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家是中國歷史上提倡以法制為核心思想的重要學派,以富國強兵為己任。在法家的治國之道中,勢術法結合是一大重要思想。那麼,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到法家文化中瞭解關於勢術法結合的主要內容吧。
商鞅、慎到、申不害三人分別提倡重法、重勢、重術,各有特點。到了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韓非時,韓非提出了將三者緊密結合的思想。法是指健全法制,勢指的是君主的權勢,要獨掌軍政大權,術是指的駕御群臣、掌握政權、推行法令的策略和手段。
主要是察覺、防止犯上作亂,維護君主地位。當代學者劉木魚(劉鐸)在《非法非人治》中提到:“法之衛意,在乎君政,政之所為,在乎一道”。
戰國初期,封建制在各諸侯國相繼建立,應經濟、政治、思想領域全面變革奴隸制的需要,產生了新興地主階級的法家學派。這一學派的思想家在理論上各有特色,在方策上亦各有別,但都主張以“法”治國。
講學於稷下學宮的齊國法家,繼承發展了管仲的思想,汲取了黃老之學,主張法禮並重,先德後刑,因道生法,形成了一套較為溫和的法治理論。《管子》中的法家著作和帛書《經法》、《十六經》、《稱》、《道原》等是他們的代表作。
而秦晉兩國的法家則主張嚴刑峻罰,反對禮義說教,專重於法、術、勢,獎勵耕戰,富國強兵,力並天下。他們是法家中激烈而徹底的一派,政績顯著。歷史上通常把秦晉法家視為先秦法家學派的主要代表。
秦晉法家的創始人之一李悝,任魏文侯相,提倡“盡地力之教”,主張大力發展農業生產,調整租谷,創“平糴”法,兼顧農人與市民的利益。
他還收集當時諸國刑律,編成《法經》6篇;《盜法》、《賊法》、《囚法》、《捕法》、《雜法》、《具法》。《法經》為中國古代第一部較為完整的法典。
與李悝同時期的吳起先在魏國進行兵制改革,後又在楚國進行政治改革,“明法審會,損不急之官”,“使封君之子孫三世而收爵祿”,打破舊貴族的世卿世祿制,強迫舊貴族徙邊墾荒,獎勵“戰鬥之士”。
後來,商鞅在秦實行兩次變法,主要內容是:開阡陌封疆,廢除井田制度;承認土地私有,獎勵農戰,凡勤於耕織而多繳粟帛者可改變原來身份;有軍功者可授以爵位;實行郡縣制;主張用嚴刑重罰以杜絕犯罪。
但是他排斥道德教化,輕視知識文化的作用。他用發展觀點看待歷史,提出“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禮者不足多”,“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
(一)“罪莫大於多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老子認為,人是自然界的產物,所以,要順其自然地“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老子·八十章》),他不主張去欲、無慾、絕欲。但是,對於自然之外的人為慾望,即人們常說的身外之物,如聲色犬馬、財物名利之慾,就必須減少到最低程度,根絕了私慾就可以得到安靜(“不欲以靜”《老子·三十七章》)的地步。
因而,老子高度概括了人與財物名利的辯證關係:“罪莫大於多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老子·四十六章》)。這就是說,罪惡沒有比貪得無厭更大,禍患沒有比不知道滿足更大,災殃沒有比掠奪侵略更慘。所以,知道滿足的富足平衡心理,是永遠的富足。
古往今來,多少貪夫殉財,常常由貪得無厭,不知足,不知止,而栽進了罪惡的泥潭。清朝的和珅就是典型一例。和珅少時即在鑾儀衛當差,19歲承襲三等輕車都尉。由於他巧言佞色,曲意奉承,又辦事利落,幸得乾隆帝歡心,官職屢升,充戶部尚書、四庫全書館正裁、兵部尚書,後為軍機大臣,其子豐紳殷德與和孝公主結婚。和珅位高權重,他借乾隆之名作威作福,凡是對他有意見者則設法誣陷之,而且貪心無限,所以給他送禮者無數。他安排乾隆帝遊江南,沿途藉機撈取金銀珠寶以飽私囊;又奉旨去雲南,將不送賄賂的雲南總督參奏革職;對於陝西撫臺送來的20萬銀兩,和珅連正眼也不看便吩咐家人收下;南方各省和海外各國送事的珍寶禮品,和珅總是設法佔為己有。嘉慶四年(1799)正月,乾隆帝去逝,嘉慶帝根據給事中王念孫的揭發,逮捕了和珅,查明他執政20餘年結黨營私,貪汙受賄,後詔令和珅自盡,宣佈和珅20大罪。據不完全統計,和珅家產為8萬萬銀兩,超過當時朝廷十年收入的總和。難怪,嘉慶皇帝即位抄了和坤的家後,民間流傳“和珅跌倒,嘉慶吃飽”的笑談。
再說現代,當今的市場經濟條件下,物慾橫流,特別是一些處於“一把手”位置的領導幹部,把權利當作為個人、家庭和小集團牟取利益的手段,最後私慾膨脹,貪汙受賄,成為階下囚。原江西省副省長鬍長清、廣西自治區主席成克傑、原上海市委書記陳良宇、原北京市副市長劉志華等不少省部級領導墮落為腐敗分子,相繼落網。這不是印證了老子“罪莫大於多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的告誡嗎?
