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后妃排序:將后妃分為八等級,分別為:皇后,皇貴妃,貴妃,妃,嬪,貴人,常在,答應;
2、皇子排序:親王,郡王,貝勒,貝子,鎮國公,輔國公,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奉恩將軍等;
3、公主排序:固倫公主,和碩公主,郡主,縣主,郡君,縣君,鄉君;
4、侍衛排序:領侍衛內大臣,內大臣,散秩大臣,一等侍衛,二等侍衛,三等侍衛,藍翎侍衛;
5、太監排序:總管太監,副總管太監,首領太監,太監;
6、宮女排序:代詔女官,內廷女官,女史,司記,昭訓,采女,奉儀,宮女。
清朝入關後,清朝官職有九品,每一品又分正和從,稱為“九品十八階”,九品以下是未入流。
紹興香糕是紹興有名的糕點,追其歷史十分悠久,盛名遠播。早在清朝紹興香糕就是皇宮的八大貢品之一,早有“進京香糕”之美譽。
浙江紹興製作香糕始於清嘉慶初年,至今已有170多年的歷史。創始人是孟憲正,孟憲正所在的“王金四房”年糕店,原來專營年糕、印糕。有一年,特多雨水,這家店生意清淡、店內積壓了許多印糕。孟憲正眼看這批糕點有變質的危險,只好將印糕暫時用炭火烘焙,以便多貯存幾日。不料,焙製出的印糕顏色由白轉黃,質地由軟變硬,而且還飄散出陣陣的米香味兒,一品嚐,味道比原來的印糕還好。孟憲正受到啟發,便以香糕為名,獨家經營,並當街掛出“孟大茂香糕店”的牌子。從此,紹興香糕成了傳統特產。
紹興香糕用精白粳米磨成米粉,配上適量的中藥丁香、砂仁、白芷、豆蔻、大茴和研成粉末的食用香料,再拌以純白沙糖,和粉成型後,放到白炭火上烘焙,這樣焙制的香糕黃而不焦,硬而不堅,上口鬆脆香甜,並有解鬱、和中、開胃、健脾之功能。
傳說在很久以前,杭州西湖邊的城隍山下住著一個姓孟的紹興人。由於他年紀輕,大家便叫他小紹興。小紹興每天半夜就起床,磨米粉,蒸鬆糕,天亮後再挑起糕擔沿銜叫賣,以此來養活自己和瞎眼的母親。
有一年的大年初一,由於杭州有春節登山的習慣,以討“步步登高”的吉利,城隍山上山下,遊人如織。小紹興的鬆糕賣得很快,不大一會兒功夫,就賣得僅剩了一小塊破碎的鬆糕了。小紹興想起母親還未吃飯,便留下了這塊破角糕,準備帶回去給母親吃。當他走到城隍廟時,只見一個白髮銀鬚的老人,頭枕在口對口地對在一起的兩隻破碗上,伸手向他乞討。原來這是上八洞仙呂洞賓,因見人間鬧,便下凡來看看。當時,小紹興並不知道這就是呂洞賓。他見老人衣衫襤褸,瘦骨嶙峋,非常同情,便摸出幾文銅錢給老人。誰知老人不要銅錢,卻要討塊鬆糕吃。小紹興便拿出留給母親的破角糕,遞給了老人。老人不客氣地吃了下去。
小紹興回到家裡以後,把此事告訴了母親。母親十分讚許。從此,小紹興天天走過廟門口,只要看見那老人,便送給他一塊鬆糕。
有一天,老人見小紹興愁眉不展地遞給他一塊糕,便問道:“你有什麼不如意的事嗎?”
