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藝術的一朵奇葩“桂陽瑤歌”
湖南藝術的一朵奇葩“桂陽瑤歌”
桂陽瑤歌是湖南眾多傳統文化中的一種,桂陽瑤歌在經過了數百年的不斷錘鍊和流傳,形成了獨具一格而多姿多彩的藝術魅力。桂陽瑤歌是瑤族鄉人民在生產勞作及男女婚戀時歌唱的。你對桂陽瑤歌瞭解多呢?下面的湖南文化和小編一起更深入的瞭解桂陽瑤歌吧。
桂陽過山瑤地處縣偏遠的西北方的華山、楊柳瑤族鄉一帶,分別與新田、常寧縣毗鄰,屬典型的高山地區和亞熱帶季風性溼潤氣候,是我縣瑤族聚居之鄉和民歌之鄉。桂陽瑤歌是當地瑤民在長期的社會生活實踐中創造出來的瑤族文化遺產,其內容豐富、品種繁多,據統計約近千首。
道光12年間,瑤民逐漸從新田、常寧和寧遠九疑等地移遷來到華山、楊柳高山大嶺,在這裡世代繁衍生息,給我縣帶來了獨特的瑤族文化遺產-瑤歌。其內容、形式的多元性,是當今研究民俗學、歷史學的活化石。
據瑤族老藝人回憶說,在瑤民流傳的各種型別的瑤歌約近千首,一以貫之的表現出質樸、粗獷、風趣、親切、歡快、和諧的藝術特色。
從瑤歌的演唱形式看,也非常多樣化。一、一個人上山勞動時主要是獨唱,用於解悶開心和消除疲勞;二、在談情說愛時一般用對唱。有時隔山對唱,有時隔河對唱,你一首我一首的輪迴邊走邊唱,以傾訴男女青年熾熱的愛慕之情;三、大家聚在一起高興時多用齊唱;四、跳“長鼓舞”時邊跳邊唱;五、晚上婦女們在一起時常用坐唱。同時演唱方法還細分為“吧叢”(即用高音唱)和“趕叢”(即用低音唱)兩大類。瑤歌經過數百年的不斷錘鍊和流傳,逐漸形成了獨具一格而又絢麗多彩的藝術魅力。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她是瑤民刀耕火種文明實踐由古而今的經典總結,是源於勞動、生活而創作出的藝術之寶;
(二)社會文化價值顯著,世代相傳,藝術色彩斑瀾,深受人民喜聞樂見。其旋律優美動聽,曲式嚴謹,節奏活潑,調式獨具特色,耐人尋味,引人入勝。
(三)瑤歌在特定的藝術區域中,在內容表現上,它是典型的現實主義精品。它緊扣真善美的人間情愫,痛訴假惡醜的社會現象,讚美新的生活,這對於我們加強公民道德素質教育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有著重要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布依族藝術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布依族儺戲
布依族文化博大精深,最有特色的布依族儺戲堪稱藝術界的一朵奇葩。神秘奇特的儺戲在布依族已經傳承了上百年的歷史,它是布依族人民生活的真實寫照,也是淳樸善良的布依族人民情感的表達。下面,就讓小編帶大家一起看看布依族儺戲吧。
布依族儺戲起源可追溯到原始社會的“儺祭”、“儺舞”,即先民們戴著神和猛獸的面具舞蹈,旨在驅邪酬神、消災祈神於這種祭祀歌舞儀式的綜合藝術。
“儺”源於古老的儺祭,是一種準宗教行為,“儺戲”孕育於宗教文化的土壤之中,直接脫胎於儺祭儀式,形成於唐宋,是多種宗教文化相互滲透、混合的產物。
我國儺戲分佈較為廣泛,各民族都有差異,各有特色,被譽為“中國戲劇的活化石”。荔波儺戲主要有漢儺和布依儺兩種,其中以布依儺最為盛行且獨具特色。
貴州布依儺戲源於明代“調北征南”時期,大批軍隊和移民進入貴州帶來了中原和江南等地流傳的儺戲,爾後,儺戲與貴州地域文化結合,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布依儺戲。
荔波堯古“儺戲”最早用於布依“做橋”“燒香”“還願”等“儺壇祭祀”,流傳至今已有半個世紀。後“儺戲”取材於中國古代征戰故事,揉進神話傳奇,雜以鄉間吉語,集話劇、歌劇、舞劇為一體。
劇中人物有“將軍、先鋒、文官、武官、副將、婦孺”等形象。儺面具均用木質雕刻成型,造型奇特、色彩神秘、栩栩如生,服裝更是瑰麗多彩,其舞姿粗獷,娛人娛神,獨具特色。
荔波布依儺戲的形式主要分為正戲和副戲兩種,正戲以反映自然和神靈為特徵;副戲則以反映歷史人物和典故為特徵。傳入並發展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
