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民間故事版權保護時間

民間故事版權保護時間

  版權不保護思想,其保護的是思想的表達形式,即具有創造性的作品。同時這種作品的版權保護具有一定的期限,過了保護期就不在保護之列。版權的保護期限一般為50年。

  在網上看見的肯定不是民間故事(思想)本身,而是民間故事作品,因為如果這種民間故事不透過一定的載體表達出來,你是看不見的,只有形成了作品你才能讓你客觀感知到。

  【法律依據】

  根據《著作權法》第21條規定:公民的作品,其發表權、本法第十條第一款第(五)項至第(十七)項規定的權利的保護期為作者終生及其死亡後五十年,截止於作者死亡後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如果是合作作品,截止於最後死亡的作者死亡後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

怎麼沒了,民間故事之消失的時間

  時間,有可能真的十分的奇妙。有時,關鍵的幾秒鐘就能決定一場關鍵性的比賽。有時又覺得時間十分的漫長,在一堂極度無聊的講課,那簡直是度日如年,看著時間希望快點過去。本期靈異故事,帶你看看消失的時間。

  是我在網上認識的一個弟弟,今年大學剛畢業,運氣不錯,找到一個待遇非常好的工作,輕輕鬆鬆一個月就掙3000塊錢,對於剛畢業的瑞來說,真是一件好事情,唯一不足的就是,瑞上班的地方在城東,而他卻住在城西,每天來回穿梭在這個城市裡。

  每天早晨,瑞6點半準時起床,七點出門,坐上公車,大約五十分鐘才能到公司,晚上5點下班,五點半坐上車,回家需要用1個小時的時間。天天如此,漸漸的,瑞練成了一個絕技,上車閉上眼睛就睡著,等醒來的時候,絕對離目的地還有不到五分鐘的時間。

  4月14日,星期一,由於週末瑞又泡在網上,直到半夜三點多才睡,週一的早晨對瑞來說,絕對是個折磨,剛上車,瑞就呼呼睡去了。睡過來的時候,果然離公司還有不到五分鐘的路程,車停下,瑞慢悠悠的往公司走去,誰知道到公司一看,居然遲到了,而且遲到的是一個小時左右。瑞很納悶,難道是自己早晨鬧鐘定錯時間了?一整天,瑞都很鬱悶,一個月的全勤獎金就這樣泡湯了。下午下班,瑞坐到了五點半的那趟車,由於還不是下班高峰期,瑞上車以後找了個靠窗的位子坐了下來,搖晃著的公車,讓忙了一天的瑞昏昏欲睡,沒過多久,就閉著眼睛睡著了。

  等他醒過來的時候,看看窗外,果然快到家了,只是總覺得有哪不太對勁,瑞想了半天,才發現,天居然已經黑了。瑞拿出手機一看,嚇了一跳,居然已經是晚上8點半了!難道這趟車整整開了兩個小時嗎?瑞想問問司機,可是又發現自己根本不知道怎麼開口,因為他看到,現在的這個司機根本不是自己上車時的那個司機。瑞想,難道是我自己睡迷糊了?下了車,瑞還百思不得其解。不過他也並沒有怎麼放在心上,心裡還在琢磨著自己是不是睡迷糊了。晚上,瑞仔細看了看手機定的鬧鐘,確定是6點半以後,這才放心的睡了。

  第二天,瑞照樣6點半起床,7點鐘的時候,坐上了開往公司的公車。上車後,瑞又睡著了。等醒過來的時候,還是離公司很近的地方,瑞拿出手機,一看時間,呆住了。手機上明白的顯示著9:52分。比平時晚了剛好一個小時的時間!一路狂奔,跑到公司,同事們還在奇怪,一向都準時到的瑞,怎麼會連著兩天遲到呢?一整天,瑞都有些心神不定,這兩的事情實在讓他費解。下了班,瑞來到車站,看著平時天天坐的那輛公司,心裡卻有些恐懼。

