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滄州為什麼是武術之鄉?

武術之鄉:滄州武術界的名人有哪些

  滄州是全國第一個獲得武術之鄉的城市。你應該會了解滄州人名自古就剛直而且勇敢。這些都是武術之人所具備的要素。而且在很久前,滄州就出現過了很多武術上的名人,小編了解了一些滄州文化,帶你一起了解滄州武術名人有哪些。

  “國術館之父”張之江

  張之江(1882—1966),字子姜,鹽山縣留老人莊(今屬黃驊市)人。張參加北京政變,配合了北伐勝利進軍。張重視武術,規定凡西北軍均須透過練拳、劈刀、刺槍、體操四項主要科目。1928年,張之江創辦中央國術館。

  1933年,由中央國術館主辦國術國考。1933年和1936年,兩次率團分赴東南亞等地做武術表演,對武術的宣傳卓有成效。在抗日將領宋哲元、張自忠、傅作義、孫連仲等的部隊,都有該館、該校畢業生擔任武術教官,教導各級官兵痛殺日寇。

  1954年張給毛領袖寫信,希望發展武術事業。1955年2月,毛領袖親筆覆函約其座談。接信後,張把《關於成立國家武術機構的建議》提交全國政治協商。1956年,張建議賀龍元帥建立國家武術研究機構。當年中國武協成立。

  大俠霍元甲

  霍元甲(1868—1910),字俊卿,祖籍滄州東光安樂屯,世居天津靜海小南河村。霍元甲融合各家之長,自創“迷蹤拳”,使祖傳拳藝達到了新的高峰。霍元甲在報上刊登廣告,高舉愛國主義的大旗,並在比武中不戰而勝,後霍元甲及其弟子大勝日本武士。1910年6月,霍元甲在上海成立中國有史以來的第一個體育團體——精武體操會(精武體育會前身)。

  大刀王五

  大刀王五(1844—1900),真名王正誼,滄縣人,與燕子李三、霍元甲、黃飛鴻等著名武術大師齊名。王俠義心腸,非常愛國。他護送過因為直諫被革職的御史安維峻,還與譚嗣同兄弟相稱,傳授譚武藝。

  “戊戌變法”失敗後,譚被捕,王得知後廣泛聯絡武林志士,密謀救譚,後被譚拒絕。後“戊戌六君子”被斬,王冒著生命危險為譚收屍。1900年,義和團反帝愛國運動興起。王率眾積極參加,後清軍圍剿義和團,王因寡不敵眾被捕,不久被八國聯軍槍殺。

  豪傑佟忠義佟忠義(1879—1963),滄州市西門裡人,字良臣,與王子平齊名,被譽為“滄州二傑”。佟把蒙古摔跤、祖傳擒拿和六合拳法融為一體,形成了獨具一格的佟派技擊術。民國21年,全國武術比賽,佟忠義榮獲六合門第一名。

  佟忠義嫉惡如仇,富有正義感。日本柔道家在上海虹口擺擂臺,佟忠義聞訊後毅然辭去官職赴滬打擂,使日本人沒敢登臺便逃之夭夭。為了發展武術事業,佟開設忠義拳術社、忠義摔跤社。他編著的《中國摔跤法》一書被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解放後,佟老先生仍孜孜不倦地從事武術的研究和傳授工作。

  “千斤神力王”王子平

  王子平(1881—1973),滄州義和街人,曾任中國武協副負責人,第一屆全運會武術表演賽總裁判長。1919年,在北京王子平力挫號稱“世界第一大力士”的俄國大力士康泰兒。1921年,在上海萬國競技場嚇跑美國人沙利文等人。1923年,王創辦中國武術社。1928年任南京中央國術館少林門長,後任副館長。抗美援朝時,王子平捐獻大炮。後一直致力於挖掘祖國武術寶庫和普及武術。

  鐵壯士丁發祥

  丁發祥(1615—1694),孟村人,祖居丁莊子,後遷孟村鎮。丁為人樂善好施,性格沉靜內向,有隱士君子之風。康熙十五年,俄羅斯兩個大力士來華,在北京擺下擂臺,視炎黃子孫如草芥,並連傷我國數名拳師。丁飛身上臺應擂,幾個照面就將二人打翻在地。丁發祥連挫敵手,為國揚威,群情振奮。康熙皇帝大悅,召見以獎之,一時王公大臣多以詩歌匾額贈之。

  神槍李書文

  李書文(1864—1942),滄縣(今鹽山)聖佛鎮王南良村人。袁世凱小站練兵時,日本教官侮辱李為東亞病夫,被李書文槍挑四人,從此,“神槍李書文”名冠天下。俄國拳王馬洛托夫來京設擂,京、津兩地武術名手均敗。

  李上臺將馬洛托夫擊下擂臺,宣統賜金佛以示嘉獎。被張作霖聘為奉軍三軍武術總教師。在奉軍部隊李書文空手面對日本教官挑釁,擊碎其肩胛骨,捍衛國威。李書文40年行走江湖未逢敵手,成一代宗師。其弟子霍殿閣、劉雲樵、李玉海均名震中外。

