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淺析濟南傳統民居的建築風格

淺析濟南傳統民居的建築風格

  濟南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它既有北國建築的深厚淳樸,又具江南水鄉輕巧靈秀的特色。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它環境優美,優美的壞境自然建築風格將不同於其他地方。那麼蘊藏在濟南文化中傳統民居的建築風格會有什麼樣的特點呢?

  典型的地北合院佈局:

  濟南地處華北,民居採用的是北方系的四合院佈局形制,由於居住的多為平民百姓,所以多以一進院的簡單形制佈局為主。濟南的傳統民居因受陽宅堪輿思想的影響,平面組織變化極少。但少數民居因地形或建造時間的延續會產生豐富的演變。

  前店後宅的臨街住宅型別:

  芙蓉街是這一型別的典型示例。芙蓉街一帶的建築多是百年左右兩層門面店鋪的老屋古宅,上層主人或存東西,下層高大寬敞,用於經商,是典型的前店後宅性質的民居。這種居住建築前壘磚屋搭小棚,店鋪用牛角狀的彎拱挑簷出廈,省卻了店面的廊柱,不妨礙狹窄道路的交通。

  民居色彩:

  色彩上,濟南的四合院不同於北京四合院色彩的豔麗明快,濟南民居由於多采用灰磚,小青瓦等本土材料,故整體色彩上偏於灰色,有多用白色線條勾勒線角,窗框則採用暗紅色,配以青色的瓦,整體上色彩較為素淡、平和,突出了民居安詳,寧和的特點,富有生活氣息。

  雕刻:

  濟南民居的雕刻主要有磚、石、木雕三部分,其中石雕手法多樣內容也最為豐富。濟南民居磚石木雕常用的雕刻手法有浮雕、透雕、線刻等,在濟南民居中往往是多種雕刻手法一起運用,藝術效果十分豐富。

  門樓:

  門樓是濟南四合院的一大亮點。它的形體深厚,造型質樸,體量高大完整。門樓的屋脊、瓦簷等細部處理線條優美,輕盈舒展的形象與整體的厚重形成對比,又與泉水的清冷,水巷的幽靜相互呼應,而有了江南水鄉的嫋嫋韻味。

  影壁:

  影壁是濟南民居中最具裝飾性的地方,大多與廂房的山牆相結合,既生長又突出于山牆,四周則為精美的磚石雕刻,影壁上方大都有高高躍起的花脊,與門樓的花脊相照應。

  瓦飾:

  濟南傳統民居建築藝術中極具特色和情趣的裝飾手法還體現在建築立面和屋脊上的瓦的疊砌藝術,。在古代,建築立面的花牆被稱為響牆,既起到裝飾作用,又可用於防盜。常見的花牆圖案紋樣有錢文、轆轤紋、水紋,魚鱗紋、甲葉子紋等。

  大體觀感:

  濟南傳統民居採用的是雙坡屋頂、半圓形拱形窗等區域性構件建築語彙;材質上選擇的是濟南特產的虎皮石、灰磚與小青瓦;色彩上以灰色牆面、白色線條、暗紅色窗框以及青色屋頂為主要特徵。

佤族的傳統民居建築:四壁落地房

  可能到過佤族的人看到佤族居住的房屋會想,我國不是已經是全面小康社會了嗎?怎麼佤族人們還居住在這麼簡陋的房子裡呢?其實這是佤族的一種文化傳承,因為佤族居住地氣候的影響,所以佤族人們通常會把房屋建成四壁落地房的形式。

  那麼,下面隨小編一起來看一下佤族文化吧!

