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狀元林紹棠的家鄉:廣東省吳川市吳陽鎮。
林紹棠(1883至1957),字乾初,廣東東莞虎門人。早年畢業於東莞師範學堂、兩廣高等學堂理化研究班、廣東陸軍速成學堂畢業。1908年12月保定陸軍速成學堂第一期炮科畢業。返回廣東陸軍服務,練兵於燕塘。加入同盟會。庚戌之役,約同倪映典等舉義於燕塘侯王廟,事不成。
辛亥革命後,他任廣東新軍第二營督隊官、營長兼代長洲要塞司令部司令,廣東高廉綏靖處指揮官,廣東靈山行營主任等職。1914年3月任中華革命軍潮梅區司令部參謀官。
清朝狀元林紹棠的家鄉:廣東省吳川市吳陽鎮。
林紹棠(1883至1957),字乾初,廣東東莞虎門人。早年畢業於東莞師範學堂、兩廣高等學堂理化研究班、廣東陸軍速成學堂畢業。1908年12月保定陸軍速成學堂第一期炮科畢業。返回廣東陸軍服務,練兵於燕塘。加入同盟會。庚戌之役,約同倪映典等舉義於燕塘侯王廟,事不成。
辛亥革命後,他任廣東新軍第二營督隊官、營長兼代長洲要塞司令部司令,廣東高廉綏靖處指揮官,廣東靈山行營主任等職。1914年3月任中華革命軍潮梅區司令部參謀官。
文林郎不是職官,而是散官,清朝時為正七品文官所授的散官名。散官用來定級別,就好比現在說“行政幾級”一樣。跟現在比的話,因為明清時知縣均為正七品,所以大概可以算得上正處級幹部。
拓展資料:
文林郎:文林郎於隋文帝開皇六年(586)設定,當時是從九品上,在八郎中位第八。煬帝時置,唐為文官第二十八階,從九品上。隋煬帝大業三年(607)時廢。唐武德七年(624)又置為從九品上的文散官。宋初為四十二階這第三十五階,從九品上。元豐改制用以代留守、節察推官、軍監判官,後定為第三十三階。金、元時皆用為文散官名稱,金正八品上,元升為正七品。明正七品初授承事郎,升授文林郎。清正七品授文林郎,吏員出身者授宣義郎。見《通典·職官十六》、《續通典·職官十六》。
清朝後期的殿試保和殿內舉行。清朝的殿試自順治三年(1646年)開始舉行。殿試的地點,清初在天安門外,順治十五年(1658年)改在太和殿丹墀前,雍正元年(1723年)因天氣寒冷又移到殿內進行,乾隆以後殿試改在保和殿內進行。殿試製度始於唐代武則天(690--715年)時,清因循前代成例。考試時間,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始定於每年四月二十一日,後成定製。因殿試由皇帝親自主持,故不設考官,只設讀卷官。由皇帝親簡大學士2人、部院大臣6人充任。殿試只考制策一場,當日交卷。試題大多在殿試前一日由讀卷官密擬,以俟欽定。有時,也由皇帝親自擬定試題。殿試時,派王、大臣監試,另有御史4人參與監試。以禮部尚書為提調,由內閣、翰林院、詹事府、光祿寺、鴻臚寺等處派出20餘人,執行受卷、彌封、收掌、印卷、填榜等具體事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