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河姆渡人的陶器:生活與藝術的原始結合

河姆渡人的陶器:生活與藝術的原始結合

  河姆渡遺址發現的原始藝術品可分為獨立存在的純藝術品和施刻於器表之上集實用和觀賞於一體的裝飾藝術兩大類,而以後一類數量居多,充分表現了河姆渡人的審美興趣和文明程度。那麼今天小編要為大家帶來的是河姆渡人的陶器藝術,希望大家喜歡。

  中國考古學家夏鼐把這一發現稱為建國以來新石器時代考古的一項重大成果,並指出河姆渡文化發現的意義在於“表示長江下游地區在新石器早期的重要性,這裡當時已有相當發達的文化。”人類學和考古學家賈蘭坡先生說:“河姆渡遺址的發現,使人耳目一新,過去誰會想到遠在距今7000——5000年前,長江下游會存在著如此燦爛的文化呢!”

  河姆渡文化的發現,使長江下游地區史前考古學跨上了新臺階,改變了過去人們的認識,以事實糾正了以往認為江南前文化發展較晚的觀點。正如考古學家蘇秉琦先生所說:過去有一種看法,認為黃河流域是中華民族的搖籃,中國的民族文化先從這裡發展起來,然後向四面擴充套件,其它地區文化比較落後,只是在它的影響下才得以發展。

  這種看法是不全面的。在歷史上,黃河流域曾起過重要作用,特別是在文明時期,它常常居於主導地位。但是在同一時期內,其他地區的古代文化也以各自特點和途徑在發展著。河姆渡文化的發現與確立,擴大了中國新石器時代考古研究的領域,說明在長江流域同樣存在著燦爛和古老的新石器文化。農業起源表明人類社會從單一的攫取式經濟開始向生產式經濟發展,這一轉變拓展了食物來

河姆渡人生活在什麼流域:長江下游的古人類

  中國考古學家夏鼐把這一發現稱為建國以來新石器時代考古的一項重大成果,並指出河姆渡文化發現的意義在於表示長江下游地區在新石器早期的重要性,這裡當時已有相當發達的文化。那麼我們一起來看看長江流域生活的人們吧。

  河姆渡南面的四明山,北面姚江平原中部的慈南山地和東面南北走向的烏石山、羊角尖山、雲山等低山丘陵三組山系構成碩大的工字,這種地貌猶如今天圍海造田工程上拋築的丁壩和順壩,具有很大的促淤成陸功能。

  距今1萬年前開始的全新世初大規模海侵時,四明山北麓成為一片淺海,從長江口順潮而下的泥砂搬運到這裡後,受工字形地貌的阻擋而沉積下來,使河姆渡一帶的淤積快於其兩翼,當海退開始後,河姆渡一帶自然最先出露成陸。根據低塘鎮西村地下31米處發現的貝殼層的年代8020年,推測海退發生在距今7500年左右,所以距今7000年前河姆渡確實是四明山前的一塊高地。

  河姆渡遺址發掘發現的文物遺存具有數量巨大、種類豐富的特點,為研究距今七八千年前氏族公社繁榮時期人們的生產、生活情況提供了比較全面的材料。如兩次發掘出土的陶片達40萬片之多,用同樣的發掘面積作比較,是其它新石器時代遺址所不及。

河姆渡人生活在什麼流域 河姆渡人生活在哪個流域

  導語:想必大家都聽說過河姆渡人,他們在以前是過著氏族生活,耕作、養殖牲畜、打獵等。那麼,河姆渡人生活在什麼流域?河姆渡人生活在哪個流域?下面是小編精心準備的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河姆渡人生活在什麼流域

  在長江中下流流域。河姆渡人,距今7000多年生活在長江下游的古人類。他們過定居生活,住幹欄式房屋,用船、筏載人和物、浮水採集,使用刀、匕、錘、鏟、矛、碗、筒、小棍、器柄、紡輪、蝶形器等木器,栽培人工水稻,家養豬,狗和水牛等牲畜,還會挖掘水井。在河姆渡並出土了中國境內所發現最早的漆器,其陶器製作有一定的水準,估計最高燒成溫度達1000攝氏度。

  河姆渡南面的四明山,北面姚江平原中部的慈南山地和東面南北走向的烏石山、羊角尖山、雲山等低山丘陵三組山系構成碩大的工字,這種地貌猶如今天圍海造田工程上拋築的丁壩和順壩,具有很大的促淤成陸功能。

  距今1萬年前開始的全新世初大規模海侵時,四明山北麓成為一片淺海,從長江口順潮而下的泥砂搬運到這裡後,受工字形地貌的阻擋而沉積下來,使河姆渡一帶的淤積快於其兩翼,當海退開始後,河姆渡一帶自然最先出露成陸。根據低塘鎮西村地下31米處發現的貝殼層的年代8020年,推測海退發生在距今7500年左右,所以距今7000年前河姆渡確實是四明山前的一塊高地。

  河姆渡遺址發掘發現的文物遺存具有數量巨大、種類豐富的特點,為研究距今七八千年前氏族公社繁榮時期人們的生產、生活情況提供了比較全面的材料。如兩次發掘出土的陶片達40萬片之多,用同樣的發掘面積作比較,是其它新石器時代遺址所不及。

