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民俗小故事之春龍節的故事

民俗小故事之春龍節的故事

  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度,各個民族之間都有非常多的節日,而每個節日都有屬於自己的傳說,春龍節這個節日不知道你有沒有聽說過,也許不是那麼普遍的人有了解,但是春龍節是非常有故事的,本期民間故事為你介紹。

  春龍節的來源是這樣的:一次,玉皇大帝,也就是天帝星化身為一個乞丐,降臨到人間,想看看世人的善惡之心,不料他去討飯的第一家就是一個吝嗇之極、毫無憐憫之心的財主,這財主不但不給他飯吃,還唆使看家狗來咬他。天帝大怒,以為世人個個如此,不可救藥,馬上回到天庭,傳諭蒼龍星座,三年內不得向人間降雨。

  可想而知,三年不下雨,靠天吃飯的農民們,處境該是多麼艱難!民間到處啼飢號寒,不斷有人餓死。蒼龍星座覺得天帝的做法太過分了,他聽著人間的哭聲,看著餓死人的慘景,擔心凡間人類會因此滅絕,便違抗天帝的旨意,自作主張為人間降了一次大雨。

  頓時大地旱象解除,禾苗生長,百姓紛紛供起蒼龍,稱之為“龍王爺”,連天帝的神位都受冷落了。

  玉皇大帝終於知道了這件事,又勃然大怒,派人把蒼龍抓住綁起,打下凡間,又用一座“青龍山”壓住,山口立一座巨大的石碑,上面寫道:“蒼龍降雨犯天規,當受人間千秋罪。要想重登靈霄閣,除非金豆開花時”。

  凡間的人們紛紛為蒼龍鳴不平,可有什麼辦法呢?向玉皇大帝禱告,也不管用。為了拯救蒼龍,人們到處尋找開花了的金豆。一直到了第二年的二月初二,又該春播了,人們正在翻曬玉米種子時,忽然想:這玉米就是金豆吧!把玉米炒一炒,它們就會爆成花,那不就是金豆開花嗎?這種說法很快傳了開來,於是家家戶戶爆起了玉米花,並在院子裡設案焚香,向玉皇大帝供上開了花的“金豆”。

  蒼龍見百姓們用這個辦法救它,也機靈地抬起頭來,向天庭大喊:“金豆開花了,快放我回去!”玉皇大帝派千里眼向人間一望,果然家家戶戶院裡金豆花開放。沒辦法,只好傳諭詔蒼龍回到天庭,繼續給人間興雲佈雨。

  從此,為感激蒼龍降甘霖救萬民的獻身精神,民間形成了“春龍節”,每到二月初二這一天,就是蒼龍抬頭了,人們就爆玉米花吃,一邊吃一邊念:“金豆開花,龍王昇天,興雲佈雨,五穀豐登。”

  後來越發展,二月初二的講究就越多。這天吃的很多東西都與龍掛上了鉤,吃餃子叫吃“龍耳”;吃麵條稱作吃“龍鬚麵”,而且龍鬚麵拉得越長越好,因為“龍鬚長長,吉吉祥祥”;烙的餅謂之“龍皮”,如果在餅上做出些鱗片圖案來,則叫“龍鱗餅”;撈的小米乾飯叫“龍子飯”;吃豬頭肉為吃“龍頭”。

  二月初二理髮稱為“剃龍頭”。按許多地區的習慣,正月是不能理髮的,否則會給舅舅帶來災禍,而到“龍抬頭”的那天再理髮,會使人鴻運當頭,福星高照。所以很多人都在二月初二這天“剃龍頭”。

  還有很多說法呢!婦女們在二月初二這天不能做針線活,因為蒼龍在這一天要抬頭觀望天下,使用針會刺傷龍的眼睛。這天還要“引龍燻蟲”。老北京有“二月二,照房梁,蠍子、娛蚣沒處藏”的說法。辦法是將過年時祭祀用剩下的蠟燭點著後,燎過房梁、牆壁,這時,將要復甦的蠍子、蜈蚣等毒蟲被煙熏火燎後,會自動掉下來。龍是鱗蟲之精,這樣,借龍抬頭之威,可使百蟲伏藏,驅病滅瘟。

  龍與水的關係非常密切,而水是農民的生活、生產的命脈,既然二月初二“龍抬頭”,在驚蟄的雷聲下,龍也要從藏身的地方鑽出來,躍入水中活動活動筋骨了。所以有些地方的風俗是,這天日出前不可到井裡、河裡打水,也不能到缸裡舀水,怕打上、舀上龍來。為了早晨做飯方便,家家都是頭一天把水缸、鍋、壺都裝滿水。這天還用草灰從井邊一直撒到水缸邊,故意曲曲彎彎作龍狀,稱“引龍回”。

春龍節特色的習俗

  春龍節是我過部分地區很隆重的傳統節日,有關青龍節的習俗又很多,如撒灰引龍、扶龍、燻蟲避蠍、剃龍頭、忌針刺龍眼、挑菜、踏青、迎富等。

  食俗方面有:吃麵條(龍鬚)、春餅(龍鱗)、水餃(龍耳)、米飯(龍子)、餛飩(龍眼)、爆玉米花、豬頭肉等。

  不同地區還有各具地方特色的習俗。

春龍節 (龍抬頭)

