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風情,哈薩克族舞蹈特點是什麼
民族風情,哈薩克族舞蹈特點是什麼
哈薩克族是公認的能歌善舞的民族,而哈薩克族的舞蹈藝術,則是融合了光輝燦爛的哈薩克族文化,洋溢著濃郁的哈薩克民族風情,生動地反映了哈薩克族人民的生活風貌。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哈薩克族舞蹈都有哪些特點。
模擬生產勞動,反應民族生活風貌
哈薩克族人民的日常勞動和生產生活等各種活動,都能在哈薩克族舞蹈中得到很好的體現。許多舞蹈中的精彩動作都是由模擬群眾生產勞動中的某一情節而來。例如,《擀氈舞》就是把哈薩克民間藝人擀氈工序中的打毛、鋪毛、灑水、捆繩、拴繩、曬氈等環節,用舞蹈加以體現。與此相類似的還有《擠奶舞》、《剪毛舞》等,此外還有《勞動舞》,哈薩克語稱“也翁別克比”,是一個集體舞蹈,表現的則是忙碌而歡快的群體勞動場面。從生活中找靈感,把勞動融入舞步,這也使哈薩克族舞蹈貼近人民生活,充滿了濃郁的民族生活氣息,更容易引起群眾共鳴。
以動物為原型,反映狩獵生活
哈薩克民族歷史上是個遊牧民族,狩獵是哈薩克人重要的一項傳統生產活動,而在長期的狩獵過程中,哈薩克族人民細緻觀察各種動物,掌握了動物的各種特性,並積累了豐富的狩獵經驗。這些都被哈薩克人民編成了舞蹈,豐富了哈薩克人民的舞蹈藝術。如《熊舞》、《鬥熊舞》、《瘸熊舞》等舞蹈,惟妙惟肖地模仿出狗熊的各種動作,生動表現了哈薩克獵人們獵熊時的情景。類似的還有《孤雁舞》、《瘸鴨子舞》等。而哈薩克族舞蹈《鷹舞》,對鷹的刻畫非常真實感人,其舞姿優美、柔和,配合獨有樂器奏出的音樂,時而緩慢,時而急衝,讓觀舞者彷彿身臨其境地看到一隻雄鷹在俯衝、在翱翔,舞蹈把鷹在暴風雨中搏擊、捕獲獵物的動作刻畫得十分逼真。這支舞雖然在大眾的視野中較為陌生,但實實在在地表達了哈薩克族人對鷹的崇拜,這支舞讓人們彷彿感受到,雄鷹就是這個民族的象徵。這些以動物為原型而創作的舞蹈,除了反映哈薩克族人狩獵生活,也體現了哈薩克族人民的生活智慧,以及飽滿昂揚的精神鬥志。
講述古老故事,傳承民族歷史
哈薩克民族歷史悠久,民族文化深入哈薩克族人的內心,反映到舞蹈上,就是舞蹈背後經常有著傳奇且生動的故事。例如,舞蹈《黑走馬》講述的是哈薩克民族對馬的感情,歷史上哈薩克人和蒙古人發生了一場戰爭,蒙古人打敗了哈薩克族,搶走了他們的馬匹,哈薩克人將對馬的不捨、對戰爭失敗的悲憤融入到舞蹈中。這些以歷史故事為原型的舞蹈,常以其獨特的孤獨感、奔放感、淒涼感或熱情感而感染到每一位觀舞者。
舞蹈律動感強,風格粗獷豪邁
哈薩克族舞蹈以“動肩”和跳“馬步”見長,律動感極強,表現風格粗獷剽悍。遊牧民族的血液在每一個哈薩克族人體內流淌,他們是很好的騎手,反映在舞蹈上就是哈薩克族舞蹈以騎馬題材為多,例如主要流行在巴里坤縣哈薩克族牧區的舞蹈《走馬舞》,這是根據上文所提的名曲《黑走馬》創作的舞蹈。舞蹈主要表現的是駿馬在草原上賓士的各種驕健姿態。此類舞蹈樂曲簡潔歡快、節奏明顯、跳動幅度較大,旋律悅耳動聽。
結束語:哈薩克族舞蹈來源於哈薩克民族源遠流長的歷史生活,熱情豪爽、能歌善舞的哈薩克族人民又以高超的智慧對它進行發展,如今,哈薩克族舞蹈已經成為哈薩克族文化的重要代表,它所蘊含的哈薩克民族風情更是引人入勝,令人嚮往。
哈薩克族舞蹈有那些特點
哈薩克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而哈薩克族的舞蹈藝術,則是融合了光輝燦爛的哈薩克族文化,洋溢著濃郁的哈薩克民族風情,生動地反映了哈薩克族人民的生活風貌。哈薩克族舞蹈有以下特點:
1、模擬生產勞動,反應民族生活風貌。哈薩克族人民從生活中找靈感,把勞動融入舞步,這也使哈薩克族舞蹈貼近人民生活,充滿了濃郁的民族生活氣息,更容易引起群眾共鳴;
