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民俗專家認為清明祭掃宜當崇儉尚樸

民俗專家認為清明祭掃宜當崇儉尚樸

  3月16日,記者和親戚前往南京江寧區湯山一處公墓掃墓看到,大多數祭掃者在墓前獻上鮮花、水果,叩頭行禮,而燃放煙花爆竹,焚燒“麻將”、“別墅”等紙紮祭品現象已大為減少。

  前些年,每到清明節,一些地方的祭掃用品花樣繁多,更有甚者,一些商販打著“讓故人感受社會發展”的幌子,推出美女、帥哥等“雷人”祭品,迎合了厚祭者拜金、獵奇和攀比的心態。對此,有言論直言,“鋪張浪費之舉已不足取,甚至有傷大雅,有違傳統道德準則,影響公序良俗。”

  民俗專家認為,清明祭祀、緬懷故人,屬於傳統習俗的文化傳承,無可厚非。隨著時代的進步,“厚養薄葬”理應越來越深入人心。

  慎終追遠祭故人,大可不必拘泥於形式。用鮮花、薄酒、淡茶替代紙錢,可以寄託哀思;透過網路紀念堂、微博,也可表達對逝者的緬懷情愫。一句話,清明祭掃,可以更簡樸更文明些。

民俗專家細說“元宵”由來

  “賣湯圓,賣湯圓,小二哥的湯圓是圓又圓……”正月十五元宵節,又到了吃元宵的時候。正月十五,為什麼要吃元宵呢?

  天津市民俗專家趙之珩介紹說,元宵和春節的年糕、端午節的粽子一樣,都是節日食品。吃元宵象徵家庭像月圓一樣團圓,寄託了人們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元宵稱“湯圓”“圓子”“水圓”“湯丸”“浮圓子”“乳糖圓子”,生意人美其名為“元寶”,由糯米制成,或實心,或帶餡。餡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煮、煎、蒸、炸皆可。

  民俗專家表示,不管南方北方,正月十五這一天都要閤家團聚吃元宵。“元宵”這種食品名稱,據說出現於宋末元初,是因為人們習慣在上元節之夜吃它的緣故。上元之夜是新年中第一個十五月圓之夜,“一年明月打頭圓”,天上一輪圓月朗照,人間則聚食形如滿月的元宵,與自然天象有極微妙的對應關係。“星月當空萬燭燒,人間天上兩元宵”,表達了人們全家團圓幸福的心情。

  說起湯圓,近代史上還有一個掌故。話說袁世凱稱帝遭到舉國反對,手下逢迎者引《巴陵縣誌》說“圓、元語同,又有完了義”,說“元宵”諧音“袁消”,乃詛咒之詞。袁聽信其言下令“元宵”一律改叫湯圓。但這個傳說一直未見文字依據。袁世凱垮臺後,大部分地區又恢復了“元宵”的名稱。

民俗專家細說"年三十兒"

  喝過臘八粥,送走灶王爺,過大年的喜慶氣氛早已醞釀濃郁,漸趨高潮。面對第一個放假的“年三十兒”,還真是有些新鮮。東北、魯北等等習慣在中午吃團圓飯的人們終於找回了“年三十兒”傳統的年味兒。那麼,按照北京的“老禮兒”,大年三十兒究竟應該怎麼過?民俗專家給出了自己的意見——

  “年三十兒”在北京

  辰時~巳時(07-11時)貼春聯、門神、“福”字掃除迎新未時(13-15時)準備年夜飯和餃子掌燈時分(18時左右)闔家團聚吃年夜飯戌時~亥時(19-23時)圍爐守歲子時(23-01時)放鞭炮,吃餃子。

  除夕,亦稱“除夜”、“大年夜”、“年三十兒”,是指每年農曆臘月的最後一天的晚上,是中國民間最重要的傳統節日。

  大年三十兒究竟應該怎麼過?

