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清末明初紀年改革的特點

清末明初紀年改革的特點

  清末民初的紀年變革,促使中國傳統時間觀念發生了革命性變化:單向線性時間觀念確立,統攝古今中西的歷史時間框架得以形成。

  新的歷史時間使人們的歷史意識發生巨大變化:將歷史演變視為時間均質單向流動的過程,削弱了歷史事件在迴圈歷史程序中的重要意義和借鑑作用;斷裂的歷史時間因為逐次排比的歷法時間獲得了連續性,片段歷史事實之間因果關係的探求,使得線性的歷史敘事與歷史時間得以有機融合。在歷史書寫當中,透過聯通古今中西的世界時間架構,統一演進的歷史時間序列得以建立,併為中西曆史比較提供了前提和條件。不過,這種以西方文化和西方歷史為底色的時間架構,也成為清末民初時人展開歷史想象與歷史書寫的內在規定。

清末明初是什麼時候

  明末清初即中國歷史上公元1600年至1700年的歷史階段,當時剛好是明朝末年到清朝初年,所以簡稱"明末清初"。

  明末清初剛好是十七世紀的中國公元1600年至1700年,共經歷了後金開國1616年、明清戰爭1616至1644年、明末民變1628年至1644年、大順建立1642年、李自成破京滅明1644年、吳三桂降清1644年、清軍入關1645年、南明建立1644年、清滅大順1645年、大西降明、又經歷了長達幾十年的南明與清朝的戰爭1645年至1662年、之後又經歷三藩之亂1673年、康熙收復臺灣等等。

九旒冕——從親王“禮帽”看明初禮儀

  山東博物館所藏九旒冕,1971年出土於明代魯王朱檀墓,是我國目前唯一一件儲存完好的明初親王冕冠實物。冕冠通高18釐米、綖板長49.4釐米、寬23.5釐米、筒徑18.5釐米。該冕冠是在藤篾編制的圓筒狀“冠式”上面覆蓋一個木質長方形綖板,綖板前後各垂九旒,每一個旒貫穿紅、白、青、黃、黑五種顏色的玉珠。冕冠鑲著金圈、金邊;帽子兩側有梅花金穿,貫一枚金簪。

  冕,是帝王的禮帽,皇帝、太子、封王的專署配飾。冕冠的形制在過去繪畫中常見,像武梁祠漢代刻石上的黃帝、堯、舜天子像,唐代閻立本畫的歷代帝王圖,宋代作的晉文公復國圖,明人所作聖蹟圖中的孔子像等。

  傳說“黃帝造冕垂旒”,雖難以考證,但到了周代,孔子說過“服周之冕”的話,可以相信當時冕服制度已經比較完備。後經歷朝各代,都以冕服為最高禮儀之物。在冕冠制度中,旒的多少是辨別身份的一大標誌,據《明史》記載,明朝天子戴的冕前後分別垂著12道旒,每道旒上有紅黃青白黑共12顆玉珠,太子用11旒、11珠,親王只能用9旒、9珠。魯荒王這個九旒冕前後各垂著9道旒,每道上9顆五彩玉珠,共用珠162顆,垂懸九旒正是明代親王冠冕的定製。朱元璋做了皇帝后,更是強調“復漢官之威儀”,直到愛新覺羅氏入主中原,冕服制度才被廢止。目前,作為文物的垂旒冕全國只有兩件,一件收藏於中國歷史博物館,是民國初年袁世凱復闢登基稱帝時穿的一套仿古冕服中的冕冠;另一件就是現藏於山東博物館的魯荒王600多年前的明初親王冕冠,填補史闕,具有極高的文物價值與歷史價值,同時也是能夠彰顯朱檀王室威儀的最有力的佐證。

  說起冕冠的主人,大家不會感到陌生,他就是被朱元璋諡為“荒唐”之名的“荒王”朱檀。朱檀(1370—1389年),是明朝開國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子,洪武三年出生。1370年5月2日(明太祖洪武三年四月初七),明太祖朱元璋詔誥天下,封其年僅兩個月的兒子朱檀為魯王。朱檀自幼禮賢下士,博學多識,好詩書禮儀,頗得朱元璋喜愛,十五歲就藩兗州,轄兗州府四州二十三縣。後來他信奉道教,終日焚香誦經,燒煉“仙丹”,求不老之藥,希冀長生,最終適得其反,“金石藥,毒發傷目”,本來有大好前程的魯王就這樣命喪黃泉,年僅19歲。朱元璋得知此事後非常惱怒,認為朱檀的行為荒唐至極,因此給了他一個惡諡,名叫“荒王”,他逝後葬于山東省鄒城市與曲阜市交界處群山延綿的九龍山南麓,稱“魯荒王陵”。

