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江西曆史名人

江西曆史名人故事,陳寅恪簡介詳解

  陳寅恪是江西一位歷史名人。是以為集一身技藝在身上,百年難見的人物。曾經任職任教與清華,西南聯大,廣西,燕京和中山大學等等。自己也會寫一些書籍。接下來,讓我們一起到江西文化,瞭解更多關於陳寅恪的資料。

  清光緒十六年(1890年),生於湖南長沙,生時祖母黃夫人以其生值寅年,取名寅恪,恪為兄弟間排輩。陳寅恪兒時啟蒙於家塾,學習四書五經、算學、地理等知識。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祖父陳寶箴去世後,陳三立舉家遷居江蘇金陵,在家中開辦思益學堂,教授四書五經、數學、英文、體育、音樂、繪畫等課程,先後延聘教師有國學大師王伯沆、柳翼謀、周大烈。

  陳家兩代素來倡議新政,“思益學堂”領風氣之先採用現代化教育,陳三立與教師相約一不打學生、二不背死書,一派新式作風,深得當時兩江總督張之洞讚賞。如此家學淵源下,陳寅恪自小除打好深厚的國學底子,眼界並擴及東西洋,留學日本前便“從學於友人留日者學日文”。

  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陳寅恪隨兄衡恪東渡日本,入日本巢鴨弘文學院。

  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因足疾輟學回國,後就讀上海復旦公學。

  清宣統二年(1910年),自費留學,先後到德國柏林大學、瑞士蘇黎世大學、法國巴黎高等政治學校就讀。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於1914年回國。

  民國七年(1918年)冬,又得到江西官費的資助,再度出國遊學,先在美國哈佛大學隨籃曼教授學梵文和巴利文。

  民國十年(1921年),又轉往德國柏林大學隨路德施教授攻讀東方古文字學,同時向繆勤學習中亞古文字,向黑尼士學習蒙古語,在留學期間,他勤奮學習、積蓄各方面的知識而且具備了閱讀梵、巴利、波斯、突厥、西夏、英、法、德八種語言的能力,尤以梵文和巴利文特精。文字是研究史學的工具,他國學基礎深厚,國史精熟,又大量吸取西方文化,故其見解,多為國內外學人所推重。

  民國十四年(1925年),陳寅恪回國。這時,清華學校改製為大學,設立研究院國學門,由胡適建議採用導師制。其“基本觀念,是想用現代的科學方法整理國故”。聘任當時最有名望的學者王國維、梁啟超、陳寅恪、趙元任等人為導師,人稱清華四大國學大師。當時的研究院主任吳宓很器重他,認為他“最為學博識精”。梁啟超向校長曹雲祥力薦陳寅恪為導師,並向人介紹:“陳先生的學問勝過我。”

  民國十五年(1926年)六月,他只有36歲,就與梁啟超、王國維一同應聘為研究院的導師,並稱“清華三巨頭”。

  民國十七年(1928年),在上海與臺灣巡撫唐景崧的孫女唐篔結婚。二人育有三女,一生相濡以沫。

  民國十八年(1929年),他在所作的王國維紀念碑銘中首先提出以“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為追求的學術精神與價值取向。他當時在國學院指導研究生,並在北京大學兼課,同時對佛教典籍和邊疆史進行研究、著述。在清華大學開設語文和歷史、佛教研究等課程。他講課時或引用多種語言,佐證歷史;或引詩舉史,從《連昌宮詞》到《琵琶行》《長恨歌》,皆信口道出,而文字出處,又無不準確,伴隨而來的闡發更是精當,令人歎服!盛名之下,他樸素厚實,謙和而有自信,真誠而不偽飾,人稱學者本色。

  民國十九年(1930年),清華國學院停辦,陳寅恪任清華大學歷史、中文、哲學三系教授兼中央研究院理事、歷史語言研究所第一組組長,故宮博物院理事等職。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七月,抗戰爆發,日軍直逼平津。陳寅恪的父親陳三立義憤絕食,溘然長逝。治喪完畢,寅恪隨校南遷,過著顛沛流離的旅途生活。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秋,西南聯大遷至昆明,他隨校到達昆明。

  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春,英國牛津大學聘請他為漢學教授,並授予英國皇家學會研究員職稱。他是該校第一位受聘的中國語漢學教授,在當時是一種很高的榮譽。他離昆明到香港,擬全家搭英輪轉赴英國牛津大學任教,因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被逼暫居香港,任香港大學客座教授兼中文系主任。

  民國三十年(1941年)十二月八日,太平洋戰爭爆發,日本人佔領香港,陳寅恪立即辭職閒居,日本當局持日金四十萬元委任他辦東方文學院,他堅決拒絕。[3]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春,有人奉日方之命,專程請他到已被日軍侵佔的上海授課。他又一次拒命,隨即出走香港,取道廣州灣至桂林,先後任廣西大學、中山大學教授,不久移居燕京大學任教。這一時期,在繁忙的教學中,他仍致力於學術研究,先後出版了《隋唐制度淵源論稿》《唐代政治史論稿》兩部著作,對隋唐史提出了許多新的見解,為後人研究隋唐史開闢了新的途徑。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抗戰勝利後,陳寅恪再次應聘去牛津大學任教,並順便到倫敦治療眼睛,但由於此前在國內進行過一次不成功的手術,再經英醫診治開刀,目疾反而加劇,最後下了雙目失明已成定局的診斷書。

