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沐佛節是哪個民族

沐佛節是哪個民族的節日 沐佛節怎麼過

  沐佛節是哪個民族的節日

  沐佛節是藏族和傣族的節日。藏族人民非常重視浴佛節,他們將這一天稱為“四月法會”,還會舉辦誦經、跳法王舞,以及到各個佛殿拜佛等活動,除此之外還有潑水的習俗,但僅在年輕的小和尚之間進行,活動也會持續好幾天。

  沐佛節介紹

  浴佛節是我國藏族和蒙古族的節日。浴佛又稱灌佛,在古印度原始佛教中即為一種重要儀式,溯其來源,大而言之,其源乃在古印度的社會風俗之中,小而言之,其源則在釋迦降生的歷史傳說之中。從大的方面看,浴佛似乎是從古印度的一種宗教要求傳衍而來的,據載,當時流行的婆羅門教即行一種浴像的儀式,人們認為這樣做可以使人精神清潔,浴佛的起源可能與此有關。從小的方面看,浴佛是由一個重要的佛教故事演化而來的。

  據《過去現在因果經》卷一所記載,摩耶夫人懷胎臨近產期之時,路經藍毗尼園,行至無憂樹下(亦稱婆羅樹或波羅叉樹),誕生了悉達多太子,此時,難陀和優波難陀龍王(另一說稱有九龍)吐清淨水,灌太子身。這一歷史傳說在古印度時即已流行,近代在印度鹿野苑和阿摩羅伐底出土的佛傳雕刻,都有反映這種情景的構圖。這一傳說可能直接導致了浴佛儀式在我國的流行。因為,我國後世浴佛往往是在佛陀誕生之日舉行。

  在3000多年前的古印度(現尼泊爾),有一個富庶的迦毗羅衛國,國王稱為淨飯王。淨飯王有兩位妻子,一曰摩耶夫人,次曰摩訶波波提。淨飯王仁慈和善,善理國政,只可惜多年沒有子嗣。有一天,摩耶夫人夢見有一匹六牙白象進入她的身體,隨後就有了身孕。當時的印度有一習俗,女子在生產之前要回到孃家去。摩耶夫人也在此時動身回家。

  當她走到藍毗尼園婆羅樹下時,心中異常歡快。這時,摩耶夫人突覺腹痛,隨後太子降生。小太子生下來就會走路,雙腳各踩一朵蓮花,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說:“天上地下,惟我獨尊。”這一天適逢中國農曆四月初八,即為佛誕日。是日,各地佛教信徒均雲集廟內,參加浴佛。在佛殿上,供奉著太子佛像,四眾弟子順序用小銅勺盛滿香湯浴灌太子佛。在此前後還舉行相關的法會,稱為“浴佛節”。

  南傳佛教也非常重視這一節日。傣族全民族信仰南傳佛教,過節時,他們無論男女老少,都在清晨到各個佛寺中敬佛、齋僧,舉行送舊迎新的儀式,行浴佛禮,給佛像灑清水“洗塵”。而後便開始互相潑水,嬉笑追逐,進行放高升、賽龍舟、趕擺、丟包等活動,這就是著名的傣族潑水節。藏傳佛教同樣重視這一節日,稱為“四月法會”,一般活動要延續好幾天,包括誦經、跳欠、到各個佛殿拜佛等,而潑水的習俗,僅在年輕的小和尚之間進行。

  沐佛節怎麼過

  1、浴佛

  相傳農曆四月八日為釋迦牟尼的生日,此日僧尼皆香花燈燭,置銅佛於水中,進行浴佛,一般民眾則爭舍財錢、放生、求子,祈求佛祖保佑,出現各種廟會。在農曆四月八日,各地佛寺舉行佛誕進香。在北方地區則傳說農曆四月十八日為泰山娘娘——碧霞元君的生日,即舉行妙峰山廟會,南方地區龍華、九華、姑蘇等地也均有盛大廟會。廟會期間還有堆佛塔活動。可見中國的廟會是多元的,既有佛寺廟會,也有道教廟會,還有佛、道、儒結合的廟會,北京的妙峰山廟會既有道教內容,也有不少佛教成分,但它的花會卻是各種廟會都有的。