2、以動物為原型,反映狩獵生活。哈薩克族人民細緻觀察各種動物,掌握了動物的各種特性,這些被哈薩克人民編成了舞蹈,豐富了哈薩克人民的舞蹈藝術;
3、講述古老故事,傳承族歷史。哈薩克民族歷史悠久,民族文化深入哈薩克族人的內心,反映到舞蹈上,就是舞蹈背後經常有著傳奇且生動的故事民;
4、舞蹈律動感強,風格粗獷豪邁。哈薩克族舞蹈以動肩和跳馬步見長,舞蹈表現的是駿馬在草原上賓士的各種驕健姿態,此類舞蹈樂曲簡潔歡快,節奏明顯,跳動幅度較大,旋律悅耳動聽。
漢族舞蹈特點都有什麼,各有講究
說到漢族的舞蹈,顧名思義,就是要介紹漢族的傳統舞蹈,漢族舞蹈的歷史悠久,而且種類也非常多,所以就算在相同的種類舞蹈,在不同的地區也能夠演繹出不一樣的風格。接下來漢族文化,就來介紹漢族舞蹈的特點,看都有什麼講究。
漢族的民間舞蹈不但內容豐富,而且種類繁多、風格各異。即使是相同種類的歌舞,因地區的不同,也會在風格、裝扮和表現形式上各有特色、獨具魅力。《龍舞》,是在數名男子高舉支撐龍體的木柄,在穿梭奔跑之中表演“龍打滾”、“龍擺尾”、“金龍纏玉柱”等極有氣魄的造型舞蹈。
此外,流傳在浙江,由眾多女子雙手各持雲朵和蓮花,在優美抒情的荷花舞之後,由荷花花瓣為鱗片連線成的《百葉龍》,在耍龍人逗引下浮游於彩雲之間,真是惟妙惟肖,令人瞠目;南方水稻之鄉,以稻草紮成龍形、龍體遍插燃香,專門舞耍於年節深夜的“草龍”,宛如一條漂浮於夜空、星光閃爍的火龍,在硝煙繚繞中盤旋、飛舞,別有風采。
此外,以龍爪行走於地,同時不斷向四方仰頭噴水的《地龍》,卻是清代流傳下來,預祝來年風調雨順的象徵;將製作精美的小龍縛於長凳之上,由三名男子各舉一凳腿,奔跑跳躍、翻轉作舞於喧天鑼鼓之下的《板凳龍》,是黃河以南省份被人喜愛的龍舞形式。
此外,把龍體分為若干“段”或“節”的《段龍》、《五節龍》;由一人獨自戲耍,留存於蘇杭和川北,小巧的“蒼龍”、“紙龍”;還有為人鮮知,延續於浙江沿海漁村,幾乎沒有龍形而呈船狀的“首飾龍”、“十八檔龍”等等,真是異彩紛呈、數不勝數。春節期間,這些飛舞在漢族廣大地區品種各異、形態離奇的龍形,充分顯示著龍的傳人悠久的歷史與浩瀚的文化。
漢族《獅子舞》自漢代由西域傳入的假形舞蹈。隨著佛教文化的流傳,新春之際在霹靂炸響的爆竹聲中“舞獅”,逐漸成為人們避邪免災、吉祥納福不可或缺的形式。形態可掬、溫文爾雅,以表演戲球、踩踏板,與人親暱似貓的“文獅”和矯健迅猛、虎視眈眈。
以高難雜技性表演為主的“武獅”,基本成為北、南兩方風格廻異的兩種“獅舞”形式《秧歌》是春節群眾歡慶活動中,起著承前啟後、烘托氣氛的大型歌舞形式。這裡所指的“秧歌”不僅是單一的“秧歌舞”,而是包含著數十種歌舞形式所組合的文藝演出隊伍。
漢民族民間節日歌舞之豐富和廣博,是難以述說完和全面的。所以,千萬不要認為擁有龐大人口的漢族是沒有民間歌舞的民族。
如果說“高臺”、“地會”是漢族的一種民間舞蹈,那應該說真正的漢族舞蹈則是“祭孔”時所表現的“樂舞”。
自元代建立孔廟之後,“祭孔”成為每年春秋兩季漢族(包括蒙古族)的禮俗。根據《都元帥建文廟》中載:“前乎制禮作樂,後乎東山之徵”。“制禮作樂”也就是宣導儒家文化,履行對孔聖的祭祀禮儀文治。而“東山之徵”即“武功”對邊境的靖寧。
仡佬族舞蹈——富有民族風情
在中國大大小小一共有56個民族,這些民族不乏能歌善舞的民族,而說起能歌善舞,我們就不得不提貴州的仡佬族。走進仡佬族文化,我們能看到仡佬族先民躍動的舞蹈靈魂,我們能看到仡佬族充滿魅力的舞蹈藝術。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去感受仡佬族的傳統舞蹈吧。
仡佬族的傳統舞蹈有《踩堂舞》和《酒禮舞》。《踩堂舞》是喪葬儀式中舉 ...
