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族傳統刺繡工藝-顧繡文化
漢族傳統刺繡工藝-顧繡文化
顧繡在現實生活當中也被我們稱為“露香園顧繡”,是漢族傳統刺繡工藝之一。顧繡也是上海地區工藝品當中的瑰麗奇葩,起源於明代松江地區的顧氏家族。那麼,大家對於漢族的一種傳統刺繡工藝,顧繡文化是否瞭解呢?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從民族文化的角度一起來看看顧繡文化吧!
顧繡的藝術特色
1、半繡半繪,畫繡結合
顧繡以宋元名畫中的山水、花鳥、人物等傑作作為摹本,畫面均是繡繪結合,以繡代畫,這也是它最為獨特之處。如在《群仙祝壽圖軸》中,畫中人物所穿錦裳,是先上底色,後於底色上加繡作錦紋狀的;人物的面部則是先繡後畫的,雲霧則只用畫筆直接用色,而不加繡。這種大膽創新的技法,表現山水、人物尤為生動。
2、針法多變,時創新意
顧繡的針法複雜且多變,一般有齊針、鋪針、打籽針、接針、釘金、單套針、刻鱗針等十餘種針法。
3、間色暈色,補色套色
這種精巧的明繡採用的種種彩繡線,是宋繡中所未見過的正色之外的中間色線。顧繡為了更形象地表現山水人物、蟲魚花鳥等層次豐富的色彩效果,採用景物色澤的老嫩、深淺、濃淡等各種中間色調,進行補色和套色。從而充分地表現原物的天然景色。
顧繡的收藏與傳承
目前,收藏顧繡最多的是遼寧省博物館,其中印有“韓媛繡”、“韓氏女紅”的繡品有八幅。上海博物館藏有韓希孟的《藻蝦圖》等四幅繡品。此外,江蘇南京博物院、鎮江博物館、蘇州博物館等也收藏有傳世的顧繡,如《杏花村》、《山水三壽》等圖軸。“顧繡”在對外開放的新時代,聲譽遠播海內外,現在“顧繡”不但能繡制小型作品,而且能繡制大幅複雜的作品。然而,顧繡是民間繡藝與文人畫結合的產物,從業人員須具備傳統的書畫修養。正因如此,它很難普及,且製作費時耗工。因此必須要採取措施對這一傳統繡藝進行搶救、保護、整理、挖掘。
“顧繡”從一開始就有別於蘇繡、粵繡、湘繡、蜀繡這四大名繡,它專繡書畫作品,因而成為獨特藝術。它把宋繡中傳統的針法,與國畫筆法相結合,以針代筆,以線代墨,勾畫暈染,渾然一體,為祖國燦爛的文化藝術與上海文化增添了異彩。2006年5月20日,顧繡經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惟妙惟肖的民間工藝-蠟染文化
布依族的蠟染文化是傳統的染色工藝,是一種獨具特色的民族傳統民間技藝。布依族的蠟染文化不僅僅能夠美化我們的生活,還豐富了布依族的民間民族文化。那麼,大家對於這種惟妙惟肖的民間工藝是否瞭解呢?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從民族文化的角度一起來尋找答案吧!