123 / 3 頁下一頁
楊廣
本文摘自《謀權之道》 作者:雪川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憤憤不已的隋文帝於是下詔不準朝賀東宮。
從此,楊勇的恩寵越來越少,隋文帝對他的行為有了防範之心。
楊廣見狀,更加矯飾自己,偽裝成賢良王子的樣子,穿很舊的衣服,對待他人也很有禮貌。楊堅見了後,對他稱讚不已。
楊廣知道,父親是一個懼內的人,母親有很大的決策權,楊廣不但想辦法討好父親,也想辦法討好母親,讓母親在父親的面前吹枕頭風,從而達到易儲的目的。
楊廣的母親獨狐皇后賢能聰慧,她有兩大特點:一是崇尚節儉,反對奢侈;二是忌恨男人納妾。
楊廣實質上是一個典型的紈絝子弟,聲色犬馬,納妾狎妓,無所不為。被封晉王后,他更是金屋藏嬌,姬妾滿堂,常常歌舞淫樂,徹夜通宵。但他深知,這些事都是父親和獨狐皇后所不能容忍的。為了取得父母的信任,他像變色龍似的把自己偽裝得完美無缺。每逢文帝、皇后到揚州來看他,他都事先做了認真的喬裝改扮,把所有的美妾、嬌姬都深藏於密室,留下幾個又老又醜的在自己身邊侍候;撤去華麗的幃帳,換上廉價的素縑;弄斷琴瑟,砸爛樂器,使其落滿厚厚的灰塵;更有甚者,他還親手掐死庶出子女,以示自己只和正妻生兒育女。他處處假戲真做,顯示自己以父母為榜樣,節儉持家,不近聲色。這一招還真管用,獨孤皇后被他蒙在了鼓裡,一個勁兒地誇讚楊廣是“仁孝”之子。
與楊廣不同,太子楊勇,為人耿直忠誠,但他有個致命的弱點,生活不檢點,而且毫不掩飾。楊勇的行為逐漸引起獨狐皇后的反感,特別是元妃的死更令獨狐皇后氣憤。元妃是獨狐皇后親自為楊勇選娶的妻子,但楊勇寵愛美姬嬌妾,唯獨不愛這位元妃。元妃不久病死,獨狐皇后懷疑是被毒死,從此便十分憎惡楊勇,還暗中派人打探,尋找楊勇過錯。
公元590年,楊廣奉命到江南任揚州總管,臨走前,入朝覲見皇后,說了一番掏心的話後,楊廣伏地痛哭,獨孤皇后見狀,也不免潸然淚下。楊廣說:“臣鎮守江都,將要告別母后,臣心中時刻思戀母后,今日一別,不知何時相見,心中甚感淒涼。”
說到這裡後,楊廣哽咽流涕,獨狐皇后心被他說得軟了,不禁動了情,說:“我的兒,你到遠方,我又年老,今日告別,真是不知何時相見。”
獨孤皇后也老淚縱橫,母子相對抽泣,楊廣見火候已到,禁不住在母后面前燒了一把楊勇的火,說:“臣雖然愚笨,但還會常念手足之情,不知什麼原因,招致了東宮的怨恨,以致對我常懷盛怒,欲加害於我,想置臣於死地,因此我整日提心吊膽,不知死於何時。”
獨孤皇后聽了楊廣的話之後,氣湧心田,憤然道:“東宮也太不像話了。我為他娶的元家女,指望他繼承大業,竟不好好做夫妻,專寵雲氏。元妃本無病痛,忽然暴亡,肯定是有人將她毒死了,這件事情我沒有追查就算了,他為什麼又要在你身上打主意?我在的時候都這樣做,我死了,那就更加不得了了。如果你的父皇去世之後,他命你等兄弟向那個小妖精下跪問安,這是何等恥辱!”