  佤族聚居的瀾滄江邊、山巒疊嶂,屬亞熱帶氣候,雨量充沛,潮溼度大,每年半數日子都在雲遮霧纏之中其建築充分考慮到了防水防潮,極具特點。佤族先民600多年前就遷徙、聚居在這裡,繁衍生息。

  佤族的住房,受漢族影響較大的地區,一般是四壁著地的草木房,也有土壁草房和個別的瓦房。而大部分佤族地區的住房構造和形狀與傣族的住房相似,建築材料均為竹子與茅草。木柱的頂端保留樹杈,用以託梁,橫樑上再託上一些細竹子,然後覆以茅草,築成架空的竹樓。

  材料基本上是現成的,阿佤山茂盛的茅草比任何植物生命力都強,進入8月,佤族同胞都會抽出時間,上山割茅草,紮成小稇,堆放起來,待曬乾後背回家中,等著進入冬季,就把這些新割的茅草鋪到屋頂,替換下那些已經朽掉的茅草。隨便伐倒一棵樹,都可以做柱子或橫樑,甚至不用一顆釘子,剝些蔑皮扯些藤條,就可以把一間屋子扎得結實。

  佤族的民居,一般建在大山裡一個平緩的小山頂上。房屋依山勢地形而建,分佈隨意,沒有一致朝向,多年自然生長形成的荊棘叢成為村寨的柵欄。進寨的路口有竹木搭建的寨門,懸掛著一些牛頭骨,據說有驅逐鬼魅的功用。

  真正的佤族的傳統民居是“四壁落地房”,即以3根帶長杈原木作柱樑,用平直的細木條作椽子,椽子上覆蓋事先編好的茅草排,用藤條綁紮固定。四壁用竹篾編成柵牆,向東面開一道門。房頂至房簷斜度大,房簷離地面不足1米,幾乎看到牆壁,以老虎窗(一種開在屋頂上的天窗)採光,並設小曬臺,當地人形象地稱之為“雞籠罩房”。這種房的好處是保暖,冬天受風的影響較小,屋頂的茅草也由於處於很陡的角度,不會輕易被風吹散,遇上暴雨,也不致造成積水的情況。風不進屋子,火塘用火就安全些,否則,夜夜不熄的火塘就可能成為佤族村寨的隱患。

  您可能還喜歡:

  黎族文化精品:人形骨簪

  黎族酒文化:茅臺山蘭酒

  黎族的飲食、飲酒禁忌

  黎族傳統、純熟的捕撈技藝

山東傳統民居建築特點

  我國的自然環境多種多樣,社會經濟環境各地也是天差地別,所以也逐步形成了我國各地形形色色的地方建築文化。這些地方建築能反映當地的地理位置以及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關係。在山東文化中,地方建築是豐富多樣的,不信咱們就一起來山東看個究竟吧。

  濟南四合院

  山東傳統城市民居大多集中在就舊時各地的府縣城鎮之中,分佈與全省各地,只是各地規模不同而已。大都留存有清代民居,少數城鎮中保留有明代民居。各地城鎮民居中,最為典型的應為濟南就成的民居,濟南舊城區位於現在歷下區環城公園以內,其歷史迄今已有1000多年了。舊城民居一直沿著傳統而穩定的趨勢發展著,特別是明代以後,建築規模大大超過了前代。

  濟南舊城的民居為典型的北方四合院,在佈局、結構、風格上與北京四合院有著許多相似之處。過去,這些四合院多分佈與舊城街巷的兩邊,大多為二進院落,分前院和後院,大門位於前院的東南或西北角,稱之為門樓。濟南門樓都高大而精美,門樓的門枕石、犀頭、跑馬板上大都雕刻有精美的圖案。

  其他形制大都與北京四合院相仿,但載門樓、瓦脊等區域性的裝飾與水巷相結合的院落分佈,灰牆、黛瓦的淡雅色彩上,卻使濟南的四合院不同於北方民居厚重、嚴謹的特徵,而體現除了一種江南民居建築的輕巧與明快。

  舊時濟南四合院中常載幾株石榴樹和梧桐樹,泉城中許多著名的泉水也散落在舊城中大大小小的四合院中,清澈的泉水常常從院落外的水巷流過,因而舊時濟南的四合院一年四季都感受這大自然無盡的變化。

  沿海民居海草房

  地方民居中,以膠東沿海民居的特徵最為明顯。膠東半島位於山東的東部,屬於沿海丘陵地區,這裡的村落歷史都不太久,多為明朝以後從內地移民或屯兵設防而形成的村落,村落佈局也大都保持了內地原有村落的形式,但民居建築卻充分了的難過地的自然材料,結合當地的自然條件而形成了一種獨特的建築風格。

