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清明節習俗,你知道多少?

清明節習俗,你知道多少?

  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為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鍊身體。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別死離的悲酸淚,又有踏

  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為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鍊身體。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別死離的悲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盪鞦韆

  這是我國古代清明節習俗。鞦韆,意即揪著皮繩而遷移。它的歷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後為了避忌諱,改為鞦韆。古時的鞦韆多用樹椏枝為架,再栓上彩帶做成。後來逐步發展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鞦韆。打鞦韆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養勇敢精神,至今為人們特別是兒童所喜愛。

  蹴鞠

  鞠是一種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內用毛塞緊。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這是古代清明節時人們喜愛的一種遊戲。相傳是黃帝發明的,最初目的是用來訓練武士。

  踏青

  又叫春遊。古時叫探春、尋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遊的大好時光。我國民間長期保持著清明踏青的習慣。

  植樹

  清明前後,春陽照臨,春陽照臨,春雨飛灑,種植樹苗成活率高,成長快。因此,自古以來,我國就有清明植樹的習慣。有人還把清明節叫作“植樹節”。植樹風俗一直流傳至今。1979年,人大常委會規定,每年三月十二日為我國植樹節。這對動員全國各族人民積極開展綠化祖國活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放風箏

  也是清明時節人們所喜愛的活動。每逢清明時節,人們不僅白天放,夜間也放。夜裡在風箏下或風穩拉線上掛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燈籠,象閃爍的明星,被稱為“神燈”。過去,有的人把風箏放上藍天后,便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據說這樣能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

驚蟄吃梨是哪裡的習俗,你知道嗎?

  都說進入到春天是萬物復甦的時候,但是由於氣候的影響,並不是一進入春天就開始回暖,在二十四節氣裡的劃分是當驚蟄節氣才開始復甦萬物,驚蟄就是驚動冬眠的動物們。在這時候還有吃梨的習俗,你知道這是哪流傳的嗎?

  節氣的習俗:蘇北及山西一帶有驚蟄全家吃梨的習俗,並流傳有“驚蟄吃了梨,一年都精神!”的民諺。也有人說“梨”諧音“離”,據說,驚蟄吃梨可讓蟲害遠離莊稼,可保全年的好收成。

  在民間素有“驚蟄吃梨”的習俗。驚蟄吃梨源於何時,無跡可尋,但祁縣民間卻有這樣一則代代相傳的故事。傳說聞名海內的晉商渠家,先祖渠濟是上黨長子縣人,明代洪武初年,帶著信、義兩個兒子,用上黨的潞麻與梨倒換祁縣的粗布、紅棗,往返兩地間從中贏利,天長日久有了積蓄,在祁縣城定居下來。

  雍正年間,十四世渠百川走西口,正是驚蟄之日,其父拿出梨讓他吃後說,先祖販梨創業,歷經艱辛,定居祁縣,今日驚蟄你要走西口,吃梨是讓你不忘先祖,努力創業光宗耀祖。渠百川走西口經商致富,將開設的字號取名“長源厚”。後來走西口者也仿效吃梨,多有“離家創業”之意,再後來驚蟄日也吃梨,亦有“努力榮祖”之念。

  驚蟄吃梨其他說法:

  1。是因為驚蟄這個節氣萬物復甦!驚蟄時節,乍暖還寒,除了注意防寒保暖,還因氣候比較乾燥,很容易使人口乾舌燥、外感咳嗽。所以民間素有驚蟄吃梨的習俗,梨可以生食、蒸、榨汁、烤或者煮水。此時飲食起居應順肝之性,吃梨助益脾氣,令五臟和平,以增強體質抵禦病菌的侵襲。

  2。古代時生物類別比較多,有些傳染病也沒有100%的特效藥,而驚蟄這一天正是萬蟲甦醒的時候,吃梨是提醒大家小心並預防。

  3。驚蟄吃梨可能是因為“梨”和“犁”是同音的緣故。

  在民間有“驚蟄吃梨”之說,因為一則是人體飲食起居應順肝氣、養脾氣、潤肺燥;二則驚蟄後氣候回暖,同時會致灰霾天氣常現,人體容易外感咳嗽、口乾舌燥。而梨性微寒且甘潤,能生津清熱、潤肺止咳、消食除滯。

東北二月二習俗,你知道哪些?

  二月二是漢族著名的傳統節日。

  “二月二,煎年糕,細些火,慢點燒,別把老公公的鬍鬚燒著了。”在每個小孩都會背誦的言語。

  對城市文化感興趣的你,今天讓我們一起來了解東北二月二的習俗吧!

