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河南曲劇的起源形式藝術特點

河南曲劇的起源形式藝術特點

  河南曲劇是一種地方戲曲劇種,又名河南曲子戲、高臺曲。起源於河南南陽,分大調曲和小調曲,小調曲優雅婉轉,輕快。由坐班清唱的河南鼓子曲中雜牌小調與民間歌舞踩高蹺相結合的河南曲劇,發展為戲曲劇種。由於曲調易學,用本嗓演唱,表演接近生活,傳播極快。曲劇唱腔結構為長、短句曲牌聯套體制。唱腔曲牌有150多種,其中有來自明、清民歌小曲的陽調、詩篇、茨兒山、剪剪花、銀紐絲、打棗竿、太平年、羅江怨、有來自鼓子曲的馬頭、潼關、滿江紅、劈破玉、小桃紅、青陽扇等。伴奏用的絲絃曲牌有大起板、山坡羊、高山流水、狀元遊街等130 多種。

源自民間生活小戲:河南曲劇藝術特點

  曲劇,在河南傳統民間曲藝的基礎上發展而成,十分貼近生活,傳播速度非常快,也因此深受觀眾的喜愛。今天,要透過曲劇文化介紹的是關於河南曲劇的藝術特點。接下來,就跟小編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由於曲調來源於傳統民間生活小戲,因此歌詞易學,並大多采用本嗓來演唱,表演也相當接近生活,傳播速度極快。

  河南曲劇的唱腔是採用曲牌體式。最初登上舞臺時,曲劇的腔調大多采用“雜牌小調”的形式,僅有“陽調”、“剪靛花”、“詩篇”等十餘支。後逐漸吸收流行於南陽一帶的曲藝“大調曲”,豐富了唱腔的形式。曲劇的曲牌大多由兩句、三句、四句以及各種垛子組成,有大牌子(大調)、中小雜牌(小調)和絲絃曲牌之分。總的風格特點是:質樸、自然、婉轉、柔美,悠揚纏綿,抒情性強,生活氣息濃郁。

  曲劇的唱腔結構為長、短句--曲牌聯套體制。唱腔、曲牌大約有150多種,其中有來自明、清民歌小曲的“陽調”、“剪剪花”、“詩篇”、“打棗竿”、“茨兒山”、“太平年”、“羅江怨”,有來自鼓子曲的“馬頭”、“青陽扇、“潼關”、“小桃紅”、“滿江紅”、“劈破玉””等。伴奏用的絲絃曲牌有“大起板”、“狀元遊街”、“山坡羊”、“高山流水”等130多種。

  大牌子(大調)一般均在百板以上,主要有“馬頭調”、“邊關”、“黃鸝調”、“滿江紅”、“劈破玉”、“背弓”、“疊落”、“寄生草”、“疊斷橋”、“小桃紅”、“起子”、“重樓”、“金紐絲”、“上小樓”等。這類大調一般慢板長腔,表現婉轉柔細,纏綿悱惻。

  中小雜牌(小調)則均在百板以下,主要有“陽調”、“太平年”、“詩篇”、“滿舟月”、“打棗竿”、“羅江怨”、“銀紐絲”、“剪剪花”。這類小調多表現為聲韻清亮,靈活多變,音域寬廣,音調隨高就低舒展自如,可塑性大,表現力強。也有一些把原有曲牌改編成新曲調的,如“小漢江”、“軟詩篇”等。另有吸收其他劇種的,如“書韻”、“瓦碴堆”等。

  絲絃曲牌則主要有:“老八板”、“過街俏”、“葡萄架”、“開手”、“哭周瑜”、“山坡羊”、“羝元遊街”、“大起板”、“高山流水”、“小雀”等。這類曲牌主要在劇中用來烘托氣氛,配合各舞蹈動作來表現人物思想感情的變化。

  按表現內容風格的不同來分,曲劇的曲牌中表現活潑愉快的情緒的有《銀扭絲》、《垛子》、《太平年》等;表現悲傷哀愁的情緒的有《在漢江》、《詩篇》等;表現激越憤慨的情緒的有{陽調}等。

  河南曲劇的主奏樂器是曲胡。另外還有三絃、嗩吶、琵琶、二胡、箏、笙、月琴等。新中國建國後,有些劇團還分別增加了諸如木管、銅管、絃樂、定音鼓等西洋樂器。打擊樂器最初僅有鑼鼓,只用於“打鬧臺”。於1940年前後,曲劇吸收了京劇、豫劇的鑼鼓經,打擊樂器才逐步得到完善,有象鼓板、大鑼、二鑼、鐃鈸、小鈸、風鑼、木魚等。

  在現代形式的戲劇的表演方面,河南曲劇比較注意運用舞蹈動作用以表現現實的各種生活內容。例如劇本《趕腳》中的耍傘、趕驢、騎驢;《遊鄉》中的挑擔子趕路、爬山;《下鄉》中的推車、拉車;《掩護》中的划船過封鎖線及騎馬等,都特別設計了生動而富有生活情趣的舞蹈動作。

