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縣歷史悠久,遠在新石器時代,境內就有人類活動,秦始皇二十六年建立縣制,歷為郡、州治所在地,至今已有2200多年曆史,其間1500多年為郡、州、府所在地。
道縣地靈人傑,宋代大思想家、理學鼻祖周敦頤,清代大書法家何紹基及近代革命家何寶珍等歷史名人都誕生在這片熱土上,唐代著名文學家元結、宋朝名相寇準等在此為官,紅軍師長陳樹湘等眾多革命先烈在道縣留下許多氣壯山河的英雄事蹟,2008年,道縣被列為革命老根據地。
道縣歷史悠久,遠在新石器時代,境內就有人類活動,秦始皇二十六年建立縣制,歷為郡、州治所在地,至今已有2200多年曆史,其間1500多年為郡、州、府所在地。
道縣地靈人傑,宋代大思想家、理學鼻祖周敦頤,清代大書法家何紹基及近代革命家何寶珍等歷史名人都誕生在這片熱土上,唐代著名文學家元結、宋朝名相寇準等在此為官,紅軍師長陳樹湘等眾多革命先烈在道縣留下許多氣壯山河的英雄事蹟,2008年,道縣被列為革命老根據地。
1、周敦頤:又名周元皓,原名周敦實,字茂叔,諡 號元公,北宋道州營道樓田堡人,世稱濂溪先生。北宋五子之一,宋朝儒家理學思想的開山鼻祖,文學家·、哲學家,著有《周元公集》《愛蓮說》《太極圖說》《通書》。
2、吳必達:中國清朝武官官員。1769年奉旨接任戴廷棟擔任臺灣鎮總兵。是臺灣清治時期受臺灣道制約的臺灣地區最高軍事首長。因罪從福建水師提督降任,後旋即又被革職調往雲南。
3、何凌漢:清大臣、書法家,字雲門,號仙槎,道州東門鄉東門村人。嘉慶十年進士一甲第三名,授翰林院編修,先後典廣東、山東、福建、浙江、順天府鄉試;曾先後擔任順天府尹、大理寺卿、都察院左都御史、兵部右侍郎、禮部左侍郎、工部尚書、吏部尚書、戶部尚書等朝廷要職;曾先後擔任山東學政、浙江學政、經筵講官等重要職務,為中華民族培養出了眾多歷史俊傑。
月餅,又稱胡餅、宮餅、小餅、月團、團圓餅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沿傳下來,便形成了中秋吃月餅的習俗。
月餅,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據史料記載,早在殷、周時期,江、浙一帶就有一種紀念太師聞仲的邊薄心厚的“太師餅”,此乃我國月餅的“始祖”。漢代張騫出使西域時,引進芝麻、胡桃,為月餅的製作增添了輔料,這時便出現了以胡桃仁為餡的圓形餅,名曰“胡餅”。
唐代,民間已有從事生產的餅師,京城長安也開始出現糕餅鋪。據說,有一年中秋之夜,唐玄宗和楊貴妃賞月吃胡餅時,唐玄宗嫌“胡餅”名字不好聽,楊貴妃仰望皎潔的明月,心潮澎湃,隨口而出“月餅”,從此“月餅”的名稱便在民間逐漸流傳開。
北宋皇家中秋節喜歡吃一種“宮餅”,民間俗稱為“小餅”、“月團”。蘇東坡有詩云:“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怡。”
宋代的文學家周密,在記敘南宋都城臨安見聞的《武林舊事》中首次提到“月餅”之名稱。
到了明代,中秋吃月餅才在民間逐漸流傳。當時心靈手巧的餅師,把嫦娥奔月的神話故事作為食品藝術圖案印在月餅上,使月餅成為更受人民青睞的中秋佳節的必備食品。
在民間,每逢八月中秋,有拜月或祭月的風俗。八月十五月兒圓,中秋月餅香又甜,這句名言道出中秋之夜城鄉人民吃月餅的習俗。月餅最出是用祭奉月神的祭品,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嚐月餅,作為家人團圓的象徵,慢慢月餅也成了節日的禮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