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清明有哪些活動+清明節的傳統習俗介紹

清明有哪些活動 清明節的傳統習俗介紹

  清明有哪些活動 清明節的傳統習俗介紹

  中國人有敬老的傳統美德,對去世的先人更是緬懷和崇敬。因此,每到清明節這天,家家戶戶都要到郊外去祭掃祖先的墳墓。人們為墳墓除去雜草,新增新土,在墳前點上香,擺上食物和紙錢,表示對祖先的思念和敬意。

  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在清明節掃墓。按照舊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

  現在,人們響應政府號召,殯葬方式發生了很大改變。廢止土葬、實行火葬後,田野裡的墳墓越來越少了。每到這一天,人們還是會用各種各樣的方式來懷念自己的祖先,或者是在這一天開展祭掃烈士陵墓、悼念先烈的活動。人們紛紛前往陵園,獻上鮮花和花圈,寄託對先人的哀思。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曆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口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的習俗。清明時分,天氣轉暖,草木復萌,到處一片新綠,正是戶外遊玩的好時候。人們常常結伴到郊外欣賞春光,呼吸新鮮空氣,觀賞藍天、綠樹、青草和鮮花。古人把到郊外散步的習俗叫做“踏青”,所以清明節也被稱為“踏青節”。人們還要折根柳枝戴在頭上,驅除鬼怪和災難,祈求平安幸福,叫做“插柳”。古時還有踏青挑養的習俗,這種習俗直到現在還可看到。每到清明前後,就有姑娘、婦女踏青,摘一些鮮嫩的野菜,回來包餃子、做圓子,清香可口,別有風味。有些婦女還喜歡把白色的小莽菜花插在髮髻上。

  清明時節,人們還有放風箏、拔河、盪鞦韆的習俗。此時正是農耕春播的大好季節,農諺裡有不少是說清明和農事的,比如“清明前後,種瓜種豆”。古代清明節還有插柳植樹的活動,古詩裡就有“滿街楊柳綠似煙,劃出清明三月天”的句子。

  清明節傳說一

  說春秋時期,晉公子重耳為逃避迫害而流亡國外,流亡途中,在一處荒無人煙的地方,重耳沒有了力氣,站不起來,隨臣介子推走到僻靜處,從自己腿上割下一塊肉給重耳做了一碗肉湯,重耳喝了以後,體力好了。

  十九年後,重耳回國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晉文公執政後,對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賞,唯獨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晉文公面前為介子推叫屈。晉文公猛然憶起舊事,心中有愧,馬上差人去請介子推上朝受賞封官。介子推不願見他,已經揹著老母躲進了綿山。於是,有人出了個主意說,不如放火燒山,三面點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時介子推會自己走出來的。晉文公乃下令舉火燒山,孰料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大火熄滅後,終究不見介子推出來。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倆抱著一棵燒焦的大柳樹已經死了。晉文公望著介子推的屍體哭拜一陣,然後安葬遺體。

  第二年,晉文公領著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墳前,只見那棵老柳樹死樹復活,綠枝千條,隨風飄舞。祭掃後,晉文公把復活的老柳樹賜名為“清明柳”,又把這天定為清明節。

  清明節傳說二

  秦朝末年,劉邦終於打敗霸王贏得天下。

  劉邦衣錦還鄉時,想去雙親的墓上去祭拜,卻因為連年的戰爭,使得一座座的墳墓上長滿雜草,他無法找到自己父母的墳墓。

  劉邦非常的難過,雖然部下也幫他翻遍所有的墓碑,可是直到黃昏的時候還是沒找到他父母的墳墓。

  最後劉邦從衣袖裡拿出紙,撕成許多小碎片,緊緊捏在手上,然後向上蒼禱告說:“父母在天有靈,我將把這些紙片,拋向空中,如果紙片落在一個地方,風都吹不動,就是父母墳墓。”

  說完劉邦把紙片向空中拋,果然有一片紙片落在一座墳墓上,不論風怎麼吹都吹不動,劉邦跑過去仔細瞧一瞧模糊的墓碑,果然看到他父母的名字刻在上面。

  後來民間的百姓,也和劉邦一樣每年的清明節都到祖先的墳墓祭拜,並且用小土塊壓幾張紙片在墳上,表示這座墳墓是有人祭掃的。

清明風俗有哪些?清明節的習俗簡介

   清明風俗有哪些?