荔波布依族儺戲的正戲戲目主要有:“酬神還願”、“拜三界公爺”、“祭三光(日、月、星)”、“祭神樹”、“祭泉井”、“祭五穀”等十餘個,成為了荔波文化旅遊專案傳演最為廣泛的民間地方戲之一。
儺文化是遠古文化遺存,不僅是文化人類學的中國文字,也是民族、民俗、歷史、戲劇等諸多領域研究的範本。它以神秘奇特、粗獷豪放、樸實無華的形式表現出原生性、神秘性、奇特性、粗獷性、和諧性、獨特性等顯著特點,顯示了它是具有巨大吸引力的旅遊資源,具有極其重要和非常突出的旅遊功能。
您可能還會喜歡:
極具民族文化特色的壯族三月三歌節
壯族特有的壯族馬骨胡音樂文化
淺談非物質文化遺產紙馬舞文化
壯族民間藝術奇葩“壯劇起源”
佛山藝術文化上的一朵“奇葩”——粵劇
粵劇源自南戲,舊稱“廣府大戲”,又稱“大戲”或者“廣東大戲”,發源於佛山。它繼承了古代代歌舞、百戲、元明南戲、明清傳奇等優秀傳統藝術,經過數百年兼收幷蓄,已成為流傳五大洲的一大劇種,是佛山文化的重要一部分。
早在漢代,佛山已有歌舞表演。明代正統年間,佛山人以演戲助威,阻止了黃簫養對佛山的進攻。據明代《霍氏族譜》記載,當時戲劇在佛山已相當流行。明萬曆年間,佛山出現了粵劇第一個行業組織瓊花會館。本地班常乘專用船隻赴鄉村演出,稱為紅船班。清咸豐年間,粵劇藝人李文茂在佛山率領粵劇藝人起義反清,在廣西建立大成國。起義失敗後粵劇一度被禁,經鄺新華等人努力,粵劇得以重生,並組成了粵劇同仁的新組織八和會館。
辛亥革命前,黃魯逸等建立了志士班,對粵劇進行了種種改革,培養粵劇人才,粵劇藝人李文甫等還參加了黃花崗起義。二十年代,省港班的崛起及“薛(覺先)馬(師曾)爭雄”,促進了粵劇的改革和興盛。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粵劇得到繁榮和發展。改革開放以來,粵劇在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和對外文化交流中發揮只益重要的作用。
行當分類
戲劇內的角色,在粵劇及中國戲曲中被稱為行當。粵劇的行當原為一末(老生鬚生坐車)、二淨(花面)、三正生(中年男角)、四正旦(青衣)、五正醜(男女導角)、六員外(大花面反派)、七小(小生,小武)、八貼(二幫花旦)、九夫(老旦)、十雜(手下、龍套之類),合稱十大行當。
後來被精簡為六柱制,即文武生、小生、正印花旦、二幫花旦、醜生、武生。這都是根據角色的年紀、性別、性格、外型等特徵來分類的。“末”代表年老角色。“生”代表男性角色。“旦”代表女性角色。“淨”就是性格剛強暴躁的男性角色。“醜”就是滑稽角色。
唱做念打
粵劇演員的表演工藝分為四大基本類別——唱、做、念、打。
唱是指唱功,配合不同的角色有各自不同演唱的方式,包括平喉及子喉。平喉是平常說話的聲調,一般男性角色小生就是採用平喉演出。子喉是比平喉調子高了八度,常常以假音來扮演女性角色。除了以音階來分類,也會以聲音特色來分類。大喉是使用粗獷聲音。同時,粵劇也會吸收不同的地方的獨特唱腔,例如來自福建的廣東南音、木魚、廣東的本地民謠粵謳及板眼。
做是指做功,又稱身段,即身體表演。當中包括手勢、臺步、走位、關目、做手、身段、水袖、翎子功、須功、水發、抽象表演和傳統功架。念是指唸白,即念出臺詞。用說話交代情節、人物的思想感情。打是指武打,例如:舞水袖、水發、玩扇子、武刀弄槍、耍棍揮棒,舞動旗幟等等。
粵劇唱腔
17世紀初(清朝初期),外江班把戈陽腔及崑山腔傳入廣東。到了太平天國創出粵劇獨特唱腔“馬腔”的馬師曾時期,本地班逐漸出現,但唱腔仍以梆子為主。後來隨著崑曲衰落及受徽班影響,轉為以西皮二黃為基礎唱調。
公元1911年——1912年初(辛亥革命時期),志士班的改良從演唱語言入手,在將官話變為廣州方言,又稱為新腔。
抗戰時期,不斷有著名老倌冒起,各自鑽研粵劇並發展自己的唱腔。例如:薛覺先的“薛腔”,瀟灑典雅,韻味醇濃。馬師曾的“馬腔”,半唱半白,生鬼通俗。小明星的“星腔”,感情細膩,低迴宛轉,蕩氣迴腸。羅家寶的“蝦腔”則真假嗓結合,清新悅耳,還有以甜、脆、圓、潤、嬌為特色紅線女的“紅腔”、新馬師曾的“新馬腔”、何非凡的“凡腔”、芳豔芬的“芳腔”、陳笑風的“風腔”等等。
