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蘇武牧羊,蘇武天漢元年奉命以中郎將持節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貴族多次威脅利誘,欲使其投降;後將他遷到北海邊牧羊,揚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釋放他回國。蘇武歷盡艱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節不屈。至始元六年,方獲釋回漢;
2、昭君出塞,公元前54年,匈奴呼韓邪單于被他哥哥郅支單于打敗,南遷至長城外的光祿塞下,同西漢結好,曾三次進長安入朝,並向漢元帝請求和親。王昭君聽說後請求;
3、環肥燕瘦,蘇軾《孫莘老求墨妙亭詩》:“杜陵評書貴瘦硬,此論未公吾不憑。短長肥瘦各有態,玉環飛燕誰敢憎”;
4、金屋藏嬌,漢武帝幼小時喜愛阿嬌,並說要讓她住在金屋裡;
5、指鹿為馬,相傳趙高試圖要謀權篡位,為了試驗朝廷中有哪些大臣順從他的意願,特地呈上一隻鹿給秦二世,並說這是馬。秦二世不信,趙高便藉故問各位大臣。不敢逆趙高意的大臣都說是馬,而敢於反對趙高的人則說是鹿。
王莽是我國古代史上一個備受爭議的人物,他的性格複雜,一方面謙恭儉讓,禮賢下士;一方面又剛愎自用,性情狂躁。他長期以來被認為是符命篡位的“鉅奸”,但後世也有人認為他是具有遠見的社會改革家,只是不能根據實際,導致了失敗。今天的古代故事,就為你重現王莽兵敗而死的悲劇結局。
王莽任命將軍九人,都用“虎”作為名號,率領禁衛軍精銳士兵幾萬人向東方挺進,把他們的妻子兒女收留到皇宮裡作為人質。這時宮中儲存的黃金還有六十多萬斤,其他的貴重珍寶差不多也是這個數目,王莽更加捨不得財物,對九虎將軍部屬,僅賞賜每人四千錢。大家怨恨不已,毫無鬥志。
其後九虎將軍到達華陰縣,扼守險要。於匡、鄧曄率軍攻擊他們,六位虎將軍戰敗逃走。王莽讓使者責問他們,於是二人自盡,其他四位虎將軍逃亡。還有三位虎將軍集合散兵,保衛渭口京師倉。
鄧曄開啟武關關門歡迎漢兵,後李松率領三千人抵達湖縣,與鄧曄等會合,共同進攻京師倉,卻沒有攻下。於是鄧曄任命弘農掾王憲當校尉,率領數百人向北渡過渭河,進入左馮翊境內,而李松則派遣偏將軍韓臣等,一直向西推進到新豐,攻打王莽的波水將軍竇融,竇融敗退,韓臣追殺,直到長門宮。
王憲部隊推進到頻陽,沿途地方官府歸降。各縣大族分別起兵,自稱是漢朝將軍,率領部下追隨王憲,等到李松、鄧曄率軍抵達華陰時,長安附近的部隊已從四方彙集到城下。大家聽說天水隗家軍也將抵達,都爭著要第一個入城,貪圖建立大功和搶劫珍寶。
王莽赦免城裡監獄的犯人,都發給武器,殺豬飲血,與他們立誓說:“如有不為新朝效勞的人,神鬼會記住他!”命令更始將軍史諶率領著他們,只是這些人渡過渭橋,都四散逃跑了,只剩史諶一個人回來,各路士兵挖開王莽妻子、兒子、父親、祖父的墳墓,焚燒他們的棺材以及九廟、明堂和辟雍,火光照亮了城中。
九月初一,攻城軍隊從宣平門入城,恰好天黑,官府和豪門大宅的人全都逃跑了。黃昏時,城裡青年朱弟和張魚等人害怕遭到搶劫,奔跑喧譁,聚整合群,焚燒未央宮的便門,用斧子劈開敬法殿的小門,喊道:“反賊王莽,為什麼還不出來投降?”大火蔓延到掖庭、承明殿,王莽到未央宮宣室前殿避火,火總是跟著他。
到了初三,天快亮了,群臣攙扶著王莽,從前殿去漸臺,還有公卿等隨從官吏一千多人跟著他。王莽的從弟,大司空王邑晝夜不停地戰鬥,疲倦極了,士兵也快死傷光了,他飛馬進入宮中,輾轉來到漸臺,看見他的兒子侍中王睦脫下衣帽想要逃走,王邑叫住他,讓他回來,父子倆一同守衛著王莽。
漢軍進入殿中,聽說王莽在漸臺,眾人將其包圍了數百層。臺上仍用箭與對面計程車兵對射,箭用完了,便短兵相接。王邑父子等人戰鬥至死,王莽躲進內室。下午五時三刻,大批士兵上了漸臺,商縣人杜吳殺死了王莽,校尉東海人公賓砍下了王莽的腦袋,兵士們分砍了王莽的屍體。
周亞夫是西漢時期的名將,擁有卓越的軍事才華,他屯兵細柳,治軍嚴明的故事,相信很多人都聽過,而今天的古代故事則要為你講述周亞夫在平定七國之亂時用兵有道,不輕言出戰,戰則勝之的故事。
吳、楚七國謀反,漢景帝任命周亞夫(周勃之子)為太尉率軍平叛。大軍出發到了霸上,部將趙涉攔住周亞夫對他說:“吳王招納敢死之士已經很久了,這次他得知將軍的行動,又定會在淆山、繩池一帶險要之地埋下伏兵。”