  掃墓祭祖

  清明節是中華民族的春祭大節,與春祭相對應的是重陽節的秋祭。清明掃墓,即為“墓祭”,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其習俗由來已久。作為祭祀,清明之祭主要祭祀祖先,表達祭祀者的孝道和對先人的思念之情,是禮敬祖先、慎終追遠的一種文化傳統節日。清明節本屬“祭祖節”,在後世發展演變中才被冠以“鬼節”之名,古時人們祭祖是為了表達孝道、感恩追始,並不將祭祀自己祖先的節日以鬼節稱之。清明祭祀在清明前後,各地有所差異。清明祭祀按祭祀場所的不同可分為墓祭、祠堂祭。以墓祭最為普遍,清明祭祀的特色就是墓祭,清明祭祀被稱為掃墓,主要是由於採取墓祭方式。另一種形式是祠堂祭,又稱廟祭,是一個宗族的人聚集在祠堂共祭祖先,祭完後要開會聚餐等,這種祭祀是團聚族人的一種方式。還有一種情況是家在外地工作的人不能趕回家鄉掃墓,就在山上或高處面對家鄉的方向遙祭。清明節祭祖,按照習俗,一般在清明節上午出發掃墓,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

  踏青

  清明之時,正是春回大地,人們乃因利乘便,掃墓之餘亦一家老少在山鄉野間遊樂一番,回家時順手摺幾枝葉芽初綻的柳枝戴在頭上,其樂融融。也有的人特意於清明節期間到大自然去欣賞和領略生機勃勃的春日景象,郊外遠足,一抒在嚴冬以來的鬱結心胸,這種踏青也叫春遊,古代叫探春、尋春。其含義,就是腳踏青草,在郊野遊玩,觀賞春色。

  清明前後正是踏青的好時光,所以成為清明節俗的一項重要內容。古時婦女平日不能隨便出遊,清明掃墓是難得的踏青的機會,故婦女們在清明節比男人玩得更開心,民間有“女人的清明男人的年”之說。

  插柳

  清明節是楊柳發芽抽綠的時間,民間有折柳、戴柳、插柳的習俗。人們踏青時順手摺下幾枝柳條,可拿在手中把玩,也可編成帽子戴在頭上,也可帶回家插在門楣、屋簷上。插柳的習俗與避免疫病有關。唐人認為在河邊祭祀時,頭戴柳枝可以擺脫毒蟲的傷害。宋元以後,人們踏青歸來,往往在家門口插柳以避免蟲疫。這是因為春天氣候變暖,各種病菌開始繁殖,人們在醫療條件差的情況下,只能寄希望插柳避免疫病了。柳枝插在屋簷下,還可以預報天氣,古諺雲:“柳條青,雨濛濛;柳條幹,晴了天。”

  清明節品茶

  清明節品茶是古時上層人物享受的奢俗。飲茶有健脾胃、止渴、提神等諸多益處,但是在古代,茶在清明時節很是昂貴,普通人很難品出其中滋味。

  古代的皇室及其近臣也有清明節飲新茶的奢俗。為此,南方一些產茶的地區也有了按期完課納貢茶的成規。

  在清明時節採摘的茶葉嫩芽,為新春的第一次出茶,名為“清明茶”,一般叫春茶。

  關於清明茶來歷,據古文獻記載,歷代王朝,都於清明節前從遙遠的地方進貢,歲歲入宮。並且,朝廷還專門設有種茶基地,以供皇室“清明會”祭天祀祖之用。“清明茶”之名便由此得來。

  隨著歷史的發展,關於“清明茶”的提法逐漸淡遠,也極少有人還把茶作為清明時祭祀故去親人的做法了。取而代之的,是各種關於清明前上品茶的各個種類,如,“竹葉青” “一枝春” “劍芽” “明前綠”等,而更多的人習慣地把這些茶統稱為“明前茶”。

  西漢後期至三國時期,茶已經發展成為宮廷的高階飲品了。如在漢代《趙飛燕別傳》中,就有一節關於飲茶的記載。

  據說,漢成帝去世以後,皇后在睡覺時忽然驚醒,並哭啼了很長時間。侍者不知是什麼原因,而皇后卻啼哭不止。侍者唐代女子製茶圖問道:皇后娘娘,因何啼哭?您要節哀順變,保重身體才是!

