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和文獻記載說明,至少在四五千年之前,中國的文字——漢字,已經誕生並日趨成熟了。關於漢字起源的歷史,基於現存的古代文獻記載和現已得到確認的考古發現,至少有四五千年的歷史了,而漢字起源的歷史就是中國古代文明的開端歷史,所以通常我們說中華民族有5000年文明史。 中國的文字從出現至今,已經歷了早期的圖畫文字、甲骨文字、古文、篆書、隸書、楷書、行書、草書,以及印刷術發明後為適應印刷要求而逐漸派生出來的各種印刷字型等漫長的發展歷程。其中,甲骨文字被人們看作是中國最早的定型文字。
考古和文獻記載說明,至少在四五千年之前,中國的文字——漢字,已經誕生並日趨成熟了。關於漢字起源的歷史,基於現存的古代文獻記載和現已得到確認的考古發現,至少有四五千年的歷史了,而漢字起源的歷史就是中國古代文明的開端歷史,所以通常我們說中華民族有5000年文明史。 中國的文字從出現至今,已經歷了早期的圖畫文字、甲骨文字、古文、篆書、隸書、楷書、行書、草書,以及印刷術發明後為適應印刷要求而逐漸派生出來的各種印刷字型等漫長的發展歷程。其中,甲骨文字被人們看作是中國最早的定型文字。
一、漢字的起源
漢字起源於圖畫,是可讀出來的圖畫,稱為“文字圖畫”或“圖畫文字”,早在六千多年前,原始社會晚期,漢民族先民就在各種器物上刻畫符號用來記事,後來圖畫越來越符號化,逐漸脫離圖畫,形成象形的漢字。
二、 漢字演變的過程:
1、甲骨文:是中國漢字的雛形,其發現是在動物的骨頭上,故而得名;
2、金文:是商周青銅器時代鑄造在青銅器皿上的銘文;
3、篆書:篆書是大篆、小篆的統稱。大篆具有古代象形文字的明顯特點,小篆是秦國時期的通用文字,是大篆的簡體;
4、隸書:由篆書發展而來。起源於戰國時期,對後代的書法有很大的影響力;
5、楷書:字形簡化,字型端正,是現在漢字的正體字;
6、行書:分為行楷和行草,行書的出現彌補了楷書的書寫緩慢和草書字型不易辨認潦草,在實用性和藝術性都高於楷書和草書。
起源是原始圖畫,來歷為龜甲和獸骨上的古老文字。考古證實,在商朝早期,中國文明已發展到相當高的水平,其主要特徵之一就是甲骨文的出現。甲骨文是刻在龜甲和獸骨上的古老文字。在商代,國王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占卜,甲骨就是占卜時的用具。甲骨在使用之前,要先經過加工。首先把甲骨上的血肉除淨,接著鋸削磨平。然後,在甲的內面或獸骨的反面用刀具鑽鑿凹缺。這些凹缺的排列是有序的。
漢字的演變過程是漢字字形字型逐步規範化、穩定化的過程。小篆使每個字的筆畫數固定下來;隸書構成了新的筆形系統,字形漸成扁方形;楷書誕生以後,漢字的字形字型就穩定下來,確定了橫、豎、撇、點、捺、挑、折的基本筆畫,筆形得到了進一步的規範,各個字的筆畫數和筆順也固定下了。一千多年來,楷書一直是漢字的標準字。 漢字是以象形字為基礎,以形聲字為主體的表意文字體系,總數約有一萬個,其中最常用的是三千個左右。這三千餘個漢字可以組成無窮多的片語,進而組成各種各樣的句子。漢字產生以後,對周邊國家產生了深刻影響。目前,考古學者共發掘甲骨16萬餘片。其中有的完整,有的只是沒有文字記載的碎塊。據統計,所有這些甲骨上的各種文字總計為四千多個,其中經過學者們考證研究的約有三千個,在三千餘字裡面,學者們釋讀一致的是一千多字。其餘的或者不可釋讀,或者學者們分歧嚴重。儘管如此,透過這一千多字,人們已經可以大致瞭解有關商朝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的情況了。甲骨文是一種成熟而系統的文字,為後世的漢字發展奠定了基礎。此後,漢字又經歷了銅銘文(金文)、小篆、隸書、楷書等形式,並一直沿用至今。日本、越南、朝鮮等國家的文字都是在漢字的基礎上創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