  民間傳說,每逢農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雲雨的龍王抬頭的日子。從此以後,雨水會逐漸增多起來。因此,這天就叫“春龍節”。我國北方廣泛的流傳著“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的民諺。

  每當春龍節到來,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在這天早晨家家戶戶打著燈籠到井邊或河邊挑水,回到家裡便點燈、燒香、上供。舊時,人們把這種儀式叫做“引田龍”。這一天,家家戶戶還要吃麵條、炸油糕、爆玉米花,比喻為“挑龍頭”、“吃龍膽”、“金豆開花,龍王昇天,興雲佈雨,五穀豐登”,以示吉慶。

  春龍節的來源,在我國北方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個神話故事:武則天當上皇帝,惹惱了玉皇大帝,傳諭四海龍王,三年內不得向人間降雨。不久,司管天河的龍王聽著民間人家的哭聲,看著餓死人的慘景,擔心人間生路斷絕,便違抗玉帝的旨意,為人間降了一次雨。玉帝得知,把龍王打下凡間,壓在一座大山下受罪,山上立碑:“龍王降雨犯天規,當受人間千秋罪;要想重登靈霄閣,除非金豆開花時”。

  人們為了拯救龍王,到處找開花的金豆。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二,人們正在翻曬玉米種子時,想到這玉米就像金豆,炒一炒開了花,不就是金豆開花嗎?就家家戶戶爆玉米花,並在院子裡設案焚香,供上開了花的“金豆”。龍王抬頭一看,知道百姓救它,便大聲向玉帝喊到:“金豆開花了,快放我出去!”;玉帝一看人間家家戶戶院裡金豆花開放,只好傳諭詔龍王回到天庭,繼續給人間興雲佈雨。從此,民間形成了習慣,每到二月初二這一天,人們就爆玉米花吃。

  其實,在農曆二月以後,“雨水”節氣來臨,冬季的少雨現象結束,降雨量將逐漸增多起來,這本來就是華北季風氣候的特點。


(抬頭)

  民間傳說,每逢農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雲雨的龍王抬頭的日子。從此以後,雨水會逐漸增多起來。因此,這天就叫“春龍節”。我國北方廣泛的流傳著“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的民諺。   每當春龍節到來,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在這天早晨家家戶戶打著燈籠到井邊或河邊挑水,回到家裡便點燈、燒香、上供。舊時,人們把這 ...

二月二抬頭的故事 二月二抬頭故事簡介

  二月二龍抬頭的故事   故事一:   傳說,龍抬頭起源於三皇之首伏羲氏時期。伏羲氏“重農桑,務耕田”,每年二月二這天,“皇娘送飯,御駕親耕”,自理一畝三分地。後來黃帝、唐堯、虞舜、夏禹紛紛效法先王。到周武王,不僅沿襲了這一傳統作法,而且還當作一項重要的國策來實行。於二月初二,舉行重大儀式,讓文武百官都親耕 ...

影評

  1、正面評價:   《小城之春》投合了當時人們的苦悶心情。在藝術表現上,這部影片有較成功的探索。早期的中國電影往往寫事多於寫人寫情,而這部影片獨闢蹊徑,它的人物不多,情節簡單,將鏡頭深入人物複雜矛盾的心靈,揭示微妙的情感關係,是一部典型的心理抒情片。此外,它吸取了中國古典詩詞的傳統,借物喻人,以景抒情,富 ...

的由來

  1、春龍節的由來是農曆二月初二,為古老的“春龍節”。此時正逢二十四節氣中的“驚蟄”前後。天氣轉暖,河水解凍,春歸大地,萬物復甦,大自然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蟄伏在泥土或洞穴中的昆蟲蛇獸將從冬眠中醒來。   2、傳說主管雲雨的龍,也要從嚴冬的沉睡中醒來,所以人們常說“二月二,龍抬頭”。 ...

是什麼

  春龍節又被稱為龍抬頭、二月二、春耕節、農事節等,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龍抬頭是每年,農曆二月初二,傳說是龍抬頭的日子,它是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慶祝龍頭節,以示敬龍祈雨,讓老天保佑豐收。二月二,傳說是堯王的誕辰。在南方,如客家地區等,是土地公公的生日,稱土地誕,為給土地公公暖壽,有的地方有舉辦土地會的習俗:家 ...

農曆二月初二為什麼叫

  1、春龍節又稱青龍節、龍頭節、二月二、龍抬頭、踏青節、挑菜節等,時間是在每年的農曆二月初二;傳說這天是天上主管雲雨的龍王抬頭的日子。民諺說:“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二月二以後,雨水逐漸增多起來,因此,二月二這天又叫“春龍節”;是一個與農業生產有關的節俗。   2、民間以刀尺、百穀、瓜果種籽、迎 ...

二月二為什麼叫

  1、“龍頭節”又名“春耕節”、“農事節”,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從“順應天時”的角度來看,“二月二”叫做春龍節更合適,“這個節日不是要簡單強調‘頭尾’,而是象徵春天萬物復甦,巨龍騰飛”。   2、“二月’與二十四節氣裡的驚蟄相去不遠,在中國民間的習俗中,很多節日都是與節氣有著對應關係的。龍抬頭(二月二)又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