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中國四川西部一個崇拜火的民族。人口150多萬,居住在6萬餘平方公里的大小涼山。彝族人民繁衍生息在這片有悠久歷史、古老文化、神奇傳說的土地上,到今天還保留著最古樸、最濃烈、最獨特的文化傳統。火的民族、火的子孫,祖祖輩輩崇火、尚火、戀火的彝族先民認為火是生命的起點,火也是生命的終結。
火把節是涼山彝族一年一度傳統的重大祭祀性節日。但最初不過是彝族先民用打火把來驅蟲辟邪、企盼豐收的民間習俗。在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歷史程序中,這種習俗逐步演變成今天的民間文化體育節日。火把節歷史久遠,自漢唐起,已沿襲了一千多年。有關火把節的起源,記載和傳說甚多,內容豐富,各具特色。
其中較為普遍的說法是:在遠古的時候,天上的大力神思惹阿比和地上的大力士俄體拉巴比賽摔跤。思惹阿比戰敗後上天撥弄是非,天神大怒,於是撒下眾多害蟲糟蹋莊稼,糧食顆粒無收,民不聊生。於是,英雄俄體拉巴率領人們點燃火把驅蟲除害,最終戰勝了天神。另一種傳說:天神恩梯古茲派嘍羅到人間收取苛捐雜稅被殺後,為報復放出害蟲禍害人間。俄體拉巴相邀大家用火把焚燒害蟲以保平安,雖說法不一,但各地過火把節的時間是相同的,為每年的農曆六月二十四日。
為了歡度人戰勝神這一偉大的勝利,人們相聚一個叫“日都迪散”的高原平壩(如今稱火把場),狂歡三天三夜。饞嘴的阿衣(彝族小孩)等著吃過節的砣砣肉,愛美的阿米米(彝族姑娘)盼望過歡樂的火把節,每當節日來臨,彝家山寨便忙碌起來,姑娘趕縫新衣彩裙,小夥子馴馬、摔跤躍躍欲試,阿衣抱著雄雞山野覓食;好鬥的公牛不勞而獲還享受他普(彝族老人)的特殊特遇。
按彝族的傳統習俗,火把節要過三天,第一天清晨,男人聚集河邊殺豬、宰牛、打羊分肉;婦女在家忙著煮蕎饃、磨糌粑面,準備以後兩天的熟食,這一天還有一項重要的內容,那就是每家要殺一隻雞,察看雞舌、雞膽、雞股以占卜來年的吉凶,並燒雞祭祖,祈盼闔家平安、牲畜興旺。第二天,四鄉八部的人們穿帶節日的盛裝從方圓幾十裡甚至上百里的山寨潮水般湧向青山環抱的火把場。這天的活動可謂精彩紛呈,傳統專案有鬥牛、賽馬、鬥羊、摔跤、鬥雞、爬杆、搶羊、射擊、賽歌、選美、賽衣、老鷹捉小雞、跳“集樂荷”舞、耍火把、打情火等。
活動極富原始情趣和鄉土氣息。第三天繼續前一天未完的活動。太陽映紅了天邊,他普牽著獲勝牛,阿衣抱著不敗的雄雞,小夥子簇擁著“火把美女”、阿米米緊跟摔跤英雄回到山寨,點燃用蒿枝或細竹紮成的火把舉行神聖的“送火”儀式。火把節萬眾歡騰的高潮來臨,彝家男女老少高舉心中的火把,歡慶豐收,祈禱平安,祝福吉祥。
火把節是大小涼山彝族人的“狂歡節”,是阿哥阿妹男歡女愛的“情人節”。明代文人楊升庵對火把節狂歡之夜的盛況先讚歎不已,留下了千古傳頌的詩句:“雲披紅日恰含山,烈炬參差竟往還,萬朵蓮花開海市,一天星斗下人間”。彝族諺語形容火把節為:“苦什”(過年)是嘴巴的節日,“都則”(火把節)是眼睛的節日。
火把節是彝族最盛大的傳統節日。時間為每年農曆六月廿四日 ,家家飲酒、吃坨坨肉、並殺牲以祭祖先。人們穿新衣,開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文體活動,男人們參加鬥牛、羊、雞、賽馬、摔跤;婦女則唱歌,吹口弦,彈月琴。晚上把火把在房前屋後遊轉;第三天晚上成群結隊地舉著火把遍遊山野,火光一片,然後又 集中到一處點燃篝火,打著火把,喝酒、唱歌跳舞,一直玩到天亮結束。
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國最大的彝區。千百年來,勤勞勇敢的彝民族以自己別具一格的民族風情展示其絢麗多彩,最為引人注目的是彝族那獨具風韻、引人入迷的婚禮場面。凡親眼目睹過彝族婚禮場面的中外遊人,都會在腦海裡留下刻骨銘心的記憶……
喜背新娘
婚禮這一天,不論路途遠近,都要由年輕力壯的小夥子輪流揹著新娘到婆家,彝族有這樣的俗語:不背的新娘不珍貴。在去婆家之前新娘被裝扮一新,身著嶄新的百褶裙、緊身繡花衣,身披擦爾瓦(彝族一種似披風的衣物)頭上裹著層層疊疊的帕子,臉上用一張鮮紅的布遮住嬌容,在背新娘期間,不論時間長短,新娘只能進少量的飲食,以免在路途中不方便。背新娘時,最忌諱的是將兩腿叉開臥在背新娘人身上,只能將兩腿交疊在一處,側身臥在小夥子身上,背新娘的途中,眾多的小夥子、伴娘不時停下飲酒,酒後話多歌也多,背新娘的人群中不時爆發出陣陣笑聲,並引來人群駐腳觀看。
