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海口民間戲曲藝術:瓊劇

海口民間戲曲藝術:瓊劇

  海南人是南宋末期幾十萬福建莆田人搬遷至海南島,所以海南話也被稱為海南閩語,而民間人大多稱之為海南話。其實海南他們的語言是瓊語,這個語言也有著自己獨特的戲劇。本期小編就帶你去海口文化了解瓊劇無與倫比的魅力。

  戲劇的起源,一直是世界文化史上一個饒有趣味的話題。與西方戲劇相比,中國戲曲雖然並不直接起源於宗教祭祀儀式,其歷史也不及西方戲劇久遠,但它的起源問題更加複雜棘手,至今仍然是眾說紛紜。而作為中國戲曲劇種之一,瓊劇的起源只能從對中國戲曲的正本清源中來進行。

  瓊劇亦稱“瓊州戲”、“海南戲”,與粵劇、潮劇和漢劇同稱為嶺南四大劇種。瓊劇歷史悠久,是流行於海南省、廣東雷州、高州和廣西合浦一帶的地方劇種,由潮劇、閩南梨園戲吸收當地人民的歌謠曲調發展而來。

  瓊劇是在海南流行的雜劇(源於弋陽腔)的基礎上,吸收閩南戲、徽調、崑腔、潮州正音戲、白字戲(潮劇)、廣東梆黃、和海南民歌、歌舞八音、傀儡戲、道壇樂曲等逐漸形成的一個弋陽腔支系的地方劇種。瓊劇曾經流行於東南亞的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等。還被稱作“南海的紅珊瑚”。

  瓊劇是南方戲劇的其中一個支系,主要以海南話為戲曲語言,因此流行地域亦僅限於海南島及兩廣之間。瓊劇是當地的本土文化象徵之一,相信已有一段頗長的歷史,但實際起源時期卻難以考知。

古老的山西民間戲曲藝術:蒲劇

  在山西的四大戲曲文化中,蒲劇佔了一席之地。蒲劇也是山西文化中最古老的一種,它的歷史悠久,蒲劇的臉譜是全國有名的,它的流星地一般在山西南部。你對於山西的蒲劇瞭解多少呢?下面的山西文化為您帶來更多的蒲劇資訊,一起來看看吧。

  蒲劇又稱蒲州梆子,當地人通稱亂彈戲,是一種古老的漢族民間戲曲藝術。因興于山西晉南古蒲州(今山西運城永濟)一帶而得名。蒲劇在清代乾隆時期外省稱“亂彈”、“晉腔”、“山陝梆子腔”等;嘉慶、道光以後,又稱“山西梆子”;陝西稱:東路戲,山西省北、中部稱“南路戲”;晉南當地則習慣稱“大戲”或“亂彈”。

  蒲劇約形成於明代嘉靖年間。山西省漢族戲曲劇種之一,它是“山西四大梆子”中最古老的一種。流行於山西南部各縣和陝西、甘肅、青海、寧夏、內蒙古自治區的部分地區。蒲州地處黃河中游,其大慶關渡口毗連山西、陝西,最古代南方絲瓷通往西北的交通要道,商業興隆,經濟文化繁榮,為戲曲的發展、交流創造了有利條件。金元時期,這裡金院本、元雜劇的演出極為盛行;明清以來,又是梆子、亂彈活動的重要基地,故素有“戲曲之鄉”之稱。

  臨汾地區有許多古代戲劇活動遺蹟,例如臨汾市的魏村元代牛王廟戲臺、東羊戲臺和王曲元代戲臺等,造型逼真,表情豐富,再現了我國古代的戲劇藝術。這些實物史料證明,晉南地區戲劇活動歷史悠久。蒲劇唱腔高昂,樸實奔放,長於表現慷慨激情、悲壯悽楚的英雄史劇,又善於刻劃抒情劇的人物性格和情緒。一說胚胎於晉南和陝西東部民間的鑼鼓雜戲(陝西稱“跳戲”);一說為北曲遺響,同山、陝民歌小曲、典藝結合的“絃索調”,至明中葉受青陽腔(清戲)影響後演變而成。

