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族曲藝品種之一的山東琴書
漢族曲藝品種之一的山東琴書
中國的曲藝歷史經過了幾千年的傳承,至今仍有四百多種存在於民間各地,在齊魯大地這個文化發達的地方,曲藝也是必不可少的,其中今天就要介紹的山東琴書,就是山東文化裡呂劇的直接母體,文化價值獨特。
山東琴書是山東地區漢族曲藝品種之一,又稱“小曲子”、“唱揚琴”、“山東洋琴”、“改良琴書”等。發源於魯西南的菏澤(古曹州)地區,產生於清代乾隆初年。原為農民自娛的莊家耍(又叫玩局)。清末呈現興盛局面,名家輩出,流傳地區日益廣泛。
山東琴書的發展,大致辭經歷了三個重要階段,即由早期的文人自娛,到民間的業餘玩局,後來發展為職業演唱--撂地說書。元明以來,山東境內俗曲流行,魯西南地接中原,此間亦盛。小曲子最初是精於音律的文人,利用當時流行曲調編演曲目逐漸形成的。
“琴箏清曲”這種藝術形式不久即衝破文人雅士的小圈子,在當地農民中傳習流佈。由起初風雅的“攜訪友”,漸變為農閒或節日聚會的自娛性“莊稼耍”或日“玩局”。其演出雖以娛愛為目的,但重在比賽唱腔的優美、曲牌多寡,以及樂器演奏技巧的高低,還有濃重的文人雅士彈唱抒懷的情趣,色少江湖氣。
隨著“小曲子”在民間流傳,漸由業餘玩局變為撂地說書的職業性演唱。由於演唱性質的變化,帶來了山東琴書在演唱內容、形式以及音樂唱腔上的重大變化。豐富了演唱內容。音樂結構由原來的曲牌聯唱,變為以唱“鳳陽歌”、“垛子板”兩種曲調為主。並國以板式變化,穿插使用曲牌,唱詞言變得通俗易懂,演唱風格也由以前的纖柔細膩變得活潑質樸。
山東琴書採用山東方音表演,因脫胎於民間的“小曲子”聯唱,所用唱腔曲調十分豐富,約有曲牌二百多支。發展為琴書說唱之後,使用的曲調逐漸集中,以所謂“老六門主曲”即最為常用,清末民初以來又進一步發展為以“鳳陽歌”和“垛子板”為主要曲調,穿插少量小曲進行說唱的音樂體制,節目也以中長篇書為主,兼唱小段兒。
山東琴書的演出形式一般為二至五人,演唱者分趕角色,也兼樂器伴奏。分趕角色者一般二至三人,餘者為伴奏兼伴唱。傳統的演唱講究穩重大方,演唱者正襟危坐,儀態端莊,目不斜視,全靠富於變化的唱腔和有機的伴奏配合來完成故事情節的表達和人物形角的刻畫。
隨著歷史的演變和藝術本身的發展,山東琴書的演唱逐漸打破了舊的演唱陳規。如演唱者可根據故事內容情節的發展和人物感情的變化,面目呈現傳神的表情,有時亦可略加手勢以助表演,演員之間在演唱中可進行感情交流,還可與觀眾直接交漢感情,但其演唱風格依然保持了穩重大方的基本特點。
山東琴書的傳統代表性節目很多,長篇有《白蛇傳》、《秋江》及移植來的《楊家將》、《包公案》、《大紅袍》等多部,中篇有《王定保借當》、《三上壽》、《梁祝姻緣記》等七八十部,短段兒多為早期小曲子節目中傳承下來的經典之作。
山東琴書文化底蘊豐厚,對呂劇的發生發展產生過重大影響,是山東呂劇的直接母體,歷史文化價值比較獨特。如今它的發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急需加以保護和扶持。
漢族曲藝品種之一,道情的歷史
中國戲曲劇種種類繁多,在民間流傳的戲曲數不勝數,戲曲都是出自於歌舞,經過多年的改良和完善,演繹成另外一種形式。道情是中國漢族戲曲中說唱藝術中的一個。那麼道情的歷史有哪些呢?不妨來戲曲大全裡看看。
道情,源於唐代道教在道觀內所唱的經韻,為詩讚體。宋代後吸收詞牌、曲牌,衍變為在民間佈道時演唱的新經韻,又稱道歌。用漁鼓、簡板伴奏,與鼓子詞相類似。之後,道情中的詩讚體一支主要流行於南方,為曲白相間的說唱道情;曲牌體的一支流行於北方,並在陝西、山西、河南、山東等地發展為戲曲道情,以〔耍孩兒〕、〔皂羅袍〕、〔清江引〕為主要唱腔,採用了秦腔及梆子的鑼鼓、唱腔,逐步形成了各地的道情戲。內容有昇仙道化戲、修賢勸善戲、民間生活小戲、歷史故事和傳奇公案戲4類。有的地方稱漁鼓或竹琴。
