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清明節的由來簡介30字

清明節的由來簡介30字

  在春秋時期有個晉文公,他的一個臣子在他落難時,割自己的肉來給他解飢,後來在晉文公成為春秋5霸的時,卻隱居山林,不要封賞。晉文公尋他的時候放火燒山,他寧死也不出來。後來在他死去的樹上發現他留下的一首詩,主要是勸文公廉政的。最後一句是這樣的:“清明覆清明”。故此,把那天定為清明節,全國都吃冷食,不得生火。

  清明節,又稱踏青節、行清節、三月節、祭祖節等,節期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清明節源自上古時代的祖先信仰與春祭禮俗,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傳統節日。掃墓祭祖與踏青郊遊是清明節的兩大禮俗主題,這兩大傳統禮俗主題在中國自古傳承,至今不輟。

臘八節的由來簡介20字30字50字 臘八節的來歷簡介

  臘八節的由來簡介20字30字50字 臘八節的來歷簡介

  臘八節的由來簡介20字

  臘八節的形成源於兩個方面的結合:一是古代的“臘祭”;二是佛教文化的影響。

  臘八節的由來簡介30字

  臘八節最早始於周代。古人逢臘月就要捕獲禽獸祭祖宗。到南北朝時期與佛教節日相結合,形成了現在的臘八節。

  臘八節的由來簡介50字

  臘八節是我國漢族的傳統宗教、農祀節日。臘八節起源於遠古漢族先民的一種冬日祭典。南北朝佛教傳人中國後,與佛教節日相重合,又稱“佛成道節”。

  臘八節簡介

  臘八節是我國漢族的傳統宗教、農祀節日。農曆十二月初八日,古稱“臘日”;南北朝佛教傳人中國後,與佛教節日相重合,又稱“佛成道節”。

  關於臘日的來歷,起源於遠古漢族先民的一種冬日祭典。因冬季天寒,農事空閒,人們便進山打獵,以備新舊交替的年底,用獵物作“犧牲”祭祀祖宗與天地神明,祈福禳災。古文,獵與臘為同字。因此,這種祭典就稱為“臘祭”,農曆十二月也就順呼為“臘月”。

  在歷史上,每年的臘月天子們都要向天祈福,並且大宰牲口,大量蒸酒,舉辦“臘”這種祭典,以求神靈、祖先保佑,取得來年豐收。“臘鼓鳴,春草生”是漢代流傳的民諺,它反映了當時的人們在臘月敲鼓驅疫,迎接新春的隆重儀式和情景。

  十二月初八日,古稱“臘日”。從先秦時起,“臘日”已被當作一個節日來過,但在當時臘日不是固定在十二月初八日,直到南北朝時,臘日才固定在十二月初八,從此人們在這一天祭祀天地神靈和祖先,並祈求豐收和祥瑞。

  吃臘八粥

  每逢臘月初八,家家戶戶都要煮臘八粥。根據史料記載,臘八節吃臘八粥盛行於宋代:

  臘八粥的傳說有三種。

  一是共工的兒子死後變成了撒播瘟疫的鬼,這個瘟疫鬼天不怕地不怕,單怕赤豆,故民間有“臘八赤豆打鬼”之說。所以,臘八粥多以多種豆熬煮,就與此有關。

  二是佛教傳人我國以後,宗教習俗又滲透影響了這一節日活動。相傳陰曆十二月初八日,是佛教的佛成道節,意為佛祖釋迦牟尼成佛的日子。相傳釋迦牟尼青年時出家求道,曾與苦行外道苦修六年,遍遊印度各地、尋求人生真諦。一日,他來到摩揭陀國,即今印度比哈爾邦的尼連河附近。由於奔波勞累,酷熱難耐,忽然昏倒在河畔。此時,一位牧羊女路過發現了他,便尋來許多野果與多種雜米混合煮成熱粥給他食用。釋迦牟尼吃飽以後,元氣得以恢復,隨後,又跳進尼連河中沐浴,更覺心清氣爽。於是,他一連幾日在菩提樹下打坐靜思,終於在十二月初八日成就了天上正覺,得道成佛。故此,每年臘八日,各地寺院都誦經作法,以紀念佛祖成道。

  三是明太祖朱元璋傳下來的。據說,朱元璋小時給富人放牛時,常捱餓,不得不到處偷點東西充飢。一次,不巧被主人捉住後關在一間小房子裡,也不給他飯吃。他餓極了,發現屋子的角落裡有一個老鼠洞,於是便去扒老鼠洞,想找些吃的充飢。鼠洞扒開後發現裡面藏了許多老鼠搬積的大米、豆子、紅棗、芋艿等五穀雜糧,於是他便把這些東西收集起來,煮成粥吃,他感覺這頓粥比什麼都香。後來,朱元璋做了皇帝,大魚大肉不消說,連山珍海味也都吃厭了,覺得什麼電不合口味。一天,忽然想起小時候煮老鼠糧吃粥的味道來,就令太監用雜七雜八的糧食、豆類,煮了一鍋糖粥。那天正是臘月初八,故叫“臘八粥”。大臣們見皇上吃這種粥,就學著做來吃,民間也跟官員們學,於是,吃臘八粥,就成了一種風俗,一直流傳至今。

清明節的由來故事 清明節的由來簡介50字左右

  清明節的由來故事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中華民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

  清明最早只是一種節氣的名稱,其變成紀念祖先的節日與寒食節有關。晉文公把寒食節的後一天定為清明節。在山西大部分地區是在清明節前一天過寒食節;榆社縣等地是在清明節前兩天過寒食節;垣曲縣還講究清明節前一天為寒食節,前二天為小寒食。

