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毀其節。
2、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
3、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
4、智者務其實,愚者爭虛名。
5、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6、紛紛世事無窮盡,天數茫茫不可逃。
7、拼將一死酬知己,致令千秋仰義名。
8、萬事不由人做主,一心難與命爭衡。
9、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也。
10、強中自有強中手,用詐還逢識詐人。
1、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毀其節。
2、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
3、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
4、智者務其實,愚者爭虛名。
5、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6、紛紛世事無窮盡,天數茫茫不可逃。
7、拼將一死酬知己,致令千秋仰義名。
8、萬事不由人做主,一心難與命爭衡。
9、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也。
10、強中自有強中手,用詐還逢識詐人。
1、仗義疏財:周瑜為居巢長時,因缺糧向魯肅求助,魯肅將一倉三千斛糧食慷慨贈給周瑜;
2、深謀遠慮:魯肅率領部屬投奔孫權,為其提出鼎足江東的戰略規劃;
3、忠厚老實:不忍周瑜陷害諸葛亮,多次協助諸葛亮脫險;
4、大智若愚:魯肅就職於人才濟濟的孫權帳下,屢出笨,。比如請關羽單刀赴會。看似笨招又不是笨招,實不願與關公相鬥也。用一笨招應付上司相逼,又不加害於盟友,更符合孫吳集團的戰略利益;
5、多謀善斷:使東吳上下和諧,君臣不疑,即使孫權對其戰略思想不理解,卻依然支援;
6、小心謹慎: 孫權得知曹操準備渡江東侵,召集眾位將領商議,將領們都勸孫權降曹。只有魯肅不發一言。
1、桃園三結義:
東漢末年,張角發動黃巾起義,官軍聞風喪膽。為抵抗黃巾,幽州太守劉焉出榜招兵。當時,劉備、關羽、張飛都去看那招兵榜文。三人萍水相逢,但都有為國出力之心,所以一見如故,被張飛拉到自家莊後的桃園飲酒。最後三人對天盟誓,結拜為弟兄。劉備為兄,關羽次之,張飛為弟。
2、張飛鞭打督郵:
劉備討伐黃巾有功為安喜縣尉。上任不到四個月,適有督郵到縣,對劉備態度傲慢,有索取賄賂之意,令縣吏誣稱劉備害民。劉備和眾老幾次想拜見督郵,都被門吏攔住。張飛酒後乘馬從館驛前過,大怒,將督郵揪出門來拴在馬樁上鞭打,後被劉備勸阻。劉、關、張三人放了督郵後棄官另謀出路。
3、何進被殺:
董皇后和靈帝皆欲立皇子協為太子,中常侍蹇碩進諫說若想立劉協為太子,必須先誅殺何進。靈帝因而宣何進進宮,司馬潘告密,何進得以脫險。何進採納袁紹意見,調外地的兵馬進京師誅滅宦官。西涼刺史董卓進兵京師,何進謀除宦官的計劃洩露,十常侍先發制人,將何進騙進宮去殺害。
4、董卓弄權:
外戚與宦官爭權,互相攻殺。漢靈帝死,少帝繼位,為外戚大將軍何進所制。十常侍誘殺何進,袁紹等領兵誅殺宦官,西涼刺史董卓趁機進兵京師、驅逐袁紹、滅丁原、收呂布、廢少帝立獻帝,專權朝野,自封相國,獨掌大權。
5、呂布投靠董卓:
呂布原為丁原義子,為人勇猛。董卓想要除去丁原,但害怕呂布,便派李肅帶著赤兔馬和黃金、珠寶前去勸降。呂布見利忘義,在夜裡提刀到丁原帳中,殺之,砍下他的首級,投了董卓,並拜董卓為義父。董卓賜之金子,封他為都亭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