  山西蒲州與陝西同州(大荔)﹑朝邑﹐河南陝州(陝縣)﹑靈寶﹐地處黃河中游﹐居黃河激流南下而折流向東的三角地帶﹐彼此隔河相望﹐長期以來有著經濟﹑文化的密切交往﹐其風俗習慣﹑語音﹑方言也大體相同。明末清初﹐這一帶已有“亂彈”流行。孔尚任於康熙四十六年所作《平陽竹枝詞·亂彈詞》可為證。當時的平陽亂彈演技已有相當水平,曾博得康熙帝的賞識。其旦角葵娃的“花梆子”小步非常出色,受到孔尚任的賞識。康熙至乾隆時,北京觀眾也稱蒲劇為“西調”、“西秦腔”、“勾腔”。咸豐、同治後,又多以“山梆子”稱之(見清吳長元《燕蘭小譜》、近人王芷章《腔調考源》)。所謂“山陝梆子”,當時泛指山西晉南的蒲州梆子和陝西的同州梆子。兩地僅一河之隔,語言相近,風俗習慣相同,又有大慶親渡口毗連一體,藝人相互搭班演出,歷來無藝界。乾隆年間秦腔名旦申祥麟曾渡黃河“由蒲州售技至太原”(清嚴長明《秦雲擷英小譜》)。嘉慶年間北京有“山陝班”演出,直到光緒、宣統年間,蒲州和同州藝人仍有在北京搭梆子班演唱的,如名鬚生郭寶臣和白長命合演《鞭打蘆花》。故京﹑津﹑直隸(河北)一向謂之“山陝梆子”。此外﹐他們還有過共同組班南下﹐在湖北襄陽老河口演戲的經歷。

  山陝梆子對各地梆子腔劇種的形成﹐曾起過重要的作用。其後兩個劇種始逐漸分道發展。分別以蒲州和同州命名的蒲州梆子與同州梆子雖為兩個劇種﹐但實同源於此。它們唱腔相似﹐戲路相通﹐今天雖各有不同發展變化﹐然兩地藝人均自稱為“亂彈”。蒲劇傳統劇目有本戲、折戲500多個,題材上至遠古,下至明清,有文有武,風格多樣。傳統劇目有《薛剛反朝》、《三家店》、《竇娥冤》、《意中緣》、《燕燕》、《西廂記》、《趙氏孤兒》等,新編歷史劇有《白溝河》、《港口驛》,現代戲有《小二黑結婚》等。其中《竇娥冤》已攝製成影片。

  抗戰時期﹐部分蒲劇藝人聚集在陝北延安南區合作社組成蒲劇班﹐曾演出《正氣圖》等。解放戰爭時期﹐太嶽區的翼城解放劇團曾演出現代戲《赤葉河》等。在西安有晉風社﹑唐風社。此外﹐在晉南也有班社堅持演出活動。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蒲劇得到迅速發展﹐晉南﹑豫西﹑陝北等地相繼成立的蒲劇團共有40多個。其中以山西晉南蒲劇院(今臨汾地區蒲劇院和運城地區蒲劇團的前身)最具有代表性﹐主要名演員有王秀蘭(小旦)﹑閻逢春(鬚生)﹑張慶奎(鬚生)﹑楊虎山(二淨)﹑筱月來(小生)﹐主要樂師有車林娃(鼓板)﹑車太娃(板胡)等。又有編劇﹑導演﹑音樂﹑舞美工作者共同參加藝術創作和革新工作。整理改編的傳統劇目有《薛剛反朝》﹑《三家店》﹑《竇娥冤》﹑《意中緣》﹑《燕燕》﹑《西廂記》﹑《趙氏孤兒》﹑《周仁獻嫂》﹑《販馬》﹑《殺驛》﹑《出棠邑》﹑《破洪州》﹑《少華山》﹑《麟骨床》﹐新編歷史劇有《白溝河》﹑《港口驛》,現代戲有《小二黑結婚》等。其中《竇娥冤》已攝製成影片。想流傳在山西晉南。

民間傳統藝術:杭州油紙傘

  杭州的美麗從古至今都深刻在人的心中,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女子都是怕被曬黑的,所以防曬傘都是出門必備的,古代女子出門的時候也都撐著杭州油紙傘。本期杭州文化帶你去了解杭州油紙傘。

  油紙傘是漢族傳統工藝品之一,是起源於中國的一種紙製或布制傘。杭州是江南水鄉,四季雨水眾多,竹木資源豐富。作為古代重要雨具的油紙傘在杭州已有230餘年的製作歷史。據查,杭州最早油紙傘店是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董文遠九房開設的。當時杭州油紙傘有漁船傘、文明傘、大紅傘等多個品種,是杭州人不可缺少的生活必備雨具。