  這裡的民居多依山面海而建,因而院落大多都依坡就勢。自前向後,步步登高,雖然庭院狹小,但幾乎每家每戶都能保持良好的通風與採光,這裡的民居院落多為三合院的形式,即正房多為三間,兩側為廂房,對圍牆門樓,房屋的建築材料就取之院落後面的大山和大海的恩賜。

  當地的海邊出產一種柔韌細長的還草,保溫隔熱經久耐腐,過去用他造成的屋頂冬暖夏涼、渾厚朴實,別有漁村的風味,這些海草房的牆體由當地出產的暗紅色的花崗石砌成,牆體厚實,整個民居給人粗獷、樸實的感覺。過去,膠東榮城一代的沿海漁村幾乎全是這種紫灰色海草頂和暗紅色石牆的民居,成片望去,屋脊欺負、色彩溫和,整個村落呈現出一片想和溫馨的氣氛。

  棲霞牟氏莊園

  始建於清雍正年間的牟氏莊園,到1935年才形成至今規模。整個莊園面南背北,共分三組,包括六個院,佔地2萬平方米,建有萬堂樓廂480多間。縱觀重重四合院相疊,橫看條條通道相間,層次清晰,主次分明。

  棲霞牟氏莊園是以套院式佈局為主,大院套小院,院與院間由偏離中軸線的一條過道(更道)來聯絡,求功利而不求形式,為四合院的一種變體。六個大院沿南北中軸線依次建為南群房、平房、客廳、大樓、小樓、北群及東西群廂多進四合院落,形成一套完整的具有典型北方民居建築特色的古建築群落。莊園建築工藝獨特,雕刻砌鑿,工藝細膩精湛,明柱花窗,文采斐然,美妙絕倫,具有“三雕”、“六怪”、“九絕”之藝術特色。

  石牆均平整如鏡,石縫細如線,據說,砌牆時,主人每天都會給石匠發一些銅錢和鍋鐵,用之嵌在牆縫間,使牆面平整。如若仔細觀察,經常可以發現牆縫裡嵌著的銅錢。據說,平均每塊石頭造價為一斗穀子,此面牆就耗穀物四百四十六鬥。

  院落裡有一面花牆,砌有三百八十六塊六邊型的牆石,任取其中一塊,均可與周圍石塊組成六邊型花卉圖案,總體上組成一個百花相連的連續圖案。其細緻精巧讓人驚歎牟氏莊園以其恢弘的規模,深厚的內涵,被諸多專家學者評價為“傳統建築之瑰寶”、“中國民間小故宮”、“六百年旺氣之所在”,現已成為遐邇聞名的旅遊觀光勝地。

  中部山區的石屋

  山東中部的山區地勢起伏、平地狹小,那兒的民居村落多分佈在山坡陡地,以求少佔耕地,因而整個村落遠遠望去,民居院落高低起伏有變化,與腳下的青山融為一體,加上四季草木的點綴,景色非常優美。山區的民居院落也多以三合院為主,因地制宜,佈局自由、注重實用。

  房屋多以溼透壘成,那兒的石頭房子非常特別,整個院落從門樓到圍牆,從臺階到強身,都用大大小小的石板石塊砌成。屋頂的簷板石有的竟達1m多長,氣勢頗大,這種石頭民居加上原木的木門窗構件給人質樸粗獷的感覺,與山東其它地區的民居風格截然不同。

  山東山區的石頭民居經濟、耐久、施工方便,在經濟尚不發達的山區仍有很好的推廣使用價值。目前由於山東山區經濟文化發展相對落後,這類民居在山東泰安、臨沂等地山區還完整儲存。

  麥草泥牆面的院落

  在魯西南、魯北等平原地區,歷史悠久、土地遼闊、那兒的民居建築院落很大,一般為五間北屋、三間廂房,院落內另搭建牲口棚、大草棚、豬圈等生活設施,院前一般還建有一個小小的菜畦,種點瓜果蔬菜,小小的院落充滿了農家生活的情趣。

