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民國時期有哪些學術大家

民國時期有哪些學術大家

  王國維,把西方哲學、美學思想與中國古典哲學、美學相融合,研究哲學與美學,形成了獨特的美學思想體系,繼而攻詞曲戲劇,後又治史學、古文字學、考古學。郭沫若稱他為新史學的開山,他在教育、哲學、文學、戲曲、美學、史學、古文學等方面均有深詣和創新,為中華民族文化寶庫留下了廣博精深的學術遺產。梁啟超,清朝光緒年間舉人,中國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學家、文學家。戊戌變法領袖之一、中國近代維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幼年時從師學習,八歲學為文,九歲能綴千言,17歲中舉。後從師於康有為,成為資產階級改良派的宣傳家。陳寅恪

民國時期有哪些省

  民國不同時段所轄省份為:

  中華民國建國初,轄有江蘇、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雲南、貴州、廣東、廣西、福建、浙江、山東、山西、河南、河北、陝西、甘肅、新疆、遼寧、吉林、黑龍江22省;在北洋政府時期結束後,新組的國民政府將特別區域熱河、察哈爾、綏遠、川邊設為行省,此時加上寧夏、青海,以及原有的22行省江蘇、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雲南、貴州、廣東、廣西、福建、浙江、山東、山西、河南、河北、陝西、甘肅、新疆、遼寧、吉林、黑龍江,總計28個省;1945年後,國民政府增設遼北、安東、合江、松江、嫩江、興安6省,與原有的熱河、察哈爾、綏遠、川邊、寧夏、青海、江蘇、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雲南、貴州、廣東、廣西、福建、浙江、山東、山西、河南、河北、陝西、甘肅、新疆、遼寧、吉林、黑龍江組成34個行省;抗戰勝利後,中華民國政府接收臺灣,臺灣即成為了第35個行省。

戰國時期有哪些國家

  1、戰國時期有齊、楚、秦、燕、趙、魏、韓。

  2、秦:約佔有今陝西關中、漢中,甘肅東南部,四川中東部。

  3、魏:約佔有今山西南部,河南北部、中部和東部。

  4、趙:約佔有今山西北部、中部和河北中部、西南部,內蒙古自治區的一部分。

  5、韓:約佔有今河南中部、西部和山西東南部。

  6、齊:約佔有今山東北部,河北南部、西部和山西東南部。

  7、楚:約佔有今湖北全省,河南,安徽,湖南,江蘇,浙江的一部分。

  8、燕:約佔有今河北北部,遼寧,吉林的一部分。


民國時期什麼職業

  知識分子的職業:買辦、教師、軍人、民族資本家、記者、律師、官員、醫生等;   女性:間諜、舞女、記者、教師、醫生、護士、修女、演員等;   一般人家多為農民、工人。 ...

杜甫困守長安時期哪些詩歌

  杜甫困守長安時期寫出了一百一十首左右的詩,創作出《兵車行》、《麗人行》、《前出塞》、《後出塞》、《自京赴奉先詠懷五百字》等具有深刻思想的詩。   杜甫(杜少陵,712年-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本襄陽人,後徙河南鞏縣,唐代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為“李杜”、“大李杜”,後人稱他為“詩聖”,他的詩 ...

隋唐時期哪些名人

  1、裴矩:隋唐時期政治家,外交家,戰略家,地理學家,曾參加隋滅陳之戰,並率三千敝卒定嶺南,安撫突厥啟民可汗;   2、展子虔:隋代傑出畫家。曾在洛陽、長安、揚州等地的寺院畫過許多壁畫。善畫故事,人馬,山水,人物的描法細緻,後再用色暈開人物的面部,神彩意度極為深致;   3、李元霸:西府趙王李元霸,李元霸胯 ...

春秋時期哪些國家

  春秋初年,大小諸侯國見諸經傳的有一百七十餘個,然其會盟、征伐事蹟彰彰可考者,不外齊、晉、楚、秦、魯、宋、衛、燕、陳、曹、蔡、鄭、吳、越等十數國。   春秋戰國時期有100多個國家,最後透過不斷的戰爭,兼併,後終於成為有秦,楚,燕,韓,趙,魏,齊,七國並列的局面。 ...

三國時期哪些大戰

  三國時期的大戰有: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   1、官渡之戰:是三國時期“三大戰役”之一,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役之一。曹操以兩萬左右的兵力,出奇制勝,擊破袁軍十萬。這個戰例成為中國歷史上以弱勝強,以少勝多的典型戰例。   2、赤壁之戰:是指東漢末年,孫權、劉備聯軍於建安十三年在長江赤壁一 ...

三國時期哪些文學著作作家

  文學著作有:   1、《讓縣自明本志令》,作者為曹操;   2、《典論》,作者為曹丕;   3、《洛神賦》,作者為曹植;   4、《上疏告退》,作者為山濤;   5、《薦禰衡表》,作者為孔融;   6、《飲馬長城窟》,作者為陳琳;   7、《登樓賦》,作者為王粲;   8、《大人先生傳》,作者為阮籍;   ...

漢武帝時期哪些重大歷史事件

  1、漢武帝元封六年以宗世女細君為公主嫁烏孫和親,這是中國歷史上首次與西域國家和親;   2、漢武帝時期寫出了我國第一部紀傳體的史書《史記》,對後世的史學產生了巨大影響;   3、從西域引進葡萄、苜蓿種植,從大宛引進了良種馬:天馬,西域的樂曲、魔術傳至中國,中國的鑄鐵技術、絲織品、丼渠法、漆器傳至大宛等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