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算術平均數:算術平均數是指在一組資料中所有資料之和再除以資料的個數.它是反映資料集中趨勢的一項指標.公式為:平均數=(a1 a2 … an)/n。
2、幾何平均數:個正實數乘積的n次算術根.給定n個正實數 a1,a2,…,an,其幾何平均數為(a1*a2*……*an)^(1/n).特別是,兩個正數a,b的幾何平均數c=(a*b)^(1/2)是a與b的比例中項.任意n個正數a1,a2 ,…,an的幾何平均數不大於這n個數的算術平均數,即(a1*a2*……*an)^(1/n)≤(a1+a2+…+an)/n .這個不等式在研究其他不等式或極值等問題時常起特殊作用.
3、調和平均數:是平均數的一種.但統計調和平均數,與數學調和平均數不同。在數學中調和平均數與算術平均數都是獨立的自成體系的.計算結果兩者不相同且前者恆小於後者.因而數學調和平均數定義為:數值倒數的平均數的倒數.但統計加權調和平均數則與之不同,它是加權算術平均數的變形,附屬於算術平均數,不能單獨成立體系.且計算結果與加權算術平均數完全相等.主要是用來解決在無法掌握總體單位數(頻數)的情況下,只有每組的變數值和相應的標誌總量,而需要求得平均數的情況下使用的一種資料方法。公式為:2/(a/ 1/b)
1、先算各行的莖上的和;
2、算葉上的和;
3、莖上的和乘以10加上葉上的和,即為總和;
4、用總和除以總個數,即為最後的平均數。
莖葉圖的思路是將陣列中的數按位數進行比較,將數的大小基本不變或變化不大的位作為一個主幹,將變化大的位的數作為分枝,列在主幹的後面,這樣就可以清楚地看到每個主幹後面的幾個數,每個數具體是多少。
計算平均值,一般常用的有兩種方法:一種是簡單平均法,另一種是加權平均法。還有幾何平均值,平方平均值(均方根平均值,rms),調和平均值等方法。比如說求12、13、14、15四個數的平均數就是:(12+13+14+15)/4=13.5。
平均數是表示一組資料集中趨勢的量數,是指在一組資料中所有資料之和再除以這組資料的個數。它是反映資料集中趨勢的一項指標。解答平均數應用題的關鍵在於確定“總數量”以及和總數量對應的總份數。在統計工作中,平均數(均值)和標準差是描述資料資料集中趨勢和離散程度的兩個最重要的測度值。
1、首先開啟我們需要求平均值的資料,在表格的上面點選一下函式就會出現有好多函式的彈出框。
2、然後在彈出框中我們找到並選擇點選一下AVERAGE,這個函式就是計算平均數,點選後我們再點選“確定”。
3、然後我們再輸入一下求平均值的資料位置範圍,然後點選一下表格要求的地方,點選確定後就求好了。
...
平均數,統計學術語,是表示一組資料集中趨勢的量數,指在一組資料中所有資料之和再除以這組資料的個數,它是反映資料集中趨勢的一項指標,計算方式就是把所有的數都加起來,再除以數的個數。 ...
總數量除以總份數等於平均數。
算術平均數,又稱均值,是統計學中最基本、最常用的一種平均指標,分為簡單算術平均數、加權算術平均數。它主要適用於數值型資料,不適用於品質資料。根據表現形式的不同,算術平均數有不同的計算形式和計算公式。
算術平均數是加權平均數的一種特殊形式。在實際問題中,當各項權重不相等 ...
當一組資料較大且都在某個數的周圍波動時,取這個數為標準數,算出各數與標準數的差的平均數,然後加上標準數,這種求平均數的方法就是新資料法求平均數。 ...
先算各行的莖上的和,再算葉上的數。左邊為葉,右邊為莖,求和後可求平均數。
莖葉圖又稱“枝葉圖”,是在20世紀早期由英國統計學家阿瑟·鮑利設計,1977年統計學家約翰託奇在其著作《探索性資料分析》中將這種繪圖方法介紹給大家,從此這種作圖方法變得流行起來 。 ...
操作方法:
1、首先開啟編輯好資料的電子表格。
2、點選公式中的插入函式。
3、選擇average平均值函式,點選確定。
4、按住滑鼠左鍵不放,選擇計算平均值的資料區域,鬆開滑鼠點選確定。
5、把滑鼠放在單元格的右下角,當滑鼠變為黑色十字的時候向下拖動填充資料。 ...
從頻數分佈直方圖求平均數的方法:
在某一個分組裡,分佈在這個分組的樣本資料無所求得,分佈不均勻,所以就用這個組的中點的橫座標來表示這個分組的樣本資料的平均值,而每一個小長方形的面積是表示相應的頻率,相當於相應資料的百分比,所以平均數就等於每個小長方形的面積乘以相應分組的底邊中點的橫座標之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