  “除”者,去也,即除舊迎新之意,“夕”者,晚也,指一日將盡之時,“除夕”,即指每年臘月“月窮歲盡之日”的夜晚,它與春節(正月初一)首尾相連,有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的意思。所以,年三十兒的活動都以除舊佈新,消災祈福為中心。

  王安石《元日》詩裡寫道:“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如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夢梁錄》中這樣描述這一天的忙碌與熱鬧:“十二月盡,俗雲‘月窮歲盡之日’,謂之‘除夜’。士家不論大小戶,俱灑掃門去塵穢,淨庭戶,換門神,掛鐘馗,釘桃符,貼春牌祭祀祖宗。遇夜則備迎神香話供物,以祈新歲之安。”

  民俗專家高威

  除夕怎麼玩熬夜時孩子玩“升官圖”

  今年,除夕成了法定假日,從時間上給了大家一個親近傳統、體會傳統和民俗文化的機會。

  過去,北京過年最熱鬧的就是除夕。“小孩兒小孩兒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喝過了臘八粥,對過年的企盼就開始越來越緊迫了。為什麼這麼重視除夕?因為除夕夜的活動在過年的整個過程中最隆重熱鬧,比如要闔家團聚吃年夜飯、要守歲、祭祖、接神。

  而“三十兒”的整個白天基本上都是在為晚上的活動做準備。早上起來要寫春聯、貼福字。春聯貼出來之後,街坊鄰居、親戚朋友還要互相欣賞、交流一下。然後,就準備包餃子的面啊、餡啊,以前還要準備“踩歲”用的芝麻秸、高粱稈。

  按照老傳統,除夕夜的一項重要活動就是祭祖,這個活動不能簡單的用“封建迷信”去否定。過去是農業社會,人們必須依靠整個家族的力量去豐衣足食。所以人丁興旺、家族和諧非常重要,人們對祖先表示尊崇、感恩的儀式實際上是一種凝聚家族力量、調節家族關係的重要方式。

  除了祭祖之外,還要接神。傳說這天晚上,天上諸神要下界,臘月二十三上天的灶王爺今天也要回來。在這個節點上進行的這些祭祀活動,本質上是要強調人與人、人與自然的協調關係,天、地、人要和諧地在一起。這些儀式一開始,整個北京城家家戶戶都是一片震耳欲聾的爆竹聲。

  我們講“守歲”、“過年”,“年”是個怪物,“歲”也是一個不好的概念。

  在“歲更”這個新舊交替的時期,來年可能遇到順利的事情,也可能遇到不好的事比如自然災害;一睡覺就容易放鬆警惕,所以人們“守歲”就要熬一宿。

  這個熬不是乾熬,而是有很多有趣的娛樂活動。比如老人們玩牌,小孩兒們可以玩“升官圖”,“升官圖”講一個小孩子長大成人一直到做翰林的過程,以前讓小孩子玩這個實際上是要他愛讀書、愛學習,把娛樂和教育結合在一起了。長輩還要給小孩子“壓歲錢”,因為老人的人生經驗豐富、定力強,能夠壓得住這個“歲”。

  “歲更餃子年夜飯”,吃餃子最講究的時候就是在“子時”。不過,全國各地除夕夜的風俗會有不同。在浙江一些地方,除夕的年夜飯類似火鍋,把各種菜餚放進鍋裡熱熱鬧鬧地一起燉,大家都去吃,紅火勁跟過年的氣氛很貼切,它的意義同樣是強調家族和諧團圓。

  這麼多年,很多習俗的形式都變了,但不變的是強調感恩和團圓的這個核心。現在一些慈善組織會在新年前後組織為弱勢群體捐助、慰問孤老這樣的活動,就很有意義。另外,組織一些公眾的娛樂活動也是不錯的形式,比如門頭溝區曾經在雙峪廣場放煙火,老百姓不用花一分錢就享受了過節的熱鬧喜慶。在國外,很多民間社團和商會都會舉行類似的活動,值得借鑑。

  民俗·各地

  “年三十兒”各地風俗

  山 東

  在魯北,全家人的團圓飯放在大年三十兒中午。守歲到午夜零點之後,放鞭炮吃餃子。為了讓自己鞭炮響得早,不少人家都要盯著表卡時間。午夜一到,鞭炮立刻響起來,一直持續到初一早上。

