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珠是清朝禮服的一種佩掛物,朝珠共108顆,每27顆間穿入一粒大珠,大珠共四顆,稱分珠,掛在頸項垂於胸前。不值錢的原因:
1、贗品。按照常理,若是正統的清代翡翠朝珠價值應當不菲。
2、翡翠品質不佳。
3、數量過多。物以稀為貴。
4、朝珠種類。有些朝珠屬冷僻的收藏,收藏者不多,價格上不去。
5、年代不久遠。雖同屬清朝朝珠,但一般來說,距離現代越近的朝珠,收藏價值越低。
6、朝珠佩戴者管品小或者地位較低。
朝珠是清朝禮服的一種佩掛物,朝珠共108顆,每27顆間穿入一粒大珠,大珠共四顆,稱分珠,掛在頸項垂於胸前。不值錢的原因:
1、贗品。按照常理,若是正統的清代翡翠朝珠價值應當不菲。
2、翡翠品質不佳。
3、數量過多。物以稀為貴。
4、朝珠種類。有些朝珠屬冷僻的收藏,收藏者不多,價格上不去。
5、年代不久遠。雖同屬清朝朝珠,但一般來說,距離現代越近的朝珠,收藏價值越低。
6、朝珠佩戴者管品小或者地位較低。
朝珠通常由身子、佛頭、背雲、紀念、大墜、墜角六部分組成,從佛教的“念珠”衍化而來。每串朝珠的珠數都嚴格規定為108顆,據稱佛教將108作為佛的象徵。朝珠每隔27顆珠子夾入一顆“佛頭”加以間隔,使其在色澤上與朝珠形成強烈、鮮明的對比。“佛頭”共有4顆,色澤和大小一致,直徑比朝珠大一倍左右,將108顆朝珠四分,也稱之為“分珠”。朝珠頂部的那顆佛頭上,連綴一塔形“佛頭塔”,其穿孔的方式為倒置的“T”字形,即把朝珠的兩頭各從對穿的孔的一頭穿進,然後都從中間上部的孔中穿出,合二為一。佛頭塔的頂端用闊絲帶系綴有一塊寶石大墜子,大墜上端還垂有一塊寶石,稱之為“背雲”。 葫蘆狀佛頭塔的兩側又有三串小珠串,每串10粒,珠串的末端各有用銀絲琺琅裹著寶石的小墜角,稱為“紀念”。明黃色絛只有皇帝、皇后和皇太后才能使用;全綠和金黃色絛是王爺所用,武四品、文五品及縣、郡官為石青色。
清代的朝珠根據不同的官職朝珠材質也不同,按清禮儀,一品為紅寶石,二品為珊瑚,三品為藍寶石,四品用青金石,五品用水晶,六品用硨磲,七品為素金,八品用陰紋縷花金,九品為陽紋鏤花金,無頂珠者無官品。
朝珠的材質豐富,且使用編制更有嚴格的規定。朝珠的色澤勻淨,溫潤細膩,光潔晶瑩。朝珠的大小質量也表示了官位的高低。官員覲見皇帝時必須伏地跪拜,只要朝珠碰地,即可代替額頭觸地。朝珠的直徑越大,珠串就越長,佩掛者俯首叩頭的幅度就可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