  杭州油紙傘最著名的故事是《白蛇傳·斷橋借傘》:《白蛇傳》又名《白娘子傳奇》、《雷峰塔傳奇》等,是中國四大民間傳說之一。

  它講述了修行千年的白蛇化為白娘子(白素貞),攜青蛇小青來到杭州西湖,在杭州西湖斷橋,藥店夥計許仙借了一把紅油紙傘給白娘子,從此二人相遇、相戀、結姻,復遭和尚法海橫加干涉,演繹了一場千古況世的人鬼悲歡離合的愛情故事,至今讓人嚮往與留戀。

  油紙傘是漢民族傳統的日用雨傘,使用歷史已有1000多年。以手工削制的竹條做傘架,以塗刷天然防水桐油的皮棉紙做傘面。油紙傘是世界上最早的雨傘,純手工製成,全部取材於天然,是中國古人智慧的結晶。

  2008年,分水油紙傘製作工藝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分水油紙傘廠是中國僅存的唯一一家保持桐油、石印傳統工藝紙傘生產企業,分水油紙傘傳統制作技藝被專家譽為“中國民間傘藝的活化石”,也是目前油紙傘行業中唯一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2009年,分水油紙傘第六代傳人畢六福被文化部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代表性傳承人,從而成為中國唯一的手工油紙傘代表性傳人。


別具一格的陝西戲曲藝術漢調桄桄

  漢調桄桄劇目豐富,曲牌大約有200多首,陝西人民非常喜歡在戲樓觀看漢調桄桄,它的形成也有著悠久的歷史,在明萬曆年間非常的繁盛。漢調桄桄在我國的戲劇文化中,它具有重要的價值。下面的陝西文化為你帶來別具一格的陝西戲曲漢調桄桄,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漢調桄桄又稱桄桄戲,是明代末年關中秦腔傳入漢中地區與當地方言 ...

源自民間生活小戲河南曲劇藝術特點

  曲劇,在河南傳統民間曲藝的基礎上發展而成,十分貼近生活,傳播速度非常快,也因此深受觀眾的喜愛。今天,要透過曲劇文化介紹的是關於河南曲劇的藝術特點。接下來,就跟小編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由於曲調來源於傳統民間生活小戲,因此歌詞易學,並大多采用本嗓來演唱,表演也相當接近生活,傳播速度極快。   河南曲劇的唱 ...

民間傳統藝術表現形式秧歌的起源

  秧歌是中國廣泛流行的一種現代民間舞蹈。而且也是現在大媽們都很喜歡的舞,不過越來越發現,有很多的年輕人也加入了這個隊伍。不僅僅是喜歡,更多的是平時缺少運動的人也可以動動身子,對自己的身體也是很有幫助的。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民族文化中秧歌的起源是怎麼來吧。   歷史起源:   秧歌的歷史,據現有資料可追溯到明初。 ...

極具特色的湖南民間傳統藝術文化白倉高蹺

  踩高蹺的藝術在很久以前就有,它是一種深受人民群眾喜愛的漢族傳統娛樂專案。白倉高蹺也被稱為踩高蹺,它的主要表現形式就是在舞蹈者腳上綁上長長的木蹺進行表演。還想更加了解白倉高蹺嗎?下面的湖南文化帶你更加深入的瞭解白倉高蹺,一起來看看吧。   踩高蹺俗稱“踩高腳”,又稱“耍高蹺”。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末期,魏晉時 ...

民間代表性藝術之一舟山漁民號子

  中國文化有非常深厚的底蘊,其中在藝術形式表演上也是如此,而且精彩絕倫,是我國的瑰寶,當然很多具有代表性的藝術也是藏身民間不斷髮展的,其中舟山漁民號子就是其中之一,作為世界四大漁場之一的舟山漁場,藝術形式也是非常具有民間代表性的,本期舟山文化為大家來解析。   舟山漁民號子是浙江省舟山市別具特色的漢族民歌音 ...

文化部評審"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年底將授牌

  9月5日,2011—2014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評審工作會在北京召開,標誌著這項工作進入了正式評審階段。在其後4天的時間裡,評審專家組成員將對全國573個提出申報的縣(市、區)、鄉鎮(街道)進行材料評審,並將在9月中旬分赴各地進行實地抽查。   “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是1987年文化部為推動民間 ...

沔渡鎮被命名為“湖南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炎陵縣三人龍資料圖片8月21日,從湖省文化廳傳來訊息,炎陵縣沔渡鎮(三人龍)透過"湖南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申報評選工作,被命名為2011-2014年"湖南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此次申報評選工作歷時2個月,共有29個民間藝術之鄉參加省裡評選,其內容涵蓋了表演藝術、造型藝術、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