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起源一直是科學家們研究的課題,從現在的研究成果看,人們普遍認為生命起源於海洋。
因為水是生命活動的重要成分,海水的庇護能有效防止紫外線對生命的殺傷。大約在45億年前,地球就形成了。大約在38億年前,當地球的陸地上還是一片荒蕪時,在咆哮的海洋中就開始孕育了生命——最原始的細胞,其結構和現代細菌很相似。大約經過了1億年的進化,海洋中原始細胞逐漸演變成為原始的單細胞藻類,這大概是最原始的生命。由於原始藻類的繁殖,並進行光合作用,產生了氧氣和二氧化碳,為生命的進化準備了條件。這種原始的單細胞藻類又經歷億萬年的進化,產生了原始水綿、海綿、三葉蟲、鸚鵡螺、蛤類、珊瑚等,海洋中的魚類大約是在4億年前出現的。
由於月亮的吸引力作用,引起海洋潮汐現象。漲潮時,海水拍擊海岸;退潮時,把大片淺灘暴露在陽光下。原先棲息在海洋中的某些生物,在海陸交界的潮間帶經受了鍛鍊,同時,臭氧層的形成,可以防止紫外線的傷害,使海洋生物登陸成為可能,有些生物就在陸地生存下來。同時,無數的原始生命在這種劇烈變化中死去,留在陸地上的生命經受了嚴酷的考驗,適應了環境並逐步得到發展。大約在2億年前,爬行類、兩棲類、鳥類出現了。而哺乳動物也在陸地上誕生,它們中的一部分又回到海洋中。大約在300萬年前,出現了具有高度智慧的人類。
相信很多人至今仍在好奇人類是怎麼來的,不少人對於人類的起源應該是從達爾問的進化論開始。但若要真的追其根源,我們就要從生命的起源的開始,即地球是什麼時候開始有生命的,這就不得不說到來自46億年前的天外禮物,因為它,地球才出現了生命,所以說其價值不可估量!
來自46億年前的天外禮物 地球生命的起源
46億年前的天外禮物
原本的地球是沒有生物的,但46億年前隕石飄蕩在地球軌道上,當它被地球的引力吸引後,撞擊帶來的物質混合,使地球出現生命。人類對隕石中蘊藏生命資訊的探索從來沒有停止過,它的科研價值和收藏價值是不可估量的。
隕石(meteorite)也稱“隕星”,是地球以外脫離原有執行軌道的宇宙流星或塵碎塊飛快散落到地球或其它行星表面的未燃盡的石質、鐵質或是石鐵混合的物質。
因為隕石是外太空的來物,隕石確定真假是需要儀器鑑定的,肉眼只有輔助的作用。大多數隕石來自於火星和木星間的小行星帶,小部分來自月球和火星。隕石大體可分為石質隕石、鐵質隕石,石鐵混合隕石。
隕石的平均密度在3~3.5之間,主要成分是矽酸鹽。隕鐵密度為 7.5~8.0,主要由鐵、鎳組成。隕鐵石成分介於兩者之間,密度在5.5~6.0間。隕星的形狀各異,最大的隕石是重1770千克的吉林1號隕石,最大的隕鐵是戈巴隕鐵,重約60噸。中國隕鐵石之冠是新疆青河縣發現的“銀駱駝”,約重28噸。
全世界已收集到4萬多塊隕石樣品,有各種樣式的。它們大致可分為三大類:石隕石(主要成分是矽酸鹽),鐵隕石(鐵鎳合金)和石鐵隕石(鐵和矽酸鹽混合物)。
關於地球的起源:
太陽系
地球歷史非常久遠。根據放射性碳定年法的測量結果,太陽系大約在65±0.08億年前形成,而原生地球大約形成於65±0.04億年前。從理論上講,太陽的形成始於65億年前一片巨大氫分子云的引力坍縮,坍縮的質量大多集中在中心,形成了太陽;其餘部分一邊旋轉一邊攤平,形成了一個原行星盤,繼而形成了行星、衛星、小行星、彗星、流星體和其他太陽系小天體。星雲假說主張,形成地球的微行星起源於吸積坍縮後剩下的由氣體、冰粒、塵埃形成的直徑為一至十千米的塊狀物。這些物質經過1000至2000萬年的生長,最終形成原生地球。初生的地球表面是由岩漿組成的“海洋”。
月球大約形成於45.3億年前,關於月球起源的研究還沒有定論,最受歡迎的是大碰撞假說。該假說認為,有一顆叫做忒伊亞的天體與地球發生了碰撞,這顆天體的尺寸和火星差不多,其質量為地球的10%,碰撞引發了巨大的爆炸,爆裂出的物質飛到了太空中,經吸積作用形成了月球,而忒伊亞的一部分質量也熔入了地球。在大約41億至38億年前這段時間,地月系統進入了後期重轟炸期,無數小行星撞擊了月球的表面,使月球表面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可以推測出,當時的地球也遭遇了很多的撞擊。
從太古宙起地球表面開始冷卻凝固,形成堅硬的岩石,火山爆發所釋放的氣體形成了次生大氣。最初的大氣可能由水汽、二氧化碳、氮氣組成,水汽的蒸發加速了地表的冷卻,待到充分冷卻後,暴雨連續下了成千上萬年,雨水灌滿了盆地,形成了海洋。暴雨在減少空氣中水汽含量的同時,也洗去了大氣中的很多二氧化碳。此外,小行星、原行星和彗星上的水和冰也對是水的來源之一。黯淡太陽悖論指出,雖然早期太陽光照強度大約只有當前的70%,但大氣中的溫室氣體足以使海洋裡的液態水免於結冰。約35億年前,地球磁場出現,有助於阻止大氣被太陽風剝離。其外層冷卻凝固,並在大氣層水汽的作用下形成地殼。陸地的形成有兩種模型解釋,一種認為陸地持續增長,另一種更可能的模型認為地球歷史早期陸地即迅速生成,然後保持到當今。內部的熱量不斷散失,驅動板塊構造運動形成大陸。根據大陸漂移假說,經過數億年,超大陸經歷三次分分合合。大約7.5億年前,最早可考的超大陸羅迪尼亞大陸開始分裂,又在6至4.5億年前合併成潘諾西亞大陸,然後合併成盤古大陸,最後於約1.8億年前分裂。地球處於258萬年前開始的更新世大冰期中,高緯度地區經歷了數輪冰封與解凍,每40到100萬年迴圈一次。最後一次大陸冰封在約10000年前。