  這一次,瑞坐在車上,提醒自己不能睡著,可奇怪的是,剛上車,瑞就覺得腦袋一陣陣的發麻,四肢無力,睡意直湧,他拼命的告訴自己不能睡著,可是最終沒抵過濃濃的睏意。快到家的時候,瑞醒了過來,外面,又已經天黑了。他顫抖著拿出手機,一看時間,嚇壞了,果然,又比平時晚了兩小時。

  回到家,瑞躺在床上,反反覆覆不能入睡。回想起這兩天的經歷,瑞不禁問自己:在他睡著的時候,到底發生了什麼?為什麼他會丟掉三個小時的間?百思不得其解,瑞下決心,明天坐車,絕對不睡。

  第二天,瑞準時上了車。公車和平時一樣,這個時間段在瑞上車的地方,車上並沒有多少人,瑞沒有像平常一樣坐下,而是站在了公車的前方靠近司機的位子。這一趟車,卻非常順利的就到了,瑞下車的時間和兩天前一樣。下班,瑞也沒有坐下,果然,一切都正常。

  連著的好幾天,瑞都沒有坐,他發現好像自己只要不睡著,就不會發生奇怪的事。連著幾天平安無事,瑞也漸漸的放下心來,過了一個週末,星期一,瑞又像平時那樣去公司,這一次,他上車就坐下了。剛坐下,那種熟悉的感覺又來了,腦袋一陣一陣的發麻,彷彿不是自己的,四肢發軟,眼睛不自覺的就閉了起來。在瑞睡著的那一剎那,他突然看到自己旁邊原本沒有人坐的位子上,坐著一個老頭。等瑞醒過來以後,拿出手機,不多不少,又比上車時晚了一小時。

  瑞回想起,好像自己這幾次睡著,都是坐在沒有人坐的位子上。可是,自己早晨睡著前,明明看到身邊的位子上坐著一個老頭,他記得很清楚,自己坐下的時候,身邊是肯定沒有人的!

  瑞把這件事告訴了我,我也幫他分析,讓他試著不坐或者坐在有人的位子上,瑞說,現在也只能這樣了,這幾天的事情搞得他渾身不對勁,心裡總是充滿著一種不安的感覺。確實,換作是我,我也什麼很恐懼,平白無故的,就少了幾個小時的時間,那這幾個小時,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在他睡著的時候,他到底處於什麼狀態呢?是突然消失,再突然出現,還是根本沒有人看到他的消失與出現?又或者說,是瑞自己夢遊了?

  直到前天,瑞說,他都還有這種困擾,嚇得他都快不敢坐公車了,已經連著打了兩天車,可這樣也不是辦法,所以瑞只能坐公車,只是在坐公車的時候,他再也不敢坐下了,他怕自己睡著以後,又莫名其妙的丟掉幾個小時的時間。

中國傳統民間故事探源:嫦娥在月亮上的那點事

  唐宋時期的中秋節就是以賞月為中心活動的節日。這兩朝吟誦月亮的清詞麗句俯拾皆是,圍繞月亮講的故事自也不能少。在中秋節形成並興盛的同時,此前傳了幾百幾千年的月亮神話、月亮傳說等就跟中秋節聯絡在一起,形成了豐富的中秋節故事群。

  月宮裡怎樣出現了嫦娥?古人為什麼將自己崇拜的月亮跟蟾蜍聯絡在一起呢?玉兔、吳剛又是什麼時候、怎樣出現在月宮中的呢?他們跟嫦娥是什麼關係?民俗學專家黃濤先生為我們一一解答。

  中秋故事溯源

  月宮裡

  怎樣出現了嫦娥

  月亮上有一個長袖善舞的美女嫦娥,這是人們關於月亮的最著名的想象。

  《山海經·大荒西經》中記述了月母常羲給十二個月亮洗澡的情形:“有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