  寅恪懷著失望的心情,辭去聘約,於1949年返回祖國,任教於清華園,繼續從事學術研究。解放前夕,他到廣州,拒絕了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所長傅斯年要他去臺灣、香港的邀聘,任教於廣州嶺南大學。院系調整,嶺南大學合併於中山大學,遂移教於中山大學。

江西曆史名人

  江西曆史名人有:陶淵明、歐陽修、王安石、曾鞏、晏殊、黃庭堅、朱熹、楊萬里、姜夔、文天祥、湯顯祖、宋應星、王安國、楊士奇、劉攽、劉恕、陶玉等等。

  江西簡稱贛,屬於華東地區,位於中國東南部,長江中下游南岸,省會南昌,面積166900平方千米。

  江西有“文章節義之邦,白鶴魚米之國”美稱,也有“世界鎢都”、“稀土王國”、“中國銅都”、“有色金屬之鄉”美譽。

  江西的風景名勝有廬山風景名勝區、仙女湖風景名勝區、三清山風景名勝區、梅嶺-滕王閣風景名勝區、龜峰風景名勝區等等。

江西曆史文化

  1、江西作為明確的行政區域建制,則始於漢高帝初年,公元前202年,漢高祖劉邦派穎侯灌嬰率兵進駐南昌,並修築南昌城,俗稱灌嬰城;

  2、取唱大南疆和南方昌盛之意,定名南昌,併為豫章治郡,隋初為洪州治;

  3、唐、宋為江南西道及洪州治所,為東南有名的都會,故又稱洪都。 江西古代就形成了讀書成風的優秀傳統。相傳最早在江西傳播中原文化的是孔子的弟子澹臺滅明;

  4、 江西也是佛道兩教的源流之地,形成了寵大的宗教派別。道教是中國本土產生的宗教。江西龍虎山,是道教正一派的發源地,為中國道教的鼻祖;

  5、江西在古代茶葉種植和加工也大大發展,數量和質量都居全國之首。同時,陶器、造船和銀、銅冶煉在全國亦居領先地位。明清時期,江西成為全國造紙業和以布為主的紡織業中心。農業和手工業的發達,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工商業市鎮。


外國名人簡介

  外國曆史名人有很多,例如:   1、梭倫:生於雅典,古希臘時期雅典城邦著名的改革家、政治家。出身於沒落的貴族。他年輕時一面經商,一面遊歷,到過許多地方,漫遊名勝古蹟,考察社會風情。梭倫是古代雅典的政治家,立法者,詩人,是古希臘七賢之一。   2、亞力山大:曾師從古希臘著名學者亞里士多德,以其雄才大略,先後 ...

江西上有哪些傑出人物

  解縉,宋應星,湯顯祖,歐陽修,文天祥,陸九淵,周敦頤,陶淵明,姜夔,楊萬里,黃庭堅,王安石,曾鞏,朱耷,朱權,鄒元標,魏良輔,晏殊 ...

南通名人大搜羅

  每個地方總是會出現一些為了這城市貢獻很多的人。這些人值得我們敬佩。   想不想要了解南通的歷史名人呢?小編找了一些南通文化的資料。   本文就將為你介紹南通的歷史名人,一起來看看吧!   范仲淹:   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漢族,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文學 ...

江西名山之一——高安華林山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山是一種充滿了迷幻的東西,很多情況下讓你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在人間還是仙境,江西的歷史名山:高安華林山也是有著悠久的歷史。   那麼,本期江西文化一起了解高安華林山。   華林山是江西曆史名山,距高安市區50公里。明代爆發的華林寨農民起義,震撼了明王朝,在中國農民戰爭史上寫 ...

江西文化名村有哪些

  歷史文化名村是一座城市文化的載體。一座城市的傳統文化會隨著時代慢慢消逝,只有在那些古老的村落當中,一些比較傳統的舊習俗和文化才能夠得以留存下來。在江西文化中也有許多傳統的歷史文化隨著一些村落流傳至今。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盤點一下江西的歷史文化名村吧。   首批歷史文化名村   景德鎮   浮樑縣鵝湖鎮高嶺東 ...

廣西名人,廣西名人盤點

  一座城市的發展離不開城市名人所作出的巨大貢獻。在廣西這個擁有悠久歷史的城市中,一代又一代廣西人民經過努力將廣西文化發光大,同時廣西在不同時代湧現出的名人也對廣西文化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去盤點廣西有哪些歷史名人吧。   石濤   石濤原姓朱,名若極,小字阿長,號大滌子、清湘野人等,晚號瞎尊 ...

美國名人

  1、小羅斯福:美國曆史上唯一一位連任四屆的總統,帶領美國贏得了二戰的勝利;   2、亞伯拉罕林肯:美國唯一的守護者,解放了黑奴;   3、洛克菲勒:美國的石油大王,帝國時代的代表人物;   4、比爾蓋茨:微軟帝國的締造者,曾經的世界首富;   5、華盛頓:美國國父;   6、羅斯福:運用羅斯福新政,幫助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