奇特的見面禮
當背新娘的人們湧進婆家時,早已等候在這裡的男女老少以傳統的方式回敬背新娘的小夥子們,幾十個如花似玉的姑娘用盆盛滿山泉,將漆黑的鍋煙拿在手上,待背新娘的小夥子一跨進門坎,姑娘們便毫不客氣地將盆盆山泉潑向人流,小夥子們硬著頭皮往屋裡湧去,卻難於抵擋如傾盆大雨的水流,不一會,小夥子們身上早已溼透,,姑娘們仍不罷休,一場觸目驚心的“惡作劇”開始了,姑娘們仗著人多,硬是將一個個小夥子捉住,用漆黑的鍋煙往他們臉上抹去,不一會,小夥子們個個似舞臺上的小丑,你看著我,我看著你,發出陣陣歡快的笑聲,姑娘們更是得意洋洋雙手叉腰,顯露出勝利者的姿態。入夜,燈火輝煌,賓主手捧酒碗暢飲,接著還要進行歌舞比賽,看誰的山歌唱得情深又意長。當凌晨雄雞啼鳴時,姑娘們開始為新娘更衣梳妝,將髮辮梳為獨辮,以示貞節,姑娘們一邊梳頭一邊含淚唱起傳統的《出嫁歌》:“可憐的姑娘喲,離開了鍋莊邊的慈母,離開了山坡腳下的哥嫂,赤腳踏上彎曲的小路遠走了……”
激烈搶婚
清晨,趁送親的小夥子們還在甜睡,姑娘們將新娘找個地方隱藏,小夥子們醒後不見新娘的蹤跡,四處尋覓,只見新娘被眾多的姑娘簇擁著,要想透過這道防線,往往要發生“激戰”,先是舌戰,男女雙方唇槍舌劍,用歌謠說明搶新娘的理由,待舌戰結束後,勇敢的小夥子們衝向姑娘群中,以摸到新娘耳垂上那根紅線為獲勝,姑娘們嘰嘰喳喳鬧個不停,小夥子們想方設法突破姑娘們組成的人牆,不一會,只見一機靈的小夥子快步從薄弱處衝向新娘,用手取下新娘耳垂上的那根紅線,人群中爆發出陣陣歡快的笑聲,熱鬧的婚禮才告以結束,只見新娘的未婚妹妹或堂妹用過年豬油在新娘頭上從上而下抹三次,再用梳子梳三次,把獨辮分為雙辮,以示從此結束少女生涯,邁入為人妻母的生活。
小涼山彝族有父子連名制,至今許多人還能背誦數十代父子連名的譜系。葬禮也多種多樣,內地彝族實行土葬,小涼山實行火葬。巫師有“畢摩”、“蘇尼”,民間崇拜“萬物有靈”和祖先神靈的原始宗教活動,少數人信仰佛教、道教、基督教和天主教。這些都反映了彝族社會歷史發展的不平衡性。 ...
位於玉舍鄉海坪村距市區約20km,這裡每年農曆六月二十四日都要舉行盛大的彝族“火把節”,這天數萬彝族同胞,穿著節日的盛裝,舉行鬥牛、鬥羊、鬥雞、賽馬、跳舞等活動,夜暮降臨,燃起籠火,高舉火把跳起歡快的達提舞,或圍坐在火堆旁,海碗暢飲水拌酒,對唱彝家山歌,通宵達旦,這些活動均在舞火旁,月色中舉行,彝家 ...
四川涼山彝族火把節:舉行鬥牛、賽馬、鬥雞、鬥羊、賽歌、選美、摔跤、達體舞比賽及火把遊行、篝火晚會等活動。
普格縣是彝族傳統“火把節”的發祥地。今天,來自涼山州12個縣市的幾萬名男女老少,一大早就身著節日盛裝聚集到一起,普格縣城被擠得水洩不通。姑娘們身著美麗的服飾,手執獨具一格的黃油傘,小夥子們披著藍白 ...
從前,天上有個大力士叫斯熱阿比,地上有個大力士叫阿提拉巴,兩人都有拔山之力,沒有人能夠摔倒他們。斯熱阿比聽到阿提拉巴是地上的大力士,很有本領,就從天上下來,和他比試。那天阿提拉巴正好出門,臨行時,他對母親說:“天上的大力士來找我,請老人家抬一塊鐵塊招待他,就說這是我吃的東西,請他嚐嚐。讓他等一會兒,我馬上 ...
火把節是四川涼山彝族最盛大的傳統節日。時間為每年農曆六月廿四日,家家飲酒、吃坨坨肉、並殺牲以祭祖先。人們穿新衣,開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文體活動,男人們參加鬥牛、羊、雞、賽馬、摔跤;婦女則唱歌,吹口弦,彈月琴。晚上把火把在房前屋後遊轉;第三天晚上成群結隊地舉著火把遍遊山野,火光一片,然後又集中到一處點燃篝火,打 ...
曾經鑽木取火,擊出星星之火。性如干柴烈火,做事風風火火。身藏三昧真火,不食人間煙火。不惜飛蛾撲火,點亮萬家燈火。火神誕,佑你一生紅紅火火。用普羅米修斯偷下凡間的火種,裝點我們友誼奧林匹克的聖殿,火炬沿著通向未來的時間軌跡,在彼此心靈間傳遞火把節搞笑祝福語火把節搞笑祝福語。火把節,捎給你最溫馨的祝福。火把節 ...
2020年彝族年是11月20日左右。
彝族年,彝語稱“庫史”,是集祭祀祖先、遊藝競技、餐飲娛樂、服飾制度等諸多民俗事項為一體的祭祀和慶賀性民俗節日,是流行於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的民俗節日。
彝語把“年”叫做“庫”,其義為:轉、回、迴轉、迴歸、迴圈。彝族時空觀念中一般把最北的端點為起始點,太陽冬天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