  二月二習俗是龍頭節,又稱青龍節,是一個漢族傳統節日。二月初二,龍抬頭,相傳二月初二是軒轅黃帝出生的日子。說龍頭節最早起源於伏羲氏時代,伏羲“重農桑,務耕田”,每年二月初二“皇娘送飯,御駕親耕”。傳說龍能行雲布雨、消災降福,象徵祥瑞,所以以各種與龍相關的民俗活動來祈求平安和豐收就成為全國各地漢族的一種習俗。

  起源到周武王時,每年二月初二還舉行盛大儀式,號召文武百官都要親耕,二月二,龍頭節,相傳在宋朝時為“花朝節”,把這一天指定為百花生日。到元朝時稱為“踏青節”,百姓在這一天出去踏青、郊遊。有的人在踏青回家時,沿途採摘些蓬葉(一種地上生長的花葉)拿回自家在門前拜祭。這個習俗是比喻“迎富”之意。

  明清時把這天稱之為“龍抬頭”的日子,因為農曆二月初二正值“驚蟄”節氣前後。蛇、蚯蚓、青蛙等很多動物,一到冬天便進入了不吃不喝不動的冬眠狀態,這便是“入蟄”了。等到了二月二前後,天氣漸暖,一些昆蟲動物好似被春天的陽光和春雷從睡夢中驚醒了一般,因此這節令名為“驚蟄”。百姓傳說中的大龍實際是沒有的,那種龍就是在蛇、蚯蚓等基礎上,我們祖先想象加工出來的。二月初二前後,春回大地,人們期望龍出鎮住一切有害的毒蟲,期望著豐收。這就是“二月二,龍抬頭”的說法。

  民諺裡的二月二

  二月二龍抬頭,大家小戶使耕牛“二月二”也是農村的農事節。農諺曰:“二月二龍抬頭,大家小戶使耕牛”。但也有一些地方春旱較嚴重,春雨貴如油。倘春雨充沛,預示著一年的大豐收。所以又有農諺道:“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

  二月二,照房梁,蠍子蜈蚣無處藏在北京地區漢族民間有民諺說“二月二,照房梁,蠍子蜈蚣無處藏”,老百姓要在這天驅除害蟲,點著蠟燭,照著房梁和牆壁驅除蠍子、蜈蚣等,這些蟲兒一見亮光就掉下來被消滅了。龍抬頭這一天進行驅蟲活動的習俗主要流行於中國北方地區。二月二在二十四節氣之一的驚蟄前後,此時各種昆蟲包括毒蟲的活動開始頻繁,為了避免毒蟲的傷害,人們舉行一些含有驅蟲意味的活動。如用棍棒、掃帚或者鞋子敲打梁頭、牆壁、門戶、床炕等,以避蛇蠍、蚰蜒、老鼠等蟲物。通常還要念吟唱歌謠,如“二月二,龍抬頭,蠍子、蜈蚣不露頭。”(天津)、“二月二,敲瓢碴,十窩老鼠九個瞎。”

  龍抬頭,龍不抬頭我抬頭“二月二”也是一個企盼學業有成的日子。過去私塾先生多在這一天收學生,謂之“佔鰲頭”。學生們也會念叨:“二月二,龍抬頭,龍不抬頭我抬頭。”

  接寶貝兒,接不來,掉眼淚兒“二月二”還是一個媳婦回孃家的日子。舊俗規定,媳婦正月裡得住在婆家,出了正月才允許回孃家。所以漢族民間又有“二月二,接寶貝兒,接不來,掉眼淚兒”的民謠,表現出父母盼女歸的心態。

  吃龍鱗二月二日既然是“龍抬頭”之時,許多食品就與龍牽扯在一起。北京一帶,這天多食用春餅,叫做“吃龍鱗”,比較講究的還食用時搭配“合菜”。合菜是將瘦肉絲與菠菜、豆芽菜、蒜黃等菜蔬合炒而成,吃時將春餅一分為二,抹上甜麵醬,配上大蔥,再夾上合菜,捲成筒狀而食。北方地區還時興食用麵條、水餃等。

  在天津,還有一種與眾不同的煎龍鱗。

  據天津民俗專家王利文介紹,二月二是“龍抬頭”的日子,所以這天的民俗吃食多帶個“龍”字,如吃餃子叫吃“龍耳”,吃米飯叫吃“龍子”。天津人這天的節令吃食“獨一份兒”:講究吃“煎燜子”。

  “煎燜子”叫“煎龍鱗”,因為銀白色的燜子切成扁塊狀,排在一起很像龍的鱗片。每片“龍鱗”的兩面都被煎出黃嘎兒來,以表示對“懶龍”的懲罰,督促它盡力治水,好帶來豐收。