  2、齋會

  齋會,又名吃齋會、善會,由僧家召集,請善男信女在農曆四月八日赴會,唸佛經、吃齋,由於與會者要吃飯,必須交“會印錢”。飯菜有面條、蔬菜和酒等。

  在浴佛節期間,人們要討浴佛水。

  節日飲食有吃“不落夾”,“不落夾”為蒙古語,是對粽子的稱呼。還有一種烏飯,方法是以烏菜水泡米,蒸出後為烏米飯。這種食品本為敬佛供品,後來演變為浴佛節的飲食。當時還有放船施粥的風俗。

  3、結緣

  在浴佛節中還有一種結緣活動。它是以施捨的形式,祈求結來世之緣。民間舍豆結緣,寺院、宮廷也不例外。宮中要煮青豆,分賜宮女內監及內廷大臣,稱作“吃緣豆”。

  4、放生

  佛教主張不殺生,在浴佛節期間則流行放生習俗。放生來源較早,宋代已有記載。古代有承美放生傳說,民間有玳瑁放生等。

  5、求子

  農曆四月八雖為浴佛節,但是人們總是把自己的願望表現在節日的活動中,求子就是一個突出例子。各地拜觀音求子者也不勝列舉。《吉林奇俗談》中說:“吉地白山四月二十四日開廟會,求嗣者詣觀音閣,於蓮花座下竊取紙糊童子一,歸家後置褥底,俗謂夢能可操勝券。”這種偷紙娃娃與抱泥娃娃性質是一樣的。山東聊城地區有觀音廟,神案前有許多小泥娃,有坐者,有爬者,有舞者,皆男性。四月八日這天,不育婦女多去拜觀音和送生娘娘,討一個泥娃娃,以紅線繩套住脖子,號稱拴娃娃。有的還以水服下,認為這樣能懷孕生子。泰山除供碧霞元君外,還盛行押子,即在樹上押一石,拴紅線,以求吉利得子。陝西延安有一個清涼山廟會,祈求龍王降雨。同時設鍘關,十二歲以下孩童腰扎草繩,手抱公雞,先從鍘刀下扔過公雞,接著自己爬過去,俗稱過關,從此年年平安,標誌成年。

  6、拜藥王

  此外,在浴佛節前後,還有一些其他宗教活動,如慶祝菖蒲生日,農曆四月十八解災,以儺驅疫,請符治病,偶像治病等等。人們也積極崇拜藥王,祭祀華佗、孫思邈。也拜感應藥聖真人,流行神撿藥,進行採藥活動。這些活動不是偶然的,因為中國從遠古時代起就流行巫醫,後來中醫、中藥有很大發展,出現不少名醫,除上述者外,還有扁鵲、李時珍等。中醫是解除民間疾病的重要手段,而拜神求佛者,多半是為了解除疾病,所以廟會上也有不少賣藥、治病者,患疾病看不好者,就習慣祭拜中醫的祖師爺——藥王、醫聖。

沐佛節是哪個民族

  沐佛節又被稱為轉山會、敬山神,是藏族的傳統節日,主要流行與四川阿壩和甘孜藏區,舉辦時間為農曆四月初八。

  節日這天,甘孜藏區的藏民們身著民族服裝,彙集到跑馬山上和折多河畔,人們先到寺廟裡燃香祈禱,焚燒紙錢。然後轉山祭神,祈求神靈保佑,轉山的形式是多樣的,小轉即繞寺廟轉,大轉即轉一座山一座城。轉山後,支起帳篷進行野餐,演藏戲,唱民間歌謠,跳鍋莊舞、弦子舞,騎手們還進行跑馬射箭比賽,在此期間,人們還要舉行物資交流活動和其他文化體育活動。

沐佛節是哪個民族的重要節日

  沐佛節是藏族的重要節日,沐佛節又被稱為轉山會、敬山神,是藏族的傳統節日,主要流行與四川阿壩和甘孜藏區,舉辦時間為農曆四月初八。中國一共有55個少數民族,各民族的節日豐富多彩。

