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第104天,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
中國漢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受漢族文化的影響,中國的滿族、赫哲族、壯族、鄂倫春族、侗族、土家族、苗族、瑤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等24個少數民族,也都有過清明節的習俗。雖然各地習俗不盡相同,但掃墓祭祖、踏青郊遊是基本主題。
2006年5月20日,經國務院批准,將清明節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第104天,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
中國漢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受漢族文化的影響,中國的滿族、赫哲族、壯族、鄂倫春族、侗族、土家族、苗族、瑤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等24個少數民族,也都有過清明節的習俗。雖然各地習俗不盡相同,但掃墓祭祖、踏青郊遊是基本主題。
2006年5月20日,經國務院批准,將清明節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導讀:清明是中華民族古老的節日,清明也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只不過清明節在大家的印象中太深刻了,乃至於都忘了這是一個節氣。那麼,二十四節氣清明的含義是什麼?清明這一節氣的含義簡寫是怎樣的呢?和小編一起去看看吧。
二十四節氣清明的含義是什麼
清明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108天。
中國漢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節的名稱與此時天氣物侯的特點有關。“清明節”的得名還源於我國農曆24節氣中的清明節氣。冬至後第105天就是清明節氣。清明節氣共有15天。作為節氣的清明,時間在春分之後。這時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氣清朗,四野明淨,大自然處處顯示出勃勃生機。用“清明”稱這個時期,是再恰當不過的一個詞。
清明這一節氣的含義簡寫
“清明”的含義是氣候暖和,草木萌動,杏桃開花,處處給人以清新明朗、欣欣向榮的感覺。
清明是中華民族古老的節日,既是一個掃墓祭祖的肅穆節日,也是人們親近自然、踏青遊玩、享受春天樂趣的歡樂節日。清明節氣處在公曆4月5號前後,即春分後第15日。這一時節,生氣旺盛、陰氣衰退,萬物“吐故納新”,大地呈現春和景明之象,正是郊外踏青春遊與行清墓祭的好時節。
清明節氣起源是什麼
清明——含有天氣晴朗、空氣清新明潔、逐漸轉暖、草木繁茂之意。公曆每年大約4月5日為清明。
清明節的名稱與此時天氣物侯的特點有關。西漢時期的《淮南子·天文訓》中說:“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乙,則清明風至。”“清明風”即清爽明淨之風。《歲時百問》則說“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雖然作為節日的清明在唐朝才形成,但作為時序標誌的清明節氣早已被古人所認識,漢代已有了明確的記載。
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本來,寒食節與清明節是兩個不同的節日,到了唐朝,將祭拜掃墓的日子定為寒食節。
清明既是節氣又是節日,古時也叫三月節,有2000多年曆史。“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清明節後雨水增多,萬物由陰轉陽,吐故納新,一派春和景明之象。
清明吃什麼菜養生
1、五穀
清明時節養生要都吃穀類食物,如燕麥、蕎麥、扁豆、薏米、花生、黃豆、咖啡豆、葵花籽等。這些又是種子植物,營養十分豐富,尤其是在清明養生可多吃五穀湯,隨意用自己喜歡的五穀搭配熬湯,或者煮粥都可以。穀類食物可以養肝、除煩、祛溼、和胃、潤腸、補虛、增強抵抗力。
