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水族農耕文明之體現:鬥角舞

水族農耕文明之體現:鬥角舞

  牛耕時代在中國延續了幾千年的歷史,牛是一種勤勞,任勞任怨的家禽,在水族文化中,牛的地位頗為重要,水族人民對牛的感情非常的深厚,水族人民為了表達對牛的歌頌之情,便有了鬥角舞,牛不僅是水族人民忠實的朋友,更是水族人民善良淳樸的體現。

  我們知道,牛是農耕勞動的重要生產工具。因此,千古以來,農耕民族都喜愛牛並透過各種藝術形式歌頌牛,表達愛牛的心情,寄託人們對農業豐收的祈願。其中,一些民族還有與牛有關的風俗和節日,比如水族“鬥角舞”。

  “鬥角舞”在水族過節、喪葬、祭祀等活動中都可以跳,尤其是秧苗拔節抽穗後,由舞隊有威望的頭人摘一稻穗在蘆笙上,表示“蘆笙吹漲了穀穗”,用舞蹈迎接豐收年。鬥角舞對耕牛嬉戲、打鬧的形象化表達正是表現了水族人對牛的感情,實際也是一種耕作文明的體現。

  關於鬥角舞的起源有書籍記載。水族祖先看到毗鄰的苗族同胞在過節、祭祀的時候,既有歡快的蘆笙舞,又有熱鬧的鬥牛場面,很是羨慕。但當時,水族祖先從外地遷來,沒有牛或者捨不得用牛來打鬥,於是用竹子、木條做成了牛頭,帶上頭頂儼然就是“牛”的形象,安在斗笠頂端兩側,做成牛頭,兩人各拿一個,模仿牛相鬥的架式,跳起了“鬥角舞”。

  “鬥角舞”的道具最先是在斗笠上裝置一對特製的牛角,舞者雙手執斗笠而舞。後來,又鑲嵌上兩面小鏡子作牛的眼晴,鬥鬥笠下端綴著飾以自雞毛的花布條,後面釘上一塊長綢布遮蓋舞者的背部,使道具更加美觀。

  表演時,舞者抖動道具,陽光下“牛眼”閃爍發光、雞毛花布條翻飛搖曳,如瞪起雙目、兇猛待斗的牯牛。樂聲一起,另一條“牯牛”一躍而起,飛奔而來,兩角嘎地一聲相碰,然後,或抵或拉,忽高忽低,又閃、又轉,鬥得難解難分。

  三都境內的怎雷水寨一到過年、過節,水族將一起跳鬥角舞。鬥角舞一般由五把蘆笙,五支莽筒伴奏。吹蘆笙者邊奏邊舞。由最小的一把蘆笙領舞。舞蹈的唯一道具是竹篾製作的“牛頭”,前部拴上雞毛裙,後部披彩色綢布。

  兩個拿“牛頭”道具的舞者半蹲著身子,隨著蘆笙的曲調聲旋轉起舞,另有五個男扮女的“姑娘”,頭上戴著用三根白雞毛、一根野雞毛和竹篾編成的帽子,腰裡拴著有白雞毛的花裙子伴舞。舞蹈動作幅度大,顯示了水族人民粗獷奔放的性格。

  2010年,在三都列出的《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中,鬥角舞、角鼓舞等都位列其中。相信,在民族文化越來越受關注的今天,不管是生活中的傳承還是舞臺上的演繹,水族舞蹈一定能頑強地生存下去。

  您可能還會喜歡:

  歷史悠久的傣族十大傳統治療方法

  傣族獨樹一幟民族藝術:傣劇

  傣族傳統民族習俗:潑水節

  著名的臺灣旅遊景點:九族文化村

歷史文明之邦:潮汕文化的影響何在?

  一個文化的發展往往需要時間的磨礪與良好的發展,潮汕一詞雖然是1904年才出現,不過由於其地勢各方面已經把潮汕文化推崇到了一個較高的位置,也有著些許國內外的影響。

  那麼,本期解析潮汕在地區文化上的影響何在。

  潮汕文化是以秦始皇統一中國後設置的揭陽戍為前身、隋王朝設定的潮州為中心發展演進而來的漢族區域文化,潮汕文化是吸取古代南粵土著文化、中原文化、海外文化中的優秀部分,不斷融合和發展而成的,是包括海內外約3000萬潮人共同創造、傳承和發展的群體文化。潮汕文化與“客家文化、廣府文化”構成當今嶺南三大地域文化。

  晉唐時期,中原主流文化影響逐漸擴大,陳元光平定泉潮間蠻僚嘯亂、韓愈謫任潮州刺史,是這一時期的重要事件。宋元時期,大量移民入潮,閩文化北來,使潮汕地區全面開發,是潮汕文化形成的重要環節。明清時期,最終形成有鮮明特徵的潮汕民系文化。潮汕地區從宋代起由於經濟的迅速發展,文化教育事業也相應發展,人才輩出。“精”乃潮汕之靈,潮汕文化的點睛之筆。

  潮汕一詞,初見於由1904年梅州鬆口人張煜南等組建的潮汕鐵路有限公司。築有,配置潮汕號機車頭的潮汕線鐵路。1907年5月22日,丁未黃岡起義爆發,這是孫中山先生親自領導的推翻清封建王朝的武裝起義,乃日後諸多民主武裝革命的先聲。但《南洋總彙報》卻大肆指責孫中山勾結“潮汕會黨”,策動黃岡起義。“潮汕”之名由此見諸報端,廣為人知。

