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是一個紀念祖先的節日。主要的紀念儀式是掃墓,掃墓是慎終追遠、敦親睦族及行孝的具體表現,掛青是盡孝道的標記物,基於上述意義,清明節因此成為華人的重要節日。
清明節掛在墳上的東西叫掛青。族人就用白紙剪成的紙串,掛在墳前,用以招魂,俗稱掛青。
一座墳頭清明是否掛青,成了一個家族是否後繼有人、興旺發達、父慈子孝的標誌。一個墳頭上“掛青”越多,說明墓主家族人丁越旺。表達對死者的懷念和祈求先人亡靈庇佑。
清明節是一個紀念祖先的節日。主要的紀念儀式是掃墓,掃墓是慎終追遠、敦親睦族及行孝的具體表現,掛青是盡孝道的標記物,基於上述意義,清明節因此成為華人的重要節日。
清明節掛在墳上的東西叫掛青。族人就用白紙剪成的紙串,掛在墳前,用以招魂,俗稱掛青。
一座墳頭清明是否掛青,成了一個家族是否後繼有人、興旺發達、父慈子孝的標誌。一個墳頭上“掛青”越多,說明墓主家族人丁越旺。表達對死者的懷念和祈求先人亡靈庇佑。
清明節掃墓時掛的物品一般是白紙或彩條,有的地方掛紅紙、柳條等。清明節又稱踏青節、行清節、三月節、祭祖節等,節期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清明節源自上古時代的祖先信仰與春祭禮俗,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傳統節日。
清明節是傳統的重大春祭節日,掃墓祭祀、緬懷祖先,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優良傳統,不僅有利於弘揚孝道親情、喚醒家族共同記憶,還可促進家族成員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認同感。清明節融匯自然節氣與人文風俗為一體,是天時地利人和的合一,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先祖們追求“天、地、人”的和諧合一,講究順應天時地宜、遵循自然規律的思想。清明節的節俗豐富,掃墓祭祖與踏青郊遊是清明節的兩大禮俗主題,這兩大傳統禮俗主題在中國自古傳承,至今不輟。
每年的清明節都是祭祖的時間,每個家族人會一起去給祖先燒香擺祭祀品,感恩祖先過去的保佑,並且祈求今後能夠一直保佑家族人們有很好的運勢。民間有很多關於上墳的講究和忌諱,同一家人不能上兩次墳,並且一個月也不能去掃兩次墓,會打擾逝者寧靜。
清明節掃墓祭祖的時候,添墳是不可以添兩次的,民間人們認為這樣很晦氣,所以只需要一次就可以了。如果是其他親屬的話,是可以添墳的,但是自己添墳的話只能添一次。還有一個月之內,不能去上兩次墳。正如有些人說的“一月不送兩門親”這種風俗一樣,農村的確有些地區有這樣的風俗習慣,但是這種風俗卻不是普遍性的,只有少數的一些人才會遵守。
太頻繁打破逝者寧靜
一個月上兩次墳在很多地區也是比較忌諱的,除了因為會讓提起人們的傷心事,讓人們長期處於悲傷之中,對身體和心理都有著一定的危害。還因為這些人認為逝者既然已經故去,那就應該身處於寧靜安詳的環境之中,可是如果上墳太過於頻繁的話,就會打破這種寧靜,對於逝者也是一種極為不尊敬的事情,是不孝的行為。
上墳注意事項
清明節上墳是很有講究的,不是所有人都能去的,有孕在身的人和月經期間的人最好不要去上墳,因為孕期婦女要保養胎氣,不能去陰氣重的地方,月假婦女衝紅也不宜參加祭奠活動。在清明添墳中,不能參與別人家的添墳活動,因為各家先祖所賦予後人的氣運不同,容易引起不必要的紛爭,以免黴運上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