  湖 南

  除夕晚上零點的時候,各家要把一個金元寶模型放在門外,希望新的一年裡招財進寶。人們要把雞、肉、魚燉好後,撒上紅紅的辣椒粉,象徵年年有餘、五穀豐登。

  陝 北

  這裡的年三十兒有一種獨特的習俗——打醋炭。人們在鐵勺上放一塊燒紅的煤炭,再澆上醋。“打醋炭”要在家裡的每個角落進行,意為驅邪,實際上這是一種科學的殺菌消毒的辦法。鍋裡好放些食物“照鍋”,寓意一年不缺吃。

  臺 灣

  臺灣的除夕叫“過年日”。午後,人們要在廳堂神龕前上供牲體。到了晚上,闔家焚香叩拜,然後對長者辭歲。接著是“圍爐”,也就是豐盛的年夜飯,一家人圍坐一桌,桌上擺滿菜餚,桌下放置火盆。年夜飯後,高燃蠟炬來守歲,兒媳婦為長輩們添富壽,不能早睡,坐得越久,長輩得富壽越長,表示孝心。

  江 蘇

  蘇州人除夕守歲時,要等待從楓橋寒山寺傳來的洪亮鐘聲。當鐘聲穿過沉沉夜色,傳到千家萬戶時,就標誌著新春的來臨。無論春夏秋冬,每日半夜正交子時,寒山寺中就會傳出這口巨鐘的洪響,民間稱為“分夜鍾”。現在,每年除夕,蘇州寒山寺仍遵循萬古不變的古老習俗,擊鐘以分歲。姑蘇城鄉,到了守歲的最後一刻,會從廣播中傳出洪亮的寒山寺鐘聲,報道一年的開始。千家萬戶,聽到鐘聲,爆竹齊鳴。

  民俗專家崔普全

  除夕怎麼吃餃子煮破了要說“掙了”

  除夕晚上的活動是講究最多的。人們認為三十兒是個“煞時”,新年是個“吉時”,在這個新舊交替吉凶交錯的時候,就要特別小心。

  三十兒白天是最忙的時候,有個說法是“忙年”:貼門神、春桃點燈之前必須做完,房子總要象徵性地掃一掃,花生、瓜子、糖和泡的水仙都要準備好,還有晚上的年夜飯和餃子。

  過去的說法是“不祭祖不過年”,但是現在,最重要的是“大團圓”這個民族意識的傳承,這種有特殊凝聚力的傳承是最穩定的。

  按老北京的規矩,年夜飯在掌燈的時候吃,這頓飯可以吃的時間長一點,一家人邊吃邊玩,到八九點鐘撤了,等夜裡十一點的時候再擺一桌。

  吃年夜飯,桌上一定得有條魚,這條魚可以吃也可以不吃,是一個“連年有餘”的寄託。在陝西、甘肅這些很缺魚的地方,這道“菜”在年夜飯上也必不可少。人們會用一個木頭刻的魚來代替,上面也一樣要倒上糖醋汁,你去夾它才發現原來連盤子帶“魚”是一起的。吃年夜飯的時候,還不能吃得太乾淨。

  除夕夜還會有十二三歲的半大小男孩和乞丐在門外說吉利話“送財神”,人們要歡迎財神,就會給賞錢。這個時候如果不願意“請”,也不能說“不請”或者“不要”,而要說“請過了”。以前,大家還在院子裡鋪芝麻秸,全家人都去“踩歲”。