  由於經濟貿易上,高度聯絡、往來頻繁;思想文化上,愈發融合、觀念的普遍認同;同時,行政區劃的劃分使人容易混淆區劃與文化的分界,從而使得“潮汕”一詞更為契合時代,契合認同,這一提法也變得尤為重要。

  在現代思維中,“潮汕”也更為的多元、平等與團結。“潮”、“汕”在歷史的各個階段都有各自獨特的地位,共同推動著潮汕地區的發展。共榮格局的形成,使人們開始習慣於潮汕平原、潮汕人、潮汕話等稱謂。

  潮汕文化流播的地方很廣。世界各地,幾乎是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人聚居,而有潮人聚居的地方就有潮汕文化的流播。潮汕文化是潮人最重要的根,把世界各地潮人的情緣緊密地聯結在一起。

周董純純之戀:性感實力歌手溫嵐(圖)

  點選圖片進入下一頁

  

  周董純純之戀:性感實力歌手溫嵐

  周董純純之戀 性感實力歌手溫嵐 

  速配指數83分

  其實從星盤可以看到,兩人的金星角度決定了兩人的相處,周董會有對其她女人比較熱情的情形,而且受到海王星跟北交點呈角度的影響,周董的女人緣天生就很好,對太陽金星都在深情巨蟹的溫嵐來說,久了將是很大的不定時炸彈,所以在周董還沒成名之前,桃花運沒有全開時還可以維持,等到周董人氣水漲船高,兩人的感情穩定度就相當不合適繼續交往了。

  免費:你和他投緣嗎 他容易出軌嗎 免費愛情運電子報 姻緣速配指數


巴馬瑤族長壽風水獨特還是基因不同?

  巴馬精神矍爍的老人們。 山清水秀的巴馬瑤族自治縣   據我國第五次人口普查資料顯示,在廣西巴馬瑤族自治縣,90歲以上的老人達608位,其中百歲壽星77位,更有3位超過110歲。這一罕見的長壽現象,吸引了無數渴求長生的海內外遊客前去巴馬旅遊、探秘。有人說,巴馬長壽的秘密藏於風水之中,有人說在於他們擁有與眾不 ...

春節習俗正月初一 拜年、佔歲、聚財

  2014-1-15 19:15:00 中國食品科技網 春節俗稱“過年”,原名“元旦”,隋代杜臺卿在《五燭寶典》中說:“正月為端月,其一日為元日,亦云正朝,亦云元朔。”“元”的本意為“頭”,後引申為“開始”,因為這一天是一年的頭一天,春季的頭一天,正月的頭一天,所以稱為“三元”;因為這一天還是歲之朝,月之 ...

春節習俗除夕夜貼門神、貼春聯

  除夕   除夕是指每年農曆臘月的最後一天的晚上,它與春節(正月初一)首尾相連。“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窮歲盡”,人們都要除舊部新,有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的意思,是農曆全年最後的一個晚上。故此期間的活動都圍繞著除舊部新,消災祈福為中心。   周、秦時期每年將盡的時 ...

立夏習俗

  立夏節時,大人用絲線編成蛋套,裝入煮熟的雞蛋鴨蛋,掛在小孩子脖子上。疰夏繩即長命縷,用五色絲線繫於小孩手腕等處為其消災祈福,消暑祛病,以防注夏。 立夏中午,家家戶戶煮好囫圇蛋(雞蛋帶殼清煮,不能破損),用冷水浸上數分鐘之後再套上早已編織好的絲網袋,掛於孩子頸上。孩子們便三五成群,進行鬥蛋遊戲。蛋分兩端, ...

節氣養生芒種飲食需清淡

  6月5日將迎來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的芒種,標誌高溫、高熱的盛夏時節即將到來。專家提示說,此時節,公眾應遵循“起居宜早起、飲食需清淡、精神要放鬆”的養生原則。   芒種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9個節氣,每年陽曆6月5日左右開始,此時太陽到達黃經75度的位置。顧名思義,芒種就是有芒的大麥、小麥已經成熟,可以收割了 ...

夢中結香花

  結香花為落葉灌木,高達2m。全株被絹狀長柔毛或長硬毛,幼嫩時更這發票以條棕紅色,常呈三叉狀分枝,有皮孔。葉互生,通常簇生於枝端,紙質,橢圓狀長圓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8~16cm,寬2~3.5cm,基部楔形,下延,行端急尖或鈍,全緣,上面密被長毛,後幾無毛,下面粉綠色,被長硬毛,葉脈上尤密,葉脈隆起。頂生頭 ...

“兵聖”孫子的高明立足全域性,把握關鍵

  古人認為,“不謀全域性者,不足以謀一域”。歷史上,那些成功的戰略家總是善於從錯綜複雜的局面中清醒地分析敵我態勢,充分考慮戰略地緣關係、綜合實力及戰略佈局,尋求全盤皆活的戰略轉機。“兵聖”孫子的高明,就在於此。無論是政治與軍事主從關係的分析、經濟與戰爭依賴性質的闡述,抑或是敵我戰略優劣態勢的判斷,作戰指導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