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湖北民俗之旅

湖北民俗之旅

  湖北民俗之旅以三峽龍舟節、武當武術節、恩施土家族女兒節等為主體的湖北民俗之旅。

  中國宜昌長江三峽國際龍舟拉力賽是目前世界龍舟運動中唯一經國際龍舟聯合會批准的拉力賽,由中國國家體育總局主辦,中國龍舟協會、湖北省體育局、宜昌市人民政府承辦。它集競技、探險、觀光為一體,把遊覽長江三峽秀麗風光與參加民族優秀傳統體育競賽專案相結合,把長江急流險阻與征服者的驍勇展現在世人面前。賽程全長39公里,從宜昌市屬的秭歸縣茅坪港始發,途經舉世矚目的三峽工程工地和聞名遐邇的長江三峽之一的西陵峽,終點為位於宜昌城城頭的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附近的黃柏河碼頭。由於今年11月三峽工程將進行二次截流。

  武當山不僅風景奇麗,又是歷史悠久的道教聖地,也是武當武術的發源地。除傳說的真武曾在此修道成神外,如周朝尹喜,漢代陰長生,晉時謝允,唐朝呂純陽、夫子李,以及明初張三丰等著名道家,先後到此修煉。武當武術作為道家修煉的一種功法,經過武當歷代道家的發明、創新流傳至今, 成為民族武術繼承發展的一個重要支脈。

  由於武當山的山水秀麗,歷代道教都將武當山作為發展本教的基地,武當武術也就應運而興,形成了具有道教色彩的"武當派"武術。"武當派"的一般含義指原出於武當山道教的武術。武當武術又稱“武當內家丹派劍術”。於是近代以來將"內家拳"與"武當派"似為一體。太極、形薏、八卦等拳種與內家拳法相通,習慣上將這幾個拳種視為內家拳或武當派代表。武當武術近年來在國家及社會各界的努力下,不斷地挖掘,目前發現的有:武當太極拳、太和拳、武當純陽拳、五遁陰陽八卦掌、太乙五行擒撲、天罡五行拳、松溪咫尺武當劍等。目前,武當武術已流傳到海內外,併成為人們養身保健、祛病延年的體育活動。

  在中國湖北武當武術節活動期間,你將欣賞到武術散打擂臺賽、武當武術表演、太極拳表演、道教法事表演、道家音樂表演、重陽登山比賽。

  鄂西山區的五峰土家族自治縣風光旖旎,花果香甜,以盛產茶葉而贏得“楚天茶葉第一縣”的美稱。每年的農曆7月12日這天,是傳統的"女兒會"吉日,從幽靜的山徑小道前來赴會的男女青年總在萬人以上。

  "女兒會"是土家年青人的節日。相傳,該節日源於明朝末年,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女兒會"大體經歷了三個歷史時期。有一首民歌這樣唱道:"天無柄,地無環,土司有個初夜權;誰家姑娘要出嫁,他要先睡頭三晚,土家妹妹哪個願?"土家族經歷了一個漫長的土司統治時期,土司制度是最為殘暴和醜惡的奴隸制度。"女兒會"是土家婦女不甘忍受土司的蹂躪,為保守貞操,爭取性權利而自由自發鬥到底逐漸形成集合鬥爭的形式,這一時期相當漫長。隨著"改土歸流",在封建制度的影響下,土司制度徹底瓦解,"女兒會"又成為反封建活動的表現,更為強烈,這是"女兒會"活動達到完全成熟的時期。

  土家人長期生活在山大人稀交通閉塞的環境,男與女交往的圈子狹窄,形成近親繁衍的陋俗 。最突出的表現就是“姑表親”,在流傳的婚俗歌中就有“姑家女,伸手娶,舅家要,隔河叫”,“老表、老表、撞到就搞到”。娃娃親、童養媳之類的婚約,束縛了青年男女的婚姻,"女兒會"卻擴大了男女青年的交往,透過對歌,相識達到相交,私定終身,抗婚逃婚,情人幽會,偷情私奔,演出了許許多多的人間悲喜劇。這些被封建禮教視為大逆不道的行為,卻在“女兒會”這種民間習俗中變得合法化。這個民族避免近親繁衍造成惡果,保持強盛,"女兒會"有其不可磨滅的功勞。

  "女兒會"在土改時期曾一度達到高潮,即"女兒會"的第三個鼎盛時期。隨著新的社會制度的誕生,"女兒會"在青年男女自由戀愛中發揮了極大的作用。文革時期卻被極左的方式橫加扼殺,遭到禁止。然而,有生命力的事物是不可能摧毀的。"女兒會"已完成了婦解放的歷史使命,現在正以嶄新的姿態進入文明朝代……

  源遠流長的"女兒會"是土家族 人民的民族盛會,是青年男女傾吐愛慕之情的“邊邊會”。如今逐漸富裕的山區茶縣,"女兒會"成了各族人民的文化群英會和物質交流會。

湘潭民俗之掃墓葺墳

  為追念先烈、先師、先租及其他已故親屬戚友,機關、學校、廠礦或個人掃墓葺墳。選定春社日掛掃新墳(亡故未滿3年),清明節掛掃老村官的互動交流平臺墳。

  外地懷鄉者,如港澳臺胞及僑胞,則不拘節日,隨歸隨掃。

  清明節或大寒至立春半月內修葺墳場,刨草,修復內外水溝,堆新土為鏝頭狀。

  掃墓儀禮,除香燭酒果外,最普通的是掛山紙。掛山紙是一種變自招魂幡、鑿有13個古錢兔案的長紙條,新墳用彩色紙的,老墳用素色的。團體掛掃多用花籃、花圈,80年代以來群眾亦漸仿效。