  朱檀是明代最早去世的親王,其墓葬裡許多隨葬品具有明顯元末明初時代特徵,是明代“藩王級”文物的最早代表,為研究明初政治、經濟、文化等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實物資料,其中親王的冕、弁、戧金雲龍紋朱漆木箱、服飾、琴棋、宋元書畫等等,大都是國家一級品,是山東博物館重量級的藏品。不僅如此,我們從出土文物的性質也能看出,這位短命的親王雖然荒誕不經,但他居孔孟之鄉,深受禮儀之邦文化的薰染,喜愛詩書禮樂,常常頌詩讀書、對弈彈琴,文人氣質濃郁,品位也頗為高雅,這不禁更讓人為之遺憾和嘆息了。


黃瓜的花期的特點是什麼

  初花期又稱發棵期或伸蔓期,從四五片真葉展開到第1 雌花坐住瓜瓜長12cm左右,適宜條件下20天左右。早熟品 種經歷時間短,晚熟品種經歷時間長。該期植株生長速度明顯加 快,從基部向上陸續開花,花數不斷增加,同時生長點繼續進行 花芽分化和發育,第1雌花逐漸發育並坐瓜。初花期結束時莖高 可達35〜40cm,真葉 ...

元末是公元多少年

  元末明初是公元1364-1368年。   元末爆發紅巾起義,朱元璋加入郭子興隊伍。1364年稱吳王,史稱西吳。1368年初稱帝,國號為大明,定都於應天府。   1364年,朱元璋稱王,史稱“西吳”,與佔平江府的東吳王張士誠相區別。1367年,朱元璋攻下平江,張士誠自盡,後又滅浙江的方國珍。1368年正月初 ...

梭倫改革特點

  主要有以下特點:   1、改革理念:節制、中庸、公平、平等、和諧;   2、打擊物件:奴隸主貴族;   3、改革獲益:平民;   4、影響:奠定了雅典民主化政治的基礎;   5、性質:奴隸主性質的改革。   總之,梭倫改革觸及了當時主要生產資料,即土地的佔有關係,是對舊生產關係的調整,所以恩格斯稱它是一場 ...

水滸傳的作者是元末的誰

  施耐庵(約1296—約1370),原名彥端,字肇瑞,號子安,別號耐庵。泰州興化人,祖籍蘇州,舟人之子,生於興化白駒鎮(今鹽城市大豐區),13歲入私塾,19歲中秀才,29歲中舉人,35歲中進士。35歲至40歲之間官錢塘二載,後與當道不合,復歸蘇州。至正十六年(1356)六十歲,張士誠據蘇,徵聘不應;與張士誠 ...

草船借箭是根據元末的什麼

  《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草船借箭”,是根據宋、元話本小說中的“周瑜草船借箭”改寫的,而“周瑜草船借箭”是依據《三國志》的“孫權受箭”改寫的。   《三國演義》(全名為《三國志通俗演義》,又稱《三國志演義》)是元末明初小說家羅貫中創作的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該作品成書後有嘉靖壬午本等多個版本傳於世,到了明 ...

周世宗改革特點

  1、政治上,澄清吏治,嚴明賞罰,懲治貪贓,倡導節儉,力戒奢華。   2、軍事上,整肅軍紀,顯德元年,處決了與北漢作戰時臨陣潰逃並劫掠輜重、揚言周軍已敗的禁軍大將樊愛能、何徽,以及中級將校70餘人,班師後,檢閱禁軍,裁汰老弱,選募壯勇,組成了精銳的中央禁軍。   3、經濟上,鼓勵逃戶回鄉定居,減免各種無名科 ...

威的小說特點是什麼

  海明威的小說特點:   語言風格樸實:海明威常以最簡單的詞彙表達最複雜的內容,絲毫無矯揉造作之感;直觀:海明威用高度清晰的視覺化語言,以直接的物象表現宇宙與生命;含蓄情感:海明威用含蓄的語言表達複雜的情感,用有限的形式表達無盡的內涵;對話:海明威的小說對話句子短,結構簡單,沒有華麗詞藻;男女關係:海明威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