  這類民居往往以土坯、麥草為建築材料,即房屋牆體多為土坯磚牆,用麥草泥筋抹牆面,屋頂末成平頂,中用麥草成坡頂,只在門枕石、挑簷石做點雕刻裝飾。這種泥土民居雖不如磚石瓦房堅固耐久,但房屋頂易於維護修繕,草筋的生土房屋遠遠要勝於今天的鋼筋混凝土大廈。

  以船為家

  在山東東南部的微山湖地區,那兒的居民並無建房居住的習慣,而是每家每戶以船為家,那兒的船屋大的有兩三丈長,小的不過數尺,稱為“連家船”,漁民的一日三餐,起居生活都賴以生活在這種“連家船”中,這種以船為家的居住方式是由當地漁民特殊的生產活動方式所決定的,這在山東民居中是個特殊的例子。70年代以後,漁民的生活方式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不少湖邊都建立起了固定的居民居住點,現在真正以船為家的人正在逐漸的減少。


西藏傳統的住宅建築風格

  西藏傳統住宅建築的主要形式有帳房、確房、幹闌式建築等。其特點是:室內空間較低,多在3米以下:牆壁下厚上薄,門窗小,結構穩固;多采用木結構框架:屋頂以平頂居多。   建築用料大多就地取材。西藏的東、南部木材豐富,一般用原木或木板造房;西北部牧民則用牛毛編織帳房;盛產石材的地方則確房居多。帳房俗稱帳篷,是牧區 ...

山西傳統民居的特點與風格

  居住的地方可能會由於其自然條件、經濟條件以及歷史文化等等的影響。房屋便在這樣的影響下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使其成為一大景點。接下來我們就去山西文化了解一下山西傳統居民的特點與風格。   穴居之風,盛行於黃河流域,散見於河南,山西,陝西,甘肅諸省,龍慶忠先生在《穴居雜考》一文中,已討論得極為詳盡。這次在山西隨處 ...

青海傳統建築風格與特色

  青海是位於青藏高原東北部的一個省份,同時也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的地區。在青海省土地上生活著漢族,藏族,回族等等許許多多的民族,這些民族文化也造就了青海文化的多樣性。這些民族文化互相學習,融合而創造出了獨具特色的地區文化藝術。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青海的建築文化。   青海有五分之四的土地是綠草叢生的廣闊牧場 ...

淺述無錫傳統民居建築特色

  現在各地的民居建築都各具特色,越來越多人都不再根據傳統的民居來搭建自家的房子。高樓越來越多,也就少了傳統的幾分樣子。到底傳統是什麼樣的呢,讓我們根據無錫文化的傳統民居來看看無錫建築都有什麼樣的特色。   1、脊身的基本形式 同其它江南地區民居一樣,無錫傳統民居正脊的脊身在材料上喜選用片瓦,這種作法稱為片瓦 ...

河南傳統民居建築特色

  河南省位於中國中東部、黃河中下游,被稱為“中州”太行山脈以東。河南的傳統民居建築包括窯洞、磚瓦式建築、石板房以及現代平頂房,極具特色。河南民居建築是華夏民族智慧的結晶,在中國建築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是珍貴的河南文化遺產。   河南民居的平面佈置特點分類   河南民居院落的平面佈置呈現多樣的特點,大致可以歸納 ...

海南傳統民居

  瓊海地處海南東部的平原地帶,瀕臨南海,地域開闊,自古以來這裡便是海南經濟文化發達之地。加積鎮在明清時,便是富賈四方的商埠。據史書記載,瓊海居民祖宗多來自福建。因而海南文化也是中原文化的延繼,反映在民居的型制和民俗上,它也必定與中原地區在有相同之處,但是由於時代的變遷,它們又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特色。其民居格局 ...

潮汕傳統民居

  潮汕農村傳統民居的樣式很多,且都用生動形象的名稱來命名,如“四馬拖車”、“四點金”、“下山虎”、“爬獅”等等。一、四點金“四點金”是潮俗獨特的村居,舊時只有殷富顯達的家庭才能建造。“四點金”建築格局有點像北京的四合院。外圍一般有圍牆,圍牆內打陽埕,鑿水井;大門左右兩側有“壁肚”;一進門就是前廳,兩邊的房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