  皇后聞聽此言,方才醒過神來,說:我剛才夢見皇帝,皇帝在雲中賜座給我,皇帝命人進茶。皇帝左右上奏皇帝,皇后平時侍奉皇帝不周,不應該喝此茶。可見當時,茶已成為皇室中的一種飲品了。

  每逢清明節,王室貴族都要宴飲新茶。清明節的新茶,要在數千裡外及時奉送到,在清明前採的茶為上等茶,專人先於清明時把上等茶收買回來,再焙乾箬葉,採貢茶時又有郡守現場指揮,所有這一切都是為清明宴做準備。

清明有哪些活動?清明節有什麼傳說?

   清明節的傳統習俗

  中國人有敬老的傳統美德,對去世的先人更是緬懷和崇敬。因此,每到清明節這天,家家戶戶都要到郊外去祭掃祖先的墳墓。人們為墳墓除去雜草,新增新土,在墳前點上香,擺上食物和紙錢,表示對祖先的思念和敬意。

  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在清明節掃墓。按照舊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

  現在,人們響應政府號召,殯葬方式發生了很大改變。廢止土葬、實行火葬後,田野裡的墳墓越來越少了。每到這一天,人們還是會用各種各樣的方式來懷念自己的祖先,或者是在這一天開展祭掃烈士陵墓、悼念先烈的活動。人們紛紛前往陵園,獻上鮮花和花圈,寄託對先人的哀思。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曆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口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的習俗。清明時分,天氣轉暖,草木復萌,到處一片新綠,正是戶外遊玩的好時候。人們常常結伴到郊外欣賞春光,呼吸新鮮空氣,觀賞藍天、綠樹、青草和鮮花。古人把到郊外散步的習俗叫做“踏青”,所以清明節也被稱為“踏青節”。人們還要折根柳枝戴在頭上,驅除鬼怪和災難,祈求平安幸福,叫做“插柳”。古時還有踏青挑養的習俗,這種習俗直到現在還可看到。每到清明前後,就有姑娘、婦女踏青,摘一些鮮嫩的野菜,回來包餃子、做圓子,清香可口,別有風味。有些婦女還喜歡把白色的小莽菜花插在髮髻上。

  清明時節,人們還有放風箏、拔河、盪鞦韆的習俗。此時正是農耕春播的大好季節,農諺裡有不少是說清明和農事的,比如“清明前後,種瓜種豆”。古代清明節還有插柳植樹的活動,古詩裡就有“滿街楊柳綠似煙,劃出清明三月天”的句子。

   清明節傳說一

  說春秋時期,晉公子重耳為逃避迫害而流亡國外,流亡途中,在一處荒無人煙的地方,重耳沒有了力氣,站不起來,隨臣介子推走到僻靜處,從自己腿上割下一塊肉給重耳做了一碗肉湯,重耳喝了以後,體力好了。

  十九年後,重耳回國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晉文公執政後,對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賞,唯獨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晉文公面前為介子推叫屈。晉文公猛然憶起舊事,心中有愧,馬上差人去請介子推上朝受賞封官。介子推不願見他,已經揹著老母躲進了綿山。於是,有人出了個主意說,不如放火燒山,三面點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時介子推會自己走出來的。晉文公乃下令舉火燒山,孰料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大火熄滅後,終究不見介子推出來。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倆抱著一棵燒焦的大柳樹已經死了。晉文公望著介子推的屍體哭拜一陣,然後安葬遺體。

  第二年,晉文公領著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墳前,只見那棵老柳樹死樹復活,綠枝千條,隨風飄舞。祭掃後,晉文公把復活的老柳樹賜名為“清明柳”,又把這天定為清明節。

