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維管 束植物的主要種類有微齒眼子菜、苦草、茭草、馬來眼子菜、杏菜、輪葉黑
藻和蘆葦等。東太湖的餌料生物也較豐富,浮游藻類的數量為500萬個/ L,生物量為3. Omg/L左右,種類以魚類喜食的隱、矽藻等藻類為主。浮 遊動物每升水中有280個,生物量為152.
6g,其中螺類為191個、81. 73g, 瓣鰓類為28個、60. 23g。東太湖共有魚類60餘種,主要有草魚、團頭魴、
鯉、青魚、黃顙魚、麥穗魚、鰟皺、鱖魚、烏鱧和紅鰭舶等,蝦類種群數量大。
水生維管 束植物的主要種類有微齒眼子菜、苦草、茭草、馬來眼子菜、杏菜、輪葉黑
藻和蘆葦等。東太湖的餌料生物也較豐富,浮游藻類的數量為500萬個/ L,生物量為3. Omg/L左右,種類以魚類喜食的隱、矽藻等藻類為主。浮 遊動物每升水中有280個,生物量為152.
6g,其中螺類為191個、81. 73g, 瓣鰓類為28個、60. 23g。東太湖共有魚類60餘種,主要有草魚、團頭魴、
鯉、青魚、黃顙魚、麥穗魚、鰟皺、鱖魚、烏鱧和紅鰭舶等,蝦類種群數量大。
如下
1水質下降由於主要用精飼料餵魚,殘餌和魚類排洩物沉澱於
網區內,增加養魚網區水體中的N、P、COD和BOD的含量,致使水質下 降;底質中的有機質、TN、TP等的含量也增高。
2 水體中的懸移質和濁度增加殘餌和有機碎屑等大量散落水
中,加上魚類活動的攪拌等,使養魚區的水文物理狀變差,如水色標號加
大,水體中的懸移質和濁度增加,透明度降低。
3 引起水生生物的種群發生變化由於養魚區有機碎屑和N、P等
營養物質的增加,引起水生生物的種群發生變化,耐汙和耐營養的種群的
數量增多,反之,則減少,直至絕跡。
東太湖及其濱湖地區是我國著名淡水漁業生產基地之一。漁民內塘
養魚已有數百年的歷史,具有豐富的經驗和成熟的養殖技術,素質較高, 商品意識較強。水體農業實驗區就佈設在距湖岸約lkm的敞水區。 1983年試驗區面積擴大至100畝,其中網圍養殖和種植各40畝。為減少
風浪對試驗區的影響,在試驗區設定了浮毯式消浪帶。該消浪帶是一種 由水生植物——喜旱蓮子草俗名水花生和塑膠網路組成的新型消浪 結構。用消浪結構把湖泊水面分隔成若干田塊,並起著防浪、消浪的
作用,為在開敞大水面種植水生植物,開展網圍養魚,創造良好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