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袁紹手下有四員大將,分別為顏良,文丑,張郃,高覽,號稱“河北四庭柱”。“河北四庭柱”與“五子良將”、“五虎上將”齊名,是袁紹集團實力最強的四員大將,然而擁有河北四庭柱的袁紹卻在官渡之戰被曹操打的很悲慘,十萬大軍全軍覆滅。
2、顏良是河北四庭柱之首,其作戰悍勇無比,在袁紹平定冀州、與公孫瓚的爭霸中多有立功,因此深受袁紹器重。但是沮授曾經勸諫袁紹說:“良性促狹,雖驍勇不可獨任。”袁紹卻不以為然,依然堅持讓顏良領兵。
1、袁紹手下有四員大將,分別為顏良,文丑,張郃,高覽,號稱“河北四庭柱”。“河北四庭柱”與“五子良將”、“五虎上將”齊名,是袁紹集團實力最強的四員大將,然而擁有河北四庭柱的袁紹卻在官渡之戰被曹操打的很悲慘,十萬大軍全軍覆滅。
2、顏良是河北四庭柱之首,其作戰悍勇無比,在袁紹平定冀州、與公孫瓚的爭霸中多有立功,因此深受袁紹器重。但是沮授曾經勸諫袁紹說:“良性促狹,雖驍勇不可獨任。”袁紹卻不以為然,依然堅持讓顏良領兵。
分別是:蘇軾、黃庭堅、米芾和蔡襄。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畫家。詩詞開豪放一派,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號東坡居士。他和他的父親蘇洵,弟弟蘇轍以詩文稱著於世,世稱"三蘇"。
黃庭堅字魯直,號山谷道人,後世稱他黃山谷,晚號涪翁,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書法家。英宗治平四年進士。神宗熙寧三年,王安石為宰相,實行新法遭到以司馬光為首的保守派猛烈反對。後來新舊兩黨鬥爭愈演愈烈,一直延續到北宋滅亡。
米芾字元章,號襄陽漫士、海嶽外史、鹿門居士。祖籍山西太原,後定居江蘇鎮江。
蔡襄字君謨,興化今福建仙遊人。天聖八年進士,先後在宋朝中央政府擔任過館閣校勘、知諫院、直史館、知制誥、龍圖閣直學士、樞密院直學士、翰林學士、三司使、端明殿學士等職,並出任福建路轉運使,知泉州、福州、開封和杭州府事。
河北四庭柱是三國時期河北最勇猛的四位將軍,分別為:顏良,文丑,高覽還有張郃。這四位將軍山在東漢末年河北的大軍閥冀州牧袁紹帳下的四員大將。那麼這四位大將都是從何而來?他們的介紹是什麼呢?讓我們一起往下了解河北文化。
顏良:
顏良(?-200年),河北名將,與文丑齊名的袁紹軍雙壁猛將,河北四庭柱排行之首,有威名。顏良與文丑一起作為袁紹軍隊的勇將而聞名,孔融以顏良、文丑作為袁紹軍隊的武將代表勸諫曹操小心他們。
公元200年(建安四年),袁紹、曹操於官渡交戰。“袁紹以顏良、文丑為將帥,簡精卒十萬,準備攻許。(《後漢書·袁紹傳》,《三國志·武帝紀》中則記載顏良是與郭圖、淳于瓊一起進攻。)開戰時,沮授勸諫袁紹:顏良性急不可單獨任用。”
公元201年(建安五年)兵進黎陽,袁紹仍以顏良進攻單獨守護白馬的曹將劉延。曹操北救,以荀攸計分兵渡河,引袁紹西應,自率輕兵掩襲白馬,顏良倉猝逆戰,遂被關羽擊斬。
文丑:
文丑(?-200年),與顏良齊名的袁紹軍雙臂猛將。河北名將,四庭柱排行第二。建安四年,袁紹以顏良、文丑為將率,簡精卒十萬,準備攻許。曹、袁兩軍初戰白馬,曹操使計分散了聚集在黎陽渡河攻白馬的袁紹主力,解了白馬之圍,殺了袁紹負責進攻的將領顏良。
五年,袁紹渡河兵至延津,使文丑與劉備挑戰,袁紹的騎兵主將文丑和劉備率五六千騎兵相繼追來。白馬的運輸車隊出現在堤壩的北側了,處在了袁紹軍的視野內。曹操的一些將官為敵軍騎兵眾多而不安,建議返回守營。
軍師荀攸卻反對:“這正是我們的誘敵之策!我們怎能離開?”曹操的軍士想上馬,曹操不許,直到袁紹的騎兵越來越多並分散開來劫掠物資。這時曹操讓軍士上馬,曹操手下不足600的所有軍士跳上馬衝擊袁軍。袁紹軍戰敗,文丑陣亡。
高覽:
高覽(生卒年不詳),字元伯,一名高奐(《檄吳將校部曲文》)。東漢末年將領,與張合併為袁紹大將,河北四庭柱排行第三。官渡之戰,曹操率軍偷襲烏巢,袁紹從郭圖之請,僅以輕騎救援,而命高覽、張合率重兵攻曹營,營堅不能下,糧谷被燔,郭圖慚其計失,復譖於紹,高覽等忿懼,遂焚攻具,率眾降於曹操。官至偏將軍、東萊侯。
張合:
張合(?-231年),字儁乂,河間鄚人。東漢末年,應募參加鎮壓黃巾起義,後屬冀州牧韓馥為軍司馬。191年,袁紹取冀州,張合率兵投歸,任校尉。因破公孫瓚有功,遷為寧國中郎將。後在官渡之戰中投降曹操。此後,隨曹操攻烏桓、破馬超、降張魯,屢建戰功。繼與都護將軍夏侯淵留守漢中。
215年,率軍進攻巴西宕渠,被蜀將張飛擊敗。後任蕩寇將軍。
219年,從夏侯淵迎戰劉備軍於定軍山,當夏侯淵戰死,全軍危急之際,張合代帥,率部安全撤退。後屯陳倉。
曹丕稱帝后,升左將軍,封鄚侯,奉命從曹真擊平安定羌胡,後與夏侯尚圍攻江陵。
228年,隨曹真西拒諸葛亮,在街亭大敗蜀軍,迫其退回漢中。因功升徵西車騎將軍。231年,領兵追擊蜀軍,至木門中箭亡。
張合戎馬一生,以用兵巧變、善列營陣,長於利用地形著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