  “燕子”郭長生

  郭長生(1896—1967),滄州市馬道街人,因郭行拳過手出手不見手,人過一陣風,故譽以“郭燕子”。1928年,在中央國術館教授苗刀,在第一屆全國國考,以不敗記錄打入前十七名最優者行列之中(這十七名因故沒往下再打)馮玉祥將軍因此親贈龍泉寶劍一柄。

  郭編創了“二路苗刀”、“苗刀進槍”等優秀套路,還與馬英圖共同修改編創了“劈掛拳”和“瘋魔棍”等套路。“七七事變”爆發後,郭閉門八年,以此拒絕為駐滄的日本人做事。

  八極初祖吳鍾

  吳鍾(1712—1802),鹽山後莊科村人,初創開門八極拳。雍正十三年,吳鍾獨闖少林,憑一杆大槍,連闖三門,諸多暗器,一無著身,被鎮寺欽差官贊為“吳神槍”。吳鍾還曾獨身三進福建泉州少林寺,夜闖羅漢堂、巧得魚谷鞭。

  後吳鍾與康熙皇帝的十四子比試槍法。兩人以殳(有稜無尖的竹製兵器)較藝,十四子被點眉心而不知遂歎服。時有“南京到北京,大槍數吳鍾”之諺。吳鍾在孟村以傳播八極為業,為弘揚武術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康德第一保鏢霍殿閣

  霍殿閣(1886—1942),南皮小集村人,霍拜李書文為師,系統學習八極拳和六合槍。後行走江湖,期間和許多武林高手比武過招,都以高超的武藝戰勝對手,但又不傷對方情面。武術界朋友都敬重其人品武藝。1927年,霍殿閣來到張園(溥儀潛居天津日本租界的住處)應試,戰勝兩名日本武士後,被溥儀聘任為武術教師。1932年,霍隨溥儀來到東北長春,並在長春開場授徒,傳播武藝。

滄州為什麼是武術之鄉?

  滄州,因滄海而得名,地處渤海之濱。滄州武林精英薈萃。但你一定還會想到。別的地方也有武術高手,為什麼只有滄州為武術之鄉,而別的地方沒有呢?想要了解為什麼滄州是武術之鄉,就隨小編一起來看看滄州文化吧!

  滄州,因滄海而得名,地處渤海之濱,歷史上曾是貧瘠荒涼之處和犯人發配之所。古往今來,滄州戰事頻繁,民遭塗炭,非尚武不可圖存。此地既是犯軍發配之地,又是叛將蔽身良所。一些受朝廷緝拿之叛將,尋滄州民眾強悍喜武之俗以蔽其身,隱姓埋名,傳藝維生。

  八極門之“癩”、“癖”,功力門之“邱”,太祖門之“順元和尚”,通臂門之“韓姓道人”,闖王刀法之“秦氏夫婦”等,為人正義,武藝高強,為滄州武術的發展功不可沒,但均未透露真實姓名與身世。歷史上,滄州一帶為南北水旱交通要衝,是官府豪富走鏢要道,故滄州鏢行、旅店、裝運等行業興盛。

  清末“鏢不喊滄州”,已為南北鏢行同遵之常規。滄州武術大師在與外國拳王打擂比武中,屢戰屢勝,為國人贏得了榮譽。1903年,滄州“神力千斤王”王子平在滬擊敗擺擂的美國、英國、法國拳王,著名國畫大師齊白石欣然書寫“南山搏猛虎,深潭驅長蛟”賀聯贈送。

  滄州拳師在推動中華武術發展中做出過積極貢獻。民國十七年(1928年)滄籍國民軍陸軍上將張之江任中央國術館館長時,大力提倡強身禦侮,強種救國,滄州人入館任教和深造者近百人。新中國成立後,中華武術作為優秀的民族文化遺產得到復興。

  滄州武術門類和獨立之拳械技藝愈加豐富,許多拳械套路,經過提煉,改進,創新,獨具滄州特色,其中滄州八極拳和劈掛拳被列入國家最具代表性的十大優秀拳種之中,作為武術競賽的規定套路,向海內外推出。

  滄州體校、武術研習院、孟村八極拳國際培訓中心以及各縣市區大大小小的拳社都在培訓大批武術人才。旅遊嚮導 觀摩和學習武術,最好能住上一些日子,學上幾個套路招式。練功之餘,遊覽市內的景點。每4年舉辦一屆“滄州武術節”,是觀摩學習交流的好機會,喜愛武術的您可千萬別錯過。

“中國名小吃之鄉”大理巍山將舉辦彝族祭祖節暨小吃節

  

  人民網昆明2月16日電 2月25日至3月1日,雲南大理巍山將舉辦 2012年中華彝族祭祖節暨“美食大理·品味巍山”第二屆中國大理巍山小吃節。活動期間,遊客們不僅可以親身感受濃郁的南詔文化和彝族文化,還可以品嚐到巍山傳承上千年的扒肉餌絲、過江餌絲等地方特色,大飽口福。