2、銀耳
銀耳是平民補品,但是卻能夠和人參、燕窩等媲美,是女性的最佳養顏食品。銀耳常用來煮甜湯,是不可多得的利水滲溼、養血滋陰、補腦提神、美容嫩膚、補腎強精的保健藥物。而且女性月經不調、大便秘結都可以食用銀耳湯。
3、韭菜
俗話說:“韭菜春食則香,夏食則臭。”春天氣候冷暖不一,需要保養陽氣,而韭菜性溫,最宜人體陽氣。
清明吃什麼菜養生 有哪些飲食適合清明
4、大蒜
具有很強的殺菌力,對由細菌引起的感冒、腹瀉、腸胃炎以及扁桃腺炎有明顯療效。據最新研究,大蒜還具有一定的補腦作用,其原因是大蒜可增強維生素B1的作用,還能抵制放射性物質對人體的危害。
5、螺螄
田螺肉豐腴細膩,味道鮮美,素有“盤中明珠”的美譽。它富含蛋白蛋、維生素和人體必需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是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高鈣質的天然動物性保健食品。市場買回的田螺要放養三天,在盆中滴上幾滴麻油或菜油,讓田螺排盡腸腔內的泥質汙物,每天換水幾次,用刷子刷淨、絞去尾部,焯水後高溫加熱、炒熟、燜透。
6、蝦
“三月黃魚四月蝦,五月三黎燜苦瓜。”關於清明蝦,曾經有詩這樣描述:“一夜東風吹雨過,滿江新水長魚蝦”。說的正是清明春雨淅瀝,河鮮生長讓人垂涎的景象。現在“清明蝦”正處於新舊交替的時候,雨水足,新蝦未“散春”,運氣好的甚至可以看到蝦肚裡有蝦籽。
7、河蚌
據說和螺螄一樣,清明前後的河蚌最肥美。“春天喝碗河蚌湯,不生痱子不長瘡”。老揚州常見的做法是河蚌燒豆腐、鹹肉燒河蚌,鮮得眉毛都要掉下來。都說明河蚌要在春天,尤其是在清明前吃最佳。因為清明前水中的螞蟥、微生物還未頻繁活動,因而這個時候的河蚌最乾淨,肉質也最肥厚,特別脆嫩可口。
芒種這一節氣的內涵 芒種節氣的含義是什麼
芒種正值正是南方種稻與北方收麥之時,這一“收”一“種”道出了人生大事,不過種和收;有種,才有收;種好,才能收好的人生道理。
《農曆書》中說:“鬥指巳為芒種,此時可種有芒之谷,過此即失效,故名芒種也。”意思是講,芒種節氣適合種植有芒的穀類作物,其也是種植農作物時機的分界點,過此即失效。芒種是一個耕種忙碌的節氣,民間也稱其為“忙種”,農諺“芒種忙、忙著種”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芒種一詞,現存文字記載最早見於兩漢時期的著作《周禮》:“澤草所生,種之芒種。”東漢鄭玄釋義曰:”澤草之所生,其地可種芒種,芒種,稻麥也。“元 吳澄的著作《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中說:“五月節,謂有芒之種穀可稼種矣。”著作中,芒種的字面意思是“有芒的稻穀類作物可以播種”。水稻種植一般是在以水田為主的南方地區。北方地區是旱地農業,糧食作物以種植小麥為主。對於北方地區而言,“芒種”是麥子成熟的時節,因此亦有對“芒種”的含義解釋為“有芒的麥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種”。增添了麥子收穫,既涉及南方的水稻播種,也涉及北方的麥子收穫。
關於芒種農事活動
到了芒種節氣,農田裡往往是一片繁忙景象。一方面這個時候最適合播種有芒的穀類作物;另一方面芒種也是農作物種植時機的分界點,過了這一節氣,農作物的成活率就越來越低。
在北方大部分地區、這個時候正是晚谷、黍、被等農作物播種的繁忙季節。冬小麥產區正處在緊張的收穫季節。因為夏種作物如夏大豆、夏玉米等生長期有限,為了保證到秋霜發生前收穫,須盡最提前播種或栽插、才能取得較高產最,所以,麥收以後應抓緊搶種搶栽。
時間就是產量,即使遇上乾旱,也要積極抗早播種,不可消極等雨,錯過時機。春種的莊稼如棉花、春玉米等已進入需水需肥與生長高峰,不僅要追肥補水,還需除草和防病治蟲。華北的棉花進入五葉期,有的可見花。華南、兩廣的早稻開始灌漿成熟。
長江中下游地區雨水增多,氣溫增高,進入陰雨綿綿的梅雨季節,天氣異常潮溼、悶熱,各種器具和衣物容易發發黴,又稱為“黴雨天”。這時,麥收場要預防“爛麥場”發生。充沛的雨水對水稻和夏季作物的生長非常有利,但是連綿的陰雨天氣又可使江淮流域形成洪澇。這時,颱風也開始侵襲沿海地區。
南北方的農事特點是:“芒種夏至麥類黃,快打快收快入倉。夏播作物抓緊種,田間管理要跟上。江南梅雨季節到。暴雨冰雹要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