  《曆書》:“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點豆”之說。

  清明節的由來簡介50字左右

  《淮南子·天文訓》記載:“春分後十五日,北斗星柄指向乙位,則清明風至”。“清明”節氣由此得名。清明為中國二十四節氣之一,是古人根據天象物候、四季迴圈確定出的節氣。

  清明節的傳說故事一

  相傳春秋戰國時代晉公子重耳,為了躲避禍害,流亡出走。重耳餓暈了過去。介子推為了救重耳,從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給重耳吃。

  十九年後,重耳回國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晉文公執政後,對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賞,唯獨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晉文公面前為介子推叫屈。晉文公猛然憶起舊事,心中有愧,馬上差人去請介子推上朝受賞封官。介子推不願見他,已經揹著老母躲進了綿山。於是,有人出了個主意說,不如放火燒山,三面點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時介子推會自己走出來的。晉文公乃下令舉火燒山,孰料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大火熄滅後,終究不見介子推出來。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倆抱著一棵燒焦的大柳樹已經死了。晉文公望著介子推的屍體哭拜一陣,然後安葬遺體。

  第二年,晉文公領著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墳前,只見那棵老柳樹死樹復活,綠枝千條,隨風飄舞。祭掃後,晉文公把復活的老柳樹賜名為“清明柳”,又把這天定為清明節。

  清明節的傳說故事二

  說春秋時期,晉公子重耳為逃避迫害而流亡國外,流亡途中,在一處荒無人煙的地方,重耳沒有了力氣,站不起來,隨臣介子推走到僻靜處,從自己腿上割下一塊肉給重耳做了一碗肉湯,重耳喝了以後,體力好了。

  十九年以後,重耳做了國君,重賞了他流亡的功臣,就忘了介子推。有人勸介子推面君討賞,他最鄙視這種人,他打好行裝,同悄悄跑到山上去了。

  重耳聽說後,就想把介子推從山上拉下來,可山上樹木太多,不好走,重耳就想用煙把他燻下來,結果介子推死了,還留下了一血書是:“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長清明。”

  所以這天就是清明節。


五一勞動節的由來簡介50 五一勞動節的來歷是什麼

  五一勞動節的由來簡介50字五一勞動節的來歷是什麼   五一勞動節源於美國芝加哥。1886年5月1日,芝加哥的20多萬工人為爭取實行八小時工作制而舉行大罷工,經過艱苦的鬥爭,工人們終於獲得了勝利。為了紀念這次工人運動,1889年7月14日,由各國馬克思主義者召集的社會主義者代表大會,在法國巴黎隆重開幕。大會 ...

復活節的來歷 復活節的由來簡介100

  復活節的來歷   復活節是紀念主耶穌基督在十字架受刑死後復活的節日,基督徒和西方信基督教的國家都過這個節。   因復活節是紀念主耶穌復活,所以是基督教最重要的一個節日。根據聖經上的記載,上帝的兒子耶穌出生在猶太伯利恆鎮客棧的馬廄中,當祂三十歲的時候,開始傳道,並先後挑選了十二個門徒跟隨祂。三年半中,祂醫病 ...

國慶節由來簡介50 關於國慶節由來的內容簡短

  國慶節由來簡介50字 關於國慶節由來的內容簡短   國慶節的由來50字之一   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了開國大典,毛澤東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並親手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紅旗。中央人民政府透過《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日的決議》,規定每年10月1日為國慶日。   國慶節的由來50字之二   ...

萬聖節的真正來歷 萬聖節的由來簡介50左右

  萬聖節的真正來歷萬聖節的由來簡介50字左右   說法一:   萬聖節原本其實是讚美秋天的節日,就好像五月節是讚美春天一樣。古代高盧、不列顛和愛爾蘭的祭司——德魯伊德有一個讚美秋天的盛大節日,從10月31日的午夜到次日11月1日,持續整整一天。他們認為,在那天晚上他們偉大的死神——薩曼把那年死去人的鬼魂統統 ...

父親節的來歷簡介30 父親節是怎麼來的

  父親節的來歷簡介30字   世界上的第一個父親節,1910年誕生在美國,是由住在美國華盛頓州斯波坎的布魯斯多德夫人倡導的。   多德夫人的母親在生育第六個孩 子時,因難產而死,多德夫人的父親威廉·斯馬特先生 (Mr、 William Smart) 曾參加過南北戰爭,他在妻子過世後,獨自一人在華盛頓州東部的 ...

國慶節的由來簡介20 關於國慶節的由來三十字

  國慶節的由來簡介20字   1949年9月21白天,政協第一屆會議籌備委員會宣佈了新中國的誕生。1949年10月1白天,開國典禮在天安門廣場舉行,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大典。   關於國慶節的由來三十字   “國慶”一詞,本指國家喜慶之事,最早見於西晉。西晉的文學家陸機在《五等諸侯論》一文中就曾 ...

寒食節的由來簡介100 寒食節的傳統活動

  寒食節的由來簡介100字   寒食節在夏曆冬至後105日,清明節前一二日。是日初為節時,禁菸火,只吃冷食。並在後世的發展中逐漸增加了祭掃、踏青、鞦韆、蹴鞠、牽勾、鬥雞等風俗,寒食節前後綿延兩千餘年,曾被稱為中國民間第一大祭日。寒食節是漢族傳統節日中唯一以飲食習俗來命名的節日。   相傳當年重耳(晉公子重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