  包餃子的時候要說“餡兒多了”,不能說“面少了”;餃子煮破了,得說煮“掙了”,摔了東西要說“歲歲(碎碎)平安”,裂口的饅頭得說是“笑開了口”。

  如果家裡有病人,除夕這天晚上要把藥渣倒掉。“守歲”的時候燈要亮一宿,不能呵斥孩子,不能翻箱倒櫃地找東西。

  過節講究入鄉隨俗,年三十兒的民俗習慣各地也會有自己的特點。在北京除夕夜要吃餃子,南方一些地方會吃年糕,而在四川,人們則要包湯圓。

  以前三十兒即使不放假,實際上到了這天,人們在單位裡也表現的很“浮”。以前我們在工廠裡的時候,大家擦車的擦車,洗工作服的洗工作服,打電話訂約會……現在給了假,大家就踏實了。除夕之外,清明、端午、中秋也被定為法定假日,體現了對傳統節日和傳統民俗文化的尊重。


民俗專家:中秋節來歷有3種說法

  10月3日是農曆八月十五,我國傳統的中秋佳節。民俗專家表示,關於中秋節的來歷有3種說法。   天津市社科院教授王來華介紹說,關於中秋節的來歷,民間流傳著許多美麗動人的傳說故事,其中最有影響的大概要數“嫦娥奔月”了,這個傳說可謂婦孺皆知,但傳說畢竟是傳說。   關於中秋節的起源,還有一說,即中秋節起源於古代 ...

清明祭掃作文彙編15篇

  清明祭掃作文1   清明時節,在大多數人仍傾向傳統的實地祭掃方式時,時下興起的網路祭掃讓無數難以歸鄉的人們寄託心中的哀思。據新聞裡講,國內各大城市每年清明節祭掃費都超過千萬元,而燃燒紙品引發的火災所造成的損失也是巨大的。由於清明節成為法定節假日是近二年的事,祭掃的高峰也會集中在這幾天,會給道路交通運輸帶來 ...

清明掃墓防火注意事項 清明祭掃消防安全提示

  清明掃墓防火注意事項   1、建議儘量選擇獻花、祭拜、上網等無煙火文明祭祀方式,同樣也能表達自己對親人的思念與牽掛,又可避免意外發生。傳統的掃墓方式如燒紙、放鞭炮,不但汙染了環境,使得整個墓區上空煙霧繚繞,還存在火災等安全隱患。   2、請嚴格遵守祭掃相關規定,到指定地點燒紙、焚香、放炮。嚴禁在小區內的草 ...

清明祭掃寄語

  春風已解千層雪;後輩難忘先烈恩。   草木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鬥芳菲。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   西城楊柳弄春柔,動離憂——淚難收。猶記多情繫歸舟,碧野朱橋當日事,人不見——水空流。   圬泥嘆無聲,佛手採清純!   年年祭掃先人墓;處處猶存長者風。   取柳枝著戶上,百鬼不入家。快快在家門口上 ...

清明祭掃悼念詞

  1、清明時節祭雙親,紙灰飛繞淚自流,養育之恩永難忘,陰陽兩界不同語,但願二老在天好,西方世界永極樂。   2、父親離開我們已經一年多了,這一年多來我無數次的從夢中哭醒。   3、闖蒼林,破火線,保平安。莫說瀟灑,肩頭責任義薄天。聞慣松濤拍岸,難訴人間離別,妻兒淚滿衫。英魂長歸去,浩氣永流傳。   4、如今 ...

為什麼系列賽前僅有三位專家認為凱爾特人能晉級東部決賽

  第一,凱爾特人本隊,除了塔圖姆能打出好的表現,幾乎就沒有主力輸出,而且,今年凱爾特人人員不齊整和淨勝分也不是很高,而且也只是小比分贏下76人,最後,凱爾特人是一支青年軍,都沒有大賽的經驗,所以系列賽前僅有三位專家認為凱爾特人能晉級東部決賽。 ...

202x成都北郊片區清明祭掃墓需預約 預計高峰祭掃從3月19日開始

  2022成都北郊片區清明祭掃墓需預約   清明掃墓預約   陽春三月,清明將至。按照成都市民風俗,祭祀掃墓高峰時期也即將開始。3月9日,成都市北郊片區清明祭掃工作聯席會在成都市殯儀館召開,對今年成都北郊片區清明祭掃工作進行了部署。   北郊公墓片區是成都市最大的公墓片區,主要有磨盤山公墓、石嶺公墓、福座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