藏族器物造型的藝術特點

  藏族器物給人的總印象是看上去端莊敦厚,收放合度,和藏族建築及服裝的特點基本趨於一致。如酥油燈的造型就很像一個穿皮袍的藏北婦女;壺、罐、壇類,雖都用倒置梯形的形式,但上下寬窄與高度所形成的比例關係,都能使人產生一種非常安定的感覺。不故弄玄虛,不譁眾取寵,崇尚自然美的規律,這正是藏族人民的性格在造型形式中的體現。

  藏式器皿的兩條側輪廓線,往往有一種速放急剎的感覺,蘊藏著一種凝聚力。有人曾用“粗獷奔放”四個字來概括西藏器皿造型的特點,看來也不太確切。從不依照力學的最小穩定係數去製造工藝品,而只著重依照自然感覺來求得最大安定這個意義上說,它們的確沒有過多雕琢的痕跡,是可謂“粗獷”,但卻引而不發,欲“奔”不“放”。

  器表裝飾在西藏器物造型中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其主要裝飾手法是:鏨花、雕鏤、刻畫、模衝、冷鍛、塑雕、鑲嵌、鎏金(銀)等。鎏金在藏族地區很為流行,歷史也很悠久。鎏金就是鍍金、鍍銀的工藝,它是把溶好的金、銀“汞齊”用水銀加熱熔化成的金、銀汁,刷或噴在已經除汙磨光的銅器或銀器上,再把器件放在硫黃、紅石和食鹽的混合液中浸泡冷卻,從而改變了原材料表面色澤特徵,使其增進材質檔次的一種傳統的工藝形式。

  藏族器物藝術雖僅是藏族文化的一個區域性,但卻也是緊緊鑲嵌在民族歷史軀幹上的不可忽視的一部分。所以,研究藏族器物藝術形式、特點、風格、內容和製作方法等的同時,也必須研究使它發生、發展的社會歷史和民族演變過程,以便能夠比較正確地繼承和發揚傳統,使之為不斷地豐富和滿足藏族人民的物質和精神生活服務。


單一制國家結構形式特點

  單一制國家結構形式的特點是:從法律體系看,國家只有一部憲法,只有一箇中央國家機關體系;每個公民只有一個統一的國籍;各行政區域單位或自治單位均受中央政府的統一領導,不能脫離中央而獨立;各行政區域單位或自治單位所擁有的權力都是由中央通常以法律的形式授予的;國家整體是代表國家進行交往的唯一主體。 ...

斷臂維納斯的藝術特點

  斷臂維納斯的藝術特點:採用了簡潔的藝術處理手法,體現了人體的青春、美和內心所蘊含的美德。整尊雕像無論從任何角度欣賞,都能發現某種統一而獨特的美。這種美不再是希臘大部分女性雕像中所表現的“感官美”,而是一種古典主義的理想美,充滿了無限的詩意。 ...

什麼是藝術特點

  藝術特點,也稱“表現手法”。作家、藝術家在創作中所運用的各種具體的表現方法。   在文學創作中,有敘述、描寫、虛構、烘托、渲染、誇張、諷刺、抒情、議論、對比等手法。藝術與其它意識形態的區別在於它的審美價值,這是它的最主要、最基本的特徵。 ...

東山藝術特點分析

  分析:   1、《東山》以周公東征為歷史背景,以一位普通戰士的視角,敘述東征後歸家前的複雜真致的內心感受,來發出對戰爭的思考和人民的同情。   2、詩的開篇,以開門見山,直賦其事的手法,簡單直接地表明故事的背景和緣由。在敘事之中,插入景物描寫,這是這首詩的一個創舉。這種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為後世文人發揚光 ...

河南起源是怎麼來的

  河南,古稱中原、中州、豫州,簡稱“豫”,因歷史上大部分位於黃河以南,故名河南。河南位於中國中東部,黃河中下游。   歷史沿革:4500萬年前,人類遠祖起源地鎖定在河南澠池上河曙猿化石遺址。50萬年前,南召猿人就已經在河南繁衍和生息。   4000至5000多年前,河南進入了石器和銅器並存的時代,產生了私有 ...

菩薩蠻韋莊寫江南好的藝術特點

  此詞以新巧的構思和輕快的筆調,在送別之作中別具一格,開篇水是眼波橫二句匠心獨運,說水是眼波橫流、山上眉峰攢聚,其妙處不僅在於推陳出新、發想奇絕,而且在於運用移情手法,化無情為有情,使原本不預人事的山水也介入送別的場面,為友人的離去而動容;欲問行人二句,仍就眉眼加以生髮,亦見用筆靈動、造語新奇,眉眼盈盈處, ...

劉天華二胡作品的藝術特點

  劉天華二胡作品的藝術特點:曲聲悠長,回味無窮。劉天華(1895年2月4日—1932年6月8日),原名劉壽椿,江蘇省江陰市澄江鎮西橫街人,中國近代作曲家、演奏家、音樂教育家。   二胡(拼音:Erhu)始於唐朝,稱“奚琴”,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是一種中國傳統拉絃樂器。二胡,即二絃胡琴,又名“南胡”、“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