太陽系
地球提供了僅有的能夠維持已知生命進化的環境。人們認為約40億年前的高能化學反應產生了能夠自我複製的分子,又過了5億年則出現了所有生命的共同祖先,而後分化出細菌與古菌。早期生命形態發展出光合作用的能力,可直接利用太陽能,並向大氣中釋放氧氣。大氣中積累的氧氣受到太陽發出的紫外線作用,在上層大氣形成臭氧(O3),進而出現了臭氧層。早期的生命以原核生物的形態存在。根據內共生學說,在生命進化過程中,部分小細胞被吞進大細胞,並內共生於大細胞之中,成為大細胞的細胞器,從而形成結構相對複雜的真核細胞。此後,細胞群落內部各部分的細胞逐漸分化出不同的功能,形成了真正的多細胞生物。由於臭氧層吸收了太陽發出的有害紫外線,陸地變得適合生命生存,生命開始在陸地上繁衍。已知生命留下的最早化石證據有西澳大利亞州砂岩裡34.8億年前的微生物墊化石,西格林蘭島變質碎屑岩裡37億年前的生源石墨。
1、創世說和新創世說:創世說是把生命起源這一科學命題劃人神學領域,認為地球上的一切生命都是上帝設計創造的,或者是由於某種超自然的東西干預產生的。
2、自然發生說:認為生命可以隨時從非生命物質直接迅速產生出來。如腐草生螢,腐肉生蛆、白石化羊等。
3、生物發生說:認為生命只能來自生命,但不能解釋地球上最初的生命的來源。
4、宇宙發生說:認為地球上的生命來自宇宙間的其他星球,某些微生物的孢子可以附著在星際塵埃顆粒上而到達地球,從而使地球具有了初始的生命。
5、化學進化說:認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歷史的早期,在特殊的環境條件下,由非生命物質經歷長期化學進化過程而產生的。這一過程是伴隨著宇宙進化過程進行的。
1.創世說和新創世說。創世說是把生命起源這一科學命題劃人神學領域,認為地球上的一切生命都是上帝設計創造的,或者是由於某種超自然的東西干預產生的。
2.自然發生說。認為生命可以隨時從非生命物質直接迅速產生出來。如腐草生螢,腐肉生蛆、白石化羊等。這一學說在17世紀曾流行於歐洲。
3.生物發生說。認為生 ...
中國海洋大學生命科學院的畢業生就業根據官方資料來說是不錯的。
1、2018 年,學校共有畢業生 6220 名。總體就業率為 94.63%。其中本科畢業生 3629 人,山東生源34%,就業率為 93.50%。碩士畢業生 2286 人,就業率96.11%。博士畢業生 305 人,就業率 97.05%。
...
從古至今,生命起源學說包括有
1、創世說:地球上的一切生命都是上帝設計創造的,或者是由於某種超自然的力量干預產生的,這種假說沒有證據證實。
2、自然發生說:生命可以在一定條件下從非生命物質或另一種生命形式結束後產生或轉化出來,如腐草生蠅、腐肉生蛆,這種假說已被巴斯德的實驗證實是錯誤的。
3、生 ...
1、為地球上的生物提供充足的氧氣;
2、大氣層中的臭氧層吸收了絕大多數紫外線,避免地球上的生物受到強紫外線的傷害;
3、形成雲降雨,是地球水迴圈的重要環節,水是地球任何生物都需要的;
4、大氣層有緩衝作用,避免地球表面溫度變化過於劇烈,過冷,過熱導致地球生物的死亡。 ...
生命起源的第一步是:在一定條件下,原始地球上的原始大氣中各種成分是能夠轉變為有機小分子。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除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鹽、氰、氰化物、氧氰、氰酸鹽、硫氰、金屬碳化物等以外)稱為有機物。
地球在宇宙中形成以後,開始是沒有生命的。經過了一段漫長的化學演化,就是說大氣中的有機元素氫、碳、氮、氧、 ...
化學起源說是被廣大學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說。這一假說認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溫度逐步下降以後,在極其漫長的時間內,由非生命物質經過極其複雜的化學過程,一步一步地演變而成的。從無機小分子生成有機小分子的階段,即生命起源的化學進化過程是在原始的地球條件下進行的。需要著重指出的是米勒的模擬實驗。在這個實驗中 ...
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包括外部條件和自身條件。
外部條件:
1、相對穩定、安全的宇宙環境。
2、太陽的穩定——提供光和熱。
3、安全的行星際空間——軌道共面同向,大小行星各行其道。
自身條件:
1、地球與太陽的距離適中,能接受到的太陽光熱適量,水以液態的形式存在。
2、地球的體積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