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特點如下:
1、透過發出超聲波進行方向定位,比如鯨類;
2、依靠肌肉伸縮爬行,比如海參;
3、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後退,比如章魚和烏賊;
4、自身擁有發光器官,遊動起來會閃爍的深海魚;
5、可以爬上陸地的魚,比如適應兩棲生活的彈塗魚;
6、海底最快的箭魚,每小時130公里高速前進;
7、直立游泳的海馬;
8、透過吸附於宿主移動的魚,比如吸盤魚。
活動特點如下:
1、透過發出超聲波進行方向定位,比如鯨類;
2、依靠肌肉伸縮爬行,比如海參;
3、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後退,比如章魚和烏賊;
4、自身擁有發光器官,遊動起來會閃爍的深海魚;
5、可以爬上陸地的魚,比如適應兩棲生活的彈塗魚;
6、海底最快的箭魚,每小時130公里高速前進;
7、直立游泳的海馬;
8、透過吸附於宿主移動的魚,比如吸盤魚。
動物的共同特點:進步性、階段性、適應性。
1、進步性:生物由少到多、由低階到高階、由簡單到複雜的進步性發展。如從最初原始的無脊椎動物,以後依次出現脊椎動物,最後才出現人類。
2、階段性:生物進化是由間斷性與連續性相結合的一種階段性發展。說生物的進化是間斷的,因為從無脊椎動物進化到脊椎動物的每個階段都是間斷的。以物種馬來說,從始馬到漸新馬、中新馬、上新馬、現代馬這些也都是間斷性的表現。說生物進化是連續的,因為各種生物之間都存在著一定的聯絡,也沒有什麼絕對分明和固定不變的界限。
3、適應性:生物進化又是生物與環境相互協調的一種適應性發展。生物的進化與環境的改變密切相關。
動物是多細胞真核生命體中的一大類群,根據動物的各種特徵(形態、細胞、遺傳、生理、生態和地理分佈等),依次分為6個等級,即門、綱、目、科、屬、種。地球最早出現的動物源於海洋,後來以從低等到高等、從簡單到複雜的趨勢不斷進化並繁衍至今。科學家們把現存的人類已知的動物分為無脊椎動物和脊椎動物兩大類。已經鑑別出46900多種脊椎動物。包括鯉魚、黃魚等魚類動物,蛇、蜥蜴等爬行類動物,青蛙、娃娃魚等兩棲類動物,鳥類以及紅熊貓等哺乳類動物等。
1、魚類特徵:水棲動物(只能生活於水中)。皮膚有鱗片覆蓋,屬變溫動物。具有鰭(可以水中游動),用鰓呼吸的變溫動物。體外受精,主要為卵生,部份為胎生及卵胎生。
2、兩棲類特徵:需在水中渡過其幼年時期。具有適應陸生的骨骼結構,有四肢,皮膚溼潤,有很多腺體。 身體無鱗片或體毛。舌分叉,倒生,能向外伸展。魚類交配及受精在水中進行。幼體以鰓呼吸,成體則用皮膚,口腔內壁及肺呼吸。
3、爬行類 特徵:陸生動物。皮膚有鱗片或盾片覆蓋,具有防水外皮,水份散失,屬變溫動物(靠外界的溫度或熱源來改變其體溫)。主要分佈在地球較溫暖的地區。體內受精,卵生或卵胎生。在陸地產卵,卵有防水外包裹。
4、鳥類 特徵:全身披有羽毛,身體呈流線形,有角質的喙。眼在頭的兩側,頸部長而靈活可270度轉。前肢特化成翼,後肢有鱗狀外皮,具四趾。恆溫動物(能透過自身的生理過程產生熱量,即使外界溫度很低,他們也能維持高而恆定的體溫)。平均體溫比哺乳動物高出10度左右(平均42度),卵生。
5、哺乳動物特徵:體內有一條由許多脊椎骨連線而成的脊柱;身體有毛覆蓋,有口腔咀嚼和消化,可提高能量及營養的攝取;胎生(鴨嘴獸,針鼴除外),哺乳;恆溫。在環境溫度發生變化時也能保持體溫的相對恆定,從而減少了對外界環境的依賴,擴大了分佈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