景頗族手抓飯,最獨特的民族風情
手抓飯是景頗族最具有代表性的食物之一,不僅在食材的選擇上面十分綠色健康,它還保留了很多中國古老的烹飪技藝。景頗族的手抓飯味道古樸自然,原汁原味,如果有機會去景頗族作客,那就不得不品嚐一番。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去深入瞭解一下景頗族文化吧。
手抓飯是德宏州景頗族及傈僳族的美味盛宴,凡有親朋好友來家做客,主人都 ...
仫佬族樂器,帶你領略民族風情
仫佬族的人民在平時就總是會喜歡隨口答,也就是即興而作的短歌。特別是正在熱戀中的男女更是多。每句都是七言的較多,而且也很押韻。本期仫佬族文化,小編想帶你領略民族風情,帶你看看仫佬族都有哪些樂器。
仡佬族古代的樂器主要是銅鼓。《唐書》載,仡佬人“燕聚則擊銅鼓,吹大角,歌舞為樂”。銅鼓在仡佬族歷史上,既是禮 ...
三亞檳榔谷,原始的民族風情
來到三亞最為重要的就是享受三亞的美麗風光和地方特色美食。說到三亞的美麗風光,三亞的檳榔谷值得一遊,三亞檳榔谷是最具有三亞風土人情的景點,濃郁的三亞氣息定會讓你沉醉。檳榔谷的本土氣息無時不刻告訴你三亞文化的豐富與精彩。
檳榔谷是真正意義上的海南本土文化的聚集地,它的一切東西都是原汁原味的“海南味”。本土 ...
玉樹奇異的民族風情
玉樹藏族同胞千百年來居住和生活在高原,廣袤的青藏高原上,在與艱苦的自然環境的鬥爭中,形成了豪放、彪悍、粗礦爽朗的民族性格。他們長期過著逐水草而居的遊牧生活,因而在衣、食、住、行,以及在心裡素質、語言風俗、生活方式和傳統習慣等方面有著與其他民族截然不同的民族風情。
第一、從姓名上講,一般都帶有極其濃厚的 ...
韶關的民族風情
由於韶關是廣東少數民族的主要聚居區,這裡還保留著獨具特色的民族風俗:
長鼓舞 每逢節日喜慶,嘉賓來訪,瑤族必跳長鼓舞歡迎。相傳很久以前,盤古王的女兒莎十三妹與人間的一個小夥子結為夫妻。一個惡人想害死年輕人而霸佔十三妹為妻。盤古王得知此事,把莎十三妹召回天庭。莎十三妹告訴丈夫,只要到南山上砍棵琴樹做長鼓 ...
下帥民族風情
下帥,肇慶市唯一的少數民族鄉,聚居著壯、瑤、漢三族人民,總人口約11000人,其中壯族佔56%,瑤族佔12%,漢族佔32%。
下帥,民間民俗文化底蘊深厚,源遠流長。每年元宵佳節,是下帥壯瑤漢三族人民最歡樂最熱鬧的節日,壯鄉瑤寨漢村處處舞壯獅、舞春牛、舞馬、舞飄色(扮古人)、演採茶、唱山歌,農家戶戶宰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