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流傳六千多年的歷史,中原文化是什麼意思

流傳六千多年的歷史,中原文化是什麼意思

  中原泛指以河南地區為中心的河南中下游地區,位於中國的心臟位置。在金庸筆下的小說中也提到中原位置,中原也是古代為重點的一片地區,大多數的發展都是根據這幾個城市開展的。

  那麼,本期中原文化一起了解吧!

  中原文化是以中原地區為基礎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總稱,最早可追溯至西元前約六千年至西元前約三千年的中國新石器時期。中原文化以河南省為核心,以廣大的黃河中下游地區為腹地,逐層向外輻射,影響延及海外。中原地區是中華文明的搖籃,中原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源頭和核心組成部分。

  中原地區在古代不僅是中國的政治經濟中心,也是主流文化和主導文化的發源地。中國歷史上先後有20多個朝代定都於中原地區,河南省佔據中國八大古都的一半,包括洛陽、開封、安陽和鄭州。中原地區以特殊的地理環境、歷史地位和人文精神使中原文化在漫長的中國歷史中長期居於正統主流地位,中原文化一定程度上代表著中國傳統文化。

  中原文化在整個中華文明體系中具有發端和母體的地位。無論是口頭相傳的史前文明,還是有文字記載以來的文明肇造,都充分體現了這一點。從“盤古開天”、“女媧造人”、“三皇五帝”、“河圖洛書”等神話傳說,到對早期的裴李崗文化、仰韶文化、龍山文化和二里頭文化的考古發掘。

  河南省有大量遺址遺物,夏、商、週三代,被視為中華文明的根源,同樣發端於河南。作為東方文明軸心時代標誌的儒道墨法等諸子思想,也正是在研究總結三代文明的基礎上而生成於河南的。

  中原,狹義上是指以河南地區為中心的黃河中下游地區,範圍為今河南省及其毗鄰地區,包括山西東南部、河北南部、山東中北部、山東西南部、安徽北部、江蘇北部等大片區域。廣義上說,長江以北,長城以南地區都是中原。當與外族對應時,華夏文化地區全都是中原。與之對應的有江南,江東,巴蜀等地域稱呼。

  中原,本意為“天下至中的原野”,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是華夏民族的搖籃,被視為天下中心。中原也被稱作中土、中夏。中原地域隨著華夏民族的大融合以及中原文明的擴充套件而蔓延至今,文化比較先進的華夏民族以別於四夷而自稱中華,一些夏商時期尚被稱為夷的地區,隨著中原文化的傳播和漢民族的生存空間擴充套件也被納入中原地區。

  從夏朝到宋金時期的3000多年間,中原一直是中國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先後有200多位帝王建都或遷都於此。自古就有“得中原者得天下”之說,逐鹿中原,方可鼎立天下,中國有歷史記載或考古證據表明較長時間的主要政權的八大古都中,中原地區佔據四個,分別是洛陽、開封、鄭州和安陽。

  中原文化在中華文化系統中處於主體、主幹的地位。中原文化在與其它文化不斷的融合交流中,自身的外延也在不斷擴大,並由此催生了中華文化的形成。中原文化的核心思想,如“大同”、“和合”,都成為了中華文化的核心思想;中原文化的核心價值觀,如禮義廉恥、仁愛忠信,都成為了中華民族的核心價值觀。

  中原文化的重大民俗活動,如婚喪嫁娶、歲時節日等,都成為了中華民族的民俗活動。正如一名著名考古學家所說:中原以外的文化區都緊鄰或圍繞著中原文化,很像一個巨大的花朵。這些外圍的文化區是花瓣,而中原文化是花心。正是花心的不斷綻放,才形成了中華文化這朵絢爛的文明之花。

  【結束語】中原無論是在古代還是在現代都起到的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古代更是有著“得中原者得天下”的稱謂,這也更是證明了中原在歷史文化中的非凡地位。

古代文明的發祥地,中原文化文明傳播

  中原是華夏文明的發源地,即黃河中游,河南境內,中原文化每時每刻都在發展,至今也向四周擴散,歷史上有三次中原移民潮,這也是中原文化發展的渠道之一。本期的中原文化帶你去了解中原文化文明傳播。

  華夏文明的發源地帶是在中原,即黃河中游、今河南境內。這一地帶處於東西南北浸潤的中心,使其無論在吸附還是擴散方面較其他區域均具有優勢。中原也是中國歷史上戰爭和災難最集中的一個地區,很多民族、種族、政權為了爭奪中原地區的控制權,逐鹿中原。在歷史上的不同時期,大批的中原人為了逃避戰亂而遷往異域他鄉,這也極大地促進了很多地方的開發和中華文明的傳播。

  由此向外擴展才是廣義上的中原,是與華夏文明源地直接毗連的地帶。隨著華夏文化從源地向四周擴充套件,在秦漢以後,中華文化圈逐漸明晰、定型。在早期,中原文化向北、向西擴充套件較為順利,後經元朝、清朝兩個少數民族所建的王朝,使他們進一步被納入中華文化圈。

