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氯、漂白粉、次氯酸鈉、二氯異氰尿酸鈉、三氯異氰尿酸、溴氯海因、二氧化氯等。消毒劑用於殺滅傳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達到無害化要求,將病原微生物消滅於人體之外,切斷傳染病的傳播途徑,達到控制傳染病的目的。
消毒劑的選擇應符合下列要求:1、不造成水和環境汙染,不改變池水水質。
2、對人體無刺激或刺激性很小。
3、對建築結構、裝置和管道腐蝕小。
4、安全、無毒、無殘留。5、殺菌能力高效快速。
液氯、漂白粉、次氯酸鈉、二氯異氰尿酸鈉、三氯異氰尿酸、溴氯海因、二氧化氯等。消毒劑用於殺滅傳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達到無害化要求,將病原微生物消滅於人體之外,切斷傳染病的傳播途徑,達到控制傳染病的目的。
消毒劑的選擇應符合下列要求:1、不造成水和環境汙染,不改變池水水質。
2、對人體無刺激或刺激性很小。
3、對建築結構、裝置和管道腐蝕小。
4、安全、無毒、無殘留。5、殺菌能力高效快速。
1、沉澱:使用混凝劑使水中雜物凝固沉澱。聚合氯化鋁按使用說明書量投放,投放時藥物要充分稀釋,均勻撒入池面。
2、吸汙:投放混凝劑後,最好執行迴圈系統半小時。當水中出現絮狀沉澱後,要靜止6~8小時,再用吸汙裝置把沉澱物排出。吸汙時要耐心細緻,不要時間太長(2小時內)。
3、消毒:採用含氯類消毒藥(二氧化氯、三氯異氰尿酸、二氯異氰尿酸、次氯酸鈉等)對池水進行消毒,使池水餘氯含量保持在0.3~0.5mg/L,並定期測定池水的餘氯量。藥物用量嚴格按照使用說明書規定執行。
4、藥物使用注意事項:
(1)調PH值:PH調節劑一般使氫氧化鈉(鹼片)和鹽酸。泳池水採用自來水時,池水PH值一般在6.5~8.5,不需要調PH值。PH值偏低時,使用碳酸鈉或氫氧化鈉提高池水的鹼度。當水質的PH值偏高,達8.2以上時,可適量投放鹽酸。
(2)含氯類消毒藥物當水溫達到30℃以上、或水質顏色變綠,要適當加大投藥量。
(3)除藻藥物的使用:一般不提倡使用除藻劑,通常採用定期提高含氯消毒劑的濃度即可除去藻類。
如果發現小蟲或青苔時,可在輸入游泳池的水中投放除藻劑硫酸銅,2小時後進行水處理的其它步驟。硫酸銅以2~3g/M3水的劑量投放,注意投入次數不能多。
1、常用的消毒劑有次氯酸類、二氧化氯、臭氧、紫外線輻射等。
次氯酸類消毒劑有液氯、漂白粉、漂粉精、氯片、次氯酸鈉等形態,主要是透過HOCl起消毒作用。
次氯酸類消毒劑的弱點是容易和水中的有機物生成氯代烴,而氯代烴已被確認為是對人體健康極為不利的,同時處理過的水會有一些令人不快的氣味。
次氯酸類消毒劑粉塵和放出的氯氣對人的呼吸道、眼睛及皮膚都有強烈的刺激作用,如果不慎濺入眼睛或觸及皮膚,要立即用大量清水沖洗。存放環境要陰涼、通風和乾燥,遠離熱源和火種,不能與有機物、酸類及還原劑共儲混運,運輸過程中要防止雨淋和日光曝曬,裝卸時動作要輕,避免碰撞和滾動。
2、次氯酸類消毒劑消毒時往往發生的是取代反應,這也是使用次氯酸類消毒劑會產生氯代烴的根本原因,而臭氧和二氧化氯消毒時發生的是純氧化反應,因而可以破壞有機物的結構,在殺菌的同時還可以提高廢水的可生化性(BOD5/CODCr值),去除水中的部分CODCr。二氧化氯消毒與臭氧或紫外線消毒相比,前者一次性投資低,執行費用高;後者一次性投資高,執行費用低。
3、臭氧消毒和紫外線消毒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達到消毒的效果,經過臭氧消毒和紫外線消毒的二沉池出水或回用水細菌總數和總大腸菌群等微生物指標可以達到要求,但他們的缺點是瞬時反應,無法保持效果,抵抗管道內微生物的滋生和繁殖,因此在回用水系統使用這兩種方法消毒時,往往需要在其出水中再投加0.05~0.1mg/L二氧化氯或0.3~0.5mg/L的氯,以保持管網末梢有足夠的餘氯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