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本。
江蘇大學京江學院是1999年成立的公有民辦二級學院,2005年經教育部批准為由江蘇大學和江蘇大學教育發展基金會共同舉辦的獨立學院。學院辦學規模定為10000人,全部為四年制本科層次。
京江學院景色秀麗,環境幽雅,共享江蘇大學的優質教育資源。學院現有46個專業及方向,涵蓋理、工、文、法、經、管、醫7大學科門類,各類建築面積30餘萬平方米,教學計算機800多臺,多媒體教室8000座位,語音實驗室550座位。
三本。
江蘇大學京江學院是1999年成立的公有民辦二級學院,2005年經教育部批准為由江蘇大學和江蘇大學教育發展基金會共同舉辦的獨立學院。學院辦學規模定為10000人,全部為四年制本科層次。
京江學院景色秀麗,環境幽雅,共享江蘇大學的優質教育資源。學院現有46個專業及方向,涵蓋理、工、文、法、經、管、醫7大學科門類,各類建築面積30餘萬平方米,教學計算機800多臺,多媒體教室8000座位,語音實驗室550座位。
江蘇大學京江學院是一所獨立全日制本科大學,學校專業招生不限制語種,沒有男女比例要求,具體招生要求下面就由本站帶大家瞭解一下“江蘇大學京江學院2022年招生章程”此文字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江蘇大學京江學院2022年招生章程
一、學校性質、辦學層次和基本學制
(一)學校全稱:江蘇大學京江學院
學校程式碼:13986(國標)、1845(江蘇省)
辦學型別:獨立學院
(二)辦學層次:普通全日制本科
(三)基本學制:四年
二、辦學地址
江蘇省鎮江市丹徒區長香西大道537號
三、招生計劃
(一)我校招生計劃以各省級(自治區、直轄市)招生主管部門公佈為準。
(二)我校預留不超過本校本年度本科招生計劃總數1%的計劃,其使用辦法按照教育部及江蘇省教育廳有關檔案精神執行。
四、報名條件
(一)凡符合生源所在地省(市、自治區)招生委員會規定的報名條件的考生均可報考。
(二)高考綜合改革省(市)考生須符合所填報專業志願的高考選考科目要求,其他各省(市、自治區)考生須符合所填報專業志願的科類要求。
(三)英語專業只招收英語種考生。其他專業不限制考生應試的外語語種(英語、韓語、日語、俄語、德語等),但報考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考生須具備一定的英語能力,以能適應教學環境。
(四)考生身體健康狀況應符合教育部、原衛生部、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印發的《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工作指導意見》的要求,此外,色覺異常(色弱、色盲)者不能錄取在我校藝術類專業(環境設計專業、視覺傳達設計專業)。
五、錄取規則
(一)堅持“公平競爭、公正選拔、公開透明、擇優錄取”的原則對考生實施錄取工作。
(二)根據考生報考情況以及各省(市、自治區)政策確定投檔比例,原則上控制在105%以內。
(三)對於進檔的普通類和藝術類考生,均以投檔分為錄取依據,按“分數優先,遵循專業志願”的原則,從高分到低分錄取並安排專業。
對於投檔分相同的江蘇省考生,按語文數學兩科之和從高到低排序,若仍相同,選考歷史的考生依次按語文、外語成績從高到低進行排序,選考物理的考生依次按數學、外語成績從高到低進行排序。
對於投檔分相同的其他省(市、自治區)考生,依次按數學、語文、外語成績從高到底進行排序。
(四)高考綜合改革試點省份的學生綜合素質檔案材料作為調劑考生專業志願的參考。
(五)符合所在省(市、自治區)規定的加、降分條件的考生,按加、降分後的成績錄取。
六、收費標準
根據江蘇省物價局、江蘇省教育廳、江蘇省財政廳《關於民辦高等學校收費標準等有關問題的通知》(蘇價費[2013]154號)精神,培養費標準:人文社科類專業14000元/年,理工科類專業15000元/年,醫學類和藝術類專業16500元/年;住宿費、教材等其他費用詳見“新生入學須知”。
七、頒發學歷、學位證書的學校名稱及證書種類
學生學習期滿,成績合格,由江蘇大學京江學院頒發畢業證書。對符合學士學位授予條件的學生頒發江蘇大學京江學院學位證書。
八、招生諮詢聯絡方式
電話:400-0511-903 0511-88979068
監督電話:0511-88979003
傳真:0511-88798176
電子郵箱:jjxyyb@
九、本章程自發布之日起執行。
十、本章程由江蘇大學京江學院招生辦公室負責解釋。
1、廈門大學嘉庚學院是二本。
2、廈門大學嘉庚學院創辦於2003年,是經國家教育部批准,由廈門大學和廈門嘉庚教育發展有限公司共同舉辦的獨立學院,位於廈門大學漳州校區,與廈門大學思明校區隔海相望,佔地2568畝,建築面積63萬平方米。
3、截至2019年6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設有涵蓋理學、工學、文學、經濟學、管理學、法學、藝術學等學科的9個學院、5個獨立系、3個教學部、2個實踐教學訓練中心和1個科研中心,52個本科專業,82個專業方向,面向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招生,擁有教職員工900餘人,在校本科生約19000人、碩士研究生68人(與廈門大學聯合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