   清明節傳說二

  秦朝末年,劉邦終於打敗霸王贏得天下。

  劉邦衣錦還鄉時,想去雙親的墓上去祭拜,卻因為連年的戰爭,使得一座座的墳墓上長滿雜草,他無法找到自己父母的墳墓。

  劉邦非常的難過,雖然部下也幫他翻遍所有的墓碑,可是直到黃昏的時候還是沒找到他父母的墳墓。

  最後劉邦從衣袖裡拿出紙,撕成許多小碎片,緊緊捏在手上,然後向上蒼禱告說:“父母在天有靈,我將把這些紙片,拋向空中,如果紙片落在一個地方,風都吹不動,就是父母墳墓。”

  說完劉邦把紙片向空中拋,果然有一片紙片落在一座墳墓上,不論風怎麼吹都吹不動,劉邦跑過去仔細瞧一瞧模糊的墓碑,果然看到他父母的名字刻在上面。

  後來民間的百姓,也和劉邦一樣每年的清明節都到祖先的墳墓祭拜,並且用小土塊壓幾張紙片在墳上,表示這座墳墓是有人祭掃的。


關於小寒的知識都哪些 小寒的傳統習俗哪些

  小寒是二十四節氣裡面的其中一個,小寒是冬天裡面一個比較重要的節日,小寒的天氣特點是:天漸寒,尚未大冷。可以看出來小寒是反映氣候的天氣,小寒的溫度甚至實際上比大寒還要冷,所以小寒到來之後一定要注意保暖和養生。   小寒的由來   小寒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代表冬天中氣候變化的節日,標誌季冬時節正式開始。《月令七 ...

清明哪些傳統風俗 清明節哪些風俗活動

  清明有哪些傳統風俗 清明節有哪些風俗活動   祭祀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我國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祭祖和掃墓的日子。起初,掃墓是在清明的前一天或前三天寒食節的習俗,從唐代開始逐漸合併到了清明,最終成為清明節的習俗。   清明節掃墓祭祖,表達的是人們對先祖的“思時之敬”。其實,掃墓 ...

清明哪些傳統風俗 清明節哪些風俗活動

  清明有哪些傳統風俗 清明節有哪些風俗活動   祭祀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我國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祭祖和掃墓的日子。起初,掃墓是在清明的前一天或前三天寒食節的習俗,從唐代開始逐漸合併到了清明,最終成為清明節的習俗。   清明節掃墓祭祖,表達的是人們對先祖的“思時之敬”。其實,掃墓 ...

清明習俗 清明節傳統習俗哪些

  清明的習俗 清明節傳統習俗有哪些   傳統習俗一:掃墓   中國歷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清明節掃墓祭祖成了此後持續不斷的風俗傳統。就是到了今天,人們在清明節前後仍有上墳掃墓祭祖的習俗,寄託對先人的懷念。   傳統習俗二:盪鞦韆   鞦韆是中國古代北方少數民族創造的一種運動。春秋時期傳入中原地區,因其裝 ...

清明傳統習俗哪些清明節什麼來歷?

   清明的習俗清明節傳統習俗有哪些   傳統習俗一:掃墓   中國歷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清明節掃墓祭祖成了此後持續不斷的風俗傳統。就是到了今天,人們在清明節前後仍有上墳掃墓祭祖的習俗,寄託對先人的懷念。   傳統習俗二:盪鞦韆   鞦韆是中國古代北方少數民族創造的一種運動。春秋時期傳入中原地區,因 ...

大年三十哪些風俗 大年三十6大傳統習俗介紹

  大年三十有哪些風俗 大年三十6大傳統習俗介紹   1、貼對聯   每年到年三十,在上午12點之前,每家每戶都會貼春聯(家裡三年內有去世的親人除外),新的一年,清除掉舊的,貼上新的,迎接新的一年。   2、包餃子   年三十中午是要吃餃子的,一般從上午9點就開剁餃子餡,要包好幾頓的餃子,包好後,找個地方放起 ...

清明哪些傳統風俗?清明節的意義是什麼?

   清明有哪些傳統風俗活動   祭祀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我國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祭祖和掃墓的日子。起初,掃墓是在清明的前一天或前三天寒食節的習俗,從唐代開始逐漸合併到了清明,最終成為清明節的習俗。   清明節掃墓祭祖,表達的是人們對先祖的“思時之敬”。其實,掃墓習俗在秦代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