布依族蠟染的簡介
布依族的蠟染,圖案有幾何紋樣,也有自然紋樣,有的還可以從銅鼓紋樣上找到彼此的淵源關係。自然紋樣十分生動傳神,採用最多的是石榴、牡丹、蕨草等各種花草以及蝴蝶、蝙蝠、喜鵲等飛。不論是哪樣圖案,佈局大都對稱而又多變,構圖大多誇張而又得體,線條十分流暢而又自然,充滿了濃郁的生活氣息,寄寓著人們的美好願望,顯示出人們的豐富想象和獨具匠心。
布依族蠟染的傳統染色,以藍靛液浸染,呈藍白相間的效果。由於點、線、面的配合有致,賓主、大小藍白的疏密得當,自然生成冰紋的虛實變化,使白底藍花或藍底白花看起來更加顯得清秀淡雅,更加顯得富有韻味。
布依族蠟染的製作方法
布依族的蠟染久負盛名。早在宋代,就有貴州惠水特產蠟染布的記載。清代史書上所說的“青龍布”,就是蠟染布,布依族姑娘從十二三歲起,便開始學習蠟染技術。
布依族蠟染的傳統的製作方法是用特製的蠟刀,蘸上熔化適度的蜂蠟在一塊塊大小不等的白布上畫出各種花紋圖案,然後將畫好的白布浸在染缸裡染色,再將染了色的布經沸水去蠟清水漂洗攤平晾,便成一幅幅多姿多彩的蠟染花布。由於蜂蠟附著力強,容易凝固,也易龜裂。因此,蠟染時,染液便會順著裂紋滲透,留下人工難以描繪的自然冰紋,展現出清新自然的美感。
石頭寨的姑娘們都是製作蠟染布的高手,她們製作的蠟染比其它地方的要高出許多,不僅花紋精細明晰,而且染制精良,色澤經久不變。現在蠟染布已經走出貴州的大山,許多到黃果樹旅遊的外國客人,還專程到石頭寨來欣賞布依族姑娘是怎樣將白布變成漂亮的蠟染布的。當然,他們也都會購買一些蠟染布,作為珍貴的工藝品帶回國去送給朋友或加以收藏。
布依族蠟染作為布依族的民間工藝,不僅為布依族女性的服裝增加了姿色,還是布依族女性智慧的一種表現,同時也是布依族文化的一部分,使其更加豐富多彩。
漢族的傳統節日 中國漢族傳統節日有哪些
漢族的傳統節日
中國漢族的節日很多,主要有臘祭、祭灶、春節、元宵、社日、清明、端午、中秋、重陽等。在諸節日中,以春節最隆重。春節又稱為過年,是中國漢族人千百年來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也是一年中最隆重、最熱鬧的節日。
中國漢族的春節習俗,一般以吃年糕、餃子、餈粑、湯圓、荷包蛋、大肉丸、全魚、美酒、福橘、蘋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餚饌為主;並伴有撣揚塵、洗被褥、備年貨、貼春聯、貼年畫、貼剪紙、貼窗花、貼福字、點蠟燭、點旺火、放鞭炮、守歲、拜年、給壓歲錢、走親戚、送年禮、上祖墳、逛花市、鬧社火、跳鍾馗等眾多活動,極盡天倫之樂。
中國漢族傳統節日有哪些
1、正月初一:春節,古代有元日、元旦、元正、元辰、元朔、三元、三朝、三正、正旦、正朔等30多種名稱。
2、正月初五:路神生日。
3、正月十五日:上元節(元宵節)。
4、二月初二:春龍節,又叫龍抬頭,青龍節。
5、二月十五:花朝節。
6、清明節的前一天:寒食節
7、三月初三:上巳節,傳說中王母娘娘開蟠桃會。
8、春分後十五日:清明節(現定陽曆四月五日)。
9、四月初八日:佛誕日,又有牛節之稱過了這天牛就要下地了。
10、五月初五:端午節。
11、夏至節
12、六月六:曬伏節六月六,曬紅綠。”姑姑節”六月六,請姑姑”,在古代還是另外一個節日,名叫天貺(賜贈的意思)節,六月六也是佛寺的一個節日,叫做翻經節。
13、七月七日:稱七夕、七月七、乞巧節。
14、七月十五日:中元節,又稱鬼節,盂蘭盆節。
15、七月三十:地藏節。
16、八月十五日:中秋節。
17、九月九日:重陽節。
18、十月初一:十月朝,又稱祭祖節。
19、十月十五日:下元節。
20、十一月二十二日:冬至。
21、十二月八日:臘八節。
22、臘月二十三日:祭灶節,祀灶日,俗稱過小年,亦稱小年、小年下、小年節。
23、臘月的最後一天:年除日、除日,除日晚上叫除夕、大年夜、大節夜、大盡等,民間稱年三十、大年三十。
漢族概況