表演身段
演員透過象徵性的姿態及動作,演繹出劇中人物的性格和感情、時空的改變及劇情的發展。基本身段包括:站相、臺步、七星步、指掌、雲掌、亮相、跑圓臺、開門、拉山(雲手)、上馬及背供。
小生的臺步是丁字步,要表現氣宇軒昂。花旦的臺步是撇步,要表現輕盈。為了作猶豫不決、考慮如何應對等心理狀態或搜尋物件、覓路等情節時,演員便會運用“水波浪”程式來表達。
例如武行的跳大架(南派)、馬蕩子、起霸(北派)和各種拳劍刀槍等。跳大架是由一連串的身段動作組成,包括演員上場、拉山(雲手)、掛單腳、亮相、七星步、撮步(錯步)、俏步、雲步、小跳、踢腿、踢甲(踢袍甲)、車身、洗面、順風旗、走圓臺等一連串的動作。其中須功是武生行當的一項專科,早期的須功表演樣式繁多,有用手指拋、彈、撥、攪、拈、掙、捧、揉、吹、震等十種手法,來表達悠閒、高興、深思、意外、驚訝、震怒等表情。
我把你畫成花未開的一朵花是什麼歌
1、“我把你畫成花,未開的一朵花”這句歌詞出自鄧紫棋的歌《畫》。
2、歌詞:愛情就像 藍藍天上
一片留白有你陪我想象
白馬突然 不再抽象
青蛙終於遇見灰姑娘
就算路還漫長
我卻有一種預感
我相信這靈感
我把你畫成花
未開的一朵花
再把思念一點一滴
畫成雨落下
...
開出花一朵是哪首歌的歌詞
1、是歌曲《不死心還在》的歌詞,是由動力火車、信樂團合唱,劉曉華、徐旻鈴填詞,Chris, Michael, Tomi與曉華共同譜曲的一首歌曲。
2、創作背景:《不死心還在》是由於信樂團原主唱單飛,團員越挫越勇,信樂團在短時間之內以驚人的速度增強了彼此間的默契並迅速地累積龐大的音樂創作能量,樂壇前輩動 ...
一朵花兒開就有一朵花兒敗什麼歌
《你是我的玫瑰》- 龐龍
詞:大鵬
曲:大鵬
編曲:畢曉笛/李傑
一朵花兒開就有一朵花兒敗
滿山的鮮花只有你是我的真愛
好好的等待等你這朵玫瑰開
滿山的鮮花只有你最可愛
你是我的玫瑰
你是我的花
你是我的愛人
是我的牽掛
你是我的玫瑰
你是我的花
你 ...
務川的一朵奇葩——仡佬族罵親
仡佬族婚姻習俗可以說是繁瑣複雜,儀式完備,要求嚴格的。從提親到結婚的流程十分複雜,而且還有許多飽含仡佬族文化的婚姻習俗,十分生動趣味。仡佬族的特色婚俗“罵親”是仡佬族文化中的中的一朵奇葩,那麼,你知道什麼是“罵親”嗎?
仡佬族的婚俗至今保留著許多原始的古俗,是研究人類古老婚姻史的活材料。比如,訂婚時, ...
瑤族新年,瑤族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你的新年是怎麼過的?想知道瑤族文化中的新年是怎樣的嗎?其實瑤族和漢族一樣,也過春節,但瑤族獨特的過年方式和漢族還是有很大的差距的。
新年對於瑤族人民來說,非常的重要,新年的活動也是豐富多彩,別有一番風味。下面,小編就帶大家一起了解一下瑤族的新年。
瑤家和漢人一樣,也過除夕和春節,他們統稱為過新年, ...
蒙古舞蹈文化的又一朵“奇葩”-安代舞
我們常常說,蒙古族是一個多才多藝的民族,安代舞是一種原生態的草原舞蹈,也是蒙古族民間流傳的一種舞種。安代舞在古時候也是人們用來祈求神明庇護的一種舞蹈形式。那麼,大家對於安代舞是否瞭解呢?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從蒙古族文化的角度一起來學習瞭解一下吧!
安代舞的簡介
安代舞是一種在明末清初發祥於科 ...
青海文化的一朵奇葩:青海結婚習俗
青海省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區,所以青海文化存在多元化的特徵,許多傳統的習俗在青海都有完全不同的表現形式。那麼在青海文化中,婚嫁習俗又與其他地區有什麼不同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去了解一下。
在青海,西寧附近的漢族婚禮中,融合了很多漢族傳統的古禮和當地藏、蒙、回、土等各少數民族的婚俗習慣,整個婚禮從開始的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