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浙江大學:
簡稱“浙大”,是中國人自己最早創辦的新式高等學校之一。1928年更名為國立浙江大學。浙江大學在竺可楨老校長的帶領下,崛起為民國最高學府之一,迎來了浙大百年曆史中最輝煌的時期。
2、浙江工業大學:
簡稱浙工大,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與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建的浙江首批省屬重點大學 ,國家“2011計劃”首批14所牽頭高校,首批“卓越計劃”入選高校,入選國家“111計劃”。
3、浙江師範大學:
前身為杭州師範專科學校,創建於1956年
1、浙江大學:
簡稱“浙大”,是中國人自己最早創辦的新式高等學校之一。1928年更名為國立浙江大學。浙江大學在竺可楨老校長的帶領下,崛起為民國最高學府之一,迎來了浙大百年曆史中最輝煌的時期。
2、浙江工業大學:
簡稱浙工大,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與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建的浙江首批省屬重點大學 ,國家“2011計劃”首批14所牽頭高校,首批“卓越計劃”入選高校,入選國家“111計劃”。
3、浙江師範大學:
前身為杭州師範專科學校,創建於1956年
青島大學,簡稱“青大”,位於山東省青島市,是山東省屬重點綜合大學,入選國家“211計劃”, 山東省與青島市共建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改革試點高校,教育部來華留學示範基地建設高校,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山東省首批應用基礎型人才培養特色名校建設單位,設有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和國家華文教育基地。
青島大學是1993年由原青島大學、青島醫學院、山東紡織工學院、青島師範專科學校合併組建而成,2015年順利透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稽核評估。
截至2017年5月,青島大學共佔地2715畝,建築面積108.97萬平方米,與膠州市人民政府共建青島大學膠州校區,佔地3000餘畝,固定資產27.6億元,教學科研儀器裝置總值4.05億元,館藏圖書395.56萬冊,主辦7種學術期刊,設有35個學院,1個醫學部,開設102個本科專業,有9個博士後流動站,7個一級學科博士點,31個一級學科碩士點。
福州大學是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的高校。在多年來的努力下,才能夠有現在的成就。可能現在的人都只看到了福州大學現在的輝煌,但是卻不瞭解以前的艱辛。那麼本期福州大學文化。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福大的歷史,瞭解它的過去。
創辦時期(1958年~1966年)
1957年第一個五年計劃完成時,福建省工業總產值只有5億元,而且大部分是以手工業為主。面對工業基礎的薄弱,福建省委決定開闢以三明市為工業基地,創立起具有鐵,煤炭,機械製造等一整套工業體系。進行如此大規模的經濟建設,首先面對的就是高階工程人才的匱乏。
而在1952年全國院系大調整中,福建省被裁撤了4所高校,只剩下了廈門大學、福建師範學院、福建農學院和福建醫學院。其中,唯一能培養具有大學水平的高階工程技術人才的廈門大學理工科各系早已經在1952年被調整併入省外各院校。
這樣,福建省所需的工程技術人才只能靠外省院校支援,但是這遠遠不能滿足省內經濟建設的需求。在這種情況下,創辦一所工科大學則勢在必行,刻不容緩。
福州作為福建的省會,是福建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決定將這所新興工科大學設在了福州,取名福州大學(校址為福州西門外祭酒嶺)。
1958年秋,福州大學籌備處成立。同時,先由廈門大學招收機械,電機,化工,礦冶等4個工科系的學生共634名。年內又增設了土建系和理科的數學,物理,化學等3系。
1960年,校舍基本完工。2月工科58,59級各專業學生,7月底理科各專業學生先後從廈門大學搬回福州大學新校址。
福州大學、中科院福建物構所:1960年,為籌辦福州大學與物質結構研究所,盧嘉錫院士赴榕任職,化學一所和化學系一大批教師隨之遷往福州;1960年,從廈門大學物理系調出林星等數十名教師組建福州大學物理系。
廈大物理系參與組建福州大學物理系,技術物理一組、電子物理組及其電子管試製車間(相當於廈大物理系的2/3)同時轉入福州大學物理系;數學系的計算數學、應用數學、機率論與數理統計(相當於廈大數學系的3/4)轉入福州大學,為了創立福州大學,廈大分出了全國院系被調整後剩下的理科的再一半。
在福州大學初期建設的過程中,經福州大學和廈門大學兩校商定:廈門大學除調配一定數量的基礎課程教師之外,儘量以整個專門化調遷為原則。廈門大學的整個電子物理專業及其電子管試製車間轉入福州大學物理系。化學系以物理化學專業中的結構化學,分析化學一部分以及盧嘉錫帶領物化專業研究生遷往福州大學。數學系的計算數學、應用數學、機率論與數理統計也遷到了福州大學。
福州大學數學系創辦於1958年10月,原名數學力學系,是福州大學建立初期最早設立的五個系之一。當時開設數學、計算數學和力學三個專業,教師隊伍主要由廈門大學數學系的計算數學、力學和微分方程等專業的教師搬遷而來。1962年調整合併為一個專業──數學專業。
1962年,因為福建地處前線,福建省內的一些工廠相繼關閉。社會上對於福州大學能否繼續辦下去,也議論紛紛。但是辦教育必須從長計議,它與辦工廠有明顯不同。鑑此,福州大學副書記,副校長張孤梅和副校長盧嘉錫等上書福建省委,請求福州大學繼續辦下去。
經福建省委權衡利弊之後,於1962年07月正式下達通知:福州大學繼續辦下去,但要縮小規模。停辦土建和礦冶兩系以及電機系的工業企業電氣化,數學力學系的力學等專業。至此,學校設有十個專業,每年招生不超過500人,其中理科學生不超過90人,全校學生規模為3000人左右。
文革時期(1966年~1976年)
1966年文革爆發,福州大學的正常教學和科研秩序受到了極大的破壞。時任福州大學書記的張孤梅被開除黨籍(於1969年01月05日含冤病逝)。盧嘉錫副校長亦被隔離勞動,遭受迫害。
在此期間,學校曾經一度停止招生。直至1970年才恢復招生,後因福建師範學院和華僑大學停辦,福州大學又增設教育系(1973年福建師範學院復辦又迴歸該校)和土建系(後又有部分迴歸華僑大學)。
改革開放時期(1978年至今)
文革結束之後,透過撥亂反正,調整教學制度,學校各向工作取得了重大進展。特別是改革開放之後,福州大學師生員工精神煥發,解放思想,狠抓教學與科研,成績顯著。成為國家“211”工程重點大學之後,學校的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國內已經具有了一定影響,為學校創辦國內一流工科強校的奮鬥目標奠定了牢固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