在陝西有關中道情,是陝西的皮影戲劇種,分東路調和西路調。前者流行於黃河兩岸,後者流行於陝北及內蒙古等地。在不同地區又形成了“北方道情”、“商洛道情”、“安康道情”及“西涼調”等分支劇種。其唱腔特點凡至落音拖腔的地方,眾人相和,以增強氣氛。劇目約有二百多個,均屬老藝人口傳,其中若干劇目有濃厚的宗教色彩。
道情是漁鼓的前身,“道情”又名“黃冠體”(黃冠可能是指道人的裝束),是道家所唱的道家的情事,神遊廣漠、寄情太虛,有餐露服曰之思,名曰道情。唐代可能已經有了道曲,漁鼓簡板則始於宋朝,雖然道情出現的早,但是流傳下來的作品卻不多見,能看到的僅有本篇鄭板橋的道情十段(一般演唱僅收錄以上五段。)及徐大椿的回溪道情。此一曲種已經沒落以至於將要絕跡,民國以來並沒有留下來可供學習的資料,這門藝術已經是後繼無人了。
表演形式道情音樂比較豐富,據傳說原有七十二個套曲和一百來種曲調,現在只能夠收集起十三種套曲和九十六種曲調,其唱腔為聯曲體。它是利用諸宮調的某些曲子互相聯綴起來,組成有層次的大型唱段。每種套曲又有“正、反、平、苦、搶、緊”六種不同的曲子,唱腔是根據需要來臨時組合的。
例如:“耍孩兒”的結構就包括“正耍孩兒”、“反耍孩兒”、“平耍孩兒”、“苦耍孩兒”、“搶耍孩兒”、“緊要孩兒”六個曲子。這“正、反、平、苦、搶、緊”各有不同內容:“正”表示用正調演唱,一般用正調演唱的曲調為“商”字調;“反”表示用反調演唱,一般用反調演唱的曲調為“徽”字調;“平”表示一般正常的情緒,“苦”表示愁苦、淒涼的情緒,二者皆用正調演唱;“緊”表示唱腔結構緊湊,“搶”表示唱腔結構喜悅、輕快、類似“搶”一般地速度。
另外,道情又巧妙地借鑑了“晉劇”中的“介板”、“流水”、“滾白”以及崑曲唱腔,彌補了本身的不足。音樂伴奏中的“漁鼓”為道情特定樂器,其文武場樂器與梆子劇種大致相同。
漢族曲藝曲種之一:西河大鼓的由來
說起中國的曲藝文化啊那可是說與說不完,先不說中國我的戲劇裡的核心京劇、越劇、黃梅戲、評劇、豫劇,為什麼呢?既然是中國的五大戲劇那肯定是被大家所瞭解了,今天小編要說點不一樣的,什麼呢,就是是大鼓書文化裡的西河大鼓,希望大家喜歡。
西河大鼓是中國北方地區的鼓書暨鼓曲形式,漢族曲藝曲種之一。普遍流行於河北境內並流傳於周邊河南、山東、北京、天津、內蒙古及東北地區。在流傳過程中曾有過“大鼓書”、“梅花調”、“西河調”、“河間大鼓”和“弦子鼓”等名稱,20世紀20年代在天津被定名為西河大鼓。
西河大鼓由木板大鼓發展而來,創始人一般認為是木板大鼓藝人馬三峰,起源時間約在清代道光、咸豐年間。早期,西河大鼓以說唱中、長篇書目為主,如《楊家將》、《呼家將》等。西河大鼓進入天津後,發展迅速,出現了許多著名藝人,產生了北口朱(化麟)派、王(振元)派,南口李(德全)派、趙(玉峰)派,以及20世紀40年代由馬增芬及其父馬連登創立的專工短段的馬派,使西河大鼓流派紛呈,展現出多彩多姿的藝術風格。
西河大鼓由木板大鼓發展而來,河間是西河大鼓的主要發源地,起源時間約在清代道光、咸豐年間,流行於河北、山東、河南、天津、北京以及東北和西北部分地區。
有關專家考察,西河大鼓原名“梅花調”(至今河北省中部農村的老年人仍稱之“梅花調”),流入天津後才改名為西河大鼓。因為天津人習慣把大清河、子牙河統稱為西河,而原有的梅花大鼓在此兩河流域最為發達,為了將二者區分開來,便把冀中傳來的梅花調稱作“西河調”了。
西河大鼓脫胎於清代中葉的“弦子書”和“單鼓板”。“弦子書”源於“鼓子詞”,清乾隆年間(1736~1795),在冀中農村十分流行,藝人懷抱絃索或三絃,自彈自唱,說白相間。“單鼓板”又名木板大鼓,源於“詞話”。據傳,清代乾隆年間,保定府藝人劉傳經、趙傳璧、王路三人,將“弦子書”和“單鼓板”合檔同臺,鼓、板、弦三者並用,民間藝人紛紛效法,遂在冀中流行起來。
漢族曲藝曲種之一:京韻大鼓單刀會詞
說起中國的曲藝文化啊那可是說與說不完,先不說中國我的戲劇裡的核心京劇、越劇、黃梅戲、評劇、豫劇,為什麼呢既然是中國的五大戲劇那肯定是被大家所瞭解了,今天小編要說點不一樣的,什麼呢,就是是大鼓書文化裡的京韻大鼓單刀會詞,希望大家喜歡。
《單刀會》
第一折:黃文下書
三國紛紛起狼煙
刀兵滾滾民 ...