  據考證,嫦娥就是從《山海經》裡的常羲演變來的。只不過常羲在《山海經》裡是月亮母親,故事講到後來,嫦娥就只是月亮上的一個女子了。

  如果說嫦娥一個人在月亮裡,聽起來有些奇怪:嫦娥怎麼會一個人在那裡?她是從哪裡來的?她的婚事怎麼辦?人們覺得好奇,講故事的人也就需要給一個圓滿的解釋,於是就有了嫦娥奔月的故事。這個故事在先秦以前就有了。最早的文字記錄出現於戰國時期的《歸藏》:“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藥服之,遂奔月為月精。”這個記載比較簡略,沒有出現嫦娥的丈夫后羿,也沒說怎麼吃了不死之藥的。唐代典籍《初學記》引西漢時期的《淮南子·覽冥訓》,記載了更完善的情節:“羿請不死之藥於西王母,羿妻姮娥竊奔月,託身於月,是為蟾蜍,而為月精。”姮娥就是嫦娥。那個曾射落九個太陽、從旱災中解救人類的后羿向西王母討來不死之藥,嫦娥偷服了藥,就輕飄飄地飛昇到月宮,變成蟾蜍,就是月精。這就是古書中記載的嫦娥奔月神話。

  為什麼嫦娥的

  寵物是玉兔

  漢代以後的月亮故事裡有了玉兔的形象。不過它不是單獨出現在月亮上的,而是作為嫦娥身邊的動物,也可以說是嫦娥的寵物。

  玉兔在月中的位置可以這樣概括:漢代起它開始在人們的傳說中進入月宮,此時它有時被說成是月精,有時它也與蟾蜍在月宮中並存,有時也與嫦娥同處於月亮上。它在一開始就不是一隻普通的兔子,除了有時尊居月精之位,還因為它在進入月宮之前是西王母的侍從,任搗藥侍者之職,而執掌治病、長壽的神靈是受到人們特別的尊奉的,搗藥的玉兔雖不是主神,但也有點藥神的味道。到月宮之後,它仍然是搗藥的姿態。從魏晉到唐宋時期,嫦娥身邊有玉兔搗藥的說法越來越盛行,這一時期玉兔主要是嫦娥的隨從和寵物。明清以後,玉兔因為其搗藥的職能受到人們的敬奉,並在人們拜月時得到供奉、祭拜,地位逐漸提升,以至於後來有時就作為月神單獨受到人們的敬奉。這時它就隱約成為月神了,也可以說這一時期她是嫦娥的月神位置競爭者。明代人們開始單獨祭祀玉兔,清代有了“兔兒爺”的說法,玉兔被塑造成一位威武又可愛的將軍模樣,既是被人敬奉的神靈,也是兒童的玩具。

  後期玉兔被人敬為月神,還跟父權社會盛行男神崇拜有關。但是無論何時,玉兔也沒有完全取代嫦娥的月神位置,這是由於月神是女性的觀念在民間是根深蒂固的。

  至於蟾蜍為什麼變成了玉兔,聞一多先生解釋說,是由於蟾蜍原來叫顧菟(音兔),如屈原《天問》裡就有“顧菟在腹”(月神肚子裡有一隻蟾蜍)的句子,“菟”與“兔”同音(“蜍”也與“兔”音近);因為諧音,蟾蜍就被玉兔取代。

  嫦娥與蟾蜍曾互為變身

  嫦娥是一個苗條美麗的仙女,蟾蜍是形貌醜陋的蛤蟆,在現代人眼裡,二者似乎沒法扯到一起去。但是在上古的月亮神話中,二者確實是互為變身的關係。

  據文字資料,古人對於月亮的想象最早、最具原始意味的說法之一是月亮的精靈是一隻蟾蜍。《淮南子·精神訓》中說:“日中有踆烏,而月中有蟾蜍。”而此前的戰國時期文獻《歸藏》中說嫦娥是月精,並沒提到月中有蟾蜍。這樣,我們看到,出現時代相距不遠的古代文獻裡對什麼是月精就有了不同的說法。