  中原文化向南擴散在早期則遇到頑強的阻力,如周昭王興兵伐楚慘遭敗績就表明周文化向南傳播所遇到的挫折。但在東漢晚期以後,北方戰亂導致中原移民一次次南遷,使源地文明隨人口遷徙而向南傳播,至長江流域、西南、嶺南、閩臺等地。漢文化還輻射到中國的一些近鄰,東北方的朝鮮和日本、北方的蒙古、西部的中亞、南部的東南亞諸國等,這些地方構成了中華文化圈的外緣。

  中原文化向中原文化圈的外緣輻射,也與移民有關,如論到朝鮮和日本受到漢文化的影響時,就涉及到傳說中的箕子和徐福到以後朝鮮半島和山東半島的大量移民華夏人不間斷地向域外遷移,這種遷移使華夏文明延伸到世界各個角落。從中華文化圈擴大的歷程不難得出:移民對文化交流、文化擴散、文化傳播具有重要影響。由於戰亂,歷史上中原共有三次移民潮。

  1、永嘉之亂後,今河北、山東、山西、河南以及江蘇、安徽二省淮北部分的流民相繼渡淮河、長江南遷。按今地劃分,接受移民最多的是江蘇省,在今南京、鎮江、常州一帶最為集中,蘇北地區則以揚州、淮陰等地為主。

  2、安史之亂第二次造成了中原人民大量南移。“天下衣冠士庶,避地東吳,永嘉南遷,未盛於此”。東路自華北平原進人淮南、江南,爾後主要經皖南、浙西金衢盆地進入江西。再分二支,一支南下嶺南;一支翻越武夷山進入福建。西路自關中和華北平原西部進入今南陽、襄陽一帶,爾後南下,穿過湖北南部和湖南全境,進入嶺南。此次南遷歷時一個半世紀,直到北宋初年,人數不可考。經過“安史之亂”後中原人民的南遷,南、北方的人口比例,首次出現均衡的狀況。

中原文化的特點有什麼,中原文化的五個特點

  河南作為中華文明的發源地,雖然在古代歷史上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在之後的發展中大多沒能保護好歷史文化。河南作為中原的中心,即使是經歷了這麼多的朝代更變地位依舊是不變的。

  那麼,本期中原文化一起了解中原文化的五個特點。

  第一:根源性

  就是說中原文化在整個中華文明體系中具有發端和母體的地位。無論是人類記載的史前文明,還是有文字記載以來的文明肇造,都充分體現了這一點。從“盤古開天”、“女媧造人”、“三皇五帝”、“河圖洛書”等神話傳說。

  早期的裴李崗文化、仰韶文化等考古學文化,都發生在河南。夏、商、週三代,被視為中華文明的根源,同樣發端於河南。作為東方文明軸心時代標誌的儒道墨法等諸子思想,也正是在研究總結三代文明的基礎上而生成於河南的。

  第二:原創性

  就是說中原文化對構建整個中華文明體系發揮了篳路藍縷的開創作用。無論是元典思想和政治制度的建構,還是漢文字和商業文明的肇造,乃至重大科技的發明與中醫藥的重大發現,都烙下了中原文化的胎記。《易經》、《道德經》對宇宙、社會、人生的獨特發現。

  極大地影響了中國人的民族性格和民族文化心理。黃帝“都有熊”置百官和李斯提出的郡縣制,確立了中國幾千年封建社會的基本制度模式;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張衡的渾天儀,都在中國歷史乃至世界歷史上佔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第三:包容性

  就是說中原文化具有相容眾善、合而成體的特點。中原文化透過經濟、戰爭、宗教、人口遷徙等眾多渠道,吸納了周邊多種文化中的優秀成分,實現了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思想觀念的全面融合與不斷昇華。考古人員發現,20萬年前南北文化就交匯在中原一帶。進入新石器時代,文化交流更為頻繁,文化融合更為深化。

  新石器時代中原文化與周邊地域文化具有許多共同點。如中原地區的大汶口文化就是東夷集團的海岱民族和中原民族交往、融合的結果;鄭州大河村遺址中出土的一些富有山東大汶口文化特徵的陶器,說明中原文化在那時就開始吸收周邊文化成果,熔鑄自己的文化。

  胡服、胡樂、胡舞、胡人食品在漢唐間傳入中原,都融入中原文化之中。世界其他地區的宗教基本都具有排他性,但是作為外來宗教的佛教傳入中原,卻被本土的儒道文化所接納,成為中原文化和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第四:開放性

  就是說中原文化有著很強的輻射力和影響力。集中表現在:一是輻射各地。如嶺南文化、閩臺文化以及客家文化,其核心思想都來源於中原的河洛文化。唐代的河南思想家文學家韓愈就極大地影響了潮汕文化。