濟南民俗之明湖踩藕

  濟南盛產蓮藕,明湖藕尤其聞名。解放前的大明湖,當時除歷下亭周圍及船行航道純為水路外,其餘水面阡陌縱橫,形成了一塊塊水田。水田上“東一塊蓮,西一塊蒲,土壩檔住了水,蒲葦又遮住了蓮,一望無際,因水較深,泥層又厚,所以只能栽種蓮藕、蒲萊等,要採摘蓮藕,只能下到水裡去用腳踩。因此,明湖踩藕成為濟南一種傳統習俗。

  踩藕時,踩藕人身穿一件皮製的不透水的“連衣褲”。皮衣見水後質地變軟,穿者在水中手足可以運用自如。只見人頭或皮衣上口在水面上時沉時浮,很有節奏感。這是踩藕人用腳在水下探索找藕。找到藕枝後,還要找到合適的藕節,然後用力一踩,一枝鮮藕便從根上斷下,再用腳將藕挑出水來,抓一塊藕上的黑泥,塗在斷口外,以免灌進水去。因藕內有空氣,能夠浮在水面上,否則就會沉入水中。最後將飄在水面上的藕收集起來,再挑到市場上去出售。


端午節民俗鬥草

     群嬰鬥草圖   漢以前不見鬥草之戲。(《歷代社會通俗事物考·尚秉和》)起源無考,普遍認為與中醫藥學的產生有關。遠古先民艱苦求存,生活單調,暇餘以鬥蟲、鬥草、鬥獸等為戲自娛,及至傳說的“神農嘗百草”形成中醫藥學後,每年端午節群出郊外採藥,插艾門上,以解溽暑毒疫,衍成定俗;收穫之餘,往往舉行比賽,以對仗 ...

端午節民俗避五毒

  五毒圖端午在古人心目中是毒日、惡日,在民間信仰中這個思想一直傳了下來,所以才有種種求平安、禳解災異的習俗。其實,這是由於夏季天氣燥熱,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加上蛇蟲繁殖,易咬傷人,所以要十分小心,這才形成此習慣。種種節俗,如採藥,以雄黃酒灑牆壁門窗,飲蒲酒等,看似迷信,但又是有益於身體健康的衛生活動。端 ...

端午節民俗跳鍾馗

     鍾馗圖   1.跳鍾馗、鬧鐘馗。   自晉代以來跳鍾馗、鬧鐘馗,賜福鎮宅就是端午節和春節的重要內容。   2.懸掛鍾馗畫。最早的鐘馗畫,據說出自畫聖吳道子之手。據北宋沈括《夢溪補筆談》記載:唐明皇患疾近一月,忽夢二鬼。小鬼竊得皇上玉笛及楊貴妃之紫香囊奔逃,大鬼乃捉小鬼刳其目,然後擘而啖之。大鬼道:“ ...

端午節民俗划龍舟

     划龍舟   龍舟一詞,最早見於先秦古書《穆天子傳》卷五:“天子乘鳥舟、龍舟浮於大沼。”預《九歌·湘君》中“駕飛龍今北征,邅吾道兮洞庭”,“石瀨淺淺,飛龍兮翩翩”,學者們也認為“飛龍”即龍舟。《湘君》即描寫湘人馭駕龍舟,將玉佩沉入江中悼念某位歷史人物之詩。這即與“魂舟”暗合,與楚國《人物御龍帛畫》之像 ...

端午節民俗掛草藥

  掛草藥端午節在門口掛艾草、菖蒲(蒲劍)或石榴、胡蒜,都有其它原因。通常將艾、榕、菖蒲用紅紙綁成一束,然後插或懸在門上。因為菖蒲天中五瑞之首,象徵驅除不祥的寶劍,因為生長的季節和外形被視為感“百陰之氣”,葉片呈劍型,插在門口可以避邪。所以方士們稱它為“水劍”,後來的風俗則引申為“蒲劍”,可以斬千邪。清代顧鐵 ...

端午節民俗遊戲篇

     打馬球   端午有射箭之戲,《金史·禮志》:“金因遼俗,重五日插柳去地約數寸,削其皮而白之。先以一人馳馬前導,後馳馬以無羽橫簇箭射之。既斷柳,又以手接而弛去者為上。斷而不能接去者次之。每射必發鼓以助其氣。”至明代,是把鳥雀貯於葫蘆中射之。   打馬球,也是端午之戲之一。馬球,是騎在馬上,持棍打球,古 ...

端午節民俗佩戴篇

     佩戴品   舊時江浙一帶端午時婦女都會佩戴一些飾物,一般用金銀絲或銅絲金箔做成,形狀為小人騎虎,亦有另加鍾、鈴、纓及蒜、粽子等的。插在婦女髮髻,也用以饋送。《清嘉錄》雲:“市人以金銀絲製為繁纓、鍾、鈴諸狀,騎人於虎,極精細,綴小釵,貫為串,或有用銅絲金箔者,供婦女插鬢。又互相獻賚,名曰健人。”健人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