂時就稱為黃豆。人們通常用它來做豆腐、豆漿、榨油等。
是。毛豆與黃豆同屬豆科,只是收穫季節不同。
大豆5月份種植,在8月份左右,豆莢形成裡面的豆子開始飽滿。此時豆子含水分最多的時候,從地裡採下的豆子為綠色,我們把這個時候的豆子稱為毛豆。
在豆子逐漸失去水分,豆莢變幹變脆,有的甚至出現豆莢炸裂時就稱為黃豆。人們通常用它來做豆腐、豆漿、榨油等。
毛豆和黃豆不是一種東西。
毛豆:新鮮連莢的黃豆,大豆的含義包括黃豆和毛豆。學名是大豆俗稱毛豆。大豆古稱菽。大豆是黃、青、黑、褐、雙色等各色大豆的總稱.約有5000多年的栽培歷史,起源於中國南方地區。
黃豆:豆科大豆屬一年生草本植物,高30至90釐米。莖直立,密被褐色長硬毛。葉通常具3小葉;托葉長3至7毫米,具脈紋,被黃色柔毛;葉柄幼嫩時散生疏柔毛或具稜並被長硬毛;小葉紙質,寬卵形,基部寬楔形或圓形;小葉柄被黃褐色長硬毛。
元宵和湯圓如何區分
我國傳統的“年”,分為小年、除夕、春節、元宵節這幾部分,在老人看來,只有過了元宵節,這個年才算是完整的過完了。而元宵節後,全國的人民,包括全國各地的中小學生,又再次地投入到新一年的奮鬥中。
作為一種我國傳統節日的時令食品,元宵通常由糯米制成的,包有餡料,甜的如芝麻、紅豆、花生等,鹹的有鮮肉等。人們選擇在元宵這一天來吃元宵也寄託了人們對於來年的希望,希望家庭團團圓圓,湯元宵也有很多種稱呼,如面繭、粉果、元寶、湯餅、圓不落角等。
滾元宵,包湯圓,首先在製作方式上,元宵是將餡料製成整齊的形狀,然後放在糯米粉中不停翻滾,餡料被滾成球狀也就成了元宵。而湯圓則是用糯米和水製成湯圓皮,像包餃子一樣包住餡料製成的。
北方的“元宵”與南方的“湯圓”雖然樣子很像,而且都是元宵節的代表食物,但實質上完全是兩種不同的食物。可以說是北方、南方之不同淵源所致。
兩者外觀也不一樣。元宵做好後表面會有“茸頭”,即表面有浮粉,下鍋煮時麵粉融入水中,湯呈乳白色。元宵煮後迅速膨脹,個頭比湯圓大。而湯圓皮是用幹糯米粉加水和成麵糰,再包上餡料,抱團性較好,表面更光滑,煮制湯水清澈。
湯圓與元宵,就像是南方人與北方人的性格一樣,一個細膩一個粗獷,一個綿柔一個豪爽。其實在古代的時候元宵和湯圓是一種食品,其最早也叫“浮元子”,後來才被稱為“元宵”,一些做生意的人還美其名曰“元寶”。而在元宵節這天吃湯圓,有團圓美滿的美好寓意。這種食物主要是以糯米粉為主要食材,然後再以白糖、芝麻、豆沙、果仁等為餡,包制而成用圓形的。
無論是元宵還是湯圓,本義與形狀都與“團圓”緊密結合,寓意著人們團圓幸福的生活。
人們如果仔細品嚐這兩種圓子,會發現元宵比湯圓的口感要粗一些,元宵煮之後,湯會比較濃,有點像糯米麵粥,其表皮則比較鬆軟,餡料硬實有“嚼勁”,果香和米香濃郁。而湯圓的口感,則要比元宵更細膩爽滑。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因為製作元宵或湯圓的主要原材料是糯米,這種食材由於黏性高不容易被消化掉,而且兩者的餡料大部分屬於高熱量高油脂型別,因此患有胃腸道疾病、腎病、慢性胰腺炎、消化能力較差的老年人和兒童、體重超重者,應少吃或不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