  二是化民成俗。中原文化中的一些基本禮儀規範常常被統治者編成統一的範本,推廣到社會及家庭教育的逐個環節,從而實現了“萬里同風”的社會效果。三是遠播異域。秦漢以來,中原文化主要是透過陸路交通向東向西廣泛傳播,不僅影響了朝鮮、日本的古代文明,而且開闢了延續千年的絲綢之路。

  班超出使西域,玄奘西天取經,鑑真東渡扶桑等歷史記載,都書寫了中原文明傳播的壯麗畫卷。從北宋開始,中原文化憑藉當時最發達的航海技術,遠播南亞、非洲各國,也開闢了世界文明海路傳播的新紀元。

  第五:基礎性

  就是說中原文化在中華文化系統中處於主體、主幹的地位。中原文化在與其它文化不斷的融合交流中,自身的外延也在不斷擴大,並由此催生了中華文化的形成。中原文化的核心思想,如“大同”、“和合”,都成為了中華文化的核心思想;中原文化的核心價值觀,如禮義廉恥、仁愛忠信,都成為了中華民族的核心價值觀。

  中原文化的重大民俗活動,如婚喪嫁娶、歲時節日等,都成為了中華民族的民俗活動。正如一名著名考古學家所說:中原以外的文化區都緊鄰或圍繞著中原文化,很像一個巨大的花朵。這些外圍的文化區是花瓣,而中原文化是花心。正是花心的不斷綻放,才形成了中華文化這朵絢爛的文明之花。

  【結束語】或許對於大多數的80、90後來說傳統文化都是非常枯燥的一部分,卻對於一些神秘的事情充滿了探究的熱情,中原地區或許也是一個不錯的神秘地帶,這裡的歷史底蘊並不普通。


流傳年之久的漢族飲食文化背景

  “南甜北鹹,東辣西酸。”是中國地區的飲食口感不同的分配,除去那些少數民族的獨特飲食之外,漢族的飲食由於地區不同也同樣是有著很多差別的。   那麼,本期解析漢族飲食文化背景。   漢族的菜餚因分佈地域的不同,又各有千秋。漢族作為一個民族共同體,具有共同的文化背景。但在飲食習俗方面形成菜餚的眾多不同型別,是因 ...

可貴的品格墨家文化歷史價值

  墨家文化的作用體現在各個方面,從古至今都有其文化的重要貢獻。其文化中體現的思想是現代人也需要遵循的。那麼,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去了解關於墨家文化的歷史價值,看看都有怎麼樣的歷史作用。   墨家文化的歷史價值:   在高居廟堂尋歡作樂的儒士,嚴刑峻法役使天下的君王胥吏,飄然物外遊戲人間的道士身後,總有一群身著 ...

5000多年的發展歷程巴蜀文化淵源

  巴蜀文化自產生以來,已經有五千多年的發展歷史。在這樣的歷史長河中,巴蜀文化也衍生了或者間接促進了我國文化的發展,有著非常重大的意義。那麼,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去了解關於巴蜀文化的淵源吧。   巴文化、蜀文化源遠流長已有5000餘年發展歷程,在中國上古三大文化體系中佔有重要地位,與齊魯文化、三晉文化等地地域 ...

文化的雙面性法家文化歷史侷限

  法家是先秦代表新興地主階級激進派利益的學派,因為在很多的思想內容中,有諸多利於君而對百姓不利的事情,也因此有了較多的歷史侷限。那麼,關於這些侷限性,都體現在哪裡呢?下面,就到法家文化中看看吧。   儒家撰文詆譭法家“不別親疏,不殊貴賤”,在封建專制社會,一切用法來衡量和判斷。   法家既有反對世襲制的商鞅 ...

歷史文化獨特之處安徽文化的基本特點

  安徽省是我國北方的一個省份,簡稱“皖”,早在夏商周時期就已經出現在了歷史上。時至今日的安徽也有著不一樣的特色,安徽文化的基本特點又是什麼呢?   那麼,本期地區文化一起來了解吧!   安徽文化在其長期的發展中,由於地理環境和人文環境的不同,在安徽大地上形成了三個各具特點的區域文化,即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徽 ...

紅山文化距今多少年?五還是

  雖然說中國的歷史有著上下五千年之說,但是對於現在的大多數人來說,瞭解得更多的往往是後面五千年的歷史,但是遠古時期的歷史上了解的人並不多,今天我們就要介紹處於這上下五千年歷史的銜接段的紅山文化,看紅山文化距今多少年?五千還是六千年。   紅山文化是位於遼寧西部、內蒙古東部起始於公元五千多年前的農業文明,是華 ...

埋藏年的歷史:紅山文化玉器特點

  玉石在中國的意義,不僅僅只是作為一種飾品,而是具有特殊文化意義的載體,是中國文化傳統的重要組成之一,玉文化包含著有“寧為玉碎”的愛國民族氣節。紅山文化玉器是中國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遺址中發現的玉器。   紅山文化玉器是中國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遺址中發現的玉器。紅山文化玉器最早發現於遼寧省凌源縣牛河梁遺址,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