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民國時期官方語言就是現在的普通話 從1919就開始標準了國語;
2、普通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認定的現代標準漢語,普通話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範,可實際上普通話語音採集地是在河北省承德市灤平縣金溝屯鎮,普通話與漢族人口占比最高的官話方言區最為類似,“普通話”中的“普通”二字有“普遍”和“共通”的含義
1、民國時期官方語言就是現在的普通話 從1919就開始標準了國語;
2、普通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認定的現代標準漢語,普通話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範,可實際上普通話語音採集地是在河北省承德市灤平縣金溝屯鎮,普通話與漢族人口占比最高的官話方言區最為類似,“普通話”中的“普通”二字有“普遍”和“共通”的含義
民國時候,全國通用的語言不是普通話,民國官方語言沿襲了明清兩朝的北方官話,還是以北方方言為基礎,只不過因為政治中心在南方,所以有南部口音。
普通話,即標準漢語。普通話是中國不同民族間進行溝通交流的通用語言,以北京語音為基礎音,以北方方言為基礎方言,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範。“主要通行於中國大陸長江以北地區,長江以南則一般不說普通話,因為各地都有漢語方言,不依賴於普通話” 。其中,中國香港、中國澳門通行廣東話,中國臺灣地區在官方場合也使用普通話,但是口音與大陸的普通話略有差別。
一座約300平方米的寺廟花了5億多元重修?近日,市民王先生報料。這裡面有什麼玄機?記者走訪得知,原來,這“高昂”的重修費,只是因為當時的通貨膨脹。
“許志北首倡樂捐3000萬元,許志慨樂捐1500萬元……”近日,記者在王先生的帶領下,來到晉江龍湖鎮梧坑村觀音宮。這是一座面積300平方米左右的寺廟,看起來與普通的寺廟並沒有什麼不同。在王先生的指引下,記者發現了其中的玄機。
只見一塊嵌在寺廟大門旁邊牆上的青石板,整整齊齊記載著1948年時的“重修本寺樂捐芳名”。記者注意到,名單裡總共有45個人,許志北捐款最多,為3000萬元,捐款最少的也有10萬元。45個人總共出資逾5.33億元,重修了這座寺廟。據該寺廟負責人許先生介紹,該寺廟供奉的是觀音菩薩,已經有200多年曆史。
為何寺廟的重修費這麼高?泉州學研究所林少川所長表示,20世紀20年代末與30年代初,國民黨政府實行法幣政策,規定幾家銀行發行的紙幣為法定的全國統一流通貨幣,簡稱法幣。同時,政府禁止銀元在市面上流通,並強制將白銀收歸國有。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國民黨統治區通貨惡性膨脹,法幣急劇貶值,物價瘋狂上漲。
林少川介紹,新中國成立前法幣100元可購買的物品分別為:1937年可買2頭牛,1938年可買1頭牛,1941年可買1頭豬,1943年可買1只雞,1945年可買1條魚,1946年可買1個雞蛋,到1948年則連1盒火柴都買不起了。新中國成立後,為控制通貨膨脹,中國共產黨於1955年3月1日發行了新人民幣,收回當時的舊幣,1萬元換1元。因此當時重修的5億多元相當於1955年的5萬多元,就沒什麼奇怪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