小紹興答道:“連日陰雨,生意清淡,鬆糕賣不出去。我娘吃了賣剩的糕,得了重病,茶飯不思。”
老頭聽了哈哈大笑:“彆著急,要吃的沒有,良藥我可有。”說著,從懷裡掏出個葫蘆,交給小紹興。吩咐他做鬆糕時,將葫蘆裡的藥放到鬆糕裡,他娘吃了這種糕病就會好。說完話,一陣風起,老人就不見了。小紹興方知遇到了神仙,想到老人那口對口對在一起的破碗,猛然醒悟到這就是呂洞賓。於是高高興興地回到家,按照呂洞賓指點的方法制鬆糕。他先把葫蘆裡的藥倒出一點兒,放進糕粉裡,製成糕胚,放到旺火上蒸熟蒸透。待糕冷卻後再一塊一塊地排放在炭火上,烘成金黃色。烘烤出來的鬆糕散發出一股奇香。三天三夜水米末進的老母親聞到這股異香,頓時覺得腹中飢餓,即叫小紹興把糕拿來吃。老母親吃下糕後,第二天病就好了。從此,小紹興就一直用這個辦法制糕。由於這種糕奇香撲鼻,食之松甜可口,大家都贊不絕日。於是改鬆糕名為“香糕”。因為香糕是小紹興做出來的,又被稱做“紹興香糕”。
後來,人們才明白,香糕裡放進去的藥,原來是中藥裡的砂仁。砂仁性溫,能理氣寬胸,健脾和胃,增進食慾,適用於脾胃氣滯以及消化不良等症。作為一種療效食品,香糕更受人歡迎了。
宮廷職位表如下:
1、後宮職位表:尊一品是皇后,正一品是貴妃,正二品是愛妃,正三品是淑儀、淑媛、淑容、淑華,正四品是順儀、順媛、順容,正五品是貴嬪,正六品是容華、婉容,正七品是嬪妃,正八品是貴人,正九品是常在娘子;
2、侍衛職位表:正一品是禁軍都督,正二品是正留守都督指揮使,正三品是錦衣衛五千戶和正留守指揮同知衛,正四品是御前帶刀侍衛,正五品是儀衛正,正六品是錦衣衛五百戶,正七品是錦衣衛隊長,正八品是錦衣衛,正九品是禁軍侍衛;
3、大臣侍衛表:正一品是輔國王爺福晉,正二品是和碩郡王福晉,正三品是和碩貝子福晉,正四品是固山郡王福晉,正五品是固山貝子福晉,正六品是多羅郡王福晉,正七品是多羅貝子福晉,正八品是貝子福晉,正九品是親王福晉;
4、太監職位表:正一品是總管公公,正二品是殿前公公,正三品是掌事公公,正四品是內侍公公,正五品是公公,正六品是御前太監,正七品是首領太監,正八品是帶班太監,正九品是大太監;
5、醫生職位表:正一品是太醫,正二品是正奉上太醫,正三品是副院使,正四品是右院判,正五品是御醫,正六品是醫官,正七品是醫師,正八品是醫女,正九品是實習醫女。
明清兩代,裹腳之風尤為盛行,漢族女子以穿弓鞋為多,而滿族婦女則不纏足。清朝統治者對女子纏足極其反感,還未入關,太宗皇太極就於崇德三年下諭旨,如有效他國衣冠、束髮裹足者,治重罪。後孝莊皇太后諭有以纏足女子入宮者斬,這是對滿族女子纏足的最嚴厲懲罰。順治十七年下詔,要求普天下女子不再纏足,卻終因積習難改,後取消 ...
1、尚宮,限一名,位從五品,主管內殿大小事務,隋、唐、宋、明均有設定。尚宮雖然是高品位的女官,有些擁有權勢,甚至對朝政具有影響力,但她們只是皇室的僕役,在品位較自己低的皇族面前必須謙卑。
2、司言,限一名,位從六品,擔任中書舍人,負責傳宣聖旨,掌管詔令、侍從、宣旨、接納上奏文表等事。
3、司正,限 ...
市長或自治州州長,如清朝的知州就是五品,相當於現在的市長或自治州州長。
1、文職京官:左右春坊庶子、通政司參議、光祿寺少卿、給事中;
2、宗人府理事官、各部郎中、太醫院院使;
3、文職外官:同知、土同知、直隸州知州;
4、武職京官:三等侍衛、治儀正、步軍副尉、步軍校、監守信炮官、分管佐領; ...
尚書是從一品,巡撫一般是二品,所以尚書職位高。
尚書,是中國封建時代的政府高官名稱,相當於現在各國家部委的部長。在清朝,六部和理藩院等部門的主官稱為尚書。
巡撫是中國明清時地方軍政大員之一,又稱撫臺。巡視各地的軍政、民政大臣。清代巡撫主管一省軍政、民政。以巡行天下,撫軍按民而名。清代,地方大員的品 ...
郎世寧,原名朱塞佩、伽斯底裡奧內,1688年生於義大利米蘭,逝世於1766年。清康熙帝五十四年,郎世寧作為天主教耶穌會的修道士來中國傳教,隨即入宮進入如意館,成為宮廷畫家。曾參加圓明園西洋樓的設計工作,歷任康、雍、乾三朝,在中國從事繪畫達50多年。由於郎世寧帶來了西洋繪畫技法,向皇帝和其他宮廷畫家展示了歐 ...
閣老是明清對內閣大學士的尊稱。
內閣大學士初期只是給皇帝出謀劃的官員,從明朝中後期開始,內閣大學士開始由尚書擔任,而這些尚書有的還擔任太保、太傅、少保、少傅等,有很高的政治地位,官階為正一品,於是六部尚書有事只好請示內閣大學士,這就使他們實際上成為內閣的下屬,等於又恢復了中書省統率六部的舊制。後來內閣 ...
在明朝朱元璋的時候,皇帝怕自己權利受到威脅,所以廢除了宰相。清朝沿用了明朝的體制,並且所謂的大學士並不都是“宰相”,真正的行使職能的只有進上書房議政,如康熙期間的熊賜履、高士奇、明珠、索額圖以及後來的張廷玉、納親、鄂比圖,再就是後來的總理大臣,所以清朝沒有宰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