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古稱中原、中州、豫州,簡稱“豫”,因歷史上大部分位於黃河以南,故名河南。河南位於中國中東部,黃河中下游。
歷史沿革:4500萬年前,人類遠祖起源地鎖定在河南澠池上河曙猿化石遺址。50萬年前,南召猿人就已經在河南繁衍和生息。
4000至5000多年前,河南進入了石器和銅器並存的時代,產生了私有制和階級的萌芽,進而出現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夏朝。
春秋戰國時期,宋國、陳國、衛國、管國、蔡國、魏國、韓國等主要諸侯國都城也均在河南境內。
隋朝,以洛陽為東都,在河南設立河南郡、滎陽郡、陳留郡、梁郡等郡。
唐朝,武則天定都洛陽,改洛陽為神都。
北宋定都開封,河南又一次成為全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
中華民國時期,洛陽是吳佩孚的基地。
1949年1月10日,淮海戰役勝利結束,河南全境解放。
中秋節的節日起源 中秋節是怎麼來的故事
中秋節的節日起源
“中秋”一詞,始見於《周禮·夏官·大司馬》:“中秋,教治兵。”早在周代,人們就認為此良辰美景正是教練兵士的好時期。但根據目前所掌握的文獻資料來看,中秋成為節日,應在隋唐之時。因為根據我國目前最早的歲時專著《荊楚歲時記》來看,至少在南北朝時還沒有“中秋節”的概念。
但若對中秋節探幽,可從先秦時代秋祀、拜月談起。我國是一個古老的農業國家。農業的發展與季節有很大關係,而秋季是一個收穫的季節,《說文解字》解釋“秋”為“禾穀熟也”。在生產力極為低下,科學尚不發達的時代,人們雖然還沒有系統的神靈觀念產生,但已將自然物和自然力本身直接看作是有意志的物件加以崇拜了。對天體崇拜之一,就是對月的崇拜。“夜明,祭月也”,“祭日於壇,祭月於坎,以別幽明,以制上下。祭日於東,祭月於西,陰陽長短,終始相巡,以致天下之和”等記載都說明了這一點。“祭日”為“春祈”,“祭月”為“秋報”。於是,圍繞“秋報”就出現了一系列儀式和風尚活動。“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這裡的“夕月”就是秋分晚上祭月。可見祭月之說,在先秦的古籍中已得到了確認,中秋節是在秋分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上古時只有秋分的活動,而無中秋節。秋分是在八月十五日前後,但由於有閏月的關係,秋分可以出現在八月初至八月末的任何時候。然而,秋分是祭月的,人們總是要把這個節日與月亮聯絡起來,如果秋分出現在下半月,甚至在月末,人們就很難見到月亮。在無月亮之夜祭月,就會失去它原有的意義。故後來人們便把“祭月”的活動漸漸由秋分固定為八月十五日,把八月十五這一天定為中秋節。
中秋節是怎麼來的故事
通常有許多人講,中秋節源自嫦娥奔月的故事。據史書記載:“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藥服之,遂奔月為月精。”嫦娥此舉所付出的代價是罰作苦役,並終生不能返回人間。李白為此頗為傷感,寫有詩句:“白兔搗藥秋復春,女亙娥孤棲與誰鄰?”嫦娥自已雖覺月宮之好,但也耐不住寂寞,在每年八月十五月圓夜清之時,返回到人間與夫君團聚,但在天明之前必須回到月宮。後世人每逢中秋,既想登月與嫦娥一聚,又盼望嫦娥下凡一睹芳容。因此,許多人在焚香拜月之時,祈求“男則願早步蟾宮,高攀仙桂……女則願貌似嫦娥,圓如皓月。”年復一年,人們把這一天作為節日來慶祝。
而有人提出,中秋節原本是推翻元朝統治的一次起義紀念日。在元朝末年,老百姓不堪忍受官府的統治,在中秋季節,把寫有“殺韃子、滅元朝;八月十五家家齊動手”的字條藏在鉻好的小圓餅內相互傳遞。到了八月十五日晚,家家戶戶齊動手,一舉推翻了元朝統治。後來,每逢中秋節,都吃月餅來紀念這次歷史性的勝利。
中秋節的錢塘江大潮
錢塘江潮,是天下雄偉的景象啊。從農曆(八月)十六日到十八日為最盛。