  巍山有著“魅力巍山,小吃天堂”的美譽,被中國烹飪協會命名為“中國名小吃之鄉”。據介紹,在舉行中華彝族祭祖節的同時,巍山還將舉辦“美食大理·品味巍山”第二屆中國大理巍山小吃節。不僅可以品嚐到巍山傳承數千年的扒肉餌絲、過江餌絲、“一根面”、青豆小糕、涼粉等獨具地方特色的小吃,還有蜜餞、鹹菜、牛乾巴等老字號食品在茶餘飯後點綴餐點。不僅如此,小吃節還將組織燒烤一條街活動,大理州十二縣市最具特色的燒烤將集中展示。此次活動期間,大理巍山還將舉行人工栽培最高茶花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紀錄申報活動。

  說到彝族祭祖,還有一段歷史。在公元714年,南詔第三代王盛邏皮奏請唐皇李隆基並得到恩准,在巍寶山建土主廟為祖父細奴邏塑金身供奉。自此,誕生了彝族不同於其他民族的獨特信仰崇拜——土主信仰崇拜。每年,彝族同胞都要在巍寶山土主廟殺豬宰羊,載歌載舞以傳統的祭祀方式祭祀先祖,1200多年從未間斷。2007年3月26日(農曆二月初八),巍寶山南詔土主廟舉辦了盛大的南詔十三代王銅像開光祭祖活動。專家一致確定把巍寶山南詔土主廟定為中華彝族尋根祭祖聖地,並將每年農曆二月初一至十五定為祭祖節,確定每年農曆二月初八為主祭日。今年的祭祖活動將於2月29日(農曆二月初八)在巍寶山舉行。

  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位於雲南省西部、大理白族自治州南部,是南詔國的發祥地和古都。“南詔古都、彝族故里、道教聖地、鳥道雄關、紅河之源、和諧回村”,是大理巍山極具地方特色和民族特點的六張名片。


文化部評審"中國民間文化藝術" 年底將授牌

  9月5日,2011—2014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評審工作會在北京召開,標誌著這項工作進入了正式評審階段。在其後4天的時間裡,評審專家組成員將對全國573個提出申報的縣(市、區)、鄉鎮(街道)進行材料評審,並將在9月中旬分赴各地進行實地抽查。   “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是1987年文化部為推動民間 ...

"客家祖地"出了建築 才溪小鎮書寫新傳奇

  才溪,是“客家祖地”閩西上杭縣的一個小鎮,在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被毛澤東稱讚為“全蘇區第一個光榮的模範”。這個中國紅色革命鬥爭時期的蘇區模範鄉,已從昔日的“紅軍故鄉”、“將軍之鄉”變成了今天遠近聞名的“建築之鄉”。   毛澤東在此寫下《才溪鄉調查》   沿著小路,來到毛澤東才溪鄉調查會址之一的“列寧堂”, ...

"人參"撫松:深山難覓採參人 民俗遺產瀕危

  “第五屆網路媒體吉林行”成員日前赴撫松縣採風。撫松有“人參之鄉”的美譽,全縣去年人參總產值達到40.83億元。不過,隨著時代的變遷,被列入國家級“非遺”的採參習俗,而今已很少再現。   撫松縣是中國的“人參之鄉”,人參面積及產量均居全國之首。人參是撫松的名片,已成為當地的主導產業。2010年,全縣人參總產 ...

沔渡鎮被命名為“湖南省民間文化藝術

  炎陵縣三人龍資料圖片8月21日,從湖省文化廳傳來訊息,炎陵縣沔渡鎮(三人龍)透過"湖南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申報評選工作,被命名為2011-2014年"湖南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此次申報評選工作歷時2個月,共有29個民間藝術之鄉參加省裡評選,其內容涵蓋了表演藝術、造型藝術、民 ...

銅鼓訪銅鼓

  銅鼓,是我國南方古代少數民族創造的極有個性的歷史文物。銅鼓最早是作為炊具和打擊樂器,後來逐步成為少數民族貴族統治者權力和財富的象徵。   在廣西各地的文物調查中都有銅鼓的發現,或是墓葬出土,或是民間傳世等,其中以廣西北流、桂平、藤縣、玉林等市縣最為密集。據統計,到目前為止,廣西各級文物管理部門收藏的銅鼓已 ...

壽比南海? 去"長壽"文登悟"壽道"

  有“壽比南山”一說,沒聽說過“壽比南海”。   壽比南山,典出《詩經·小雅》:“如南山之壽,不騫不崩。”南山,巍巍秦嶺終南山的縮稱。壽比南山,是說人活得如大山般長久,祝壽用語。古人六十即為“壽”,七十而“稀”。壽“比”南山,比比而已。當今之世頗多長壽之鄉,那裡的壽者,不用“祝”,自然堪比南山。   為什麼 ...

中國五十六個名特產

  1、“茶鄉”——湖北蒲圻縣;   2、“葵鄉”——廣東新會縣;   3、“桔鄉”——浙江黃岩縣;   4、“酒鄉”——貴州仁懷縣;   5、“當歸之鄉”——甘肅岷旗;   6、“黃酒之鄉”——浙江紹興;   7、“木耳之鄉”——湖北房縣;   8、“香蕉之鄉”——廣東新會;   9、“宣紙之鄉”——安徽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