“而且軍事行動崇尚神出鬼沒,將軍何不從此地向右行進,走蘭田、武關到洛陽,這條路線雖遠,但比原計劃只不過相差一兩天時間而已,然後再直接進攻武庫,擂起戰鼓,讓諸侯們聽到後,都還以為將軍的部隊是從天而降哩。”周亞夫採納了趙涉的計策,到達洛陽後,派人搜尋了淆山、繩池一帶的山谷險道,果然抓獲了敵人的伏兵。
太尉周亞夫在榮陽集合了各路人馬後,堅守壁壘不出兵。因吳國攻打梁國形勢危急,梁國向周亞夫請求救援。周亞夫堅守有利地形,想把梁國讓給吳國,不肯去救梁國。梁王只好上書直接向漢景帝求援。
漢景帝派使者給周亞夫送來詔書,命他出兵前去救援,但周亞夫對皇帝的詔命也不執行,而是派出輕騎兵,將吳、楚軍隊的後路給斷絕了。吳軍求戰不成,又斷絕了糧食供應,因飢餓而退走,這時周亞夫才出動精兵追擊,大破吳、楚軍隊。
周亞夫是那種沒有十足的制勝把握,就不會輕言出戰的人,因此他的戰鬥才能一次取得勝利,在吳楚七國之亂中,他統帥漢軍,僅用三個月平定了叛軍,粉碎了諸侯王企圖分裂和割據的陰謀,拯救了漢室江山,為鞏固西漢王朝的統治立下了汗馬功勞。
虞詡是東漢時期的一位名將,他頗具智謀,在羌人犯境之時以增灶之計大破敵軍;他為政有方,治理武都政績卓然,深受愛戴。他為人正直,剛正不阿,不畏權貴,一生九次遭斥,三次被懲,依然不改剛烈。今天的古代故事就為你講述,虞詡增鍋灶退羌兵的故事。
東漢時期,羌人進犯武都,朝廷提升虞詡任武都郡太守。羌人就率領數千人馬 ...
西漢梁孝王劉武是漢景帝的弟弟,在歷史上有慈孝和愛才的名聲,他曾在七國之亂時領兵拱衛國都長安,立下大功,但後來因為皇位繼承之事刺殺了朝中大臣袁盎等多人,受到揭發,今天的古代故事就為你講述,梁孝王最終是怎樣化解這一劫難的。
漢朝時,漢景帝的弟弟梁孝王刺殺了大臣袁盎(愛盎),事情被人揭發出來,他害怕被殺,便 ...
關於漢朝的歷史故事:
1、蘇武牧羊
蘇武在天漢元年奉命以中郎將持節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貴族多次威脅利誘欲使其投降;後將他遷到北海邊牧羊,手持漢朝符節,揚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釋放他回國。蘇武歷盡艱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節不屈。至始元六年,方獲釋回漢;
2、昭君出塞
公元前54年,匈奴呼韓邪單于被郅 ...
1、昭君出塞
西漢晚期,漢王朝和匈奴停息了長期的戰亂,恢復了和親關係。漢元帝竟寧元年西漢王朝答應匈奴呼韓邪單于的要求,同意王昭君出塞和親。從此出現了漢匈和好、民族和睦相處的局面,受到歷代人民的稱讚。王昭君自願出塞,遠嫁異族,表現了一個弱女子不顧邊塞荒涼,不畏北地風寒和氈帳之苦的非凡膽識和勇氣。
2 ...
蘇武牧羊:天漢元年,蘇武奉命以中郎將持節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貴族多次威脅利誘,欲使其投降;後將他遷到北海邊牧羊,手持漢朝符節,揚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釋放他回國。蘇武歷盡艱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節不屈。至始元六年,方獲釋回漢;昭君出塞:竟寧元年,匈奴呼韓邪單于被他哥哥郅支單于打敗,南遷至長城外的光祿塞下,同西漢 ...
中國觀測日食歷史悠久,早在公元前1948年就有人觀測到了日食。中國在公元前2300多年前就有了當時最先進的天文觀象臺。中國曆來重視日食的預報,據說夏代一位天文官因沉湎酒色,漏報日食,被砍首以警示翫忽職守者。那麼,來星座知識看看貝利珠的歷史故事。
歷史上的貝利珠
英國天文學家埃德蒙·哈雷在17 ...
清明節介子推的故事簡介
介之推是春秋時代晉國的忠臣,又名介子推,作為不慕虛名,不計報酬的晉國國君晉文公的忠厚臣僚,留下了很多故事,被民間社會廣為傳頌。如“割股奉君”、“功不言祿”、“功成身退”。傳說文公為哀悼介子推,下令全國介子推被焚的三月五日為火禁日,禁止煙火,僅食寒食,並從此形成了中國古代一個著名 ...