  那麼,到底月精是嫦娥還是蟾蜍呢?其實,這件事並不適於用二選一的方式來答。可以這麼說:月精為蟾蜍是更早的說法,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就出現了嫦娥奔月成為月精的說法(《歸藏》),這兩種說法同時存在,人們覺得衝突,就又編出故事說蟾蜍本是嫦娥變的。唐代《初學記》引用的《淮南子·覽冥訓》則說,嫦娥偷吃了西王母給后羿的長生不死藥之後,飛到月球上,化身為蟾蜍,就成了月精。人與動物互變或人與動物同體是神話中常見的情節。所以,從先秦到漢代這段時期或者更長的時期內,月中蟾蜍與嫦娥可以說是互相變身的關係,月精既是蟾蜍,也是嫦娥,後來也說二者共存於月亮上。到漢代以後,月精為蟾蜍的情節逐漸消失了,人們主要傳說月中神仙為嫦娥,同時她身邊的動物由蟾蜍變成了玉兔。

  古人為什麼將自己崇拜的月亮跟蟾蜍也聯絡在一起呢?在中國文明史的新石器時代,蛙文化略晚於魚文化,也是一種重要的文化形態。在出土陶器上蛙紋很多見。青蛙肚子很大,生殖能力極強,所以青蛙崇拜也是一種生殖崇拜。在古人觀念中,蟾蜍還是一種長壽神物。據《太平御覽》“蟲豸部”記載,蟾蜍是壽命達三千歲的動物。在文字上“蛙”的古代寫法與“始”字相通。青蛙曾被敬奉為氏族圖騰、人的祖先。“蛙”又與女媧的“媧”同音。女媧在神話中是造人的祖先。有人認為女媧是把青蛙加以人格化而構想出來的女神,有一定道理。所以說月精是蛤蟆在古代是合情合理的事。蛤蟆在古人觀念中是一種生殖力很強的母性動物神,跟月亮在中國文化中屬陰性是合拍的。在漢代及其以前,月精被說成是蟾蜍。在長沙馬王堆一號墓出土的西漢帛畫中,月亮上邊就畫著一隻伏在地上的大蛤蟆,而沒有畫兔子,就是蟾蜍神話的證明。

  古代詩文中,蟾蜍經常被作為月亮的美好象徵,留下許多優雅的詞語:蟾宮、蟾兔、蟾桂、蟾輪、蟾盤、蟾光、冰蟾、金蟾、銀蟾、彩蟾、晶蟾、孤蟾、寒蟾、涼蟾、靈蟾、明蟾、清蟾、素蟾等。

  吳剛為什麼

  沒有和嫦娥戀愛

  月球上不適於生物存活,在人們的傳說中也人煙稀少。唐代以前的故事裡,月亮上面主要是有嫦娥、蟾蜍、玉兔,此外還有桂樹。月中有桂樹的說法漢代以前就有,不過在記載中桂樹跟嫦娥、蟾蜍、玉兔都沒有發生情節上的聯絡。

  吳剛的事首見於唐代段成式《酉陽雜俎·天咫》:“舊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異書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樹創隨合。人姓吳名剛,西河人。學仙有過,謫令伐樹。”翻譯成現代漢語就是:從前傳說月亮中有桂樹,有一隻蛤蟆,所以講奇聞軼事的書裡說桂樹高五百丈,樹下有一個人長期砍伐桂樹,桂樹砍傷了又隨即癒合。這人姓吳名剛,是西河縣(今山西汾陽縣)人。他學習仙術時犯了過錯,被貶罰來砍桂樹。這就是“吳剛伐桂”的故事。在這個故事裡,桂樹還是個神樹,總也砍不倒;吳剛則是修道學仙有了過失才罰到月球上。至於吳剛犯了什麼過失,古書上沒有記載。