  河姆渡人生活是怎麼樣的

  首先就是他們的工具生產,他們已經可以十分熟練的生產刀,斧頭,紡織裝置,碗等工具了。也就是說河姆渡人吃飯可以用碗裝著了,也可以自己製作一些簡單的布料衣服了。另外斧頭,鋤頭等這些生產工具則可以幫助河姆渡人更好的完成樹木砍伐加工,農作物的種植等等。

  從考古研究資料來看,河姆渡人已經十分熟練的開始種植小麥,水稻等農作物了。這可以讓人們的食物變得更豐富一些了。另外河姆渡人砍伐樹木更輕鬆了,還可以將樹木加工成需要的木板等等。有了這些,河姆渡人開始製作船運輸人,貨物,開始製作幹欄式房屋用於居住等等。其中的幹欄式房屋更是一個最典型的代表,下面可以飼養一些家禽,還可以防止野獸攻擊人,上面則是住人,而且裡面的裝飾也十分豐富,可以根據人數多少增加房間數目。

  總體來說,他們的生活方式,工具製作和現代的人類其實是有著很多相同之處的。不過這也不奇怪。現在的很多發展還是參照與古人進行的。這些讓人們的生存環境得到了改善,人們的食物更多,居住更安全,可以繁育的更多,另外也可以互相之間更好的交流。至此,人們開始迎來了一個全新的時代,開始了全新生活。

  河姆渡文化

  中國長江下游地區的新石器時代文化。因在浙江省餘姚縣的河姆渡遺址首先發現,故於1976年命名。主要分佈在杭州灣南岸的寧(波)紹(興)平原,並越海東達舟山島。據放射性碳素斷代並經校正,年代約為公元前5000~前3300年。河姆渡文化的發現與確立,擴大了中國新石器時代考古研究的領域,說明在長江流域同樣存在著燦爛和古老的新石器文化。

  該文化唯一經過較大規模發掘的是河姆渡遺址,在1973~1974年和1977~1978年,由浙江省文管會、浙江省博物館主持,進行了兩期發掘。1982年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此外,在浙江鄞縣辰蛟,寧波八字橋,舟山白泉、大巨等地,都發現有河姆渡文化的晚期遺存。


渡人生活在什麼流域

  河姆渡人一般生活在長江下游,他們距今已經有7000多年。河姆渡文化指的是長江下游以南地區的新石器時代的文化,其最具特色的就是黑陶製品,另外幹欄式房屋也是河姆渡文化建築上的特色之一。河姆渡人是定居生活,會使用石器,還會培育水稻,飼養家畜。   河姆渡人一般生活在哪裡   河姆渡人一般生活在長江下游的地區,他 ...

渡人和半坡人有什麼異同

  相同點:   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幾乎是同時出現的,距今七千年至五千年。   都是母系氏族公社的繁榮階段,這一時期,人們過著定居生活,進入原始農耕時期,並且普遍使用石器,進入了新石器時代。   不同點:   河姆渡文化出現在長江流域,半坡文化出現於黃河流域。   河姆渡居民種植水稻,而半坡居民種植粟。   ...

渡人居住的是什麼房屋

  河姆渡人居住的是幹欄式房屋,他們過定居生活,用船、筏載人和物、浮水採集,使用刀、匕、錘、鏟、矛、碗、筒、小棍、器柄、紡輪、蝶形器等木器,栽培人工水稻,家養豬,狗和水牛等牲畜,還會挖掘水井。   幹欄式房屋是遠古時代南方百越部族的建築風格,考古發現最早的幹欄式建築是河姆渡幹欄式建築,古時流行於南方百越族群的 ...

渡人和半坡人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相同點:   1、都處於母系氏族社會的繁榮時期(都處於原始社會後期)。   2、原始農業和原始畜牧業發展。   3、都會建造房屋,過定居生活。   4、都使用磨製石器。   5、都會製造陶器。   不同點:   1、地理位置不同:半坡人處於黃河流域,河姆渡人處於長江流域。   2、種植的農作物不同:半坡人 ...

渡人種植的農作物

  1、河姆渡人種植的農作物是水稻:河姆渡遺址二次考古發掘,均發現了由稻穀殼、稻稈、稻葉與木屑砂土相間組成多層次連續堆積 ,每層間距 2~ 10釐米不等,總厚度達 100 釐米,但不連片。   2、河姆渡人介紹:河姆渡人是距今7000多年生活在長江下游的古人類。他們過定居生活,住幹欄式房屋,用船、筏載人和物、 ...

渡人使用什麼石器,種類還不少

  中國考古學家夏鼐把這一發現稱為建國以來新石器時代考古的一項重大成果,並指出河姆渡文化發現的意義在於“表示長江下游地區在新石器早期的重要性。那麼他們都是用哪些石器呢?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河姆渡遺址兩次發掘範圍內發現大量幹欄式建築遺蹟,特別是在第四文化層底部,分佈面積最大,數量最多,蔚為壯觀。建築專家根 ...

為什麼管理是科學藝術結合

  1、管理學具有科學性,管理的科學性首先指有效成功的管理必須有科學的理論、方法來指導;要遵循管理的基本原理、原則,管理必須科學化;   2、管理也具有藝術性,所謂藝術性指創造性的方式、方法,管理的藝術性指一切管理活動都應當具有創造性,管理的藝術性總是在一定的環境中的管理而管理的環境是由不斷變化的;管理的主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