  王利文說,天津的燜子跟各地的涼粉、粉皮屬於同類食品,是用澱粉調水熬熟呈流質狀,經冷卻而成的。天津燜子講究用極細的綠豆澱粉。煎燜子要用平底鐺,少加些油,慢火煎到雙面微現焦黃。盛到碟子裡趁熱澆上麻醬汁、蒜泥、醋、醬油等作料,佐以主食大餅或燒餅食用,清香爽口,餘味綿長。

  民俗專家說,燜子有涼粉一樣的“涼性”。將近早春,人體裡陽氣萌動,又時有春寒,燜子煎熱了吃,涼熱兼顧,跟節令配合非常得當,盡現中國飲食的養生之功。

  民間諺語

  關於二月二的漢族民間諺語還真不少:像“二月二,煎年糕,細些火,慢點燒,別把老公公的鬍鬚燒著了。再如”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還有”二月二,龍抬頭,天子耕地臣趕牛;正宮娘娘來送飯,當朝大臣把種丟。春耕夏耘率天下,五穀豐登太平秋。其中唐朝大詩人白居易有詩說:“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時生。輕衫細馬春年少,十字津頭一字行。


惠州人過年習俗知道哪些?

  過年的習俗歸納起來,大致有貼對聯,團圓飯,傳送紅包,穿新衣,拜年等。   這些都是中國傳統的習俗,惠州人的春節都頗有一些惠州本地的特色。   對惠州文化感興趣的你,讓我們一起來了解惠州過春節的風俗習慣吧!   1、送灶君   以前,不論貧富,家家都有灶君神位,灶君是奉天上玉帝之命,到人世間視察善惡的,他的 ...

南通春節習俗知道多少

  幾乎每年的春節都是小孩子最期盼的節日了,因為除了熱鬧閤家團圓。對於小孩子來說當然就是收壓歲錢了。   但是越長大我們越來越發現似乎對過年少了童年時候的期盼。   對南通文化感興趣的你,今天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南通人過春節的風俗習慣有哪些。   除夕   一年的最後一天夜頭叫除夕。在段玉裁《說文》中,“除”條裡 ...

洛陽訂婚習俗知道多少

  訂婚大多都是兩人兩情相悅的時候會選擇的一步,古時的時候大多數人在經過媒婆的八字合對以及兩個人的門當戶對之後便會去訂婚,訂婚之後便會在女子及笄之後成親。本期洛陽文化帶你去了解一下洛陽的訂婚習俗。   1、第一步應該是帶物件拜見各自的父母!   2、傳說中的“四色禮”!   3、雙方父母第一次約見!   (雙 ...

紹興訂婚習俗知道多少?

  訂婚是結婚前的重頭戲。訂婚也是相當注重細節的。當地的習俗不能少,所以如果你要嫁到紹興了,或者要娶一個紹興的媳婦。那麼關於結婚之前的訂,紹興的訂婚習俗是必定要看的了。就跟小編一起來了解紹興訂婚習俗瞭解紹興文化吧!   紹興是中國浙江省下轄的一個地級市,位於浙江省中北部、杭州灣南岸。舊稱會稽、山陰,簡稱越,是 ...

上海冬至有什麼習俗知道

  在上海這樣的國際性的大都市冬至依然很受到重視,在風俗上有“冬至大如年”一說。上海的冬至節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民俗節日,每到冬至,老百姓就會有各種各樣的活動來慶祝這個節日,至今保留著濃厚的冬至節的氛圍。下面我給大家盤點一下上海文化中的冬至習俗,看看上海人冬至節都在幹什麼?   一、上海人拜冬聚餐   上海人尤重 ...

湖北喪葬習俗知道多少?

  人都會死去,葬禮是世人與離世的人最後的告別儀式,是一個人一輩子的終點站。在我國,喪葬習俗千千萬萬種,但無論是哪裡的葬禮,都是為了表達對死者的哀思。湖北的一些喪葬文化有其獨特的特徵,現在就由小編帶大家走進湖北文化,瞭解湖北的喪葬習俗。   臨終:病人彌留之際,在家的親人須守護在病榻前,謂之“送終”。病人斷氣 ...

寧波過立夏的習俗知道幾個?

  俗語說:“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五千年中華悠久歷史,孕育了無數的子子孫孫,養成了百花齊放的優良習俗。每個民族都有不同的風俗習慣,都有不同的特色民居,特色飲食,下面小編就來介紹下寧波文化過立夏的習俗。   腳骨筍   因為這個習俗和其他地區有明顯區別。換句話說,是寧波特有的節氣習俗的形成往往是以農時為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