  節日這天,甘孜藏區的藏民們身著民族服裝,彙集到跑馬山上和折多河畔,人們先到寺廟裡燃香祈禱,焚燒紙錢。然後轉山祭神,祈求神靈保佑,轉山的形式是多樣的,小轉即繞寺廟轉,大轉即轉一座山一座城。轉山後,支起帳篷進行野餐,演藏戲,唱民間歌謠,跳鍋莊舞、弦子舞,騎手們還進行跑馬射箭比賽,在此期間,人們還要舉行物資交流活動和其他文化體育活動。


佛節是日本的傳統節日

  沐佛節,又稱“敬山神”,是我國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地區藏族人民一年一度的盛大節日,每年農曆四月八日舉行。相傳這天是釋迦牟尼佛祖的誕辰,有九龍吐水為佛祖沐浴,因此有的人又稱它為“沐佛節”。 ...

佛節是哪個國家的傳統節日

  沐佛節,是轉山會藏族傳統節日,又稱敬山神。每年農曆四月八日誕辰時,有九龍葉水為其沐浴,流行於甘孜、阿壩藏族地區。人們先到寺廟裡燃香祈禱,焚燒紙錢。然後轉山祭神,祈求神靈保佑。轉山後,支起帳篷進行野餐,演藏戲。唱民間歌謠,跳鍋莊舞、弦子舞,騎手們還進行跑馬射箭比賽。 ...

佛節什麼時候

  1、沐佛也是浴佛節,紀念佛祖誕生,南傳、北傳、藏傳都有自己民族曆法的浴佛節。漢地多是在農曆四月初八日紀念釋迦牟尼佛聖誕。藏傳的也是四月初八,但是結合藏曆後與中國漢地的農曆日子是不一樣的,可能晚一個月左右。   2、南傳佛教的叫衛塞節,根據原始佛典的記載,定在約相當於農曆四月十五月圓日,後來在國際佛教大會上 ...

佛節是哪個民族的節日 浴佛節什麼民族在過

  浴佛節是哪個民族的節日 浴佛節什麼民族在過   浴佛節是藏族和傣族的節日。藏族人民非常重視浴佛節,他們將這一天稱為“四月法會”,還會舉辦誦經、跳法王舞,以及到各個佛殿拜佛等活動,除此之外還有潑水的習俗,但僅在年輕的小和尚之間進行,活動也會持續好幾天。   浴佛節介紹   浴佛又稱灌佛,在古印度原始佛教中即 ...

佛節是哪個民族的節日

  1、浴佛節是我國藏族和蒙古族的節日。浴佛又稱灌佛,在古印度原始佛教中即為一種重要儀式,溯其來源,大而言之,其源乃在古印度的社會風俗之中,小而言之,其源則在釋迦降生的歷史傳說之中。從大的方面看,浴佛似乎是從古印度的一種宗教要求傳衍而來的,據載,當時流行的婆羅門教即行一種浴像的儀式,人們認為這樣做可以使人精神 ...

佛節是哪個民族的節日

  1、曬佛節是西藏、青海、甘肅、四川、雲南等省、區藏族人民的傳統宗教節日,大都在藏曆二月初、四月中旬或六月中旬舉行,具體日期各地不盡相同;   2、在藏語中雪頓節按藏語解釋就是吃酸奶子的節日,因此又叫酸奶節。因為雪頓節期間有隆重熱烈的藏戲演出和規模盛大的曬佛儀式,所以有人也稱之為藏戲節、曬佛節;   3、2 ...

民族傳統節日——朝鮮族節慶

  朝鮮節日與漢族基本相同。此外有三個家庭節日,即嬰兒誕生一週年,"回甲節"(六十大壽)、"回婚節"(結婚六十週年紀念日)。   朝鮮族一向崇尚禮儀,注重節令。每逢年節和喜慶的日子,飲食更加講究,所有的菜餚和糕餅,都要用辣椒絲、雞蛋片、紫菜絲、綠蔥絲或松仁米、胡桃仁等加以點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