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在北亞熱帶溼潤氣候區,受季風環流的影響,具有明顯的季風性特徵。這裡四季分明,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具有無霜期長,熱量充裕,降水豐沛,雨熱同期等特點。
泰州市的氣溫最高在7月,最低在1月,冬夏季南北的溫差不大,年平均氣溫在14.4℃—15.1℃之間;年平均降水量1037.7毫米,降雨日為113天,但受季風的影響,降水變率較大,且南北地域之間亦存在著差異。泰州市地區的溫度帶屬亞熱帶、乾溼區屬溼潤區。
泰州市在北亞熱帶溼潤氣候區,受季風環流的影響,具有明顯的季風性特徵。這裡四季分明,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具有無霜期長,熱量充裕,降水豐沛,雨熱同期等特點。
泰州市的氣溫最高在7月,最低在1月,冬夏季南北的溫差不大,年平均氣溫在14.4℃—15.1℃之間;年平均降水量1037.7毫米,降雨日為113天,但受季風的影響,降水變率較大,且南北地域之間亦存在著差異。泰州市地區的溫度帶屬亞熱帶、乾溼區屬溼潤區。
海軍誕生地的特色標語。
組建海軍的首次會議在此召開。
1949年4月23日下午2時許,泰州白馬廟第三野戰軍指揮部內,華中軍區副司令張愛萍主持召開了一個重要的會議。正是這個極具意義的重要會議,宣告了新中國自己海軍的成立!
年輕的人民海軍從泰州始,成長為一支名震四方的威武之師。 白馬廟不靠江不沿海的,人民海軍竟然誕生於此,著實讓人有些費解。 12月冬日的陽光下,江蘇省牧醫學院一學生如此感慨。
江蘇省牧醫學院南校區內,正是第三野戰軍指揮部的舊址所在地。讓學生們更為驚訝的是,宿舍樓前這個平日大門緊閉的小院落,竟然是中國人民海軍的誕生地。聯絡到泰州在版圖上所處的地理位置,一般人更是不懂了:海軍不是誕生在海邊麼?
推開古色古香的黑漆大門,一棟清式的兩層小樓出現在面前,和一般的地主莊園沒什麼兩樣,小樓上的雕樑畫棟非常精緻,只是院子內的大鐵錨雕塑和圍牆上的標語,提醒觀者這座小樓的非凡之處。標語上書 打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 幾個白底黑字很是醒目。
工作人員特意強調,此地仍然保持著當年的舊模樣。清式小樓二樓是海軍誕生及渡江戰役指揮部作戰指揮室,張愛萍將軍正是在此處,宣佈人民海軍的成立。記者看見,指揮室內有鋪著軍綠色桌布的長方形會議桌、一按滴滴作響的電報臺以及黑舊老式的電話機,牆上掛有毛主席和朱德總司令兩位偉人的畫像,一張佈滿大紅箭頭的作戰圖,描述著當年那場氣勢恢宏的渡江戰役。
據悉,1949年3月,百萬雄師正欲橫渡長江,駐紮在白馬廟的第三野戰軍接受了組建海軍的任務。當時三野的主要領導陳毅、粟裕、譚震林均是總前委委員,注意力全都集中在戰役上。而時任華中軍區副司令的張愛萍臨危受命,獨立擔負起海軍組建工作。
當年4月23日,和解放軍強渡長江天險、將勝利紅旗插上南京總統府同天,張愛萍在白馬廟召開組建人民海軍的第一次會議,參加會議的13個人,成為新中國人民海軍的首批成員。一年後的1月12日,毛澤東主席簽發命令,任命肖勁光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司令員,並著手組建海軍領導機關。至此,人民海軍正式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一個獨立軍種。
1989年2月17日,中央軍委正式批覆,以1949年4月23日為人民海軍誕生日,而白馬廟也被作為海軍誕生地載入史冊。這段歷史被濃縮到小樓的西側的陳列室內,而小樓的一樓則是張愛萍等將領的辦公室兼臥室,簡簡單單的幾床被褥、一方白色的毛巾和盞盞老舊的煤油燈,依稀可讓人想象張愛萍等人在此運籌海軍的那些不眠之夜。
1982年,泰州市白馬廟的渡江指揮部舊址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而1986年8月1日,海軍東海艦隊 泰州艦 的命名,更是讓泰州這座 內陸 城市,被海軍士兵們稱呼為 水兵母親城 。
(責任編輯:admin)
苗族,是一個古老的民族,散佈在世界各地,主要分佈於中國的黔、湘、鄂、川、滇、桂、瓊等省區,以及東南亞的寮國、越南、泰國等國家和地區。
苗族的氣候環境:以山地為主,地形起伏較大: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氣候溼熱,植被茂密;穿著短衣和寬鬆長褲於散熱,可減輕酷暑高溫帶來的不適;打“綁腿”利於在山間及森中行走;防蚊蟲、蛇等叮咬;冬季防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