漢族是中國的主體民族。漢族人口為1225932641人,佔91.51% (2010,未包括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和臺灣省資料),佔全國人口總數的91.51%。漢族的遠古先民大體以西起隴山、東至泰山的黃河中下游為活動地區。公元前21世紀後,中原地區相繼出現了夏、商、西周幾個王朝。他們雖都自認黃帝為其祖先,實際卻來自不同的部落集團,經過漫長曆史年代的接近、交往、鬥爭和融合,形成了共同族體。西周時已出現華、夏單稱或華夏連稱的族名,以區別於蠻、夷、戎、狄等;至戰國時,秦、楚、齊、燕、韓、趙、魏同稱諸夏。後經兼併、爭戰,形成諸夏統一趨勢,進至中原的戎、狄、夷、蠻也與華夏融合,華夏成為穩定的族體,分佈區域已達東北遼河中下游、西北洮河流域、西南巴蜀黔中、東南湖湘吳越等廣大地區。前221年秦兼併六國,統一諸夏,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制的封建國家。漢族以先秦華夏為核心,在秦漢時期形成統一民族。
中國的傳統刺繡有哪些
刺繡作為一個地域廣泛的手工藝品,各個國家、各個民族透過長期的積累和發展,都有其自身的特長和優勢。在我國除了這湘繡,粵繡,蜀繡和蘇繡這“四大名繡”外,還有京繡、魯繡、汴繡、甌繡、杭繡、漢繡、閩繡等地方名繡,我國的少數名族如維吾爾、彝、傣、布依、哈薩克、瑤、苗、土家、頗、侗、白、壯、蒙古、藏等都有自己的特色民 ...
中華民族的漢族傳統節日與習俗
除夕;習俗貼對聯,貼年畫,守歲。春節;習俗拜年賀喜,放鞭炮。元宵節;習俗吃湯圓,賞花燈。清明節;習俗掃墓,祭祖。端午節;習俗吃粽子,賽龍舟。乞巧節;蒸巧饃饃,烙巧果子。中元節;習俗放河燈,焚紙錠。中秋節;習俗吃月餅,賞月。重陽節;習俗登高,賞菊,喝重陽酒,敬老。臘八節;習俗喝臘八粥,祭社。 ...
漢族傳統節日的民俗特徵
1、禮儀性。眾多的節日風俗中,貫穿著一條主線,就是“禮尚往來”、“來而不往非禮也”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2、理想性。在中國傳統節日中,包含著人民的迫切希望,寄託美好的生活理想和宗旨。
3、時代性。節日風俗的形成,有一定的環境背景,體現了時代性特徵。
4、民族性。原始人因居住的地域、水土 ...
端午節和哪些節日合稱為漢族傳統節日
中秋節與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並稱為中國的四大傳統節日。詳情如下:
1、中秋節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
...
漢族傳統四大菜系是哪幾個
漢族四大菜系:
淮揚菜:選料注意鮮活鮮嫩,製作精細,注意刀工,調味清淡味,強調本味,重視調湯,風味清鮮,色彩鮮豔,清爽悅目,造型美觀,別緻新穎,生動逼真,著名菜餚有叫化子雞、糖醋鱖魚、芙蓉雞片、鹽水鴨、清燉蟹粉獅子頭、清蒸鰣魚等 ;四川菜系,簡稱川菜特色:以麻辣、魚香、家常、怪味、酸辣、椒麻、醋椒為主 ...
閩菜中的漢族傳統甜食之一:芋泥
芋泥也叫芋茸,是福建省閩菜中的漢族傳統甜食之一,以獨特的味道而膾炙人口。此菜香郁甜潤,細膩可口,是閩菜的傳統甜食之一,一般都是宴席的“壓軸”菜。下面,到福建小吃文化中具體瞭解吧。
芋泥也叫芋茸,是福建省閩菜中的漢族傳統甜食之一,以芋頭煮熟搗爛加紅棗、櫻桃、瓜子仁、冬瓜糖、白糖、桂花和熟豬油等輔料製成。 ...
廣東漢族傳統小吃之一,簸箕炊
中國是一個美食王國,各個地區不同的口味和文化造就瞭如今這麼璀璨多姿的中華料理,在廣東地區就有一種傳統小吃叫做簸箕炊,入口細膩富有彈性,軟滑而不黏牙,再加上秘製的醬料,香濃而又不膩,本期廣東文化為你解析。
簸箕炊是廣東省粵西地區漢族傳統小吃之一,在茂名、電白、高州、化州、遂溪、廉江、吳川、雷州、徐聞、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