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正一品:宮令女官(皇太后或皇后身邊紅人。)。
2、正二品:尚宮,尚儀,尚服,尚寢,尚食,尚功(六尚主管)。
3、從二品:御侍(皇帝身邊女官)。
4、正三品:令人(皇貴妃,貴妃身邊女官)、掌事嬤嬤(管理所有宮裡大事,負責分發俸祿,分配宮女等)。
5、從三品:惠人(皇妃,側妃,庶妃身邊女官)、御前尚義(皇帝貼身宮女)。
6、正四品:宜人(夫人,貴嬪身邊女官)、禮教司儀(教導正七品以下小主和宮女)。
7、從四品:良人(昭儀,淑儀,嬪身邊女官)。
8、正五品:司侍(隨六尚的24司)。
9、從五品:令侍(皇貴妃,貴妃身邊女史)、各宮主管(每個宮裡的主管宮女,可監督其他宮女)(每個宮1名)。
10、正六品:惠侍(皇妃,側妃,庶妃身邊女史)、御花園,佛堂等其他宮殿裡的主管宮女。
11、從六品:宜侍(夫人,貴嬪身邊女史)、浣衣局主管(管教犯錯的宮女)。
12、正七品:良侍(昭儀,淑儀,嬪身邊女史)、冷宮主管(分配冷宮裡的食物,衣裳)。
13、從七品:一等宮女(端茶倒水等輕活)(娘娘2名,小主1名,秀女無)。
14、正八品:二等宮女(做飯煎藥等不輕不重的活)(娘娘2名,小主1名,秀女無)。
15、從八品:三等宮女(燒煤守夜等重活)(娘娘2名,小主1名,秀女無)。
16、正九品:打掃道路和每晚巡視的宮女。
17、從九品:冷宮宮女(1位妃嬪1名)。
18、正十品:浣衣局裡的宮女。
19、從五品以上可以稱姑姑。
1、滿族和漢族是兩個不同的民族。滿族人最明顯的特徵就是五官部分,眼裂較小、眼瞼無褶皺或不明顯褶皺、眼距較近、直鼻型、長方臉型的人較多髮色較淺。滿族的另外一個重要的特徵就是B型血的人特別多,佔到總人口的40%左右,而漢族僅佔20%左右。
2、從語言上看。滿族有自己的語言、文字。滿語屬阿爾泰語系滿—通古斯語族滿語支。滿族文字創立於16世紀末。今天東北各地和北京等地的漢語中,還保留有大量的滿語語音和詞彙。留居於全國各地的駐防旗人後裔,多操摻雜著當地語音的北方方言,形成一個個的“方言島”。漢族的語言為漢語,使用漢字書寫。漢語屬漢藏語系,按學術界較常見的劃分方法,可分北方方言(官話方言)、吳語、湘語、贛語、客家話、閩語、粵語七大方言 。
3、從服裝上看。滿族的經典服飾是旗袍。旗袍歷經演變,現已成為我國傳統女裝的代表。漢族有自己悠久華美的服飾,即漢服。各個朝代,對服飾的顏色,各有崇尚,一般是夏黑、商白、周赤、秦黑、漢赤、唐服色黃,旗幟赤,到了明代,取法周、漢、唐、宋,定為赤色為宜,漢服是世界上歷史最古老的民族服飾之一。
一般不可以。除非到了年紀或者有特殊情況才可以出宮。
宮女到25時,宮內則賞其少量銀兩,令其出宮。並且規定凡是已經離開皇宮的宮女,不許再進皇宮,更不許傳播宮內的一切事情,也不許差人到宮門與主人請安等 。宮女在職期間,因笨拙或病的也會令其出宮。
清朝宮廷中的宮女主要是內務府包衣。選入宮中的宮女不可以回家探望父母,父母也不可以入宮探望。宮女的言行規定十分嚴格,如非主人命令不許擅自交談,更不許嬉笑喧譁,也不許與太監人親戚。如有稱呼太監為伯叔兄弟者,則將其痛懲逐出,並將家屬發往邊疆。
原因:
過去滿族婦女經常上山採集野果、蘑菇等,為防蟲蛇叮咬,便在鞋底綁縛木塊,後來製做的日益精巧,發展成了高底鞋。傳說,滿族的先民為了渡過一片泥塘,奪回被敵人佔領的城池,便模仿白鶴的樣子,在鞋底綁上高高的樹杈,最終取得勝利。人們為了紀念高腳木鞋的功勞,婦女們便穿上這種鞋,並世代相傳。滿族婦女愛穿旗袍, ...
根據《八旗氏族通譜》與《皇朝通志氏族略》等文獻記錄,滿族姓氏約有650個左右。建國以後隨著社科學術界的研究發現,加上脫譜姓氏與外來姓氏在內滿族的姓氏可多達700個左右。
滿族姓氏有:
愛新覺羅氏、佟佳氏、烏喇瓜爾佳氏、馬佳氏、赫舍哩氏、喜他拉氏、富察氏、葉赫納拉氏、哈達納拉氏、鈕祜祿氏、伊爾根覺羅 ...
滿族和女真族是同一民族。
滿族,中國北方少數民族,散居中國各地。源於女真。1616年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建立“後金”政權。1635年皇太極改女真族為滿洲,簡稱滿族。
滿族本來有自已的語言、文字,滿文創制於16世紀末,是借用蒙古文字母創制的。17世紀四十年代,滿族大量入關後,普遍開始習用漢語文。
...
所謂八旗子弟,一般是指八旗貴族或大戶人家的二世主,一般指他們紈絝不堪,不如祖宗罷了。從意思上來說,跟普通老百姓應該沒關係。但是如果從字面上講,理解成“八旗所屬民眾的子弟”的話,滿族百姓應該都算是其中的。後金時期編八旗的時候,是整個滿族都編了的,是滿族人都有自己的屬旗,不存在當官的有老百姓沒有的情況,只是地 ...
並不是滿族所有的滿族都是貴族。統治階層滿族貴族地位高,滿族平民跟漢族平民一樣,漢族也有貴族,漢族貴族的地位也一樣很高。所謂滿族地位比漢族高,是隻在當初滿族貴族待遇好,錢給的多。滿族犯法,漢人的官員不能管理,有專門管理滿族的機構。 ...
滿漢不通婚是為了保證皇族的血統,使其不漢化。滿漢不通婚,或嚴格來說是旗民不結親,是滿族的旗制,祖制或祖訓,後來漸漸成了全族人的定規,而並非大清律的一條。儘管沒有律令方面的嚴格規定,但滿族人幾百年來基本遵守這條定規。自女真建國以來,歷史記載的滿漢通婚的例子很少。順治五年,攝政王多爾袞告諭禮部:“方今天下一家 ...
清宮的宮女並不是按滿、漢來區別,而是按旗、民來區別。只有旗人的女兒才能入宮為宮女,這裡的旗人指的是滿、蒙、漢八旗及內務府三旗、下五旗的包衣。八旗的女子主要是參加選秀女而成為妃嬪或指婚給各王公、近支宗室為妻妾的,沒有選中的也大多數回家婚配,成為宮女的較少。下五旗的包衣一般都是在該管王公府中服役。因此,宮女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