當潮水從浙江人海口湧起的時候,(遠遠看去),幾乎像一條銀白色的線;隨著潮水越來越近,就像玉城雪嶺一般的潮水連天湧來,聲音大得像雷霆萬鈞,震撼激盪,吞沒天空,衝蕩太陽,來勢極其雄偉豪壯。楊萬里的詩中說的“海湧銀為郭,江橫玉繫腰”描寫的就是指這樣的景象。每年(農曆八月),京都臨安府長官來到浙江亭校閱水軍,數百條戰船分列兩岸;然後演習五陣的陣勢,忽而疾駛,忽而騰起,忽而分,忽而合,極盡種種變化,同時有在水面上騎馬、舞旗、舉槍、揮刀的人,好像踩在平地上一樣。忽然黃煙四起,岸上的人和船上的人彼此一點兒也看不見了,(只聽得)傳來水爆的轟鳴聲,聲音如同山塌了一樣。(待到)煙霧消散,水面又恢復了平靜,看不到一條船的蹤跡,只剩下被火燒燬的“敵船”,隨著波浪流走了。幾百個善於泅水的吳地健兒,披散著頭髮,身上畫著文彩,手裡拿著十幅大彩旗,爭相奮力逆流迎潮而上,(他們的身影)在萬初高的驚濤駭浪中出沒,翻騰著身子變換著各種姿態,但是旗尾卻一點也不被水沽溼,憑藉這種(表演)來顯示他們(高超)的技能。
中秋節是怎麼來的 中秋節起源
中秋節源於嫦娥奔月的傳說。
中秋節起源
對於中秋節的起源,民間是與很多美麗動人的傳說聯絡在,一起的,其中流傳最廣的是嫦娥奔月的故事。據說在混沌初開、乾坤始定之時,有一年“十日並出,流金礫石”,人世間到處“日光似火,四海如沸,山崩地裂,草木枯焦”。人民無處躲避。這時,後界憑著勇敢的精神和高超的射技,一口氣射落了九個太陽,替人們解除了災難,被擁戴為王。然而做了皇帝的后羿卻成了暴君,他為了永遠統治人民,還到崑崙山王母娘娘那裡求來了長生不死之藥。他的妻子嫦娥怕他長生不老,貽害百姓,就將不死藥吃了。結果她頓時身輕如燕,衝出視窗,直奔月亮而去。還有傳說講後界的徒弟逢蒙,十分嫉妒后羿的箭術,總希望後界死掉。有一年的八月十五,逢蒙乘後男外出打獵時,便逼嫦娥交出不死藥。堅貞的嫦娥當機立斷,馬上把不死藥全部吞下,衝出房外。結果,她立即身輕似燕,直上雲天。可她一心戀著後界,就選擇了離地面最近的月亮安了身。嫦娥奔月後,後界思念成疾,便在院內擺下供桌,以瓜果食品等,面對月亮遙祭嫦娥。人們也紛紛效仿。於是八月十五就漸漸變成了一個固定的節日。
中秋節地方習俗
在古代浙江一帶,除中秋賞月外,觀潮可謂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觀潮的風俗由來以久。早在漢代枚乘的《七發》大賦中就有了相當詳盡的記述。漢以後,中秋觀潮之風更盛,而到了宋代則達到了空前絕後的巔峰,中秋十五觀潮時,到處人山人海,熱鬧非凡。
在湖廣一帶古時就有用瓦片疊塔於塔上燃燈的習俗。在江南一帶又有制燈船的習俗。到了近代中秋燃燈之俗更盛。家家戶戶節前十餘天,就用竹條扎燈籠,上糊白紙並繪各種顏色。燈籠內置於燃燭然後用繩繫於竹竿上,掛在瓦桅或露臺上,或用小燈砌成字形及種種形狀,掛於家屋高處,這也被稱為“樹中秋”或“豎中秋”。
由於中國地緣廣大,人口眾多,風俗各異,因而中秋節的習俗也是帶有濃厚的地方特色。
在福建一些地方,過中秋時女子要穿行過橋,以求長壽;拜燈掛月,向月宮求子和祈求平安。
廣東一些地方則盛行中秋拜月的習俗,中秋晚上,皓月初升,婦女們便在院子裡、陽臺上設案當空禱拜。銀燭高燃,香菸繚繞,桌上擺滿佳果和餅食作為祭禮。當地還有中秋吃芋頭的習慣,潮汕有俗諺:“河溪對嘴,芋仔食到。”八月正是芋頭的收成時節,農民們都以芋頭來祭拜祖先。
中秋夜燒塔在一些地方也很盛行。塔高1-3m不等,多用碎瓦片和磚塊砌成,頂端留一個塔口,供投放燃料用。中秋晚上便點火燃燒,燃料有木、竹、穀殼等,火旺時潑松香粉,引焰助威,極為壯觀。
江南一帶的中秋習俗也是多種多樣。江南婦女手巧,常常把詩中的詠物,變為桌上佳餚。然後全家人邊享受美味佳餚,邊吟詩賞月,更有甚者,成群結隊外出遊玩。
明初時江蘇南京有望月樓、玩月橋。清代獅子山下築朝月樓,皆供人賞月,而以遊玩月橋者為最。人們在明月高懸時,結伴同登望月樓、遊賞月橋,以共睹玉兔為樂。是夜月橋頭笙簫彈唱,人們歡聚一堂,對月賦詩。江蘇的無錫在中秋夜要燒斗香。香斗四周糊有紗絹,繪有月宮中的景色。也有香斗以線香編成,上面插有紙紮的魁星及彩色族旗。