  月宮裡出現了吳剛之後,民眾對嫦娥冷清生活的同情心得到了一定補償。雖然關於他們二人並沒有編出家庭生活式的故事,但給人們的感覺是嫦娥有人做伴了。同時,人們在說起月亮的故事時,還主要是說嫦娥,多數情況下並不提吳剛,好像把吳剛忘掉了,吳剛也沒成為月神。這是由於在我們的傳統文化中,月亮是屬陰、母性的,是和屬陽的太陽相對的。月神應該是女神,月亮以嫦娥來代表最合適。同時也由於嫦娥的故事與吳剛的故事出現於不同的時代,各成體系,分頭流傳,二者沒有發生交叉和融合,就是說,這兩人並沒有被編到一個故事裡去,也就沒有發生愛情關係的機會。在先秦就已存在的嫦娥奔月神話裡,嫦娥本來是有丈夫的,屬於離家出走,也沒說她與后羿離婚了,她再跟別人有愛情關係或者再嫁也不符合老百姓的傳統道德理想,這也許是兩個故事沒有被編到一起的原因之一?


立秋的來歷民間故事 立秋的傳說故事

  立秋的來歷民間故事 立秋的傳說故事   立秋的來歷民間故事一:秋神蓐收   遠古傳說中的秋神名叫蓐收。蓐收左耳上盤著一條蛇,右肩上扛著一柄巨斧。山海經上說他住在能看到日落的泑山。蓐收耳朵上的蛇寓意著繁衍後代,生生不息。《詩經·斯干裡》說:維虺維蛇,女子之祥。如果夢到蛇,會生一個漂亮女兒。   蓐收肩上的巨 ...

霜降為什麼要吃柿子 霜降吃柿子的民間故事傳說

  霜降為什麼要吃柿子   因為柿子的最佳成熟時期在霜降前後,有諺語為證:“霜降摘柿子,立冬打軟棗”,“霜降不摘柿,硬柿變軟柿”。   霜降時節的柿子個大、皮薄、汁甜,可謂達到了全盛狀態,營養價值高,含有胡蘿蔔素、維生素C、葡萄糖、果糖及碘、鈣、磷、鐵等礦物元素。假如一個人一天吃一個柿子,所攝取的維生素C基本 ...

春分立蛋的民間故事 春分為什麼要立雞蛋

  春分立蛋的民間故事   早在4000年前,中國就有了春分立蛋的傳統,當時是為了慶祝春天來臨。有說,其實立蛋與春分並不相干。在古老的傳說中,春分這天最容易把雞蛋立起來。據史料記載,春分立蛋的傳統起源於4000年前的中國,以慶祝春天的到來。   春分為什麼要立雞蛋?   據說,春分正值春季的中間,不冷不熱,花 ...

八月十五的由來 八月十五來歷民間故事

  八月十五的由來   “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根據我國古代曆法,農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稱“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因為秋中第二月叫仲秋,故中秋也稱為“仲秋節”。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 ...

七夕節傳說的名稱 與七夕節有關的民間故事名稱

  七夕節傳說的名稱 與七夕節有關的民間故事名稱   七夕,原名為乞巧節。七夕乞巧,這個節日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綵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 漢代畫像石上的牛宿、女宿圖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我們於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七夕”最早來源於人們對自然的崇拜。從歷史文獻 ...

鬼節的傳說 鬼節的民間故事

  鬼節的傳說   農曆7月15日是陰間最大的節日鬼節,又稱中元節或盂蘭盆節,是我國三大冥界重要節日之一。民間有陽間過元霄節陰間過鬼節的傳說。據說,當日閻王也會披著盛裝和鬼眾們共度佳節,並且讓我們活著的人一起為他們祝福,祝願另外一個世界的人們心想事成,快樂享受人間沒來得及享受的幸福。   因此,我國許多地方界 ...

臘八節的由來故事 民間故事臘八節的故事

  臘八節的由來故事   按照中國農曆,每年十二月被稱為臘月,而臘月初八日又被稱為“臘八節”。   “臘”,《說文解字》稱“臘,冬至後三戌,臘祭百神”,可見“臘”本是古代的一種在冬至後第三個戌日舉行的祭祀活動。《禮記·月令》載:“(孟冬之月)天子乃祈來年於天宗,大割祠於公社及門神,臘先祖五祀,勞農以休息、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