山東漢族戲種之一東路梆子文化
東路梆子的流行已有百年,它主要的流行地是貿易往來非常最要的章丘,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從章丘學習到的東路梆子流傳到各地,由於各地的語言不通,演唱出又是不一樣的版本。
那麼,對於東路梆子你瞭解多少呢?下面的山東文化為您帶來更多關於東路梆子的內容,一起來看看吧。
東路梆子的唱腔音樂屬板腔體,主要有大一板 ...
閩菜中的漢族傳統甜食之一:芋泥
芋泥也叫芋茸,是福建省閩菜中的漢族傳統甜食之一,以獨特的味道而膾炙人口。此菜香郁甜潤,細膩可口,是閩菜的傳統甜食之一,一般都是宴席的“壓軸”菜。下面,到福建小吃文化中具體瞭解吧。
芋泥也叫芋茸,是福建省閩菜中的漢族傳統甜食之一,以芋頭煮熟搗爛加紅棗、櫻桃、瓜子仁、冬瓜糖、白糖、桂花和熟豬油等輔料製成。 ...
廣東漢族傳統小吃之一,簸箕炊
中國是一個美食王國,各個地區不同的口味和文化造就瞭如今這麼璀璨多姿的中華料理,在廣東地區就有一種傳統小吃叫做簸箕炊,入口細膩富有彈性,軟滑而不黏牙,再加上秘製的醬料,香濃而又不膩,本期廣東文化為你解析。
簸箕炊是廣東省粵西地區漢族傳統小吃之一,在茂名、電白、高州、化州、遂溪、廉江、吳川、雷州、徐聞、湛 ...
說唱兼有的漢族曲藝:蓮花落是什麼意思
蓮花落,是一種說唱兼有的漢族曲藝藝術。表演者多為一人,自說自唱,“蓮花落”可上溯至宋朝,形於明盛於清。從清末開始廣為流傳,出現了專門從事唱戲文的敘事性“蓮花落”的職業盲藝人,演唱民間故事。那麼大家知道“蓮花落”是什麼意思嗎?
蓮花落,是一種說唱兼有的漢族曲藝。表演者多為一人,自說自唱,自打七件子伴奏。 ...
德化瓷器品種之一 羊脂玉瓷和骨瓷的比較
骨瓷常常應用於碗盤,大多數人對於瓷器的瞭解也僅僅止於青花瓷以及碗盤常用的骨瓷。在瓷器中也有著許多不同的種類,羊脂玉瓷和骨瓷又有什麼差別?
那麼,本期德化瓷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羊脂玉瓷—即德化窯白瓷,既不同於唐、宋時期的北方白窯,也不同於景德鎮青白瓷。德化窯四鄰生產瓷土,質較軟,含鐵量比較低,而含 ...
沙縣的漢族戲曲劇種之一:肩膀戲簡介
肩膀戲,又稱肩頭坪,是福建省沙縣的漢族戲曲劇種之一,是一種小孩子站在大人肩膀上表演的戲曲,與我國其它劇種有較大區別。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到三明文化中具體去了解關於肩膀戲的內容都有哪些。
“第一好玩人疊人,第二好玩打死人,第三好玩迎大神。”這是流傳在夏茂的一首歌謠。長期以來,人們對第一句多有費解,以致誤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