在江西的一些地方中秋節的傍晚,每個村都用稻草燒瓦罐。待瓦罐燒紅後,再放醋進去。這時就會有香味飄滿全村。過中秋時,自八月十一夜起就懸掛通草燈,直至八月十七日止。
安微的一些地方則時興敬“塔神”。村民們以磚瓦堆一中空寶塔,塔上掛以帳慢匾額等裝飾品,又置一桌於塔前,陳設各種敬“塔神”的器具。夜間則內外都點上燈燭,形成十分壯觀的場面。另外一些地方則有遊火龍的風俗。火龍是以草紮成的龍,身上插有香燭。遊火龍時有鑼鼓隊同行,遊遍各村後再送至河中。
四川人過中秋除了吃月餅外,還要打耙、殺鴨子、吃麻餅、蜜餅等。有的地方也點桔燈,懸於門口,以示慶祝。也有兒童在抽子上插滿香,沿街舞動。
“聽香”則是臺灣地區的中秋習俗。婦女們在家中供奉的神像前焚香禱告。表明心中所想卜測的事,如感情、財富等。在獲得某種暗示後就拈香出門,凡是在路上聽到一切談話、歌唱等,均可應對卜測之事。未婚少女則有在中秋夜偷別人菜園中的蔬菜或蔥的習俗,若成功則意味她將得到美好的愛情。
“偷吃”則是湖南一些地方的習俗。
每到中秋這天,家家大門、後門都半掩半開。平時鄉親們對小偷都深惡痛絕,可中秋這天,明知“小偷”進了屋,全家都裝聾作啞,視而不見,且事先還為‘小偷”準備好豐盛的月餅、瓜果等,偷吃越多則越高興。
貴州流行偷瓜送子的習俗,要是誰家不生孩子,村裡的好心人便會在中秋這天到地裡偷摘大冬瓜刻畫出小孩的模樣,再準備好小衣服套上,敲鑼打鼓送到這戶人家,將瓜放在主人床上與妻子睡上一晚,第二天將瓜煮熟進食。
雙十一的起源
2009年中下旬,時任淘寶商城總裁的張勇和他的團隊,為了做大淘寶商城的品牌,策劃了一個嘉年華式的網上購物節,出於偶然地選擇了“雙十一”這個日子。選擇11月,是因為它剛好處於十一黃金週和聖誕促銷季中間,此時的天氣剛好是人們添置冬裝的時候。
但11月沒有節日,只有被網友戲稱為的“光棍節” ...
籃球運動是在1891年,由美國馬薩諸塞州斯普林菲爾德市基督教青年會訓練學校體育教帥詹姆士·奈史密斯博士發明的。
當時,在寒冷的冬季,缺乏室內進行體育活動的球類競賽專案。奈史密斯從工人和兒童用球向“桃子筐”投準的遊戲中得到啟發,設計將兩隻桃籃分別釘在健身房內兩端看臺的欄杆上,桃籃口水平向上,距地面10英 ...
豆腐起源於漢朝,豆腐存在的歷史悠久,相傳是在前164年,由中國漢高祖劉邦之孫—淮南王劉安所發明。劉安在安徽省壽縣與淮南交界處的八公山上燒藥煉丹的時候,偶然以石膏點豆汁,從而發明豆腐。袁翰青以為五代才有豆腐。日本學者筱田統根據五代陶谷所著《清異錄》“為青陽丞,潔己勤民,肉味不給,日市豆腐數個”,認為豆腐起源 ...
黑森林蛋糕的雛形最早出現於德國南部黑森林地區。相傳,每當櫻桃豐收時,農婦們除了將過剩的櫻桃製成果醬外,在做蛋糕時,也會大方地將櫻桃一顆顆塞在蛋糕的夾層裡,或是作為裝飾細心地點綴在蛋糕的表面。而在打製蛋糕的鮮奶油時,更會加入大量櫻桃汁。製作蛋糕坯時,麵糊中也加入櫻桃汁和櫻桃酒。這種以櫻桃與鮮奶油為主的蛋糕從 ...
花園口決口後,奔騰的黃河水迅速下洩。此時正值雨季黃河上游河水暴漲,花園口決口處被迅速衝大,同時被淤塞的趙口也被大水衝開這次決口直接造成了1941年至1943年連續兩年的大規模旱災,並由此引發著名的的“河南大饑荒”,數千萬人淪為難民,僅河南一地就有300萬農民死於飢餓 而日軍戰史《中國事變陸軍作戰史》記載第 ...
驢起源於非洲,非洲野驢為現代家驢的祖先。驢被馴化很可能發生在5000年前。
法國國家科研中心對來自52個國家的427頭家驢進行了基因取樣,同時對歷史上動物馴化比較頻繁的地區,如非洲、亞洲西南部等幾個地區的野驢種群進行取樣,將兩者的基因樣品進行比較後發現,家驢與非洲北部的努比野驢非常相似。
早在新石 ...
放豆角、黃豆芽、蒜薹。
材料:
麵條500克、五花肉250克、黃豆芽150克、蒜薹150克、豆角150克、老抽兩大勺、鹽一小勺、雞精一小勺、蒜六瓣、蔥一段、八角4枚、幹辣椒5個。
做法:
1、麵條選用細扁的鮮麵條,不要用掛麵;
2、籠屜鋪上籠布,把麵條放入,不要壓實,要蓬鬆一些,鍋內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