楊廣嗚咽不能止,一句話不說,但是心裡卻是高興異常。從此以後,獨孤皇后打定主意,要廢楊勇,立楊廣當太子。
治國之道,必先富民是指大凡治理國家的方法,必須首先使百姓富裕起來,百姓富裕就容易統治,百姓貧窮就難以統治,原因:百姓富裕就能安心地生活在家鄉並且重視自己的產業,安心地生活在家鄉並且重視自家的產業就尊敬官吏害怕犯罪,尊敬官吏害怕犯罪就容易統治,百姓貧窮就不安心生活在家鄉,並且輕視自家的產業,就敢於冒犯官吏違 ...
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讓人們跑步進入“大資料時代”,帶來了資訊傳播方式的改變,同時工具變了、模式變了,營銷方式自然而然也發生著變化。所有的企業、品牌,包括傳播平臺,如果不能順應這樣的變化,或許你連消費者在哪裡都不知道。正是基於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微貓搜尋要解決的就是銷售人群的找客戶難點,深挖大資料時代背後的精準 ...
保暖 預防晨起時鼻塞,可在起床前先在被窩裡多加件衣物,起床前或起床後喝杯熱開水,如能戴口罩預防冷空氣直接進入鼻腔,更能直接預防鼻過敏、鼻塞發作。騎腳踏車時最好戴口罩,防塵保暖一舉兩得。開車時將空調設在冷氣或迴圈之處,以免車內外溫差過大易誘發氣喘、過敏性鼻炎發生。
保養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飲食調養以辛 ...
在世界上有非常多的宗教,大家都知道佛教是興起印度,基督教是在歐洲,伊斯蘭教在中東,而我國也是有我們的本土宗教的,那就是道教,作為我國的本土宗教自然是有非常多的文化底蘊,也有非常廣泛的信眾,你知道道教的四大名山是哪些嗎?本期道教文化為你解析。
道教是中國本土宗教,以“道”為最高信仰。道教在中國古代鬼神崇 ...
泰阿,中國古代十大名劍之一,是歐冶子和干將兩大劍師聯手所鑄,是把威道之劍,關於我國古劍的載入多在古籍或上古傳說中見到,那麼,關於泰阿的傳說是怎麼樣的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去了解吧。
楚國的都城已被晉國的兵馬圍困三年。晉國出兵伐楚,是想得到楚國的鎮國之寶:泰阿劍。世人都說,泰阿劍是歐冶子和干將兩大劍師聯手 ...
在法家倫理思想內容的三大觀念中,義利觀是其中之一,跟我們的生活也息息相關。法家認為道德觀念會隨著社會物質生活的變化而變化,是絕對功利主義者。那麼,下面就讓我們到法家文化中具體瞭解義利觀的內容吧。
法家先驅人物管仲在《管子·牧民》中提出:“倉稟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即從物質生活中尋求道德的根 ...
誠信是我國傳統美德之一,從古至今都是一大道德標準。在法家文化中,其倫理思想內容也包含了誠信觀,法家先驅管仲認為講誠信是天下行為準則的關鍵。那麼,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去了解誠信觀的具體內容吧。
誠信是中國傳統道德規範中的重要內容,帶有普遍的成人立身標準,自古至今中國的先哲們都有所指。法家思想精英也不例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